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高建紅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教師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隨著時代的發展,一些年輕家長因為工作繁忙等原因,把幼兒的教育、生活等責任全部推給了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這種由祖輩對孫輩的撫養和教育稱之為隔代教育。據調查顯示,在我國城鎮,近五成的幼兒跟著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長大。幼兒的年齡越小,與祖輩家長在一起生活的比例越高。隨著社會高齡化趨勢的形成,隔代教育現象愈來愈普遍。因此,幼兒園必須正視隔代教育這種客觀存在的家庭教育方式,在充分認識隔代教育的利弊的基礎上,采取多種方式,幫助祖輩家長成為與時俱進的合格家長,讓隔代教育成為“特色教育”。
祖輩家長在教養幼兒過程中存在“過分溺愛”“過于遷就幼兒”等普遍性問題。幼兒園可以通過舉辦各類主題講座,加強對祖輩家長的教育引導。例如,在“愛+愛=?”主題講座中,幼兒園事先收集祖輩家長溺愛幼兒的照片,然后針對照片中的問題分析原因,介紹愛幼兒的正確做法。在《幼兒,今天我們怎么愛你》主題講座中,幼兒園組織祖輩家長觀看小電影《安的種子》,圍繞“我們給了幼兒什么,幼兒到底需要什么”展開討論,在生動的內容與簡單的哲理中,促進祖輩家長自我反思,幫助祖輩家長更新教育觀念。在“愛的辯論會”主題講座中,教師事先通過調查表,了解祖輩家長“多愛”“少愛”的辯論意愿,在教育觀念的激勵碰撞下,祖輩家長感悟了“愛要不多也不少”“嚴中有愛,愛中有教”的尺度。幼兒園還可以邀請一些祖輩家長傳授優秀的教育經驗,容易引起祖輩家長的共鳴,提升隔代教育質量。
祖輩家長的資源豐富多樣,他們擁有職業優勢和豐富經驗。幼兒園要注重發揮祖輩家長的資源優勢,邀請祖輩家長來園開展志愿服務,推進幼兒園保教保育工作。例如,我園開展“祖輩家長志愿者助教活動”,邀請醫生爺爺和護士奶奶給幼兒講“怎樣保護牙齒”“如何不讓小肚子著涼”等健康知識;我園邀請教師外公和教師外婆給幼兒講故事、說繪本等。喜歡花卉的爺爺還可以輔助幼兒園進行花草的養護和管理,喜歡縫制手工的奶奶可以為幼兒制作游戲材料和演出服裝等。祖輩家長來園服務能夠進一步豐富幼兒的一日生活,更好地推進家園共育。此外,祖輩家長在教養過程中遇到困惑是難免的。幼兒園除了舉辦各類主題講座外,還可以通過“祖輩家長信箱”“祖輩家長熱線”,熱心解答祖輩家長提出的問題,為祖輩家長答疑解惑,幫助祖輩家長優化教育行為。
隔代教育已成為一個普遍的社會現象,有利也有弊。教師可針對祖輩家長教養中的“溺愛”等問題,發揮祖輩家長豐富多元的教育資源,通過各種精彩互動的“隔代教育”實踐,可以贏得祖輩家長對幼兒園的信任,轉變祖輩家長的教養觀念,增強幼兒園和家庭的教育合力,從而更好地促進幼兒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