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馳云
琵琶曲作為一種登高雅之堂的藝術形式,演奏時要求演奏者具有專業的演奏技能,能夠深刻理解作品表達的思想內涵。只有技法和情感共鳴,同時傾注到琵琶曲演奏上,才能為聽眾帶來具有深入人心的藝術享受。《天鵝》作曲傳承了中國傳統音樂創作的基本結構,節拍由慢到快,節奏從舒坦到緊迫,演奏速度也從緩慢到極速,充分展現《天鵝》在自然生存狀態下的各種環境,層次分明,整體流暢協調,旋律富有創造性,給人寧靜、平和、舒緩、自然的美的享受。作者將自身遭遇的跌宕起伏傾注于曲作之中,演繹婉轉悠長、富于變化的曲調,既展示人生的坎坷,也傳達不畏挫折的勇氣和出淤泥不染的品格,內涵十分豐富?!短禊Z》是現代琵琶領域的重要作品,其在音樂表達和演奏技巧兩方面都達到了一定的藝術高度,是作者首當其沖的代表作。
20世紀80年代,中國琵琶曲創作迎來了發展春天,曲作家紛紛各展所長,通過自己對藝術的理解去追求表現手法的創新和變革,正是因為他們這種敢于突破的創作精神,才使得作品更加豐滿。《天鵝》就是作者劉海德創作于這個文化背景下的重要作品,在創作中“開始有了尋根意識,探求人生的意義”。鑒于這種對藝術執著追求的心態,《天鵝》被作為其作品集《人生篇》中的一篇推出。作者借助天鵝高潔、恬淡的特性托物言志,演繹出自身的精神品格。
《天鵝》的表現形式是較為活潑的,作者在創作之前確立了作品的主題,并貫穿于琵琶曲整體。第一部分音調舒緩平和,第二部分逐漸開始變化,第三部分志存高遠,最終隨著節奏緩緩結束。因作者在創作的時候注重其節奏的創新和變化,因此,在演奏方面需要專業素質的支撐,要求琵琶曲演奏者鍛煉熟練指法,既包括傳統右手演奏技法掃弦、彈挑、輪指,也包括左手泛音技巧等[1]。再加上現代配樂的融合,為琵琶曲演奏者臨場發揮提出了更高的演奏技術要求。作品創作技巧的個性其實也是演奏技能的挑戰,琵琶曲演奏者必須與時俱進,追求演奏技能的突破,才能表現出作品的豐富音樂色彩,展現出作者獨特的精神內涵,使得樂聲飽滿、動聽,甚至為作品增添新的文化藝術內涵,為人們進行藝術賞析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演奏技巧的革新,實際上也是觀念的革新。下面分別從四個方面對琵琶曲樂句組成賞析。
《天鵝》開端的時候演奏速度相對較慢,樂聲安靜舒緩、流淌美感,整體猶如一幅畫卷,在眼前自然舒展。畫面中,作者置身于遠離冷靜,沒有人喧囂的寧靜湖畔,微風吹來,湖面波光粼粼,天鵝在水岸邊自由嬉戲,白色的浪花時不時拍打著它們通紅的腳掌。前面幾個節奏,好像天鵝曬著陽光睡著了,正緩緩地醒過來,對著天空張開翅膀,伸個懶腰。接著,天鵝抖動著羽毛,讓自己的身子盡可能地伸展在陽光下拍打腳掌,享受著陽光的溫暖。突然快打、帶音伴著琶音滑奏響起,好像寧靜的湖面突然掀起了一陣略大的風波,幾聲天鵝的鳴叫響起,非但不顯得喧鬧,反而更為安靜。在短暫的渲染后,琵琶曲進入一段輪指階段,篇章較長。琵琶曲演奏者演繹不同速度和力度的輪指技藝,渲染出天鵝在感受著湖面的微波時,心中微瘦,振動振翅而起,迎著風向天空滑翔而去,在空中或是攀云或許轉身,把天鵝漸漸飛遠的畫面通過說聲通感傳達給聽眾[2]。將天鵝由遠至近再及遠的飛翔狀態表現得栩栩如生。演奏也運用了切分、三連音等技能,給琵琶曲更貼活潑,多節奏的交替把天鵝在空中回旋的姿態表現得淋漓盡致,使人聽來婉轉悠揚。
