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穎 (溧陽市天目湖中等專業學校,江蘇 溧陽 213300)
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使得互聯網已經滲透入人們學習、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作為一個全新的工具,互聯網不僅具有快捷便利的優勢,同時互聯網可以從更廣的層面推動智慧教學和創新教學的深度落實.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教師要從推動學生學習發展的角度,積極思考在中職數學教學展開的過程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推動學生高效學習,這成為教師需要思考的一個重點問題.
新的時代背景下,互聯網以強勢之姿融合于人們的生產、生活、休閑、娛樂等多個方面.在中職數學教學落實的過程中,教師要理性看待這一問題,并結合“互聯網+”理念,對中職數學教學進行有效的優化,充分發揮互聯網技術對數學課堂的助力作用,在教學思維、教學形式、教學內容呈現方面也要做好有效的揣摩和研究,讓中職數學課堂更受學生歡迎,學生的綜合能力也能不斷發展.
“互聯網+”時代,創新與突破已經成為生活的主旋律.受到“互聯網+”思維影響,在中職數學教學落實的過程中,教師要能夠轉變已有的教學模式,積極摸索如何更好地開展教育創新,推動學生學習發展.尤其是翻轉課堂、慕課、網絡授課的實現,使得很多教師都看到了創新探索的曙光.除了在課堂上與學生開展有效的交流互動之外,還必須重視對于新技術的學習,以更好地為學生自身學習意識的長遠性發展而努力.傳統的中職數學教學以教師講解、學生聽課為主旋律,在課堂上教師大量運用黑板、板書、教材、例題等指引學生掌握數學解題的有效方法.“互聯網+”時代這一教學方式呈現明顯的滯后性,在黑板上畫圖講解的方式會影響學生對于知識體系完整性的理解,教師要積極轉變教學思維,嘗試通過多媒體、微課等多種方式為學生生動展現教學內容.
中職數學教學要能夠有效延伸生活,除了對教材上的例題有效講解之外,教師要引入更多生活化案例,采用具有創新性的教學形式,激發學生自身學習討論的意識.尤其是數字化資源的應用,可以更好地推動教師構建智慧課堂,指引學生主動發現、積極表達,營造良好的課堂互動氛圍.在作業層面,除了讓學生完成一些基本的書面作業之外,教師可以讓學生嘗試用打卡的方式每天講解一道數學題,在推動學生知識理解的同時,讓他們嘗試有效地講解,這樣可以更好地提升學生自身的思維靈活性.教學內容的豐富性和教學互動的便利性,使得數學教學展開的過程中,師生之間的互動關系越來越緊密,對學生自身學習創新意識的發展也有助力作用.
“互聯網+”時代,教師在教學內容呈現方面做出了諸多創新型探索.首先,教師可以靈活設計課堂導入模式,引發學生對數學問題的思考,這樣可以為課堂教學奠定良好基礎.以三角函數部分的知識為例,在這一部分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結合學生的專業特點,讓學生有效學習思辨,為高效教學奠定良好基礎.其次,教師要選擇更多與實際相關的內容推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創新性理解.以概率部分的知識為例,教師可以選擇目前社會上的一些熱點問題,如共享單車,讓學生想一下如何更好地借助概率的相關知識,優化共享單車的選點規劃及各站點單車數量設計的問題.
“互聯網+”理念指引之下的中職數學教學展現出科技創新的魅力,學生的學習熱情也得到了顯著提升.同時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更好地關注學生個性化體驗,以互聯網技術的應用調動學生學習思考的積極性,同時在教學落實的過程中要能夠秉持一定的原則,讓數學課堂充滿活力的同時,學生的綜合能力也能進一步發展.
進入中職院校的很多學生數學基礎不是很好,在數學課堂推進落實的過程中,教師不能強硬地要求學生接受知識,也不能以自己的標準督促學生需要達到哪個層面,而是要更好地貼近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對其實施恰當的教育引導,再讓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更好地學思結合積極應用.彰顯學生自身學習能動性的同時,要讓學生具備學習成就感和濃厚的學習興趣,具備克服困難的堅強意志,增強學習自信.同時要引導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積極探索、創新、應用并融合于專業知識,推動實際問題的有效解決,讓學生積極探究數學的奧秘,發展核心素養.
