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龍龍
(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專利審查協作廣東中心,廣東 廣州 510000)
稻田畫,又稱稻田彩繪、稻田動漫、稻田作畫,是通過種植彩色水稻,在稻田呈現出設計圖案或文字的藝術形式。受到麥田怪圈的啟發,日本田舍館村從1993 年開始制作稻田畫,以開發觀光資源,每年都會舉辦1 次“稻田藝術節”,題材涉及日本內外,既有日本著名的古代武將雄姿,也有蒙娜麗莎、拿破侖,甚至還有哆啦A 夢這樣的動漫形象。稻田畫帶火了當地旅游業,田舍館村最高年接待量達20 萬人[1]。
從2011 年起,我國遼寧省的農民也“種”出了稻田畫。隨著技術的發展,稻田畫的畫面更加立體、錯落有致,顏色也由黃、綠、紫3 種增加至赤、紅、青、蘭、白、褐、黑和黃8 種[2]。此外,我國新疆、吉林、浙江、湖南和廣東等省(自治區)也陸續開始種植稻田彩色畫。浙江省義烏市飛揚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通過在稻田種出“藝術圖案”,發展現代農業、旅游觀光農業,把超65 hm2稻田變成1 座集農業示范、旅游觀光、農耕體驗、創意農業于一體的現代農業產業文化園,也帶動了合作社優質農產品的熱銷[3]。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廣大城鄉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顯著提升。然而目前,多數旅游村鎮游玩項目較單調,且同質化嚴重。用彩色水稻制作稻田畫,將創意農業與休閑旅游相結合,不僅可以吸引游客,豐富旅游資源,增加農業收入,而且不影響水稻正常生長,不影響糧食生產。水稻收割后,可向游客出售優質稻米,同時能帶動其他農產品的銷售,非常適合當下城市周邊鄉村旅游業的發展。
首先測量實際的稻田面積,根據實測數據按比例縮小后在圖紙上畫出稻田輪廓,其次畫九宮格標定坐標,再進行圖案繪畫,或者采用計算機輔助設計(Computer Aided Design,CAD)等繪圖軟件創建圖案。最后根據圖紙確定背景稻、彩色稻的種植面積。稻田中的水道可作為圖案的白色部分。也可利用透視構圖,設置立體的稻田畫。
育苗根據作畫需求選擇相應顏色的水稻種子,并根據預設圖案預估播種量,彩稻秧苗可適當多些,以備補苗需求。彩稻有彩葉、彩米、彩穗3 類,稻田作畫可選擇彩葉、彩穗品種,如景觀紫葉1 號、彩繪紫葉稻、紫葉指示稻1 號、全彩稻、楓紅稻、景觀黃葉1 號和黃小丫等。稻種選擇純度和發芽率高、特征穩定、產量較高的優良水稻種子,并將選好的種子在晴好天氣曬種兩三天,然后浮選去除秕粒。根據種植需要進行拌種,浸種催芽至種子破胸露白后即可進行播種。育苗前應根據不同品種的生育期調整播種時間,以保證在特定時期各播期水稻能在大田中形成預設的圖案。
水稻秧苗移栽前,首先拉繩或采用畫線器在農田中畫出九宮格;其次根據設計圖紙定出圖案坐標及輪廓,用繩子、竹簽、木棍等沿設計圖案輪廓進行標記;最后移栽不同顏色的水稻秧苗即可。為提高精度,可以采用GPS 定位裝置進行定點。移栽后,根據需要進行補苗。對于簡單圖案,可采用“先插后畫”法。先采用常規機械插秧,將水稻秧苗插滿整個稻田,然后根據繪圖要求,拔去相應秧苗,再插上彩色稻秧苗[4]。
可通過適當多施分蘗肥、穗肥,加強促控等措施來提高背景稻產量。對于彩色稻,也可根據景觀需求進行局部調控,如施用矮壯素、多效唑等化學藥劑進行調控,或進行修剪,保證稻田畫藝術效果完美。施肥時,可在彩稻種植區增加施肥量或調整肥料種類,如增施適量鉀肥和硅肥,使彩稻秧苗保持葉片的鮮艷和挺拔,以獲得最佳的觀賞效果。此外,秧苗成活后,還要注意觀察成圖效果,及時拔苗、補苗,修正圖案偏差??衫糜^景臺或無人機航拍檢查圖案的初步成形效果。如果誤差較大,則需要及時修正,并隨時監控有無倒秧、脫苗現象[5]。
