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煥
(重慶三峽醫藥高等專科學校 重慶 404120)
“課程思政”是新時代背景下的新要求,是對課程德育教育的升華,也是我國未來高校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重要方向。因此,高校體育課程作為高校教育體系的重要部分,應將立德育人的理念融入體育教學中,大學體育課程思政的開展已經進入實踐環節。但從目前開展的效果來看,還存在很多問題。該文通過對SPARK教學模式和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模式進行分析對比,取其精華,為我國大學體育課程的改革提供理論參考。
高校體育課程的模式是根據我國體育教學制定的德、智、體全方面發展的教育方針和社會需要,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和發展規律,并結合多元化的體育訓練方法,有計劃、有針對地進行體育活動。SPARK課程是一種不同于我國傳統教學模式的新型體育教學模式,它有效地將娛樂環節與體育課堂教學融合起來,提升高校學生的綜合素質[1]。由于當前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新知識、新理論不斷滲透到體育教學中,新的教育方法和課堂教學要求對體育教師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的體育教師也應該進一步加強對其的學習,并通過多種方式來提高自身的素質。國家和其他有關行政部門認為,應當緊緊結合中國的實際和高校體育教師的特點,制定一套全面培養高校體育教師綜合信息化素養的工作總體規劃,提高自身的體育專業知識與綜合技能,關注體育教學改革的發展動向,運用最新的體育課程知識來提高自身的素質。
新時期,我國體育高校體育課程對課題教學進行了無數次修改,但是體育課程教學內容的創新和改革力度低,依然以田徑、球類、體操、武術、生理衛生和醫療保健知識等課堂教學內容為主,從小學,中學到大學,高校學生厭倦了穩定的中國體育教學內容框架體系[2],打破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是許多學生的愿望。
隨著我國現代體育運動和各種休閑體育的不斷出現,如輪滑、爬山、自行車等形形色色的體育活動將會慢慢發展成為高中體育的主題。我國高校體育課程資源仍然存在很大的選擇,從課程內容的豐富多樣化角度來看,我國擁有很多具備民族特色的傳統課程,高校體育工作者可將這些體育項目調整和改編成適合大學生的體育運動項目。從體育課程內容的復雜性來看,也可以將原有的教學內容進行深度挖掘和創新,以此改變以往項目傳統性和規范性,增加體育教學質量任務的多樣性。
課程教學內容的選擇和安排以學生興趣為主,創新教育新理念,這一思想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思想,教學的重心從教師的“教”轉化為學生的“學”,學生從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運動本身是SPARK 體育課程的一個主旋律,在進行的同時,學生在潛移默化、不知不覺中掌握所需的知識和技能,提高了學生的體育興趣。學生在體育課程中的表現是非常活躍的,始終保持愉快的氣氛,用不同的音樂放松自身,學生以最佳的狀態積極參與其中。因此,我國高校體育課程教學中融入大量的SPARK元素[3],根據高校體育特點,在其教學內容、方法、場地、器材等各方面進行了創新,激發了學生的體育運動興趣。
在我國體育課程的改革過程中,應構建多元化的學習評價體系。教師評價知識檢驗課程目標的重要方法,也是反映教育有效性的一種手段。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立足高校學生的學習態度與協作意識,既要密切關注學生自身體育學習的成效,也要密切地關注學習過程中的各種環境變化與發展,不但需要著力注重學生的知識與技能、基本知識的理解與掌握,還需要著力促進學生的情感與態度、心智的形成與發展。因此,體育課程的評價是在充分強調其結果的前提下,高度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過程。在綜合考核評價的基礎上,鼓勵一些堅持不懈的學生,積極地參與體育運動,培養高校學生提高體育運動技術,從而在實踐中取得良好的成果。使其評價活動發展成為一種積極有效的教育激勵手段,對全體大學生給予人文關懷,有利于培養學生身心健康、積極向上的優秀人格品質和社會主義精神。
我國高等院校普遍認識到體育在鼓勵和倡導廣大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鍛煉、改善和完善高校體育課程設置等各個方面的意義和重要性,加強對大學生體育群眾的建設,形成良好的體育文化環境和氛圍,對于提高大學生的身心素質和興趣以及增強高校大學生體質有著重要意義[4]。目前,高校正積極引入體育課程。由于管理體制不健全,體育運動課沒有引起高校教育的關注,阻礙了體育教學的高質量發展。高校體育課程的具體實施只是為了能夠很好地完成任務,并且能應付上級部門的檢查,這些問題之所以存在,很大一定程度上是因為許多高校沒有積極引導黨和國家落實各項體育運動的目的和要求,沒有認識到體育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導致體育課程不作為和態度不明確。我國高校開展體育的實效性不強,迫切需要完善高校體育課程的長效機制。
