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逸雯
伴隨著時代進步與社會發展,人們物質生活水平顯著提升,對精神文化的需求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加之近年來我國傳統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作有序推進,使得社會掀起一股熱愛民樂、享受民樂之美好風氣。二胡作為我國民族傳統樂器,以其獨特的音色、抒情性深受人們的青睞,二胡領域也涌現出諸多優秀作品。由青年作曲家、鋼琴家李淵清于2019 年創作的江南風格二胡曲《桃花塢》便是其中的代表性作品之一,由蘇州市桃花塢大街而得名,以我國傳統民族民間音樂元素與細膩的作曲手法生動描繪出桃花塢大街熱鬧歡慶的場景,以及沉浸其中所獲的怡然自得之感。分析二胡曲《桃花塢》的藝術特征與演奏技法,從中汲取新時代二胡音樂創作靈感與精神動力,將進一步推動江南風格二胡音樂發展水平邁上更高的臺階。
江南風景如畫,獨特的水文化造就江南靈動且生機勃勃的自然景觀,悠久的歷史積淀了江南獨具特色的傳統文化。無論是如水墨畫般俊逸的粉黛白墻青瓦建筑,還是贊頌江南美景的詩詞歌賦,都體現出江南厚重的歷史底蘊、濃郁的文化氛圍。江南的魅力,引來無數文人墨客為之心馳神往,孕育出諸多優秀如范仲淹般的詩人。伴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社會的變遷,江南人民以智慧凝聚了具有獨特魅力的江南風格音樂,造就了眾多廣為流傳、影響深遠的二胡作品,如《二泉映月》、《江南春色》等,其情感美、內容美、意境美、音響美,成為江南風格二胡音樂的代表,也推動著江南風格二胡音樂的現代化發展。《桃花塢》正是江南地域文化造就的優秀江南風格二胡曲,由青年作曲家、鋼琴家李淵清于2019 年創作,改變人們對二胡器樂刻板與固有印象[1]。
《桃花塢》以蘇州桃花塢大街為創作背景,唐代詩人杜荀鶴曾作《桃花河》詩,宋范成大《閶門泛槎》詩有“桃塢論今昔”,可見桃花塢一名由來已久。作曲家李淵清自小便生活在桃花塢,兒時的記憶成為李淵清的創作靈感,其將頭腦中對桃花塢的印象,桃花塢的美妙景色轉化為跳動且富有生命力的音符,在作曲中沿用我國傳統五聲調式,融入蘇州評彈音樂元素,采用滑音等打造出具有風格性的節奏型,以裝飾音的潤色與修飾,使得曲調婉轉動人,樂段及樂句間過渡流暢、起承轉合,體現出作曲家繼承與創新辯證統一的音樂思維,展現出我國當代音樂家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民族民間文化的自覺性,也賦予江南風格二胡音樂以新的語匯、更為豐富的內涵及外延,可謂新時代優秀二胡作品的代表[2]。
江南深厚的文化與人文底蘊,為二胡曲《桃花塢》的創作注入了活力,也使得《桃花塢》兼具地域特色與時代特征。綜合而言,江南風格二胡曲《桃花塢》的藝術特征體現在以下三大方面:
《桃花塢》的曲式結構十分規整,沿用我國傳統五聲音階為主要旋律基礎,融合蘇州評彈音樂元素進行樂句創作,回歸傳統音樂創作技法,追求音樂的橫向發展,這一點與西方音樂創作對不和諧因素、調式調性變化的體現截然不同,使得整首曲子更加具有中國韻味,也展現出二胡這種傳統民族樂器在固守中的變革。江南風格二胡曲《桃花塢》共分為四個部分。
其一為引子部分,由鋼琴奏出代表蘇州評彈音樂的旋律,隨后引出二胡的自由演奏。句尾處作曲家巧妙設置了較為自由的延長音,與鋼琴的琶音交相輝映,在鋼琴聲與二胡聲中昭示著桃花塢新的一天即將開始,清晨第一縷陽光灑滿街頭巷尾,帶來美好的希冀,也為第一段的開始奠定基礎[3]。