《天鵝》第二段的音響效果和情感傳達更為豐富,技法和主題相互貫通,節奏張弛有度、速度開始向快。劉德海創作時反復運用2/4拍、3/8拍、5/8拍,琵琶曲本身活潑多變,節奏強烈。輪指輪奏時,作者開始在作品中自身的坎坷遭遇,通過大拇指挑弦模仿天鵝的哽咽。這種切分節奏型的表現形式,是作者在琵琶曲創作過程中的一個大膽的嘗試,使得琵琶曲的內容更加豐滿,藝術張力更為廣大。這種曲中的變化對作品的整體表現具有突出的引領作用。此外,作者注重心血傾注,在曲作中加入打、帶、勾音等左手演奏技巧,樂器的結構更加富有血肉,音樂效果得到加強[3]。在天鵝哽咽之際,同樣傳達出振翅向前、堅毅果敢、清新脫俗的高雅品質。第二段還運用了一個七連音,這要求琵琶曲演奏者必須技能高超、嫻熟才能流暢演奏,將其稱為前半部分的點睛之筆,天鵝的靈巧表現得栩栩如生。
此時,演奏技法開始從左手演奏技法轉變為右手的拍弦。這一段要求琵琶曲演奏者將音樂織體和琵琶曲相互應和。琵琶曲演奏者用拍弦這個動作能體現天鵝在空中拍動翅膀發出的聲音,拍打琴弦聲音有強有弱表示天鵝振翅之余短暫停歇,逐漸從近到遠,虛實相融,仿佛天鵝就在眼前天際自由滑翔。拍弦之后,又是對琵琶曲演奏者的一大挑戰,同時也是觀眾的一大驚喜。要求琵琶曲演奏者使用雙勾搭的特殊演奏技法,在演奏時中指與大拇指保持放松并且嫻熟配合。此外,琵琶演奏者還要切分節奏彈奏帶音,使用左手技能的時候,要配合使用右手演奏技能形狀的旋律,不斷旋轉,聲音由小變大,意象由清晰到模糊。“雙勾搭”技能的使用不僅將整個琵琶曲的藝術美感推向了一個高潮,并且極大程度的豐富了琵琶曲的內涵,琵琶曲演奏者迎來挑戰的同時,聽者取得一次美的震撼[4]。
第四段是琵琶曲的結束,也是整首琵琶曲中節奏變化最快,變化最多,情感渲染最為豐富的一段。在這個段落,將前三段所積蓄的價值觀的傳達激發。長輪、挑弦、拉弦等技術手法交相使用,表現出天鵝在空中時而亢奮的鳴叫,而讓聲音隨著呼吸悠揚落下,而在聲音居于平穩作者還嵌入了“三指輪”和泛音,在琵琶曲以前的表演要求上是沒有的。同時,這也是琵琶曲創作的一個創新點。琵琶曲開始“緊打慢唱”,走向一個新的高度。琵琶曲演奏者通過控制演奏的力度,將天鵝在高空中飛行滑翔的姿態充分展現。在琵琶曲的最后使用了“鳳點頭”等指法,聲音從大到小,曲意再做升華,當天鵝在夕陽西下之際相伴相隨,歸于巢穴,由強至弱,并伴隨一指泛音處消失在遙遠天際。
《天鵝》的25小節末、第26小節、第28小節末等地方使用了大量的左手演奏技巧。琵琶曲演奏時被要求頻繁把音區從低八度轉換成高八度,這種強烈的音位變換在傳統琵琶曲演奏中十分鮮見。作品的第二三段落中,長輪和左手二弦緊密搭配,讓音在原位升高,有種拋飛弧線的震撼質感,體現出琵琶曲的活潑和靈巧。雖然通常的左手技法就講究富于變化,但揉弦等技巧的掌握依舊富有挑戰性。揉弦源自西方弦樂,后引用到了琵琶曲當中,提高了琵琶曲演奏難度,成了表達作者意象的有效方式。《天鵝》在技法上力求創新,在情感表達方面也豐滿,意境虛實結合優美流暢,使用了多處“推拉”、“吟揉”等技法,為琵琶曲演奏制造了一個又一個演奏技巧的小挑戰[5]。此外,《天鵝》還應用了大量的泛音,在演奏時特別要求琵琶曲演奏者左右手協調搭配。和傳統泛音的混濁相比,《天鵝》的泛音給傾向于表達天鵝的白潔,音色應當偏于純粹,對琵琶曲演奏者也是挑戰。
盡管傳統琵琶曲中音色反差同樣明顯,并且富于變化,但是在《天鵝》中,部分音調的旋律比低音還要低,必須使用大拇指配合完成。右手演奏技法中,《天鵝》進行了“反正彈”的指法首用,該技法要求琵琶曲演奏者大拇指從右到左,無名指、食指、中指從左到右,這是正彈;大拇指從左到右,無名指、食指、中指從右到左,則為反彈。兩者音調一高亢豐滿,一低轉柔和,大膽創新,巧妙結合,將“白毛撥綠水,紅掌撥清波”的清晰畫面呈現眼簾,給人耳目一新的震撼享受。
“緊打慢唱”是《天鵝》作品的主要節奏?!熬o打慢唱”最早被適用于京劇,講究自由、規律的變化,在演奏時即能展現高昂的情緒又不會顯得突兀。這種技法在《天鵝》中,完美地展現出天鵝沖擊風浪、展翅高空的大無畏精神。該作品在小節音符的變化上,也無處不精心設計,既順應整體,有突出創新,通過對技法的熟練使用,循序漸進,呈現出上啟下承,無縫銜接的動人樂感[6]。如作品最后結尾的“七連音”部分,旋律旋轉在一弦之上,左手演奏技巧和右手演奏技巧一撥一抹,彼此呼應,隨著手指間的相互交替配合,聲音最終歸于平靜,將整個琵琶曲進行到終止。
