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倪柯君
為了更好地貫徹落實《3~6 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精神,提升園所內外的自然資源教育價值,我園結合地緣優勢與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開展了系列性“與自然對話”實踐研究,多角度、多方位、多元化地探尋其與課程互動融合的鏈接點,充分呈現“尚自然、愛科學、養人格”的園本課程目標。
幼兒園內的自然資源是幼兒生活學習的“活教材”,是幼兒活動的主要資源之一,更是幼兒對自然物質與現象深入探究的重要媒介。
資源的有效運用需要一系列的篩選。我園成立了資源研究小組,對園內自然資源組織采集。各組根據幼兒園花草樹木分布情況,羅列現有的自然資源,將各種植物的實景照片及名稱做成文檔,便于教師實施課程。同時,我園整理了一些常見的植物科屬、外形特征、生活習性、養護管理等知識,并制成名片,供教師根據植物的科學特性拓展課程思路。在此基礎上,為了讓資源成為指引教師開展課程實踐的重要導向,我園將資源分別鏈接《指南》中五大領域的目標,預設幼兒利用該資源可能開展的活動、幼兒在活動中獲得的有益經驗。
資源地圖有助于梳理與開發課程資源,不是一成不變,而是不斷變化和更新的。我園在采集園內自然資源的基礎上,與幼兒一起構建資源地圖,將園中各種自然資源以地圖的形式標注出來,如各種樹的種類、數量等。同時,教師對照《指南》,對這些資源進行價值分析,預設幼兒利用該資源可能開展的活動,以及可能獲得的相關經驗,實現從課程資源到兒童經驗的建構,成為教師實施課程的“行動指南”。
大自然是幼兒必不可少的游戲場所之一。戶外游戲環境是基于幼兒的內在需求,充分滿足幼兒全面發展的需要而創設的,是對室內環境的有益補充,為幼兒提供了一個親近自然、感受自然變化的空間。我園認真解析《指南》各領域目標,重新規劃和調整了戶外游戲各區域的場地和內容。
在園內自然資源梳理的基礎上,我園通過前期調查,與幼兒共同確立了統計小分隊、泥來我往、竹趣盎然、叢林秘探、七彩泡泡、秘密樂園等16 個戶外游戲區域。例如,在玩泥區中,幼兒釋放天性,在爛泥巴中盡情玩耍、涂鴉;在小樹林里,幼兒一起利用周邊的各種自然物測量樹與樹之間的距離,探秘樹葉、小花在膠水中的變化等;在竹林里,幼兒與自然資源積極互動,測量、記錄、觀察竹子的不同特征等。
戶外游戲環境的調整,滿足了幼兒科學認知和科學探究的需要,讓幼兒感受到生命成長變化的美妙和神奇。在游戲中,幼兒的經驗不斷更迭、重組、整合,促進了幼兒的深度學習。
隨著季節的變換,戶外自然資源不斷變化。秋天里,植趣園中的各種農作物開始收獲,游戲活動不斷豐富,游戲場地不斷擴大、調整。例如,蘿卜收獲后,我園開設了洗蘿卜、刮蘿卜、腌蘿卜、快遞派送品嘗等關于蘿卜的活動,推進著課程不斷前行;在春天,幼兒帶著任務在小樹林里尋寶,尋找不同的草本植物制作標本;在秋天,幼兒在小樹林里采摘石榴,制作石榴汁,用香櫞熬制香櫞膏,尋撿掉落的植物珠子制作手鏈、串珠等。隨著環境的發生,幼兒的需求發生了作用,讓幼兒在“全參與”中體驗“全過程”,獲得“全收獲”。
混齡活動為幼兒提供了一個大家庭式的學習、活動與生活環境。在每周一次的“戶外游戲日”活動中,幼兒以預約的形式,戴好相應區域的手環,進入戶外各游戲區域。通過混班混齡“大帶小”形式,不同年齡幼兒獲得了不同的體驗、能力和品質。在植趣園中,大班幼兒時常帶著中班幼兒開展采摘、種植、除草等活動,通過交流、互助、示范、模仿、學習等方式,自主地拓展各種認知,獲得了相關知識和經驗。
導游團的開設,讓“不動”的資源“活動起來”。導游通過崗前培訓、考核、頒發上崗證后方可正式上崗工作;游客則由小、中、大班幼兒自主組建,以家庭為單位。游客通過商量,確定自己家庭的名稱,并用簡單的標記畫在游客證上,便于導游點名。導游介紹各個景點名稱,和游客一起在“行程點名單”上確定本次游完的5個景點以及游玩的順序。在游玩過程中,導游向游客介紹游玩安全、集合點名等注意事項。游玩結束后,每個家庭在《旅游日志》上畫出游玩感受、最喜歡的景點、游戲活動等,并向其他家庭進行介紹,擴大了不同年齡幼兒之間的交往空間。
“自然即課程,生活即課程”,是園本課程的建設的重要理念,是園所課程載體的源頭活水。
我園以幼兒為本,不斷挖掘自身的資源,真正讓資源轉化為課程,體現其課程價值內容,盡可能為幼兒的發展服務。例如,中、大班關于樹的主題活動與統計小分隊的任務清單相融合,幼兒一起統計園內樹的種類、數量,并以表格的形式羅列出來。在這個過程中,幼兒基于實踐問題,開展討論、驗證,掌握了多種辨別和記錄方法。
《指南》中指出:“教師從幼兒的實際生活中去發現教學賴以展開的資源,通過作用于幼兒的活動來對幼兒發生實質性的影響,讓他們獲得體驗,獲得一定的知識和技能?!崩纾黝}活動“從這朵小花開始、繼續、又遇”,從小班下學期的春天開始,一直延續到中班的春天,歷時一年。在此活動過程中,教師對照《指南》,科學判斷自然資源對幼兒發展的核心價值,從而確立主題中幼兒的發展目標及關鍵經驗,并提供適宜的支持,保障幼兒進行深入的、連續的、有質量的學習探究。同時,在實施過程中,教師根據幼兒的需求不斷調整教學內容。
隨著主題課程的深入實施,我園不斷反思幼兒與自然的關系,讓幼兒在和自然相處、互動的過程中與自然對話,在自然中學習,在自然中學會思考,促使他們在與自然資源互動、自主探究中獲得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