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吉丹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中西方文化的交融,中國歌劇在西方音樂傳入后逐步慢慢發展起來。1942—1950年是中國民族歌劇的高潮,1945年我國第一部民族歌劇《白毛女》誕生,自此以后,民族歌劇發展越發迅速。在新中國成立后,中國民族歌劇發展相對繁榮穩定,一些優秀的歌劇逐步涌現出來,例如《黨的女兒》、《洪湖赤衛隊》等等紅色經典歌劇,緊接著現代民族歌劇《野火春風斗古城》又誕生?!兑盎鸫猴L斗古城》采用創新的藝術手法,以現代人的視角倒敘展開歌劇,讓觀眾更好地代入到故事中,讓他們感受并且也激發觀眾無比濃厚的愛國之情。
歌劇《野火春風斗古城》是以著名作家李英儒先生于1962年6月在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同名小說為原型而改編的,小說是李英儒先生根據自身經歷改編而來,反映了當時國人艱苦的抗戰生活和與之現在不同的生存環境。歌劇《野火春風斗古城》的曲作者是張卓婭和王祖皆夫婦,這兩位作曲家都畢業于上海音樂學院作曲系,是我國非常優秀的兩位作曲名家,創作過許多著名的歌劇和音樂作品,例如《黨的女兒》《小草》等。
歌劇《野火春風斗古城》由總政歌舞劇團推出,為紀念人民軍隊誕辰80周年,由著名歌唱家戴玉強、孫麗英、楊洪基、黃麗華等老師主演,該劇首演于2005年。歌劇《野火春風斗古城》創造出了一位當代女大學生陳瑤的形象,以陳瑤觀看小說《野火春風斗古城》為線索,帶領我們進入故事情節中,穿插回憶了古城的崢嶸歲月以及當時的抗戰故事。描繪了共產黨同志,楊曉東政委為了民族的存亡,人民的生活,來到河北省保定市偽裝成郎中在敵軍區域展開工作,與地下情報人員金環、銀環等人攜手奮斗,并且帶領人民群眾與敵人展開了激烈的生死斗爭的故事。劇中生動形象地刻畫了楊曉東、金環、楊母、銀環等人物的正面形象,還有關敬陶這個到了關鍵時刻揭竿起義的偽軍城防司令。
楊曉東是由戴玉強扮演的一個革命干部,是劇中的一個正面人物,這個人物在外大公無私,舍己為人,勇于抗爭,是一個聰明睿智,顧全大局的好領導。在內是一個孝順,懂事的兒子。在劇中,楊曉東是一個愛恨分明,有勇有謀的革命英雄。
金環、銀環的扮演者是孫麗英。金環性格干練,疾惡如仇,不在惡勢力下屈服,面對困難時不畏生死勇于面對,是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剛烈性格。銀環的性格與金環相對比較溫柔安靜,但是她們兩人都勇敢善良,勇于與敵人斗爭。
楊母是由黃麗華老師扮演,楊母是一個農村婦女的形象,性格慈祥和藹,深明大義,面對敵人脅迫堅決不屈服,勇于犧牲自己。雖說在劇中出現的場次不多,但是卻是很關鍵,楊母凸顯了女性的堅強和大義,在筆者看來楊母的形象代表了當時農村婦女的抗日群眾形象。
《鄉謠》在劇中出現多次,貫穿整部歌劇。開頭的旋律像是在描述一幅美麗、安靜祥和的畫面,為后面的劇情做出了鋪墊。歌曲完整出現是在劇中“蘆葦蕩”場景中,楊曉東和金環為了感化和喚醒關敬陶而唱。在金環犧牲后,《鄉謠》的旋律又緩緩響起,像在追悼這位勇敢的姑娘。在歌劇的結尾,《鄉謠》的旋律再次響起,將我們帶回那一片安靜祥和的家鄉美景中,但是家鄉的“鄉親”已經不在,有追悼惋惜之感。
