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一帆
沃爾夫岡·阿瑪多伊斯·莫扎特,著名奧地利音樂家,也是古典主義樂派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代表作品包括《費加羅的婚禮》、《唐璜》、《后宮誘逃》等。詠嘆調《你們可知道》是莫扎特著名喜歌劇《費加羅的婚禮》的重要選段,該段為第二幕第三場,所講內容是穿著軍裝的凱魯比諾來向大家辭行,此時在女仆蘇珊娜的幫助下,懷揣著熱情的凱魯比諾把這首膾炙人口的詠嘆調聲情并茂的演繹給了心愛的伯爵夫人聽。這段聲部配置細膩,旋律優(yōu)美,再加上表演者惟妙惟肖的動作,有著極強的推動力和感染力,對主人公內心豐富的情感活動進行了細膩的刻畫,是一首非常優(yōu)秀的獨唱曲。這首詠嘆調凝聚了莫扎特畢生的創(chuàng)作精華,同時也為世界歌劇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在莫扎特終其一生的歌劇創(chuàng)作中,誕生了非常多的歌劇作品,其中形式主要為德語歌唱劇,意語嚴肅歌劇和喜歌劇。在莫扎特音樂藝術表現中,常以歌劇為主。其最能體現其創(chuàng)作風格精華的當屬詠嘆調。
《費加羅的婚禮》(K.492)來源于法國杰出的劇作家加隆·德·博馬舍所著的《費加羅三部曲》,《你們可知道》是其中第二部,同時也是《塞維利亞理發(fā)師》的續(xù)篇?!顿M加羅的婚禮》是莫扎特最具代表性的喜歌劇之一。原著劇本強烈的諷刺了社會中貴族階級的統(tǒng)治,同時也為底層人民反封建的勝利奏響生命的戰(zhàn)歌[1]。此次選取其中最為著名的橋段作為分析對象,是為了深入了解莫扎特歌劇中獨特的創(chuàng)作手法及其音樂風格,感受莫扎特詠嘆調藝術的強大。這段選曲在大型歌劇舞臺上,時常用吉他作為伴奏樂器,情調動人心弦,好似小夜曲,AB段不同的音樂情緒使其內容劇情更加的復雜多樣。就是這樣一首美妙的詠嘆調,表現了凱魯比諾焦急期盼愛情卻又有些羞澀而不知所措的形象,為整個角色注入了無窮的活力。
《你們可知道》是歌劇《費加羅的婚禮》中最為著名的選段,出現在第二幕中,是由凱魯比諾演唱的一首非常精彩的詠嘆調,曲調優(yōu)美動聽令人難以忘懷。劇中,在女仆蘇珊娜六弦琴緩緩奏響下,童仆凱魯比諾終于鼓起勇氣,在伯爵夫人的房間里,為其吟誦了這首他自己創(chuàng)作的曲子。凱魯比諾,是一個熱情開朗但又極其天真的小男孩,在情竇初開之際,自對美麗優(yōu)雅的夫人萌生了愛慕之情。凱魯比諾因其年齡尚小,故該角色通常都是由女中音來扮演,因其音域適中,沒有太多的花腔部分,所以大多數人都可以進行演唱,也常常被作為專業(yè)女高音和女中音以及聲樂愛好者們的必唱曲目之一。例如,世界著名抒情花腔女高音歌唱家迪里拜爾老師以及我們中國人民解放軍文工團知名女高音歌唱家雷佳老師都曾先后演唱過這首詠嘆調,并受到觀眾和聽眾的一度熱捧,這首經典作品后來便被收錄到了許多聲樂教材書中流傳至今。
詠嘆調《你們可知道》是一首降B大調,2/4拍子,稍快的行板帶再現的復三部曲。前八小節(jié)的旋律由大管輕柔地奏出也就是歌曲的前奏部分,這使得作品在情感上更加地具有感染力,此樂句不僅優(yōu)美柔和而且還富有一絲活潑俏皮感[2]。9至20小節(jié)為A樂段,這一樂段表述了一個情竇初開的男孩無比的向往與憧憬愛情,他迫切地想要知道愛情來臨的時候是什么樣子什么感覺,陷入苦苦深思中的凱魯比諾此時復雜難解的情緒路程也就此展開。A樂段的節(jié)奏主要由基礎的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組成,時常穿插一些附點節(jié)奏來進行點綴從而襯托凱魯比諾復雜的心理變化。21至61小節(jié)為B樂段,這段開始進行了多次轉調,從原本的降B大調依次轉為c小調與g小調,最后又回到原調。整個B樂段是A樂段的解釋和說明,也是將A樂段進一步的延伸和發(fā)展,這時將整首歌曲的情緒推到了高潮部分,加入左右手的鋼琴伴奏后音樂感也隨之加強,使得聽眾內心倍感交集。62小節(jié)至末端是A段的再現部分,在歌詞、旋律、節(jié)奏幾乎沒有做太多變動,只是將部分小節(jié)轉為了g小調,但卻還是令人耳目一新久久,這也是凱魯比諾對愛情的最后叩問,這部分旋律優(yōu)美動人,伴奏以流暢跳躍的音型加以襯托,使得整個唱段活潑靈動,令人難以忘懷[3]。
