李欣玲 孫春梅 趙洪甲
牛羊肉、香菇、有機肥、奶制品、綠色能源和綠色旅游,一個個叫得響的特色產業,猶如“五朵金花”,在青海湖以西的“神湖之源”天峻縣悠然盛開,伴著鄉村振興的暖日晴風“赤橙黑白綠”在這座雪域小城上騰焰飛芒,為當地百姓搭建起了走向致富的“花橋廊道”。
天峻縣,因境內“天峻山”而得名,這里山巒起伏,牧草豐美,可利用草場面積1953萬畝,占縣域面積的50.1%,正因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天峻縣大力打造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促進一二三產業循環融合。以天峻縣青海湖源牧業開發有限公司為例,該公司以“龍頭企業+合作社+牧戶”的發展模式,與當地的舟群、蘇里、知合瑪和新源鎮4個鄉鎮6家畜牧業合作社簽訂了長期畜產品收購合同,實行訂單牧業模式,實現牛羊肉就地屠宰、就地生產加工,初步形成產、加、銷一條龍經營格局,帶動當地2300多戶牧戶開啟了致富路。截至目前,全縣組建各類合作經濟組織164家,牦牛、藏系綿羊產業產值45000萬元,建設有機生態牧場12個,生態畜牧業專業合作社20個,鄉鎮農牧技術服務部門10家,屠宰加工企業進入省級農牧云整體管理平臺1個,延長畜牧業產業鏈,提高了附加值,使牧民增收渠道更加多元化。
正所謂“農為邦本,本固邦寧”。天峻縣秉持“基地化種植、科學化管理、工廠化生產”香菇產業發展觀念,謀劃天峻縣設施農業菌棒廠建設項目,積極做好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推進“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建設,大力培育好鄉村新產業新業態新勢能,以香菇特色產業帶動鄉村振興,努力讓鄉親們的生活芝麻開花節節高。2021年,在浙江援青項目的幫助下,以天峻縣天源農牧業發展有限公司為基地,先后從甘肅白銀引進105000菌棒在4個大棚架式栽培。到今年7月,預計可產香菇21萬斤,年產值可達84萬元。銷往天峻縣和格爾木市、德令哈市及西寧市,帶動當地富余勞動力就業,人均年收入達42000元。
老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經過多番調研,天峻縣依托畜牧業生產基地優勢,通過“企業+合作社+牧戶”,大力發展牛羊糞有機肥產業扶貧項目,帶動牧民增收,壯大特色產業。2019年以來,先后引進年產10萬噸有機肥加工企業2家。其中,青海金德生態科技有限公司年,年產機肥20萬噸,按市場價可實現產值2億元。企業每年收購所需有機肥40萬立方左右,按每方60元計算,為牧民群眾出售牛羊糞帶來的收益達1200萬元。截至目前,天峻縣生物有機肥產業帶動新源鎮、快爾瑪鄉、織合瑪鄉,266牧戶,戶均年收益6.05萬元。
產業興則鄉村興,產業旺則鄉親富。天峻縣立足有機農畜產品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大力推進奶制品標準化生產來提高畜產品附加值,采取分點收購、集中加工、統一銷售的模式,建立了一整套畜產品加工生產體系。通過在縣城建廠,鄉鎮分設牛奶收集站,由企業與牧戶簽訂牛奶收購協議,按日收購牛奶集中至奶站,再運輸至加工廠集中殺菌加工包裝,成品后統一進行銷售。天峻縣以乳制品特色產業加工基地為引擎,打造“天峻牦牛奶”品牌,增強脫貧“造血”功能,激發牧民群眾致富創業內生動力。
近年來,天峻縣積極構建“旅游+”融合發展路徑,大力推動文化與旅游、科技、生態畜牧業等融合發展,把打造旅游產業新優勢作為經濟發展新增長極目標。舉辦“智閣魯如”旅游文化藝術節、高原牦牛美食節、全國徒步大賽天峻站活動等文化旅游活動,提升天峻知名度,推動天峻文旅事業發展,打造富有創新特色和吸引力的旅游特色品牌。僅2021年,全縣接待游客67.6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2.9億元,同比增長21%。
天峻縣在努力打造生態旅游目的地的同時,還結合清潔能源基地,努力優化縣域產業發展布局,主動融入國家清潔能源示范省建設,積極發展風力發電、光伏發電等新興產業,科學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行動,制定天峻縣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方案,推動碳匯交易,拓展生態資源轉化通道,健全生態產品口價值實現機制,增強生態碳匯能力。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鄉村振興關鍵是產業振興。產業興,才能帶動鄉村興。只有夯實了本土的、特色的產業根基,才能讓鄉村振興具有“造血”功能,才能激發牧民群眾自身的內在動力和蓬勃活力。擘畫的“十四五”圖景中,天峻縣以“五朵金花”四兩撥千斤的巧勁,撬動這座高原小城的經濟轉型發展、融合發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