歌曲《鄉謠》主要出現在歌劇中的第六場“蘆葦蕩”中,這場的內容講的是楊曉東與金環為了策反關敬陶把他放了回去,但是關敬陶卻說出了中國革命的力量太過于薄弱,敵人太厲害了,為了自己家人以及手下兄弟們的安全著想不得不委屈自己。劇中該曲是楊曉東、金環、關敬陶三人重唱。劇中楊曉東與關敬陶是“民美唱法”,金環是“民族唱法”。首先楊曉東、金環各自一段,然后二人合唱。關敬陶獨唱,三人合唱。筆者覺得劇中這樣的安排十分巧妙,三者前后呼應。楊曉東與金環各自一段,然后再合唱表示二者相互呼應,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期望關敬陶能夠早點被策反。之后關敬陶獨唱,表達了他骨子里的剛性,也非常想要革命,但是面對家人與兄弟的安危又十分的無奈。最后三人合唱承上啟下,為之后關敬陶做關鍵性的決定做出了鋪墊,也代表了全國人民凝聚在一起抗日,革命終將會走向成功。三人在蘆葦蕩中,通過三種演唱方法,將《鄉謠》這首描繪家鄉美麗風景,向往家鄉的歌謠娓娓道來。楊曉東和金玲想通過富滿思鄉情感的《鄉謠》,感動關敬陶,喚醒他的民族之魂,《鄉謠》就是為了策反關敬陶而唱的。
歌劇《野火春風斗古城》中有很多經典的唱段都是借鑒河北民間戲曲音樂而作曲的,例如《娘在那片云彩里》、《勝利時在聞花兒香》、《永遠的花樣年華》等歌曲選段。在歌曲選段《鄉謠》上,也可以聽出河北民歌《小白菜》的身影,歌曲的調式為民族調式E徵調式。北方民歌的特點粗獷豪放,但是在這首歌曲中,能感受到不一樣的風格特點。在《鄉謠》中,歌曲的旋律走向與《小白菜》有異曲同工之妙,在樂句的設計中,也像《小白菜》一樣,后一句是前一句的重復,這種設計讓歌曲更富有親切之感,歌曲娓娓道來,曲調平緩,更能凸顯出安靜、和諧、美麗的家鄉美景。
《鄉謠》的曲式設計比較簡單,是常用的再現單三部曲式,曲式圖為A+B+A`,最后一段是第一段的再現。由一段帶有顫音的竹笛聲前奏(1-9小節),帶我們進入了歌曲,竹笛悠揚的聲音,讓聽眾沉浸在炊煙裊裊的鄉村美景中。A(10-25小節)段中前后兩句成對比,后面兩句旋律重復前面兩樂句,與前面兩個樂句形成了平行,也似與之相呼應,強調了歌曲的主題旋律,加深了歌曲娓娓道來的敘事感。B(26-43小節)段也是由四個樂句組成,其中第一句與第三句旋律重復,形成平行關系,第一句與第二句形成對比,第四中同時存在第一句和第二句的素材,與前面做出了呼應。最后A`是A段的再現,再現部分再次強調了A段旋律,也對A段旋律作出了補充,使樂句更加完整,旋律更加深刻,強調了樂曲的故事感和敘事性。
歌詞方面,劇中《鄉謠》全曲圍繞都在圍繞著“鄉”字演唱,“鄉間、鄉下、鄉音、鄉學”等詞,利用家鄉的物與景喚醒關敬陶的鄉情,與之共鳴,希望他能夠回來做抗日的一分子。歌詞中從“鄉間炊煙暖,鄉下古井深”到“鄉學百家姓,鄉書三字經”。這里描繪出了敵人還沒有來時村莊平靜祥和的生活,讓人聯想到敵人來之后村莊這種裊裊炊煙生活不復存在,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鄉音說咱們是老鄉,血脈一條根。鄉情叫咱們是老鄉,做人憑良心”。這里寫出了我們本是同根血脈,不應該自相殘殺,要憑著良心做人不能喪失本心。歌詞中“歸鄉的路多坎坷……為你開著門”。這段歌詞寫出借物喻人與物,把回鄉的路比作黨革命勝利的路,不管路途多么坎坷,時間早晚,家里人都在盼望著等著我們回家,也暗示希望關敬陶也一樣能夠加入我們的隊伍,不管時間早晚我們都在等著你。歌詞從“鄉間”“鄉下”“鄉學”……一直遞進到“鄉音”“鄉情”,希望由此喚醒關敬陶的民族之心,希望能認清我們的處境。歌詞雖然簡單平凡但是直接深入,打動人心。利用簡單、親切、貼切生活語言,映射出楊曉東和金玲的抗日之心,也初步激發了關敬陶迫切反抗的心情。
“任何聲樂作品都是時代的產物,每一首聲樂作品的字里行間以及音樂旋律的每一小節都在表現詞曲作者的情緒和抒發他們內心的情感,歌唱者的歌唱表現不只是憑聲音技巧,而必須首先理解歌詞的內容,找到歌曲的主題思想,了解詞曲作家寫他們的時代背景和思想情況,深入挖掘作品的內涵?!雹僖虼?,要唱好一首作品,首先要弄清楚歌曲的創作背景和歌詞意思,歌曲所蘊含的情感是如何,再到譜面上的東西,這樣就能將作品更完美的詮釋到舞臺上。