早在2008 年,楊金全[6]提出了一種“盆景水稻栽培方法”,其利用閑置的地面、路邊等空間和廢棄的塑料袋等作為栽培容器種植水稻。種植時,將盆栽水稻進行波浪形或平行擺放,每盆可按2 株種植,也可按3 株呈三角形排布種植,這種種植方法在提高農村村內土地利用率的同時,也裝飾了村容村貌,改善了村內環境。這種通過不同種植及擺放方式造景的種植方法,實際上也形成了一種稻田藝術。
Koe San County[7]根據田地輪廓移植彩色稻和普通稻后,使水稻在田地上生長,形成圖案。首先將稻田排水、平整,其次根據設計圖用石灰粉在稻田上繪制輪廓,再移栽彩色的水稻,最后在輪廓的另一側移植普通稻。其稻田畫繪制方法簡便、易于操作。
張春林等[8]針對稻田畫進行了種植方法的優化。其在彩稻種植前,先種植紅花草,30 d 后紅花草生長成熟,使用機械耕田將紅花草掩埋,同時施有機肥;種植時對田地進行方塊分隔,在每塊方塊地中種植同種稻種,長成稻苗后移植不同顏色的稻苗形成需要的圖形;田間管理時,覆網,進行鴨稻共作,利用鴨子除去田間雜草及病蟲害。種植出的彩色水稻色彩好、觀賞性高,也保證了株高及收獲量,降低了種植成本。
賴承麟[9]提出了一種稻田迷宮的制作方法。首先,規劃迷宮,即在稻田上設計迷宮通道及圍墻;其次,依據設計圖將光敏感性低的水稻種植于通道對應的稻田位置,光敏感性高的水稻種植于圍墻對應的稻田位置;最后,當光敏感性低的水稻結穗后,將其收割,余留的稻稈鋪蓋于通道位置,而光敏感性高的水稻繼續生長為具有高度的圍墻,即可在稻田形成迷宮。迷宮根據設計圖千變萬化,具有創新性及趣味性。
湖南五彩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閔軍等[10]以紫、綠、紅、黃中的一種或幾種顏色設計圖案并制作成投影燈片,利用投影燈將設計好的圖案投射到待造景區域;然后按照60 ~90 kg/hm2種子用量播種育苗,將紫色水稻、綠色水稻、紅色水稻、黃色水稻幼苗在夜晚插植形成圖案中不同顏色圖形的邊線,并在白天按照株行距為(0.10 ~ 0.13)m×(0.13 ~0.17)m將秧苗移栽填充到相應的色塊區域,得到彩色稻景觀圖案。由于規定了圖形設計的顏色,不會出現設計圖與實施圖差異較大的現象。其以投影燈把設計好的圖案投射到待造景區域,然后移栽彩稻的方式具有方便、簡單、精準的特點。
杭州彬康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張彬等[11]采用彩稻種子直播形成稻田動漫圖案。其首先設計動漫圖稿,標識出圖案色彩區和背景區。然后根據田塊大小,在設計圖稿的圖紙上繪出大九宮格,依次標上行號和排號,對應的在田埂起點相應編上行號和排號,與圖紙對應。田間九宮格每格的寬度為4 ~8 m,用繩子將田塊拉出與圖紙對應的方格。對于圖案的細微部分,先在圖紙上繪出1/6 ~1/2 大九宮格寬度的小九宮格,然后在相應的田塊部分用九宮尺測量,標出拐點。拐點位置用相應的彩稻種子進行播種,先用種子將外延部位連起來,形成封閉圖形,內部色塊采用稀播方式。圖案色彩區按250 ~300 粒/m2的種子用量播種,將每粒種子視為圖案中的一個像素,向圖案色彩區中播入對應顏色的彩稻種子,種子的最小播種密度精確到10 mm×10 mm;圖案中背景區播入常規水稻矮稈品種。將彩稻種子采用人工直播種植模式,可增加種子播量,提前稻田動漫圖案的觀賞期,同時解決了稻田動漫種植中的人工構圖困難、操作效率低等問題,同時可種植出人物圖案細微的效果。