在莫扎特的作品中,不僅具有維也納古典時期的特點,還具有自身的創(chuàng)作風格特色。比方說在凱魯比諾演唱作品時,為了給音樂增加色彩,使人聽起來更加優(yōu)美,便使用了吉他作為伴奏樂器。同時左手的和聲織體伴奏運用了大量的十六分音符跳音的演奏方法,節(jié)奏歡快,將天真純潔的凱魯比諾渴望愛情的心理體現得淋漓盡致,把人物鮮明的性格特點也充分地展現給了聽眾。不單如此,在莫扎特的歌劇創(chuàng)作中常常會采用重唱手法來突出旋律的和聲特點,這樣也大大強化了戲劇性風格。為表現人物的性格特征,運用了重唱、四重唱、六重唱、大合唱等演唱形式。在作品《你們可知道》中重點強調并且重復了“你們可知,何為愛情?你們又可能理解,我的心情?你們可能理解,我的心情?”這兩句歌詞[4]??此茦銓崯o華的語言卻滲透出主人公內心無比復雜的心情,一次次對愛情的叩問一次次盼望又失望的心境。正因如此,這種重唱的表達方式充分地展現著人物的性格特點,推動著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同時也大程度地加強了觀眾的關注投入度。
在西方歌劇的唱法中,認為藝術一切技巧的關鍵都在于運用和控制氣息,其中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因此,在聲樂演唱中,掌握正確的氣息控制能夠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氣息應該始終處于流動的狀態(tài)。我們需要用深氣息來演唱這首作品,演唱的時候要充分感受到橫膈膜在腹部的運動,從而使聲音通暢且自然地表現出來,這個作品的中后段篇幅較長,連續(xù)不斷地出現四、五度音程的大跳,演唱時,絕對要控制好自己的氣息,以免出現氣息不夠用的現象。一個良好的氣息控制,常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這也是為什么我們平時一定要大量的對氣息運用和控制加強訓練的原因。
以真聲和混聲為主的意大利聲樂作品,通常要求演唱者在發(fā)聲時具備通暢、松弛、舒展、優(yōu)美的聲音,并且能較好地解放口、咽喉、下巴和共鳴器官,從而減輕喉頭和聲帶的使用負擔,不僅能確保整首作品的演唱質量,同時還能夠有效地保護發(fā)聲器官。因此,表演好一首歌劇詠嘆調的關鍵點,就在于一個結實穩(wěn)定的起音,這首作品正是如此。
在聲樂演唱中,氣息和語言都同樣的重要。西洋歌劇唱法里對語言的表達這一環(huán)節(jié)是舉足輕重的,而大部分的西洋歌劇都是采用意大利語言演唱的,我們也不難發(fā)現,《你們可知道》這首作品的唱詞就為意大利語。作為在實踐路上的歌唱者,我們應該深有體會,歌唱與語言是密切相關聯的,語言就應該是聲樂演唱的基石,更是聲樂的靈魂所在?!奥晿肪褪钦Z言加音樂,歌唱就是音樂的語言?!边@是著名的男中音歌唱家章亞倫對聲樂的定義,我想也是如此[5]。我們的母語即中國漢語,與意大利語自始至終都有著顯而易見的差異,最大的差異和區(qū)別在于語言的吐字位置以及元音、輔音的復雜程度。
元音是意語的重要組成部分,基本上人發(fā)出來可延長的都是元音,所以歌唱時要特別注意元音的發(fā)音。意大利歌曲主要由5個元音所構成:a、o、e、i、u,而其他的輔音都是需要5個基本元音組合而成,而組合后的元音稱之為特殊的元音,這就要求演唱者在歌唱前做好充分的發(fā)音練習,應該對每一個元音字母都具備極高的發(fā)聲要求,得做到字正腔圓,清楚而不含糊,不允許出現吃音現象[6]。在初學意語時,我們可先按國際音標來進行發(fā)音訓練,在準確無誤的發(fā)音練習后,演唱者可以再加入朗誦歌詞的練習方法,盡可能地做到通順流利且富有感情地朗誦這首歌曲的歌詞,從而為今后能更好地演繹這首詠嘆調打好堅實的基礎。
