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若辰,鄭天晨
2021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下簡稱《雙減》),其中提出要減輕學生作業負擔,嚴格規范校外培訓行為,強化校外培訓機構的運營監管[1]。而少兒乒乓球俱樂部作為校外培訓機構的一部分,其在“雙減”政策下的現實困境及應對之策成為未來促進少兒體質健康,進一步規范校外培訓機構應予以重視的命題。因此,在當前我國持續推動與實施“雙減”政策的背景下,探索我國少兒乒乓球俱樂部現實運行中的困境,進而提出應對之策,無疑對推動我國少兒乒乓球俱樂部的良性運轉具有積極的借鑒及啟示意義。
《雙減》的頒布與實施,對于承接有關校外培訓開展的國家政策,促進少兒乒乓球俱樂部的規范化,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2018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其中提到要依法對校外培訓機構進行審批登記,開展校外培訓專項治理,切實規范校外培訓秩序,同時校外培訓機構要依法依規開展培訓業務,自覺維護中小學生及家長合法權益[2]。《意見》的出臺對我國校外體育培訓機構的審批登記、實際開展以及監督管理進行了細致的規劃,在國家層面對我國校外培訓機構開展的規范性提出要求。而在體育總局于2020年頒布的《關于促進和規范社會體育俱樂部發展的意見》中更是提到應不斷支持和鼓勵社會體育俱樂部發展以提高行業自律水平,進而促進校外體育培訓機構的合理運行。
這些政策與文件的提出,不僅對促進我國校外體育培訓機構的規范運行具有重要作用,同時也是在《雙減》中提出要推動我國校外體育培訓機構持續規范的重要前提。這些政策文件的實施在有效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和校外培訓負擔的同時,對校外培訓機構活動開展的合法性進行了規范與約束。因此,“雙減”政策的實施與推進既是對我國有關校外體育培訓政策文件的對接與完善,也是對少兒乒乓球俱樂部的開展的進一步規范與推動。
完善俱樂部治理體系,強化運營過程的監督監管是保證少兒乒乓球俱樂部健康運行的重要手段。而在《雙減》中明確提出要建立培訓內容備案與監督制度,制定有關校外培訓機構的法規,嚴禁超標培訓,并且要明確校外培訓機構主管部門,制定標準、嚴格審批。《雙減》文件的頒布對于強化少兒乒乓球俱樂部運行的監督監管機制,實現俱樂部的監管常態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其頒布既是規范俱樂部成員行為,明確俱樂部管理人員專業分工,保障俱樂部高效運行的首要前提,也是建立俱樂部考核機制、評價機制以及激勵管理機制等基礎措施的重要依據。通過“雙減”政策的頒布與實施,從國家層面對少兒乒乓球俱樂部的外部治理環境進行規范與管理,是實現少兒乒乓俱樂部監管常態化的重要手段與機制。
隨著“雙減”政策的落地,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學業壓力必然會得到一定程度的減輕,使得其具有更多的時間參與到體育活動中去,而少兒乒乓球俱樂部則會成為少兒參與體育活動的平臺與媒介。在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選擇少兒乒乓球俱樂部時,必然會導致俱樂部與俱樂部之間競爭的出現,而通過俱樂部之間的良性競爭,必然會促使俱樂部不斷完善自身服務體系,重視培訓課程的質量以及培訓教練的專業能力[3],推動俱樂部的良性發展。
