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雅楠
普契尼于20世紀初創作的歌劇《托斯卡》是享譽世界的偉大歌劇作品之一,有著真實主義藝術風格,通過對真實生活的藝術性描繪揭露社會的黑暗、展現底層人民水深火熱的生活現狀。其中《為藝術為愛情》是歌劇《托斯卡》中經典的女高音唱段,普契尼以優美的和聲以及豐富的旋律創作出這首極具藝術性、感染力及抒情性的歌劇唱段。自歌劇《托斯卡》于1900年在羅馬首演以來,詠嘆調《為藝術為愛情》便得到諸多世界著名女高音歌唱家的青睞,她們以高超嫻熟的歌唱技巧,融入自身對此首詠嘆調的理解及審美價值追求,對此首詠嘆調進行了多樣化的詮釋與表現,使得《為藝術為愛情》成為經典的唱段,且廣為流傳、經久不衰。分析詠嘆調《為藝術為愛情》的創作及故事背景、藝術風格與藝術表現,對當代歌劇藝術的創作及表演具有重要意義。
任何藝術的創作都不能脫離其所處的社會、時代及文化背景,歌劇藝術也不例外。若想深入領會詠嘆調《為藝術為愛情》的藝術魅力,便需要回溯十九世紀意大利,分析其歌劇題材的來源、創作的哲思及深刻內涵,以此體會創作者的內心世界,感受其涌動的情緒情感。
詠嘆調《為藝術為愛情》創作于十九世紀。十九世紀中葉的意大利迎來了獨立戰爭的勝利,先后三次的獨立戰爭讓意大利終于實現了民族團結與國家統一。但獨立戰爭的勝利并不意味著人們擺脫了水深火熱的生活,戰后的意大利人民依然沒有迎來所渴望的自由與解放,反而陷入了更加艱苦與不公的時代中,資本主義、封建主義猶如兩座大山重重地壓在意大利人民的身上,他們面對著命運的不公,在黑暗的社會中期盼著曙光,在雙重壓迫之下艱難地生活。底層社會中貧苦農民與悲慘居民的遭遇受到了藝術創作者的關注。此時意大利歌劇還未走出古典主義與浪漫主義時期,其所選的題材多源于宗教信仰、民族戰爭等,與底層社會人民的現實生活相距甚遠。因此,真實主義歌劇應運而生,以普契尼為代表的歌劇藝術創作者開始描述真實的社會生活、關照底層社會人民的境遇與命運,通過對真實生活的再現以揭露社會的黑暗,對苦痛生活本質成音的深度思考[1]。
詠嘆調《為藝術為愛情》出現在歌劇《托斯卡》的第二幕。歌劇《托斯卡》以正義與愛情為主題,以托斯卡破碎的愛情鞭笞當時的社會統治者,展現社會的黑暗及底層社會人民的境遇。劇中托斯卡為掩護政治犯而被捕入獄,為救出愛人卡拉瓦多西一次次地讓步于局長,最終刺死局長。面對著局長的步步緊逼、愛人的命懸一線,無助絕望的托斯卡唱出這首經典的詠嘆調。唱罷,托斯卡假意答應局長的要求,親眼看著局長允許她和卡拉瓦多西出國的簽證,當局長上前擁抱托斯卡時,托斯卡拿起餐刀一刀刺死了局長。她帶著簽證想要尋卡拉瓦多西,但得知愛人已經死去多時,悲痛的托斯卡憤怒地喊著“斯卡皮亞,我同你一起去見上帝”,隨機跳墻自盡。這場歌劇最終以悲劇結尾。《為藝術為愛情》是這跌宕起伏劇情的銜接唱段,宣敘調與詠嘆調的循環使得此首詠嘆富有感染力與震撼力,也讓女主人公托斯卡的形象愈發鮮明與生動。
詠嘆調《為藝術為愛情》出現在歌劇《托斯卡》的第二幕,是整部歌劇中唯一一首詠嘆調。普契尼以豐富的旋律、優美的和聲、精巧的構思及高度的藝術造詣書寫華彩篇章,推動劇情逐步發展,使得女主人公托斯卡的形象愈加豐滿立體、鮮活生動,也帶來的整部歌劇的高潮。綜合而言,詠嘆調《為藝術為愛情》的藝術風格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大方面:
女主人公托斯卡并非一個完美的形象,她也有著人性的弱點。當托斯卡深愛畫家卡拉瓦多西時,她的種種行為都表現出強烈的占有欲與嫉妒心。如要求卡拉瓦多西將畫像眼睛改成自己眼睛的顏色;因一把扇子引發嫉妒心而出賣愛人等。正是因為這些人性弱點的存在,才使得其形象血肉豐滿,不再是高大全或閃耀著人性的光輝,而是普普通通的小女人,與后續托斯卡為忠貞愛情而自盡的行為形成鮮明的對比,也讓劇情的發展與人物的表現合乎情理與生活邏輯。不僅如此,托斯卡也是溫柔、善良、機智、正義且勇敢的,當她見到心愛的畫家時便會溫柔、善解人意;會用計策騙取局長的信任;會勇敢地與惡勢力作斗爭,也會對愛情忠貞不渝。可以說,托斯卡的性格是釀成這場悲劇的主要原因,但托斯卡的形象卻深入人心,尤其是在《為藝術為愛情》中,托斯卡對內心的傾訴、情緒情感的變化,都讓人不由得想象,若是在和平與光明的時代,托斯卡這種有著小女人性情的女性,一定會與愛人長相廝守,但現實喚醒人們,也讓人們透過這場悲劇看到悲劇的根源所在[2]。
詠嘆調《為藝術為愛情》為復二部曲式結構,第一部分包含兩個樂句,第二部分包含兩個樂段,兩個部分之間形成鮮明的對比,第二部分為單二部曲式結構,不帶有再現部分。此首詠嘆調的篇幅短小,但對比中體現著強烈的情緒情感波動,第一部分旋律平和含蓄,節奏簡單,預示著暴風雨來臨前的平靜。第二部分為情緒的宣泄與情感的爆發,旋律較為激昂,與第一部分形成對比,彼此間相互銜接又呈現出遞進的關系,且遞進式的旋律使得整首詠嘆調的內容十分豐富,有助于塑造人物形象,推動情節的發展,并且為后續高潮的到來做鋪墊。
詠嘆調《為藝術為愛情》的基調為緩慢的行板,感情色彩為熱情、激情。開始部分為兩個小節的引子,旋律柔和且甜美,令人內心平靜,可以耐心地聆聽托斯卡的內心傾訴。第一部分由兩個樂句組成,為降e小調,富有表情的意味。女主人公托斯卡以無奈且絕望的口吻訴說著自己的遭遇,深情地唱出內心的感受,力度較弱、速度較緩,為后續情緒的爆發積蓄著力量。第二部分由兩個樂段構成,為降E大調,旋律柔和平緩,此時托斯卡在回憶自己的人生,回憶著自己對上帝的信仰、對祈禱的虔誠,在敘述中表達著對神靈的質問,宣敘調的使用是該部分的點睛之筆,在看似平和的敘述下,是托斯卡內心愈演愈烈的情緒宣泄,她在控訴著命運的不公、鞭笞著黑暗的社會統治者、表達著自己內心的憤懣與絕望,一聲“上帝啊”將托斯卡的情緒推向高潮,她的憤怒轉化為泣不成聲,演唱時出現的延長音昭示著音樂的進行,情緒的繼續宣泄[3]。
雖然歌劇《托斯卡》為愛情悲劇,但普契尼對底層人民的關照、對現實生活的關注,使得這部愛情悲劇中出現了眾多纏綿悱惻、情意盎然且動人心弦的唱段。詠嘆調《為藝術為愛情》便是其中之一。在藝術表現上,普契尼獨具匠心,將人聲與劇情、人物形象及情緒情感巧妙地融為一體,如行云流水般酣暢淋漓,渾然天成,有著深厚的情感內涵與獨特的藝術魅力。詠嘆調《為藝術為愛情》的藝術表現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大方面:
詠嘆調《為藝術為愛情》出現在歌劇《托斯卡》中的第二幕,局長斯卡皮亞以卡拉瓦多西的性命威脅、要挾托斯卡,強迫托斯卡對局長妥協,對愛情忠貞的托斯卡誓死不從并與局長展開了激烈的爭執。此時軍鼓的聲音響起,局長高速托斯卡這是罪犯們走向刑場時響起的鼓聲,愛人卡拉瓦多西的生命僅剩下最后一個小時。悲痛欲絕的托斯卡陷入迷茫、悲傷與痛苦之中[4]。
托斯卡刺死斯卡皮亞是整部歌劇的高潮部分,在此之前托斯卡受到了局長的威脅,陷入了悲痛的情緒當中,面對著局長的步步緊逼、愛人危在旦夕的性命,劇情的發展愈加緊迫,托斯卡的情緒與情感也瀕臨爆發,在情緒與情感的不斷積累中,托斯卡唱出這首詠嘆調,表達了托斯卡內心的掙扎、迷惘、無助與苦惱,抒發出托斯卡對不公命運、黑暗社會的憤懣之情,也借助歌聲與藝術的形式再現了托斯卡的內心境遇,為后續劇情的發展做足了鋪墊。在高聲歌唱此首詠嘆調后,托斯卡同意了局長的要求,看似妥協的背后是托斯卡毅然決然的勇氣,她假意迎合,實則以趁局長不備刺死了他。這一唱段前后的情節變化莫測、跌宕起伏,情緒與情感也愈發濃烈。詠嘆調《為藝術為愛情》起到起承轉合的作用,是劇情的過渡以及情緒的爆發,對于各個情節的銜接可謂渾然天成、應時應景,托斯卡在此表現出的對不公命運的控訴與抵抗,對愛人的忠貞讓人們為之動容,引發了強烈的情感共鳴。
