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鶴鑫
中國的歌劇發展源遠流長,其中《江姐》更是中國民族歌劇的經典之作,人們深深地被江姐的形象而感動,尤其《我為共產主義把青春貢獻》這一詠嘆調,更是深深地吸引了眾多的聲樂演唱者和研究者,它不僅僅有著中國傳統藝術的特點,還顯現出西方藝術的特征,并將二者很好地融合起來,堪稱是歌劇中的經典唱段。筆者通過自身的實踐,和理論相結合,從其創作的背景、審美特征、節奏、節拍、力度、速度、曲式結構、演唱處理等等來分析,從而更好地把作品演繹和表達出來。
在歌劇《江姐》中的選段《我為共產主義把青春貢獻》中,凝結了中國經典歌劇唱段的精華,將中國傳統戲曲和西方唱法完美地融合在一起,這個唱段的藝術表現、演唱要素、情感表達值得我們去深入地學習和研究,下面我們先從作品故事和創作的歷史背景出發進行分析,對作品有一個全面的了解。
大型民族歌劇《江姐》根據楊益言、羅廣斌的革命小說改編而來,江姐作為小說中心人物,展現了我黨革命戰士為了奪取解放的勝利,不怕犧牲、臨危不懼的精神。江姐原名江竹筠,出生在四川省的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1939年成為中國共產黨一員,是該地區組織的骨干之一,1948年為完成任務遠赴川北去接替她所犧牲的丈夫,遭到叛徒的出賣被關押到重慶的渣滓洞監獄中。在嚴刑拷打下,江姐不顧及個人生死,不斷的聯系群眾進行斗爭,憑借著頑強的意志和決心死守秘密,并不斷的配合和支援解放軍重創敵人。在解放勝利前夕,敵人既忙著逃脫,又想著殺死監獄中關押的共產黨員,江姐為了不暴露越獄計劃走向刑場,在次年11月1日,重慶解放前夕被敵人迫害,年僅29歲。在這部歌劇中,作者塑造了“正面”和“反面”的形象,正面的形象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為了革命事業奉獻自身的江姐,還有雙槍老太婆、孫明霞等等革命人士,展現了他們對黨、對革命忠貞不渝的精神,而反面的角色如劊子手沈養齋,叛徒甫志高等,通過凸顯其丑惡嘴臉,與革命人士形成強烈對比。
著名作家閻肅深深被江姐的事跡而打動,通過江姐的形象產生靈感,根據小說《紅巖》進行改編,羊鳴、姜春陽、金砂作曲,經過長期的修改和完善,4次易稿,經過長期的修改、推翻、重新創作,創作出了《江姐》。它是一部綜合中西方歌劇藝術而成,有著西方的歌劇創作技術,也有著中國的傳統文化元素,成了中國歌劇史上的極為經典的作品,經歷了世代傳遞,不斷的修改和完善,契合了現代人文精神,弘揚了革命精神,展現了革命英雄們寧死不屈和偉大的愛國精神,刻畫出江姐的革命形象和民族精神,江姐也成為了紅色經典的代表性人物。本人在大學本科四年學習聲樂演唱,通過親身實踐,對《江姐》中的唱段有很深的體會,這個選段完美地展現了歌曲的藝術魅力,是我國民族歌劇之中的經典之作,不僅可以提升自身的演唱技能,對該領域的研究也提供了有意義的借鑒。
1、歌曲的第一部分。先是以慢板開始,節奏慢,緩緩進入主題,第一部分以敘事口吻,緩緩引出江姐的英雄形象;“春蠶到死絲不斷……在人間。”這里運用了比喻的手法,將江姐比作春蠶和蜜蜂,展現了江姐無懼無畏,甘于奉獻的精神,音響色彩緩慢、柔和,給聽眾一種娓娓道來的感覺,仿佛在聽人講述江姐的英雄故事。接下來的歌詞為“一顆紅心忠于黨……為革命粉身碎骨心也甘”樂句反復演唱,用以強調突出樂曲重點,節奏不斷加快,速度不斷加快,不斷推進思想感情的升華。在第一部分的最后一句,運用了高八度的演唱方法,整個樂曲的氣氛也更為熱烈,使聽眾感受到江姐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聽眾對江姐革命事業拋頭顱灑熱血的精神更為的敬佩,感謝這位革命烈士為我們現在的安穩生活所做出的犧牲,更加地珍惜、熱愛生活。