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為我國體育課程教學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在高校體育教學中采取學分制教學是一種非常好的變革性措施。同時,高校的體育課堂教學內容也在健康、娛樂意義、新興的項目及其運動技能、方法等各個領域都得到了極大發展。由于人們對我國高等院校的體育課程建設,缺乏清楚的認知和統籌合理的認識,我國高等院校的體育教學模式仍然存在問題,在體育課程教學中的現代化教學方法未得到充分運用和實施,大學生的主體性在體育課程中沒有得到真正體現。同時,高校體育教學中的體育場地和體育教師水平也成了大學生日常體育鍛煉技能缺乏的重要原因[5]。為了貫徹落實體育的基本精神與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提升我國高校體育課程的教學水平顯得尤為重要。
高校的課程和教學模式的落后是影響我國體育課程質量的關鍵因素,制約著大學生的主動性與創造力。此外,在體育課程中也存在著體育課的設置不合理、教學方式單一、對于體育課的教學缺乏足夠的重視等問題。因此,為了有效地提高我國高校體育教學的質量和效率,需要在課程和教學的大背景下進行改革和創新。
建設高校的體育文化主要是培養學生獨立參與鍛煉的態度和能力。注重體育教學質量,首先就要明確高校課程目標。在SPARK課程教學的模式下,應引導學生正確運用健康的身體鍛煉手段、健康思維方法和健康的人際交往方式,使高校學生不僅能提高自身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而且能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自覺鍛煉的習慣,從而更好地夯實學生體育鍛煉的基礎。該教學模式的教育目標是將大學生培養成具有運動能力、身體素質和運動熱情的綜合性參與者。傳統體育課程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在實踐中掌握體育技術,運用體育知識和基本技能增進健康,培養高校學生的愛國主義和民族集體主義的精神,促進大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進而完善體育課程教學目標。
目前,為了創新體育教學,需要把舊的教學模式打破,要引導高校學生積極、自主地參與體育鍛煉中,體育課程教學的創新,首先要創新體育教學思想,這一新的教學思想以培養高校大學生的體育能力和體育鍛煉能力為核心。隨著大學生的思想教育得到發展,其學生的體育意志精神才被逐漸提高,才能克服困難,形成積極向上的心態。體育教學是當前高校的主體[6],在高校體育課程教育中展開自主學習,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自我鍛煉、組織調解等能力。在體育教學中,貫徹體育課程教育的理念,創新運用體育課堂的方法。體育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從對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傳授者向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推動者進行轉變,因此,加強體育教學,提高體育教學質量已成為高校體育課堂教學改革的重中之重。
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應為每個學生量身制訂嚴格的健康體育訓練計劃,幫助學生實現體育目標。學生在研究和制訂各種體育項目的學習方案時,應該學會對參加的體育訓練工作進行自我評價,從而更好地將體育知識運用到體育訓練中。體育教育工作者應在課堂上宣傳體育精神,并注意在普通業余體育中進行榜樣教學的指導。此外,自我管理教育貫穿于體育課堂中,加強對學生認識和行為的培訓,通過影響學生意識來改變學生的行為,使學生在課堂上掌握有利于終身享受的體育知識和技能,充分體現了課程教學的習慣,使學生最終具備體育素質和能力。結合傳統的體育健身教育理念,有利于培養和提高學生自主參與體育鍛煉的能力,增強體質,進而為培養學生鍛煉和長期參與體育鍛煉的質量提供幫助。
近年來,我國體育課程提出了較多新的體育理念,所取得的成果有目共睹。然而,在我國高校體育教學中還存在很多問題,深化我國高校體育課程改革勢在必行。各個學校體育鍛煉的成功經驗,為我國大學體育教學改革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從體育課程中學習、借鑒、思考和探索,來推進我國大學體育教學改革的步伐。應有效整合高校資源,加快高校體育良性運行,提升高校大學生體育鍛煉的水平與質量,增強大學生身體健康水平,促進高校體育文化的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