在中國的民族唱法中非常注重字正腔圓,語言訓練也是歌唱學習中不可避免的一項練習。歌唱者歌唱學習時,做完對歌曲的深入分析后,要先將歌詞逐字逐句朗讀,每一個字都要咬準字頭、字腹、字尾,將每個字都咬清楚,口型各方面都要做到。因此我們在做咬字訓練時,唇、齒、舌、口腔都要工作,不能放松。在演唱歌曲《鄉謠》之前,應該先把歌詞練習標準,聲母韻母歸韻正確,演唱時注意唇齒舌的力度,這樣才能夠準確地唱出每一個字,并且把它唱連貫。注意字與字之間的連貫性,確保整首歌曲流暢連貫。演唱也要根據歌曲本身的要求來定咬字方式,《鄉謠》是一首柔和優美的歌曲,我們在咬字時就不能咬得太生硬,既要清楚,又要有圓潤、親切的感覺。例如在唱歌詞中的“鄉”時,要先咬清字頭的“x”,但是因為這是一首抒情的歌曲,因此不能咬得太用力,在咬清楚的前提下,帶到字腹,最后歸到“ang”上。
呼吸的運用在歌唱學習中也非常重要,歌唱時需要保持充足的呼吸,推動樂句與樂句之間的串聯。演唱高音需要氣息的推動,音色才會亮出來,聲音才“扎實”;低音依舊需要氣息的烘托,使音色變得更飽滿。《鄉謠》作為一首抒情的歌曲,雖然整首歌曲情緒偏于穩定,但需要有綿延、娓娓道來的感覺,用氣息烘托句與句之間情感的遞進。在唱第一句“鄉間炊煙暖,鄉下古井深”時,要有一氣呵成親切的感覺。第二句“鄉音說咱們是老鄉,血脈一條根”,要有聲斷氣不斷的延綿感,前一段演唱呼吸要保持穩定,親切自然地唱出對家鄉的向往之情。相比于第一段,第二段氣息要加強一些,第二段情緒相對比較激動,因此氣息也要加強,處理上情感應該更加遞進,到達曲子高潮后再慢慢逐步回落到原來的情感。
情緒的處理對作品的展現是點睛之筆,也是演唱者對作品進行二度創作的空間和機會,在能把握原作品情緒的前提下,加以自己的理解,二度創作,令作品更加飽滿、更完美。在《鄉謠》的演唱過程中,雖然沒有情緒很高漲的部分,但是所有情緒情感都是發自內心,自然流露,演唱時用親切的口吻,加強語氣感。演唱者要切記不能太過于做作,將歌曲情緒唱得太過于飽滿,導致用力過度。這首歌曲是楊曉東和金玲為了喚醒關敬陶的民族之魂,號召他策反,作品前段演唱家鄉的景象,此處演唱要用氣息穩定、親切地將旋律哼唱出來,先將聽眾代入、沉浸在鄉下祥和的場景中,引起共情,逐步推動情緒的發展。到第二段時,情緒迎來小高潮,此時的演唱要有堅定、希望的情緒,因為此段也是向關敬陶說明他們抗日的決心和希望他能早日歸順組織,歌詞“天黑天亮都會為你開著門”就有向關敬陶說不論什么時候歸順都不晚,希望他能早日“回鄉”之意。此時演唱情感的表達要由內心有感而發,真情流露,這是這首歌情緒的集中表現之一。再現段演唱由家鄉上升為國家,由小引大,情緒要有莊重之感,要表現出慷慨就義的魄力和決心,由此喚出關敬陶的民族之魂。
《野火春風斗古城》作為一部優秀的現代民族歌劇,其中還有很多深入人心的歌曲選段,藝術性極強,這些選段都值得我們深入去研究。歌劇中的許多選段是現在正在學習聲樂學者的必唱曲目,類似像《鄉謠》這次的抒情、敘事感強的歌曲,對演唱者的基本功和情緒的表達要求很高。學無止境,筆者深知在聲樂學習的道路上我還是一名“小白”,演唱好一首歌曲需要演唱者無論從歌曲背景,還是技術技巧、細節,都要有充足的準備。作為一名聲樂學習者,現將自己對歌劇選段《鄉謠》的理解和演唱寫出來,希望在今后的學習道路上能夠更加認真刻苦并且學有所成,不負自己,也希望為其他的聲樂學習者提供一些個人經驗,有所對照和參考?!?/p>
注釋:
① 金鐵霖,鄒愛舒.金鐵霖聲樂教學藝術[M].人民音樂出版社,2008,1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