2、歌曲的第二部分。在第一部分與第二部分的過渡過程中,運用了紅梅贊的主導動機,從而回歸主題,由唱詞“啊”過渡到第二部分,“誰不盼神州輝映新日月……愿將這滿腔熱血染山川”在這里所運用的是慢三板式,音樂力度為中弱,速度較為平穩,仍舊以敘事的口吻訴說了對于祖國美好未來的期待和憧憬;第三第四句話親切、溫暖,聽起來更像一問一答;而第五第六句話則起到強調的作用,從而不斷地為后面做鋪墊,為更進一步推進曲子。最后一句達到了整首曲子的高潮,更為形象地表現出江姐的英雄形象和其寧死不屈的精神。
3、歌曲的第三部分。“粉碎你的舊世界……幸福的明天”這一部分充分地融入了民族戲曲,相互交融,板式為散板,節奏很自由,隨著歌詞、情緒而不斷變換,伸縮自由,使這一部分與前兩部分形成了更為鮮明的對比,這一部分對演唱者的唱功要求較高,在歌曲中還有一個十度上行的跳進和延音,更表現出堅決與反動勢力作斗爭的決心和為革命事業百折不撓的精神。
4、歌曲的第四部分。“我為祖國生,我為革命長”全曲達到高潮,相比前幾部分,節奏更快,節拍更為緊湊,與“我為共產主義把青春貢獻”相呼應,突出主題,演唱這一段時,氣息要更為流動,放松,這樣才能更好地突出中心和主體思想。從“貧賤不能移”到“百折不撓”,樂曲速度逐漸變慢,直到“赴湯蹈火自情愿,早把生死置等閑”,曲子回歸到中板,最后“只覺甜”以弱音結束全曲,速度回歸慢速,讓整首曲子都得到升華。
整個曲子的節拍來說,全曲是以4/4拍的慢拍引出整首曲子,整體緊拉慢唱,后期轉為自由節拍,采用拖腔來演唱,后期轉為5/4拍的復拍子向前推進,在這一段要一拍一板的演唱,接下來,整首曲子速度變慢,最終回歸到初始的慢板,娓娓道來,描繪了一個革命英雄的烈士形象。
從節奏上來看,整個唱段中,頻繁的使用休止符,不僅是整首曲子銜接緊湊,也更有利于演唱者去合理地調節氣息,游刃有余,增強了整首曲子的敘事感,烘托了江姐“一顆紅心忠于黨,粉身碎骨心也甘”的英雄氣概。
這首歌曲融合多種中國民族劇曲技法,民族器樂結合其中。調式為F徵民族調式,有著明顯的民族特色,整個曲子由4/4,4/5牌子構成,整體劃分為:引子共三小節、A20小節、B12小節、間奏5小節、C32小節,曲式結構為并置型非再現單三部曲式。整首曲子由慢板到緊拉慢唱到一排一板到慢板,拍子變化由4/4拍到自由節拍到5/4拍或4/4拍結束,其中加入許多民族樂器,如三角鐵、揚琴等,顯現出了民族特色,烘托出革命色彩,民族樂器的使用主要在前奏的前三個小節,為幾個部分作出了情感的鋪墊,很自然地引出主題。
首部的曲式結構為A+B二段式,A樂段有兩個樂句,即a+b,但是結構4+3表現除了曲式結構的非方整性;B樂段則由三部分構成,分別為樂句c、間奏、以及補充,也是非方整性的曲式結構,在這一樂段中,表達的感情較為激昂,間奏在其中起到了較好的過渡性作用,1小節的補充則使樂曲結束的順暢、自然,這首樂曲整體都是單一的F徵民族調式,調性很穩定。呈現段也充分顯示了江姐的赤膽忠心。
中部曲式結構為C+D,二段曲式,C樂段有一個樂句,共4小節;D樂段則呈現出與之前不同的方整結構,是由兩個樂句組成的4+4的結構,最后結束時以屬和弦作為結尾,情緒在這個地方發生轉變,開放性終止,緊隨其后為間奏,加快了節奏,情緒更為慷慨激昂,為下樂段作了良好的鋪墊。
