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莉
(甘肅省高臺縣三清渠水管所,甘肅 高臺 734304)
隨著農業現代化進程不斷加快,農業生產中對水資源的需求大幅度增長,相應的也推動了水利工程的建設速度。以往的水利工程由于設計標準和工藝技術水平限制,導致工程積極效應發揮不充分,水資源損耗問題嚴重,不僅影響到水資源高效利用,還會威脅到國家糧食安全。在可持續發展背景下,大力推動節水灌溉工程建設是必然選擇,但由于節水灌溉工程自身的環節煩瑣復雜,投資大,運營和管理要求高,亟待選擇更加合理的施工管理方法,以便形成完善的建設管理方案,促進節水灌溉技術高水平發展。新時期加強節水灌溉工程相關內容的研究分析,通過合理有效的質量管理工作,有助于及時發現和處置其中存在的問題,在高效節水灌溉技術支持下提升水資源利用率,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我國水資源分布不均,面對日益增長的水資源需求,在農業灌溉用水方面大力推行節水灌溉很有必要。通過興建節水灌溉工程,選擇合理有效的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改善以往粗放型管理模式的欠缺和不足,優化改進區域水資源利用結構,摒棄大水漫灌模式,實現水資源利用價值最大化,對于改善區域水資源匱乏誘發的用水矛盾有著重要作用。目前我國農業輸水、灌水和栽培等方式相對落后,水資源利用率不高,造成不同程度的水資源損耗。因此,新時期加強節水灌溉工程建設,通過合理有效的質量管理,可以保證工程積極效應發揮,減少農田單位面積用水量,實現增產、增收和節水的目的,為建設節水型社會提供支持[1]。
目前我國很多區域的水利設施投入時間較長,由于過分重視前期建設,忽視了后期的運營管理和維護,導致很多水利設施老化、受損嚴重,耗水量較大,灌溉面積不斷縮減,造成水資源浪費,無法滿足不斷增長的農業生產需求[2]。因此,要積極推動節水灌溉工程建設,基于合理有效的質量管理方式,優化和完善水利基礎設施,并結合農作物生長特性編制節水灌溉方案,提高灌溉質量和效率,推進農田標準化建設,提高農業經濟效益。
節水灌溉工程是推動農業灌溉改革的有效措施,通過農業水利設施改造升級,在優化區域灌溉水資源利用結構、推動區域節水型農業發展的同時,為農業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大力推行節約化、精細化的灌溉方式,有助于減少水資源和土壤資源污染,避免農藥、化肥滲透對農業環境帶來的負面影響,改善農業生態環境[3]。基于規范有效的方式提升農田建設標準化水平,創造更加理想的生態效益。此外,傳統大水漫灌方式的水資源損耗較大,嚴重影響到土壤保肥供肥能力,阻礙有機質分解與微生物活動,誘發一系列的鹽堿化、酸化和板結等不良問題,農作物產量和品質也將隨之下降。基于節水灌溉方式,可以過濾掉水中的雜質,改善土壤環境,促進農作物健壯生長。
部分人員錯誤地認為只需要保證充分、穩定澆灌即可提升農作物產量和品質。但這種觀點存在很大的欠缺和不足,需要引入現代農業生產理論予以修正,并選擇合理的灌溉方式促進農作物充分吸收水分,保證農業生產效益的同時,提升水資源利用率。基于目前我國水土資源條件,通過擴大水利工程的有效灌溉面積,不僅可以提升水資源利用率,還可以穩步提升糧食生產能力[4]。同時,改善土壤施肥功能,避免肥料過剩,維護糧食安全。
目前很多的節水灌溉工程建設年限較長,水利設施受損嚴重,技術落后,后期水利工程存在嚴重的滲漏水問題,不僅增加灌溉成本,還會造成水資源浪費。尤其是水資源短缺背景下,由于配套技術滯后,不同程度上制約農業生產活動有序展開,水資源利用率不高,未能取得預期效果[5]。還有很多區域農業生產中存在較為嚴重的用水矛盾,投資力度不足,相關部門忽視工程建設,建設單位資金不足,制約各項工作開展,影響工程中總體質量。因此,亟待推動節水灌溉工程改造升級,引進先進技術手段,提升施工建設管理水平,打造高質量的節水灌溉工程。