而在《雙減》文件中提到要規范培訓機構培訓行為,堅決查處培訓質量良莠不齊、內容低俗違法等問題,并且要求校外體育培訓機構教練員要持證上崗。通過“雙減”政策的推動與實施,必然會持續性的規范少兒乒乓球俱樂部培訓課程的教學內容與方法,重視提高教練員的質量,推動教練員的全面持證上崗,促進俱樂部教練員的專業化,進而提高少兒乒乓球俱樂部的外部競爭力。
完善的政策體系是推動少兒乒乓球俱樂部良性運行的基本保障。而當前我國關于少兒乒乓球俱樂部的政策主要以2018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意見》以及2020年國家體育總局下發的《關于促進和規范社會體育俱樂部發展的意見》為主,政策文件較少且頒布時間相對較短,難以在實際層面深入貫徹與保障少兒乒乓球俱樂部的良性運行。因此當前大部分少兒乒乓球俱樂部所處政策環境缺失,無法切實保證少兒乒乓球俱樂部開展的合法性。在《關于促進和規范社會體育俱樂部發展的意見》中提出要完善治理結構,推動社會體育俱樂部成為權責明確、依法自治的法人主體。然而在現實的少兒俱樂部開展過程中,建立完善的組織制度與科學管理方法的俱樂部比例不足60%[4]。這表明了當前我國少兒俱樂部在實際的活動組織方面仍具有一定的隨意性。因而,在俱樂部活動開展過程中的政策環境缺失已經成為阻礙少兒乒乓球俱樂部良性運行的現實性難題。
俱樂部管理者的專業水平與素養是俱樂部持續發展的動力,其管理者的水平與能力直接決定著俱樂部的業績水平。少兒乒乓球俱樂部的管理能力不足體現在兩方面,首先是俱樂部專業管理人才的匱乏。當前專業的管理人才是俱樂部開展過程中的稀缺資源[5],而根據實地調查來看,僅有37.5%的管理者經常學習有關管理方面的知識,這一點也證明了當前管理者對于俱樂部管理的經驗多來源于常年積累,并沒有先進的管理理論作為其實踐依據。其次則是俱樂部自身管理體制的不完善。當前部分少兒乒乓球俱樂部存在管理體制不完善的現象,導致在俱樂部開展過程中,出現俱樂部會員體驗較差、會員流動性較大等現象。俱樂部管理能力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少兒乒乓球俱樂部的進一步發展,使其在后續俱樂部開展過程中后繼乏力。
當前我國少兒以崇尚體育明星、自身參與等形式不斷促進我國體育消費增長,成為推動消費的主要力量。但是當前我國少兒體育培訓機構的總量以及服務質量都無法滿足我國少兒體育需求[6]。少兒乒乓球教練員的質與量都無法滿足少兒乒乓球俱樂部的實際所需,其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方面是當前小型少兒乒乓球存在教練招聘難的現象。優秀的少兒乒乓球教練多存在于大型少兒乒乓球俱樂部中,小型少兒乒乓球俱樂部難以獲得優質的教練資源。其次,則是兼職教練員居多。大多數兼職教練員因兼職時間有限、兼職時間不固定以及兼職教練員流動性大等問題,影響俱樂部學員乒乓球水平的持續性提高。最后則是少兒乒乓球教練專業能力不足。當前我國少兒乒乓球教練員的教齡偏低,專業能力與執教水平亟需提高。根據學者對泉州市豐澤區乒乓球教練員的調查發現,5年以上教齡的教練員僅占25%,這說明當前少兒乒乓球教練員的執教能力有限[7],無法滿足當前少兒乒乓球俱樂部的需求。
