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曉靜
河南光法(洛陽)律師事務所,河南 洛陽 471000
建設法治國家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目標,而現代法治體系的建立就需要保障控辯平等。刑事偵查是對已經立案的案件采取強制措施的訴訟活動,而刑事案卷也包括對偵查結果與事實的記錄,是證實犯罪、查明真相的重要材料,充分貫徹了我國刑事偵查的制度設計。刑事訴訟中控辯雙方卷證的平等使用是刑事案件公正判決的基礎,所以當前不僅不能盲目削弱案卷的重要作用,應進一步完善刑事案卷制度,以此確保刑事訴訟案件的有效辯護。
案卷制度的單方性是指案卷制作主要由法院、公安機關、檢察機關等部門單方制作,而刑事辯護主體難以參與案卷的制作中,只是對案卷進行輔助與補充,且不會受到外部的影響與制約,偵查司法機關為法定唯一的案卷制作人,占據絕對主導地位,能夠保障案卷的權威性。在案卷制作前的證據收集與事實偵查的過程,法院與司法機關依然占據主導地位,而當事人與律師所提供的材料只作為補充與參考。
早期性是指案卷的形成具有早期性,在案件偵查階段案卷材料就已經形成,案件的起訴與審判階段的案卷與偵查階段的案卷基本保持一致,增刪內容較少,增加的內容主要為程序性與法律性的事項,為法律性以外的內容。刑事案卷制度的這一特征符合了我國刑事案件處理的偵查中心主義,我國司法都是將偵查階段作為判定的主要依據,而后期對當事人的審查也只是對案卷材料的確認,所形成的案卷資料在早期的偵查活動期間基本定型。
層遞性是指案卷在偵查、起訴、審判等階段的層層遞交,根據審判順序進行案卷傳遞,前一階段的案卷會成為下一階段案卷制作的主要來源依據。在實務中,偵查司法機關在完成刑事偵查并形成案卷后,會向檢察機關遞交,檢察機關會將補充材料、文書等與案卷共同作為審判依據,并移交法院。在法院的一審、二審、死刑復核等階段,案卷也會進行層層移送與補充[1]。
決定性是指案卷對審判的最終結果具有決定性作用,是我國刑事案卷制度的核心。法院的審判主要以案卷等書面證據作為是否有罪、罪狀、犯罪程度與量刑判定的依據,雖然在實務中存在未充分采納卷宗的情況,但極為少見,我國的刑事訴訟判決依然以案卷為主,相較于辯護人提供的證據法官更傾向于相信案卷。
刑事案卷是案件所有證據材料的集合,是查明真相、追溯事實的重要記錄。偵查機關具有查證與收集證據的義務,并且需要以客觀的角度收集大量、高質量的證據信息。但在實務中偵查機關的偵查行為并未完全符合制度規范。偵查機關在開展偵查活動中,只有偵查機關一個主體進行全過程、封閉性的偵查主導,偵查行為的不規范性將會影響案卷的真實性與判決的公正性。
我國刑事訴訟的主要目的就是查明案件真相、還原真實事件,保障當事人的權益,偵查機關的偵查行為也要秉持這一目的開展活動。而偵查機關作為行政機關,偵查人員需要定期接受相關考核,而考核的依據就是對發案數、破案數等指標的完成情況。偵查機關在各種指標的導向下,會更加重視能夠快速破案的證據,注重查明犯罪嫌疑人的犯罪動機與目的,而忽視案件的真實原因與事實材料,在此種情況下形成的案卷就會存在一定的控訴傾向。同時,偵查機關具有全面收集案件證據的義務,證據的全部收集與提交是案件判決的關鍵。但在制度與政策壓力下,偵查機關在收集證據中可能并不會提交對犯罪嫌疑人有利的事實證據,導致案卷的全面性與客觀性被弱化,案件判決的公正性難以得到保障,刑事訴訟中控辯雙方案卷的平等使用也會缺乏完整的事實基礎。