進入中職階段,學生的個性意識愈加凸顯.在中職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以統一標準要求學生,而是要更好地因材施教,對學生實施個性化引導,推動學生積極學習.要讓數學課堂上可以發出學生的個性化聲音,以學生所擅長的方式推動其積極合作,高效對話,并為學生能力施展預留一定的空間.互聯網技術的帶動之下,很多學生課前已經可以對一些簡單知識有效學習.在課堂上教師就可以為學生預留一定的互動討論時間,讓學生自主將一些基礎知識有效突破.結合學生討論的結果,教師再針對性引導,這樣可以極大地降低課堂講解的負擔,而且能夠推動學生自主學習意識逐步發展.同時,學生在學習討論的過程中還會有很多新觀點、新思想,提出一些新的疑問,教師對這些資源有效整合,可以使教學更具針對性,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熱情也能有效釋放.
進入中職階段的很多學生普遍數學基礎不是很好,在前期學習的過程中也會遇到多重障礙,容易喪失信心.在中職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給予學生積極的評價反饋,幫助學生建立學習自信.同時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肯定學生的點滴進步,讓學生學會更好地聆聽教師的教導,具備學習方法意識,利用教師所教授的學習方法,高效學習,積極參與,為學生帶來更多學習成就感,推動學生積極進步.數學評價的展開要讓學生獲得成就,體驗參與,這樣可以形成正面的學習反饋,讓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道路上積極進取,不斷進步.
中職階段是學生學習成長的關鍵時期,在中職數學教學展開的過程中,教師一方面要著眼于學生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而組織授課過程,同時要憑借互聯網的東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指引學生學習突破,更要依托恰當的教學組織為學生提供舞臺,讓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道路上積極突破持續進步.教師要起到有效的引導作用,以積極的教學心態優化課程設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互助、合作、競爭中讓學生具備更強的學習動力,彰顯中職學生的活力與自信.
數學教學既要關注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創新性理解,同時更要對學生未來就業做導向,在數學教學中優化課程內容設計,推動學生積極開展創新性學習,這可以更好地滿足學生的真實需求.應用更多創新靈活的方式為學生有效展示,這樣才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的豐富內涵,引領學生積極體驗,不斷創新.
以中職數學基礎部分集合的知識為例,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先讓學生深刻理解集合元素的特性.教師通過動圖的形式,讓學生很好地理解集合中元素的確定性、無序性、互異性.接著,在此基礎之上,教師在引導學生區分和嘗試兩個集合之間的交集運算、并集運算等.教師可以列舉生活中的一些案例,讓學生由小見大,更好地理解集合元素的特點,在此基礎之上再嘗試進行一些綜合性運算.對這部分知識的學習,教師可以結合計算機操作系統中文件夾的相關概念,讓學生來有效理解誰包含于誰,并指引學生建立良好的分類思想.這部分知識的系統學習可以為學生后續函數、方程等知識的學習奠定良好基礎.在教學中,教師要能夠貼近學生的興趣,靈活運用有效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學習、實踐和應用.尤其是一些土木水利類專業,教師可以讓學生充分運用畫圖的形式嘗試數形結合學習數學,這樣更有利于學生空間思維的形成,對于學生學習遷移能力的發展也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互聯網+”時代,教師要引導學生靈活利用碎片化時間開展有效的課前學習,從而可以為課堂互動預留更多空間,在課堂上針對學生遇到的一些難點問題集中進行突破,這樣學生自身的學習積極性就能有效提升.碎片化時間的應用需要與教師呈現的微課內容緊密結合.教師需要事先對需要講解的內容合理進行有效的分割,每節課的重點以2~4個微課視頻的形式呈現,每段視頻的時間控制在5~10分鐘以內,這樣學生在課前利用一些碎片化的時間就能夠高效學習.對學生感興趣的內容,還可以多次學習.教師在客戶端可以對學生的觀看情況有效觀察,既不會過度占用學生的課前學習時間,又可以實現很好的預習效果.
