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萬 菲
家園共育作為幼兒園教育的一種重要途徑,其作用愈發(fā)重要。近年來,我園在“家園攜手、多元融合、樂享童年”為主題的探索實踐中,善于思考,積極創(chuàng)新,勤于實踐,形成了教育合力,家庭教育、幼兒教育相得益彰,為幼兒全面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確保家園共育工作常態(tài)化和制度化的同時,我園創(chuàng)設多元化的管理機制。我園重視“家長資源庫”建設,在每年八月收集、整理新生家長相關信息,對他們可參與的工作、可承擔的職能進行梳理、匯總,為家園共育提供有效支持。我園設立了“家庭教育指導站”,由心理咨詢師、保健醫(yī)師、園長和骨干教師組成,為家長“答疑解惑”,并定期進行入戶指導。“家庭教育指導站”不但轉變了幼兒園的單一教育模式,而且轉變了家長的教育觀念,讓家長隨時接受最新的教育理念,并參與其中,真正形成教育合力。
我園利用信息科技快捷方便的優(yōu)勢,拓寬家園互動渠道,搭建家園共育信息平臺,使家長能及時了解幼兒在園情況和園方動態(tài),溝通也變得快速便倢。針對家長對伙食的關注,我園每周都會通過微信公眾號發(fā)布幼兒每周食譜、每天的“帶量”食譜,收到了家長的歡迎。
我園創(chuàng)新多個家園共育特色品牌,多層次、多角度地打造家園共育平臺,拓展立體、多元的家園合作教育時空。我園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創(chuàng)新成立了四個特色“幫幫團”:一是為幼兒園的發(fā)展獻計獻策的精英智囊團;二是給幼兒帶來陽光和活力的“陽光爸爸助教團”;三是為幼兒帶來精彩繪本故事的“繪本媽媽故事團”;四是充滿愛心的“祖輩愛心助力團”。
我園以《3~6 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為指導,將其精神、要求融入家園共育實踐中。“家庭信息采集表”除了一些基本信息,還設置了“親子關系”和“成長環(huán)境”兩個欄目,詳細地記錄父母陪伴的時間、方式,如家庭閱讀角和游戲角的設立、是否在獨立房間(獨立床鋪)睡覺等。我園通過對親子關系、教養(yǎng)方式、成長環(huán)境的詳細記錄和分析,梳理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并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指導策略。
幼兒園是幼兒的天堂,而圖書館就是“天堂的模樣”。我園在一樓大廳設置了溫馨雅致的“親子繪本館”,繪本館藏有4 000 多冊適合各年齡段幼兒閱讀的各類繪本。每當入園、離園時,家長和幼兒一起走進繪本館,選擇繪本,開展親子共讀。我園還以“七色花繪本館”為載體,開展一系列活動:招募“繪本媽媽”,每周舉辦“繪本媽媽讀書會”;招募“家長導讀員”,在每天的入園和離園時段為“親子共讀”提供導讀服務;將繪本借閱卡設計成“閱讀存折”,詳細記錄幼兒閱讀軌跡。“七色花”親子繪本館已成為家園共育的一扇窗口、一張閃亮名片。
我園充分利用家長資源,積極搭建以家長為核心的“家長成長營”互動平臺,讓家長參與教育活動,交流和分享家庭教育經驗,不斷提升家長科學教育理念。例如,“家長沙龍”邀請家長聊一聊近期的家庭教育情況,與教師的共同探討幼兒教育,促進了家長教育水平和教師專業(yè)化水平的共同提高。我園還利用周末、春游,發(fā)放“周末作業(yè)單”“春游任務卡”,請家長帶著幼兒出門走走,看看不同季節(jié)下幼兒周圍生長環(huán)境的變化;更重要的是,家長可以在工作之余,了解幼兒的成長,并將幼兒的變化記錄下來,再反饋給教師,讓教師了解到幼兒的另一面,以便形成教育合力,推進家園共育。
家園共育的形式探索不是幼兒園的最終目的,最終目的是通過豐富而有效的活動形式,喚醒家庭、幼兒園合作的內在需求。家園合作不僅要在教育內容、方法上互相配合,還要在思想觀念上求得共識,讓每個幼兒都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于身心發(fā)展的經驗,進而發(fā)展自我。在家園共育進程中,我園不斷探索,積極實踐,日益顯現(xiàn)家園共育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