其二為第一段的中板,以鋼琴伴奏,演奏出獨具魅力的主旋律,用以銜接引子與第一段的第一樂句,隨后二胡奏出重音、跳音,打造出具有跳躍性的節奏型,體現出清晨漫步在桃花塢大街上的怡然自得。按照調性可以將第一段劃分為兩大部分。其中第一部分延續我國傳統的五聲調式,由二胡與鋼琴交替演奏,以蘇州評彈音樂元素串聯其不同的音樂材料,配合加花伴奏手法及中間的轉調,使得音樂色彩明亮動人。第二部分則由鋼琴演奏出全部的主旋律聲部,二胡作為伴奏與鋼琴聲交相輝映,材料間的銜接更加緊密,推動著第一段樂曲進入高潮,并打造出極富層次性的音響效果。
其三為第二段,可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由二胡演奏出前兩句,配合鋼琴的琶音以及大量錯落有致、分布規整的八度跳把,拉開了桃花塢大街上民間手工藝人才能展示的序幕。第二部分速度加快,二胡演奏中加入了撥弦等技巧,正如民間手工藝人爭相展示自己看家本領般熱鬧非凡、精妙絕倫。
其四為第三段,以鋼琴演奏第一段中部分音樂材料,實現對第一段的再現,二胡同樣采用加花伴奏形式再現第一段音樂材料,但旋律上行、音符更加緊湊,將音樂情緒推向高點,且該段最后一樂句與樂曲開頭部分采用了相同的音樂元素,達到首尾呼應的效果,給人以無限遐想。
江南風格二胡曲《桃花塢》節奏歡快、速度較快,使用了大量附點、八分音符等節奏型,此類節奏型音符時值較短,與蘇州評彈音樂的“過門”相得益彰,更體現出作品獨特的風格與創作思維。
《桃花塢》中獨具地域性、藝術性特色的節奏型集中出現在第二段,第一段、第三段中也有出現,以二胡獨有的音色奏出此類節奏型,能夠彰顯出作品的個性風格與獨特魅力,加之作曲家在二胡中巧妙地增加了雙音、跳音、揉弦、滑音等演奏技法,使得二胡演奏與鋼琴演奏部分交織融合,讓整部曲子具有跳躍性,給人以活潑靈動、歡快祥和之感。不僅如此,《桃花塢》中運用的節奏型帶有我國傳統民族民間音樂色彩,但相對于傳統的二胡作品而言,作曲家又對傳統的節奏型加以改造與創新,雖然沿用我國傳統音樂創作技法,但精巧的構思、錯落有致的節奏布局、極富蘇州地域特色的主題旋律,在交織交互中改變了人們對二胡器樂固有的印象,再加上二胡與鋼琴共同奏出主旋律聲部、二胡與鋼琴演奏間的默契配合,成功讓音樂“活”起來,注入情感情緒的同時也展現出二胡或渾厚低沉,或悠揚婉轉;或歡快明亮,或悠揚輕快的音色特征,將二胡樂器的優勢以及中華民族民間音樂的魅力展現得淋漓盡致[4]。
融入蘇州評彈音樂元素,是江南風格二胡曲《桃花塢》最為顯著的藝術特征之一。評彈,為評話與彈詞的統稱,流行于江南一代,是早在宋代便出現的說唱曲藝。《桃花塢》對蘇州評彈的借鑒體現在三大方面:其一為程式化的節奏音型。“程式”原指戲曲表演內相對固定、規范的唱腔或動作范式,通過特定的技法與表演方式將生活內的動作、人物等予以藝術化與戲曲化處理。《桃花塢》借鑒了蘇州評彈的“過門”程式,在評彈藝術中“過門”包含前奏、間奏及尾奏,起到承上啟下、引人入勝的作用,《桃花塢》中二胡演奏旋律部分以“前奏”為主,融合陳調、周調等不同評彈藝術流派的過門程式,通過骨干音的確定、節奏的豐富變化打造出具有濃郁評彈韻味的音響效果,且集中在第二樂段的“過門”前奏,給人以豐富的畫面感,通過二胡精湛的演奏技法展現出桃花塢大街上民間手工藝人們精妙絕倫的表演。其二為風格性的行腔。蘇州評彈藝術中,行腔以聲音的延長、襯詞的加入等予以實現,主要用來渲染情緒、烘托氛圍,生動地表現出故事人物的內心世界與情感情緒。江南風格二胡曲《桃花塢》中所借鑒的蘇州評彈行腔為“拖腔”,如第一樂段中由二胡演奏出主旋律,第三段再現還原了第一段的音樂材料與音樂元素,用二胡模擬評彈藝術中的“拖腔”,通過控制音符時值、演奏力度等逐步推動音樂發展。因二胡音色具有人聲性,借鑒“拖腔”可以體現出二胡的音色優勢,也讓情感的表達更加流暢自然,并且可以給人帶來意猶未盡之感。其三為三弦伴奏的旋律走向。在蘇州評彈藝術中,三弦演奏音色醇厚,以簡單的節奏型奏出骨干音,再經過加花變奏形成動感的旋律。江南風格二胡曲《桃花塢》中便借鑒了三弦伴奏的旋律走向,通過五度、八度跳進的運用使得旋律層次豐富,既有著委婉悠揚、靈動自然的曲調,又有著激越高亢的情緒,揭示出桃花塢大街上看似平淡但富有生機的生活與繁榮場景。