對于刑事訴訟的偵查權與檢查權而言,部分學者認為偵查與檢查應一體化,而還有觀點認為偵查與檢查需要職能分工。我國偵查機關具有自主開展偵查行為與技術偵查的權力,并能夠按照偵查需要對當事人實行強制措施。而檢查監督主要是對刑事訴訟的當事人進行書面或口頭告知,以及違法糾正與提交訴訟建議等。檢察機關對案卷的形成與制作主要起到補充、提前介入、自行偵查等影響,但當前存在偵查機關、檢察機關與法院一體化的刑事訴訟審查制度,但會產生責任與控辯錯位的弊端,嚴重制約控辯雙方卷證的平等使用。
按照我國《刑事訴訟法》第三十八條的規定,辯護方不能介入案件的調查階段,而在偵查階段,辯護方所擁有的權利主要為法律援助、申訴控告、申請變更強制措施等,辯護方的調查取證權有限。當前,在偵查階段與案卷形成過程中,由于缺乏合法路徑,辯護人基本不會對案卷的最終制作與形成產生影響,辯護方只能通過遞交書面申請與訴訟建議的方式來表達自身的訴求,也會影響刑事訴訟控辯雙方卷證使用的平等性[2]。
在案卷的形成過程中,偵查階段是一個完全封閉的環節,而我國檢察機關既能夠作為監督者來監察偵查機關的偵查行為,又能作為公訴人直接提起訴訟。當前我國的偵查、檢查與控訴的一體化趨勢逐步深化,控訴方具有提前介入偵查的權利。偵查機關在偵查過程中若需要進行逮捕調查,需要向檢察機關提出申請,檢察機關在作出相應決定后會向偵查機關提供繼續偵查綱領。在封閉性的偵查環節中,通過檢察機關的監督職權能夠實現控訴方與偵查機關的互動,而辯護方卻始終無法介入偵查階段,進一步強化了控辯雙方的不平等性。
在偵查結束后偵查機關對案卷的制作任務完成后進行案卷的移送,但并不意味案卷形成的結束,控訴方能夠根據案件調查需求繼續偵查或補充偵查來獲取更加全面的證據。而對案卷的補充偵查能夠提高案卷的真實性與完整性,但證據材料的補充收集與偵查方向會受到控訴方立場的影響,從而難以保障案件偵查的客觀性。并且在當前的檢警一體化的辦案機制下,檢查部門需要履行偵查監督與控訴的雙重職責,則可能會產生檢控錯位現象。
在刑事訴訟中控訴方與辯護方的卷證接觸與使用權利不平等,控訴方能夠優先接觸卷證,而這一現象的形成正是由于檢察機關與控訴方的一體化,使控訴方具有充足的機會提前接觸卷證,在偵查階段案卷形成完成后,檢察機關還可以在案卷移交與審查的過程中接觸卷證。而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法》,在偵查階段辯護方無法介入與接觸刑事案卷,只有當檢察機關正式對案件起訴后,辯護方才能夠對刑事卷證進行查閱與記錄。所以,控訴方能夠優先于辯護方接觸卷證,接觸的時間也遠超于辯護方,并且辯護方不能隨時查閱卷證,需要有規定的時間和地點才能開展案卷查閱。
同時,根據《刑事訴訟法》的第一百七十六條規定,控訴方需要在提起訴訟后將刑事案卷與證據統一移送至審判機關。但其中的證據材料的統一移送存在爭議,在控訴方移交證據材料前,控訴方是使用刑事案卷的主體,會以自身的利益進行相應操作,所以刑事案卷與證據會存在混放、混用的情況。法律中對控訴方的證據與刑事卷證的關系中只用“有關”進行闡述,而兩者的實際關系與控訴方的需求密切相關,控訴方完全能夠基于自身立場在刑事案卷中挑選證據材料再移送審判機關,而辯護方只能后于控訴方選取證據材料。若在實際刑事訴訟中,若控訴方將刑事案卷全部作為證據提交至審判機關,則會嚴重影響案件審判的公正性與辯護方的合法權益[3]。