詠嘆調《為藝術為愛情》可以簡單地劃分為兩個樂段,第一樂段為降e小調,開始時音樂平緩,旋律溫和、下行且流露出憂傷之情,簡潔與平和的節奏配合以劇情的發展,體現出托斯卡的內心,也可以看作是暴風雨來臨之前的寧靜,仿佛托斯卡在低聲嗚咽。不僅如此,此首詠嘆調的歌詞塑造了鮮活生動的形象,托斯卡在歌詞中表達著對一切生靈的愛護,對受苦難人民的同情,但不公平的命運依然要讓托斯卡陷入悲痛的境地,面臨著生死的抉擇,體現出托斯卡對命運的控訴,對自身境遇的無可奈何。
第二樂段為降E大調,情感情緒愈發激烈,托斯卡內心的苦悶與迷惘轉化對神靈的質問,托斯卡虔誠的祈禱、堅定地信仰并沒有換來幸福美好的生活、與愛人相伴相生的快樂,在現實中面對的則是無窮無盡的苦難。托斯卡對神靈的質問不僅僅是劇情之下的自然發展,也是普契尼對當時黑暗社會的揭露、對宗教主義的駁斥。
詠嘆調《為藝術為愛情》中的兩個樂段,代表了兩個不同的層次,由最初的溫和平緩,到最后的層層遞進,由溫婉含蓄轉為宣泄與爆發,將托斯卡內心復雜、深刻的情緒展現得淋漓盡致,不僅以精巧的構思、富于變化的調性以及多樣性的旋律線條帶給受眾以聽覺沖擊力,而且有著直擊人心的穿透力,情節的發展、歌詞的設計,都讓人們對這名女子產生了敬佩與贊賞之情,也讓整首詠嘆調、整部歌劇更加引人入勝,富有高度的藝術感染力[5]。
從詠嘆調《為藝術為愛情》的創作中可以看出,普契尼為此首詠嘆調付出了諸多心血,也運用了眾多創新性的寫作手法。例如遞進式的旋律可以讓不同劇情間的情緒、情感產生鮮明的對比;在樂句樂段內巧妙地添加宣敘調,使得樂句樂段情致盎然、內容豐富;以首尾相連的形式進行創作,體現出劇情、人物行動以及內心情感的連貫性,使得詠嘆調的劇情、演唱及表演一氣呵成。詠嘆調《為藝術為愛情》有著深厚文化底蘊、豐富的音樂內涵,尤以豐富多變的情緒最為打動人心。在這首詠嘆調中,旋律、節奏、和聲織體等均服務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在如泣如訴、變化的音樂中,人們可以感受到奧托斯卡復雜的情緒,有對愛人卡拉瓦多西濃濃的愛意,對斯卡皮亞丑惡嘴臉地厭惡及憎恨,對不公命運的控訴與抵抗,對刺死局長這一決定的毫不猶豫,以及面對愛人命懸一線緊迫情形下內心的絕望與無助。劇情愈發緊張,托斯卡的情緒變化便愈加頻繁,配合以優美的旋律、正合時宜的調性變化,實現了對托斯卡形象及情緒細致入微地刻畫,富有深刻內涵的音樂、雖然短小卻膾炙人口的唱段,更是將人們代入到黑暗的社會背景與歌劇的情境之中,讓人們對托斯卡的遭遇感同身受,不僅帶給人們以視聽覺上的審美愉悅,而且調動人們的心理功能,使其對歌劇作品予以當代關照,反思這部愛情悲劇而更加珍視當前來之不易的美好與純潔的愛情。作為歌劇《托斯卡》第二幕中的經典女高音唱段,《為藝術為愛情》有著豐富的藝術表現力,創造性的音樂寫作手法,讓劇情逐漸邁向高潮,也讓情緒情感在歌聲中爆發,有著極強的震撼力,讓人們沉浸其中并獲得審美余韻。
詠嘆調《為藝術為愛情》是歌劇《托斯卡》第二幕中的經典女高音唱段,也是跌宕起伏劇情的銜接唱段。此首詠嘆調的篇幅雖然短小,但蘊含著深厚的人文精神與音樂內涵,以應時應景的切入推動著劇情的發展,以鮮明的層次表現出強大的藝術感染力,也在情緒的變化中引發人們的深思,使得女主人公托斯卡的形象更加鮮活生動,也讓整部歌劇引人入勝、直擊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