節水灌溉工程建設管理工作對于工程建設和發展影響較大,也是工程管理的重點、難點,需要管理人員予以高度重視,促進建設管理工作全方位落實到各個環節,使各個環節緊密銜接,便于及時發現和解決潛在的問題。但目前多數節水灌溉工程存在管理力度不足、配套制度體系不完善等問題,不僅影響節水灌溉工程管理工作有序展開,還會制約農田標準化建設和發展。即便部分地區高度重視節水灌溉工程的建設管理工作,但卻并未落到實處,工作敷衍了事,流于表面,存在的問題無法得到及時解決,產生了一系列連鎖反應。節水灌溉工程建設后需要相關部門提供技術服務,但工程建設后可能存在無人管護的情況,加之資金匱乏,影響到后期管護工作開展。究其原因,是由于農民的節水意識普遍不高,后期節水灌溉工程使用中可能出現技術問題,致使部分水利設施無法及時修復和完善。節水灌溉屬于惠民工程,多由建造商承辦,存在“重建設、輕管理”現象,后續管理工作落實不到位,嚴重影響節水灌溉工程總體質量和效益。
在節水灌溉工程建設中,一些企業、人員的質量管理意識比較薄弱。具體表現:建設企業為自身經濟利益偷工減料,或是采購使用價格相對便宜、性能質量沒有保障的材料與構件等,導致節水灌溉工程有較多的質量隱患。建設企業為縮減成本,一味加快施工速度,縮短施工時間而不顧施工質量,最終導致節水灌溉工程在使用過程中出現各種問題。另外,一些基層施工人員不重視施工質量。在施工過程中違規操作或是敷衍了事,給節水灌溉工程埋下較多的質量隱患。節水灌溉工程施工環節復雜、施工內容多,在施工與使用期間容易出現各種質量問題。如工程使用過程中出現渠道表面混凝土開裂、脫落,啟閉機閘門生銹等問題,嚴重影響工程運行效果。導致節水灌溉工程質量隱患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一些工程由當地資質不全的小企業、小單位施工,這類企業對工程質量的把控能力不足,容易使工程出現質量問題。在施工時一些施工單位、監理單位缺乏質量管理意識,不注重工程質量管理,工程容易出現質量隱患。在施工時未做好安全防護設置,未設置現場安全標識,在基坑高邊坡、閘門洞口等危險部位未采取安全防護措施,使工程施工質量、施工安全得不到保障。
為了提升節水灌溉工程建設管理水平,應結合工程項目特性引入先進的節水灌溉技術,全方位提升工程建設水平。針對我國目前水資源分布失衡問題,應堅持“節水優先”的原則,因地制宜,選擇最佳的節水灌溉技術,便于打造高質量的節水灌溉工程。另外,依托區域水利設施具體情況合理規劃設計,確定合理的建設目標,推動后續水利設施改造和修復,提升建設管理工作成效[6]。在此基礎上,確定節水灌溉技術工藝,在具體工程施工中加強技術工藝和重點工序管控,通過有效的質量管理提升節水灌溉工程質量,便于創造更大的效益。
完善節水灌溉工程配套管理制度,明確管理要求,細化制度內容,并推行精細化管理模式,促進各項工作落實,便于全面提升工程建設質量。在管理工作開展過程中,不斷規范和完善管理制度,積極引入節水灌溉工程管理技術,充分發揮現代化管理技術手段輔助信息采集和處理,避免不必要的信息疏漏和丟失,出現問題時可以及時追究責任;采用計算機技術和BIM 技術將工程項目信息生動直觀呈現,優化管理工作的同時,切實提升節水灌溉工程運行效果;加強節水灌溉工程管理隊伍建設,吸收和培養更多專業能力強,且責任意識、安全意識強的專業管理人才,憑借自身專業能力和工作經驗,有效應對節水灌溉工程質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打造高質量的節水灌溉工程項目。
質量是工程的生命,只有強化質量管理,才能延長節水灌溉工程使用年限,使節水灌溉工程發揮最大的作用。因此,在工程施工建設期間建設企業、施工人員以及相關監管部門必須高度樹立管理意識,采取各項有效措施,加強對工程質量的管理,從根本上提升節水灌溉工程質量水平。建設企業要建立健全材料質量管理體系,采取有效措施,加強對材料質量的檢測與管理,防止出現任何安全問題。同時,在工程施工期間做好對施工工藝的優化與管理。工程施工期間組織專業人員做好質量檢查工作,詳細全面記錄各項信息數據并準確存檔,為工程質量提供保障。針對基層施工人員質量意識薄弱的問題,應加強宣傳教育,向施工人員重點強調工程質量的重要性,提高施工人員重視程度;在施工前組織人員參加技能培訓,確保施工人員能力素質過關,能夠勝任節水灌溉工程施工任務;加強對施工人員的監督管理,及時發現或盡量杜絕違規施工情況,采取合理措施予以處理,為工程建設質量提供堅實保障。
結合現代農業發展趨勢,大力推進節水灌溉工程建設,并通過合理有效的管理工作,完善配套制度體系,梳理管理內容和流程。通過此種方式,在提升整體施工質量的同時,促進水資源最優化開發利用,為我國水利事業高水平發展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