蘇州嘉一博現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張善文等[12]提供一種能根據觀景臺的位置對稻田彩繪進行制作,從而獲得較為生動的3D 觀賞效果的稻田3D 彩繪作畫方法。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①進行彩繪圖制作及矢量化,即根據種植稻田的地形確定彩繪圖的長寬比,再對彩繪圖圖案進行繪畫設計,設計時需根據水稻的不同顏色對圖案中的區域進行劃分,設計完成后對彩繪圖進行圖形矢量化;②建立數字高程模型,即利用測繪技術建立觀景臺及種植稻田的數字高程模型;③定義彩繪圖坐標,即以矢量化后的彩繪圖中的某一點作為原點,定義整個彩繪圖的坐標系,確定圖案中所有的點相對于坐標系的平面坐標;④種植稻田坐標定位,即利用透視投影變換,將平面坐標換算至種植稻田的數字高程模型內,并形成新的物點投影坐標,利用測繪技術將物點投影坐標放樣至種植稻田內,形成田間種植坐標;⑤稻田制作,即根據所述田間種植坐標之間所形成的田間種植區域,以及所述彩繪圖的圖案,種植對應顏色的水稻。該方法從人處于觀賞臺的角度出發,對種植稻田進行整體設計,從而使游客的3D 觀賞效果更佳。同時,在稻田設計過程中采用測繪技術進行放樣,不僅節約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圖案的形狀不易發生偏差,保證了投影后圖畫的種植精度。
為解決景觀單一、觀賞時間短等問題,成都市農林科學院的沈超等[13]提供了一種利用作物生長周期制作景觀變圖的方法。首先,分別選取彩葉和彩穗/花兩類彩色作物進行組合,彩葉作物的穗/花和彩穗/花作物的葉片顏色與背景作物相同部位的顏色相近。其次,選取2 種景觀圖案,以相同的坐標原點和坐標系分別繪制底稿Ⅰ和底稿Ⅱ。在目標田塊中區分并定位兩底稿所標定的彩色作物框線,分別采用選取的彩葉作物或彩穗/花作物填充一份底稿的彩色作物框圖,彩色作物栽種完畢后,栽種背景作物填充田塊;根據選取的彩色作物組合和背景作物的生長周期選擇其定植葉齡,使彩葉作物、彩穗/花作物和背景作物的抽穗期/花期同步。采用彩葉作物與彩穗/花作物進行組合后,在苗期,彩穗/花作物與背景作物葉色相近,利用彩葉作物葉片不同于背景葉色的色彩,可呈現底稿Ⅰ的圖案;在抽穗期/花期,彩葉作物的穗或花的顏色與背景作物穗或花的顏色相近,利用彩穗/花作物穗或花不同于背景顏色的色彩,即可呈現底稿Ⅱ的圖案。通過葉齡調控定植時各品種所處生長期,以保證各品種作物的抽穗期/花期同步,使變圖中兩圖案的過渡平緩,保持變圖過程的美觀性和景觀的可觀賞性。選擇變圖圖案時,若有確定的表現主題或必須使用的圖案,則可先確定圖案,再根據圖案的復雜程度確定彩色作物組合使用的數量。較為復雜的變圖圖案常具有較多的疊加點,若所有疊加點中彩色作物并未處于同一彩色作物組合中,則無法保證變圖后圖案的完全呈現。若目標田塊可進行自由創作,可先確定所要呈現出的色彩種類,以確定彩色作物組合數量,再根據彩色作物組合數量確定圖案樣式。若希望圖案色彩斑斕,則選用構圖簡單或留白較多的圖案。在苗期—抽穗期/花期—成熟期,在目標田塊中依次呈現變圖中的各圖案,從而將作物景觀觀賞時間延長至整個作物生長周期,且由于景觀的改變,觀賞效果更佳。
傳統的稻田作畫方法是直接在田間畫圖或牽線,勾勒出圖形輪廓,再移栽彩色稻。該方式成本低,但效果一般簡單,藝術感不強。而利用GPS 定位裝置制圖,制作煩瑣,時間長,成本高。
近年來,稻田畫種植技術不斷優化。閔軍等采用投影燈將圖案投射到稻田,然后移栽彩稻,制圖方便、簡單、精準。張彬等對圖案的細微部分采用單獨劃線、密播的方式,可種植出人物圖案細微的效果。沈超等通過彩葉、彩穗稻的配合,可以實現在田塊中依次呈現不同圖案,使觀賞時間延長至整個水稻生長周期。利用不同生長周期的水稻田制作稻田迷宮,也具有一定的趣味性。隨著鄉村旅游的發展和人們對稻田畫種植需求的提升,相關專利技術在規?;瘜嵤┖蛻棉D化方面具有良好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