琵琶曲演奏者的氣息,是琵琶曲演奏者精神所在,也是藝術氣息的體現。一名真正技藝高超的琵琶曲演奏者,會根據琵琶曲音調、舞臺氛圍等規范自己的氣息,幫助于演奏的情感傳達,呈現精致的舞臺效果。琵琶演奏需要琵琶曲演奏者注重演奏肢體、氣息的運用,從而更好規避演奏中可能的失誤。為更好演奏《天鵝》作品,琵琶曲演奏者應該探索氣息和音樂性的關系,掌握控制二者關系的技巧。在演奏時,《天鵝》曲開端舒緩,慢慢掀開天鵝意象表達的篇章,引人入勝。在演奏初期,氣息應當平穩有序,給人舒適、愜意的感受。到中間部分,曲調開始加快,氣息也應該如天鵝出水,掙脫湖面的束縛,自在、舒暢,并隨琵琶曲起伏。而演繹琵琶曲中低音部分時,整體要緩慢,彰顯曲調的悠揚婉轉。
劉德海在琵琶曲創作中,十分崇尚人與天地自然的溝通和共處,力求道法自然、返璞歸真、天人合一。劉德海注重將自然的意境之美和人生的起落結合,表達出琵琶曲的哀婉高亢,彰顯人生志趣。劉德海的作品繼承了“萬物對立,也統一,取兩極之中,以中為立足點”的傳統文化觀念,并發展出和中庸之道異曲同工的“中和”思想。劉德海在創作《天鵝》時,也將這種思想繼承和發揚在作品中,并延伸出新的哲學思考,帶動琵琶曲創新?!熬o打慢唱”這種京劇技法應用到琵琶曲中,尚屬首次。
《天鵝》是劉德海作品集《人生篇》中影響力最大的作品之一,在琵琶曲領域也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其社會價值可想而知?!短禊Z》被選為考級曲,作為琵琶曲演奏者技能考核的重要內容。在國內外琵琶演奏舞臺中,被《天鵝》一次次登臺獻技,取得良好反響?!短禊Z》還被進行了和流行樂、西洋樂的融合改編,并獲得好評。這些都證明了《天鵝》在琵琶曲中的獨特地位?!短禊Z》中的技法創造同樣也是劉德海琵琶曲創作能力的重要體現,為它奠定在琵琶曲創作領域的地位提供了堅實保障,在音色上的大膽創新,為琵琶藝術發展又一座高峰。
作品《天鵝》之后為琵琶曲的技法創新作出了大膽的嘗試,也提供了發展方向。在創造琵琶藝術高峰的同時,讓琵琶曲走向了更為寬廣的天地,越來越多人能接受。琵琶曲越來越豐富地融入到了電影、影視劇、舞臺劇等其他藝術形式中,豐富人們的業余生活,實現了傳統樂曲和流行藝術形式的結合。在自媒體、短視頻等新媒體快速發展的時代,琵琶又以嶄新的形式融入到人們的生活當中,部分琵琶演奏者在平臺獲得大量粉絲,具有一定影響力,能夠為生活創造一份收入。人們不得不相信,琵琶的藝術魅力在現今的時代有著強大的生命力,正在藝術的舞臺上演繹更加精彩的時代華章。
劉德海將琵琶的傳統技藝大膽創新進行了有效的銜接,將天鵝在自然環境下生活的場景貫穿于琵琶曲中,傳達體貼到位,作品實現了表現形式和內容的高度契合,在整個琵琶領域中,具有別開生面的風采?!短禊Z》中關于技法的創新,不少都是首次提出。這技術很多被后來者反復引用,豐富了琵琶曲的創作,也為琵琶曲走向更為繁榮的時代奠定了基礎。劉德海通過對天鵝的傳神譜寫表達出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的追求與志向,并通過天鵝的白潔,塑造了正直者的形象。作品中的這種自述和形象,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根本,作品中所表現出的自不息,也是對傳統文化的延續。在通過琵琶曲傳達出了天鵝一天的旅程,同時也記錄了作者一生的心路歷程,讓人們的情緒受到感染,完成了琵琶曲藝術的源遠流長,薪火相傳,開辟了新途徑,擴大了影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