莫扎特的這首詠嘆調作品相比其他的歌劇,在節(jié)奏、速度上是更為平穩(wěn)的,旋律和唱詞分配也比較均勻,這很大程度上對演唱者發(fā)音方式的掌握有非常有效的訓練效果。需注意的是,要以演唱的方式來進行一遍遍地朗誦練習,在發(fā)聲的方法、氣息、共鳴及音色上都要保持一致和位置的統(tǒng)一。輔音和元音的位置是我們在發(fā)聲時需要注意的重要一點,務必要防止歌詞咬字咬得太實太過于死板和僵硬,以至于顯得過于笨重沒有靈活性。
《你們可知道》用第一人稱的視角來表達情感,以一種更加真誠的方式來傾訴人物的內心感情?!澳銈兛芍朗裁词菒矍閱??你們可理解我的心情?奇妙的感覺我也不清楚,只是心中仍充滿著熱情”短短幾句歌詞,便生動具體地表達出凱魯比諾此時對愛情的不解和迷茫。懵懂無知的年齡,對于愛情的感悟是迷茫的。想要找人訴說卻無從表達?!拔視r而低落,時而興奮,時而熱情激昂,時而又無比失落。”在痛苦與快樂之中不斷地徘徊著,這種跌宕起伏的情緒,是對愛情最好的表達。對于一首聲樂作品而言,歌詞的表達和感情的抒發(fā)是非常重要的,這兩點存在于一切歌唱技巧之上。我們唯有將這首歌曲的歌詞理解透徹,明白主人公要表達和抒發(fā)的內在感情,才可以完美地演唱出作品的靈魂所在。因此,這就要求我們演唱者在進行演唱前,必須通過認真地學習歌詞、理解歌詞內涵來分析并把握歌曲的內在情感與情緒間的變幻,從而將作品演唱表現得淋漓盡致。
這首歌曲是凱魯比諾為了表示自己的愛意,為伯爵夫人專門演唱的,他是用最真摯的聲音傳達出內心深處的情感。所以演唱者首先要從人物情感出發(fā),深入了解該唱段的人物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中獨特的情感,只有在此基礎上形成的理解和認識,才能正確進行對人物心理感情的體驗和分析的思維過程,最后通過自己的方式恰當地表現出來。整首作品為三大部分,每一部分的情緒變化都不相同[7]。例如:作品中A段部分也就是開頭部分旋律是平緩優(yōu)美的,力度都屬于p,若要體現這種音樂氛圍,就要對力度、速度進行很好地把控,將自己代入角色后積極去呈現主人公內心對愛情的懵懂與向往。此樂段中,運用了十六分音符和一些不穩(wěn)定的音型,這就更加需要演唱者控制好聲音的彈性和張力,以此才更能體現人物內心興奮不安且又力不從心的心理狀態(tài)。在52-58小節(jié)中,情緒逐漸激動,演唱者需改變力度與速度的強弱變化,從而與上段形成鮮明的對比。在58-69小節(jié)中,旋律出現了非常頻繁的斷句,這就要求演唱者們更加專注地投入劇情,身臨其境地感受人物性格,盡可能地通過提高音量的方法來對情感作出更好的表達與詮釋,同時需注意聲音的連貫性和清晰度,最終在69小節(jié)達到高潮并干脆地收尾,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演繹出歌曲的情緒。
詠嘆調《你們可知道》這首作品在世界音樂史上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這首歌曲從平緩優(yōu)美逐漸變得激進熱烈,為我們生動形象地描繪了凱魯比諾對伯爵夫人的熾熱愛情。這首作品不僅需要我們了解歌曲的創(chuàng)作背景,掌握基本的演唱技巧還需要我們切身地感受歌曲里各個人物角色的性格以及情感特點,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演繹出這部作品。本文從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特點以及演唱技巧和情感處理等各方面對莫扎特的歌劇選段《你們可知道》進行了理性且深入的淺析,讓我們對古典主義時期的喜歌劇藝術有所了解,并為我們演唱后世歌劇作品奠定了雄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