構建完善的政策法規體系,形成多方協作的監督監管機制是推動少兒乒乓球俱樂部合理開展的重要前提。而要構建完善的政策法規體系,首先要加強頂層設計,在國家層面對俱樂部的注冊登記、實際運行以及監督監管等環節進行規定,從俱樂部的社會性質入手,劃分俱樂部外部治理與監管主體,建立決策權、執行權和監督權三權分立的治理結構,破除少兒乒乓球俱樂部外部治理環境缺少政策法規支持的困境。其次,是在實踐層面,建立適合自身的內部監管制度,形成以理事會為主管,培訓、競賽、場地、宣傳等分管部門相結合的內部管理機制,明晰內部管理成員的職責,進而通過內部監管機制的構建,形成相互制約,合作共治的內部監督機構,增強俱樂部的運營能力,實現俱樂部的合理運行。
打造優質課程與特色服務是少兒乒乓球俱樂部吸引消費者的重要手段與方法,是推動俱樂部持續性發展的重要基礎。基于此,少兒乒乓球俱樂部首先要招聘優質乒乓球教練員,推動教練員持證上崗,確保乒乓球教練員的整體素質與專業水平,強化教練員職后再培訓,持續性提高教練員的執教水平,通過優秀教練員的協作交流,打造優質線下乒乓球課程。其次,加強俱樂部內部硬件設施建設,完善特色服務體系。在保證資金充足的基礎上,著力提高俱樂部硬件設施,不斷配套基礎設施,打造舒適安全的乒乓球活動場館,配套俱樂部特色服務,增加俱樂部服務內容,已滿足不同階段、不同群體的體育需求,進而增加用戶黏性。最后則是推動俱樂部實行連鎖運營模式,形成品牌效應[8]。小型少兒乒乓球俱樂部品牌認知度較低,致使經濟效益不高。因此建議多所俱樂部聯合、協同共建,盡量統一球臺、產品、裝修風格等俱樂部環境,使消費者產生歸屬感,進而形成品牌效應,促進俱樂部的可持續發展。
自“雙減”政策落地以來,很多學校面臨體育教師資源不足,體育與健康課程資源受限等困境。因此,通過加強區域協作,形成家、校、社三位一體的區域協作新格局,共同促進少兒體質健康是“雙減”政策下學校體育持續發展的破局之舉。通過推動學校與俱樂部之間的深入合作交流,促進學校教師與俱樂部教練員之間的技術交流與經驗共享,進而促進少兒體質健康。而要推動俱樂部與學校間的深入合作,首先要加強學校教師與俱樂部教練員間的聯動,一般來說學校教師具有較高的教學規范性,且在課堂常規與教學能力等方面具備優勢,但其專業技術水平和訓練競賽能力不及俱樂部教練員[9],因此推動學校教師與俱樂部教練員的深入合作交流是提升教師和教練員綜合素養的重要手段,有利于二者的共同提升。其次,則是推動區域賽事聯動。促進學校與俱樂部聯合舉辦不同項目聯賽,通過學校與俱樂部聯賽的舉辦,鼓勵更多的少兒參與乒乓球運動,培養學生參與鍛煉的興趣,進而拓寬少兒乒乓球俱樂部的發展線路。
保障少兒乒乓球俱樂部的會員數量,優化俱樂部招生路徑,穩步提高俱樂部會員的數量仍然是推動俱樂部健康運行的重要內容。在本次調查的俱樂部中,當前我國少兒乒乓球俱樂部的招生宣傳大多采用以員工口頭宣傳或者派發傳單等形式進行,極少采用網絡化、多元化的營銷宣傳形式。且俱樂部缺乏完善的營銷宣傳機制,使得俱樂部難以通過互聯網或廣播電視的渠道進行宣傳和推廣[10]。基于此,少兒乒乓球俱樂部的營銷宣傳渠道應以現代廣告營銷為借鑒,通過廣播、互聯網、少兒期刊等多種形式,做好線上宣傳活動。同時在線下做好實地推廣宣傳,實現俱樂部活動與服務的多向宣傳。最后則是要借助互聯網的力量,通過當地乒乓球協會官方網站以及相應的體育專題網站、微信公眾號等網絡力量,實現俱樂部的線上推廣與宣傳,使信息實現地區少兒的全方面覆蓋,進而增強俱樂部的影響力。
隨著我國“雙減”政策的持續推進,將對我國少兒乒乓球俱樂部的持續推進以及少兒體質健康促進發揮推動作用。因此探索“雙減”政策下少兒乒乓球俱樂部的發展困境,提出破解路徑,對于拓展我國少兒乒乓球俱樂部的良性發展之路具有積極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