課前碎片化知識的學習對于課堂內容的整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教師可以著眼于基礎性知識層面和拓展性知識層面,為學生分別錄制不同的微課.在基礎性知識層面,要注重引導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將新知識與舊知識有效關聯,推進學生對于新內容的靈活吸收和拓展性理解.拓展性知識的呈現要能夠與生活運用有機結合,指引學生在數學思維層面進行一些思考.以函數部分所學的知識在生活中的運用為例,結合了哪一知識點,體現出了哪些優勢,教師都可以通過微課的形式為學生講明點透,這樣學生在掌握內容、學學法的同時,可以更好地培養良好的數學思維意識,嘗試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在此基礎之上,教師還可以為學生延伸一些專業性知識,如函數的圖像,在土木工程測算中三角函數y=Asin(ωx+φ)在測繪方面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將數學內容與專業性知識有機結合,這可以指引學生開展跨專業學習,推進學生更好地學以致用.
在碎片化知識學習的基礎之上,教師可以同步在微信群為學生答疑解惑,結合學生對視頻觀看的一些理解,讓他們可以暢所欲言,有效交流.在微課視頻錄制方面,教師要能夠精選一些典型問題,指引學生樹立良好的方法總結意識.當學生掌握了學習的方法和數學知識運用的方法之后,在課堂上教師再讓學生進行一些延展訓練時,學生才能游刃有余.
“互聯網+”時代中職數學教學落實既要立足課堂,同時要能夠有效輻射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實踐,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能夠更好地優化教學過程,鼓勵學生開展創新型學習,增強學生合作互動意識.首先在課堂教學展開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入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在小組內部開展有效的學習和交流.對于需要講解的數學知識,教師提前在課堂上為學生展示相關微課,讓學有余力的學生積極學習,并嘗試為其他同學進行有效的講解,這樣避免了教師的理論性講解,不但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可以營造良好的課堂互動交流氛圍.另外,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教師要積極收集學生提出的一些共性問題,并確定教學重點,營造后續課堂互動氛圍.
在課堂呈現過程中,教師可以分基礎層、拔高層、超越層三個層面,分別為學生設計不同的題目,將答題展示的時間交給學生,讓學生積極分析,有效探究.對于基礎層面的題目,要求學生都能夠快速解答,同時鼓勵一些學習基礎稍差的學生到臺前為大家講解和展示,這樣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建立學習自信.對于拔高層面的題目,則鼓勵學生一題多解,充分發揮學生思維能動性,讓他們進行創新性解答,對超越層的題目,不必對學生做統一要求,主要鼓勵學有余力的學生積極突破,為他們創造更多學習提升空間.
進入中職院校的很多學生本身數學基礎并不是很好,因此,在中職數學教學落實的過程中,教師不能單純從成績層面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而是要立足學生已有的學習基礎,對他們進行有效的過程性評價,讓學生更好地發現自身的進步,這樣可以使學生循序提升,建立較強的學習自信.在教學評價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運用互聯網的大數據思維,綜合對學生各方面的成果有效關注.
以日常練習為例,教師對于學生每次練習的情形和錯誤情況都要有效掌握.對于學生經常出錯的題目,教師要讓學生進行多次練習,使學生扎實理解數學內容.對于單獨某一名學生來講,教師可以充分運用現在一些暢銷的學習軟件,對學生一個月或一個學期的成績進行連續追蹤測評.如學生對于立體幾何部分的知識掌握不好,就讓學生對這部分內容進行突破和鉆研.借助大數據理論,不僅可以為學生提供有效的學習指導,也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日常訓練的薄弱環節有效地突破.現在很多學習軟件都具備算法優化功能,會為學生提供一些衍生性練習,如每天三道拓展題,循序漸進中,就可以促進學生對于基礎知識的扎實掌握.
教師要能夠指引學生充分運用這類學習軟件開展連續性學習.對于學生的考試成績,教師也要進行有效的追蹤和監測.例如某名學生期中考試成績不理想,但是期末考試成績取得了大幅提升.雖然學生整體名次的進步并不是很明顯,但是從個人成績層面,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正面的鼓勵.立足學生的學習過程,對學生進行連續性評價,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自信,使他們樹立良好的學習提升意識.
總之,中職階段數學知識體系相對比較復雜,“互聯網+”時代對教師自身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讓學生結合社會實踐來嘗試運用數學知識,可以使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獲得突破性發展.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入更多開放性問題,讓學生學習和思辨,使學生具備良好的學習規劃意識,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可以積極突破,不斷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