按照《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九十八條規定,在案件審判階段控訴方與辯護方都具有針對證據材料發表觀點與辯論的權利,對所發表的意見是否是質證意見沒有明確規定。在刑事訴訟過程中,辯護方在接觸案卷材料后,需要對證據材料進行整理與查閱,并撰寫、推敲、論證質證意見,質證意見需要在庭審階段發表。質證是指辯護人圍繞證據材料提出的具有真實性、合法性、關聯性、證明力的觀點或意見,有效的質證能夠一定程度影響審判結果,是律師為當事人達到辯護目的的關鍵環節。在刑事訴訟的實務中,刑事卷證始終是案件審判的主要依據,而辯護方對證據材料的質證意見在控辯雙方中并不會有過多爭議,而刑事訴訟中缺乏與案卷證據相脫離的意見與觀點,從而為法院提供更多有益于當事人的證據材料。
在我國刑事訴訟案件中,偵查機關在案件偵查、案卷形成環節占據強勢地位,能夠完全掌控案卷形成的立場與方向。刑事案件的調查取證是國家行為,刑事案卷是揭露犯罪事實的必要根據,所以必須保障偵查機關在偵查階段的客觀中立、真實完整,形成高質量、全面化,且能夠真正反映控辯雙方在案件中的實際行為,以此確保刑事訴訟案件審判的公正性。因此,現階段我國不應對偵查機關的偵查活動進行政策性或指標性的制約與限制,應為偵查行為提供充足的空間,必須正確履行對證據材料收集與調取的義務,擺正自身在刑事訴訟中的立場與態度,避免在偵查過程中受到外部因素、自然因素等外部因素的影響,既能夠防止冤假錯案的發生,還能更好地在人民群眾心中樹立正面形象。
在庭審開始前,刑事案卷在偵查結束后會順利移交到審判機關,并將其直接作為案件審判與定罪的依據,刑事案卷的移送是一種線性的傳遞方式,移送的全過程都是由官方把控,不存在人為干涉。刑事案卷的移交是由檢察機關移交至法院,辯護方全程都無法介入其中,而檢察機關向法院的案卷移送與控訴方向法院的證據遞交是兩種行為,檢察機關只是將刑事案卷進行轉手,并不是通過案卷移交實現證據材料的遞送。刑事案卷既可能會證明當事人存在犯罪行為,又是判定當事人輕罪或無罪的主要依據,控辯雙方卷證的平等使用,能夠充分發揮卷證的證明價值。針對當前的辯護方難以查閱案卷收集證據的情況,應持續解決控辯雙方卷證使用不平等的問題,盡量實現辯護方與控訴方有平等的卷證使用權利,以此確保案件的審判結果成為客觀事實的正確反映[4]。
在刑事訴訟的實務中,存在辯護方的證據量過少的情況,辯護方難以為事實真相提供高質量的證據材料,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由于辯護方缺乏有力的權利保障。刑事訴訟的辯護律師能夠針對刑事案卷有效查找證據材料并發表證據觀點,即使我國法律并不會限制辯護方通過刑事卷證獲取有用材料,但缺乏一定的權利保障,使辯護方在訴訟實務中缺乏足夠的卷證接觸與使用機會。并且辯護方若想使用卷證收集證據材料,必須要提前向司法機關提出申請,此種情況也成為了刑事訴訟控辯雙方難以平等使用卷證的重要原因。因此,當前我國應針對控辯雙方的卷證使用情形加以完善,根據辯護方在訴訟的實際需求與困境對法律或相關規章進行細化,強化辯護律師的調查取證權與當事人的對質權,以此為刑事訴訟中控辯雙方卷證的平等使用提供保障。
現階段我國在持續加強法治社會的建設,證據裁判意識普及,刑事訴訟的案卷材料的數量也在不斷增多,刑事案卷始終是法庭判定當事人有罪、罪重、無罪、罪輕的主要依據。為推進刑事訴訟辯護雙方卷證的平等使用,當前偵查機關必須保有客觀中立的立場,全面收集與調取證據材料;保障控辯雙方卷證使用的平等性,充分發揮卷證的證明價值;為辯護方的調查取證權提供保障,強化當事人的對質權,以此確保刑事訴訟的有效辯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