第三部分則由F樂段、間奏、G樂段三部分組成,F樂段中有一個樂句,共4小節,間奏為三小節,G樂段則由兩個樂段組成,為8+17的非方整性結構,中間的間奏也主要起到過渡作用,展現了江姐英勇無畏的精神。
歌曲《我為共產黨把青春奉獻》是歌劇《江姐》中的重要唱段,此段主要內容在于塑造江姐堅韌不拔、不為惡勢力所低頭、鎮定的英雄形象,因此在這一唱段中,運用了眾多的戲曲音樂板式,對樂曲進行了精細的處理,使作品充分地展現出了江姐的精神境界和情感波動。
《我為共產主義把青春貢獻》是一首極為經典的創作型歌曲,這要求演唱者有著極其高的演唱功底,并且對歌曲的歷史背景,歌曲中描繪的人物形象等都有較好的把握,所以演唱者應該去細心體會作品所反映的思想感情和其背后的一系列歷史背景,要對歌曲的類型、風格等進行分析,從廣度上了解曲子,從深度上去體會曲子。
在民族聲樂的演唱中,咬字、吐字是重要的審美標準,咬字要清晰、準確,能夠準確傳達歌詞。語言是歌唱藝術的中心,任何歌曲和情感的表達都要立足在語言、咬字、發音等問題上,演唱者在演唱過程中,一定要在咬字、吐字上細心練習,抑揚頓挫要恰到好處。
在咬字上,要松弛,不能讓下巴緊繃,否則發出的聲音不自然會降低歌曲的美感,使聽眾在聽覺上也不輕松,在咬字時的感覺和我們平時說話時極為相似,運用說話的方式去練習唱歌,把字咬清楚是一切的前提,可以先練習咬字在進行歌曲的演唱練習。
在吐字上,演唱時更要多加關注,吐字是民歌演唱的核心,吐字要將字,和聲音之間緊密地聯系起來,正確區分好前鼻音和后鼻音,字字要咬得精準,吐得精準。例如在歌曲中的“蜂兒釀就百花蜜”中的釀便是后鼻音,演唱者在演唱時一定要注重區分;其次一定要注重氣息的運用,呼吸要平穩,共鳴才能夠穩定,才有助于咬的準,吐的準,才能更好地表達情感。
所有的準備都是為了更加聲情并茂地表達歌曲的情感,每首曲子的演唱都是圍繞情感來進行的,有一句詩句說得好“未有曲調先有情”,雖然這句詩句是描寫琵琶,但是也同樣適用于聲樂作品中,沒有情感的演繹會使作品蒼白、空洞,真正的歌唱家要在情感上去演繹和表達作品。
《我為共產黨把青春貢獻》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抒情的慢板,如“春蠶到死絲不斷……蜂兒釀就百花蜜,只愿香甜滿人間”這些歌詞在演唱是要柔和,更要展現出無私奉獻的精神;而在B樂段時,節奏加快,展現出為國捐軀的情懷和對反動派的怨恨、不滿,演唱者情緒要飽滿、激昂。整首曲子復雜,變化較大,起伏較大,在演唱時候,要格外注重慢板的演唱,一板一拍速度,不能拖拍,也不能操之過急,要清晰地咬字、吐字,并充分地將情感表達出來。
在演唱時,就要展現出江姐不畏懼敵人的威逼利誘,不怕嚴刑逼供拷打,堅持自己的革命理想和信念。聲樂演唱者要充分調動情緒,加重演唱的語氣,把握好自身音量和氣息的調整。演唱者不僅僅要提高自身的演唱技巧,在自身眼神的表達和演唱的姿態上也要調整好,演唱者只有真情實意地表達情感、抒發情感,才能更好地表達作品。
這首詠嘆調是我國歌劇作品中的經典唱段,《我為共產主義把青春貢獻》中優美的旋律,時而細膩時而激昂的情感,其中所表達的英勇無畏的革命精神已經深深地刻在人民心中,江姐這一形象更是值得我們去學習和敬佩的。通過以上的分析,讓我認識到,在準備演唱一首作品之前,要對歌曲的歷史背景、歌詞、節奏、旋律、曲式結構、思想感情各方面進行分析,在對作品有了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后再去嘗試演繹作品,勤加練習,希望這次研究能夠給予其他聲樂愛好者一些借鑒和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