音樂,從某種意義上來看,是全世界通用的人類高級語言,二胡與西方鋼琴等弦樂器相似,同樣需要采用撥弦、按壓等彈奏指法與技法。但江南的地域特色、人文環境等孕育了獨特的審美情趣與二胡作品,因此對于二胡曲《桃花塢》的詮釋與演繹有著江南音樂獨有的審美要求,其演奏技巧體現在以下三大方面。
江南自古以來便是我國富庶之地,“飯稻羹魚,無饑饉之患”使得江南人民有更多的時間及精力追求精神上的享受,在良好生產條件的支撐下創造出輕快、流暢、舒展的民族民間音樂。大量的江南絲竹音樂都具備此種音樂情感與風格色彩,在二胡演奏中如果采用振幅較慢、較淺的顫音,則與江南音樂風格相背離,難以體現出江南獨特的審美要求。
江南風格二胡曲《桃花塢》延續江南音樂特色,以密集的音符、富于變化的節奏型、上行的旋律以及激越的情感情緒,描繪出桃花塢大街熱鬧非凡、歡慶和諧的畫面,表達出作曲家對兒時生活的向往以及對桃花塢的喜愛之情。在演奏時需要以揉弦改變琴弦的張力,以手掌的上下翻動、手指的壓揉或滾揉打造出波浪型的音響效果。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在江南風格音樂審美要求之下,應當把握好揉速、揉波兩大揉弦彈奏技巧,以“滾”與“壓”相結合的演奏方式,配合上具體樂段內的音樂內容、音樂形象及音樂情感色彩,才能夠凸顯出作品的情緒。
江南風格二胡曲《桃花塢》發揮二胡的人聲性模擬“吳儂軟語”,使得全曲帶有濃郁的蘇州評彈唱腔韻味,尤其是蘇州方言要素在作品中的應用,體現出蘇州一帶語言的顯著特色,更添江南風格。在演奏《桃花塢》時,若想完美詮釋作品,體現出評彈藝術的唱腔特色,便需要采用滑音演奏技巧。如樂曲第一段與第三段中便運用了大量的滑音,在演奏上述兩大樂段時,需要注意左右手間的默契配合與完美銜接,左手小幅度滑音,輕巧按弦,連續滑動四次,注意控制好音符時值,并且左手滑音應當速度快、干凈利落,避免拖泥帶水。同時右手力量集中在弓的中心位置,運弓需輕巧短小,盡量消除換弓的痕跡。此外,演奏時可以滑音配合墊指,控制好左手滑動的速度、保持右手運弓平穩,尤其是在演奏“甩腔”旋律時,加大右手運弓的力度,保證左手滑動過程中觸弦輕巧靈動,使得音色更為圓潤飽滿,音樂線條更加流暢且富有變化,并且通過模擬評彈藝術中的“甩腔”令樂曲更加靈動[5]。
裝飾音是對音樂旋律的修飾,通過在旋律音前后添加時值較短的音符予以實現。江南音樂中對裝飾音的運用十分頻繁,主要原因在于江南音樂輕巧靈動、契合當地的方言習慣,而裝飾音的巧妙運用正可以塑造江南音樂風格。在江南風格二胡曲《桃花塢》中作曲家運用了大量的倚音與波音。如第一段中運用五次倚音,主要用以增強音樂的表現力、推動音樂旋律的上行并體現出江南音樂的風格特征。在演奏倚音時以左手快速、連續且輕巧地按弦,同時右手運弓由短變長,力度逐漸增加,在音程范圍內準確演奏出倚音。再如第二段中運用了波音,主要作用為對音樂進行細微處理,傳神刻畫出桃花塢大街的場景以及置身其中的心境。在演奏波音時以中指按本音,以無名指與中指快速交替并按弦愛你,演奏出快速且密集的音符,進一步修飾音樂的旋律與音響效果,打造出極佳的聽覺審美空間,并且可以避免演奏出的旋律過于單調、僵化。
《桃花塢》是創作于2019 年的江南風格二胡曲,作曲家李淵清以兒時記憶為創作靈感,以蘇州桃花塢大街為創作背景,沿用中國傳統五聲音階并融合蘇州評彈音樂要素創作出此部曲式結構規整且靈動、獨具地域特色且蘊含蘇州評彈藝術韻味的具有代表性的二胡音樂作品。在演奏前需做好作品分析與背景了解,把握好江南音樂風格特征,體會作品所描繪的桃花塢大街景象與作者的思想情感,演奏時合理運用揉弦、滑音及裝飾音演奏技巧,體現出二胡音色特點及作品的風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