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光烈
(貴州省遵義市第三中學 貴州遵義 563000)
在高中物理課堂中,教師應該立足教材,創設不同的問題情境,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識規律,構建知識框架,讓學生真正理解物理概念。所以,高中物理教師應該重視情境-問題式教學的運用,遵循問題情境的創設原則,引導學生提出質疑、解決問題,進一步強化學生問題意識。
長期以來,高中物理教師過度重視學生應試能力的培養,這也是當前我國高中教育存在的嚴重問題之一。在這種教育背景下,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問題意識都比較差,與新課改標準是完全背道而馳的。在目前教學中,大部分教師都是進行照本宣科教學,教師直接告知學生重難點內容,對考點知識進行著重講解,很少重視學生對概念、學習活動的質疑和問題提出,對物理知識教學規律也很少進行自主探究,使得學生完全處于機械式學習中,學生的質疑能力和思考能力得不到有效拓展。這些都是物理教師教學理念落后的體現。若想真正落實情境-問題式教學模式,教師需要更新教育理念,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學情重新制定教學計劃,從而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1]。
實驗教學是物理課堂的重要分支之一,能夠幫助學生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然而,大部分學校實驗操作課時較為匱乏,且存在很多問題。一是實驗環境受到了限制,很多實驗課程無法順利開展;二是實驗教學依舊過度側重結果,教師過度追求實驗的成功,而忽視了學生對實驗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質疑,長此以往,導致學生的實驗能力和問題意識較差,無法對物理課程進行深入性的了解。在缺乏實驗操作的背景下,學生對很多物理現象和規律的掌握不是很深入,再加上教師為了提高學生實驗題的分數,制定了一系列的提分策略,加強學生記憶,卻直接忽視了學生實驗本領的真正提高,使得物理教學失去了其真正的價值和含義。
當前,大部分物理教師所選擇的教授方法比較落后,在課堂上大多是“自說自話”,設計的問題多是以“對不對”“是不是”類型為主,完全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欲望,使得課堂環境也比較壓抑,學生對物理課程的興趣日益下降。這樣一來,導致學生對抽象的物理概念無法真正掌握,造成物理成績不能達到預期目標。課堂氛圍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狀態,反之在情境-問題式教學背景下,整個課堂氛圍往往都比較活躍,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也會提升很多。加之教師設計的情境多樣,使學生的物理興致不斷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主動性的提升,這樣一來,學生便會展開主動思考,即使是在脫離教師輔導的情況下,也能進行自主學習和探究[2]。
在情境問題課堂中,教師有必要創設多樣化的問題情境。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教師所創設的問題應該符合高中物理教學標準和要求,以及學生的實際學情,這樣才能真正達到學生自主思考的教學目標,使得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完成學習任務。簡而言之,教師所創設的問題情境不僅要符合教材內容,還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跟學生的互動頻次比較低,多數是因為教師的教學思維比較老化,存在一定的滯后性。而為了趕教學進度,教師會舍棄與學生的互動,將更多的時間用在課堂教學重難點突破上,這也使得學生的問題意識得不到有效培養。所以,教師應該重視與學生的互動,從而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真正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打破傳統教學對物理課堂的限制。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想確保情境-問題式教學質量的有效提高,首先需要保證自己設計的課堂問題對學生有足夠的吸引力,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激活學生好奇心,才能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進而對課堂問題展開主動思考,對所提出的問題進行積極思考,而不是一味地在自己的引導下讓學生進行被動思考。因此,教師應該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尊重學生主體,設計充滿趣味性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樂趣。
針對性原則,指的是教師在情境-問題式教學運用過程中,應該立足教材內容,對教材中學生難以理解的知識點,設計針對性的情境,幫助學生更加深入、透徹地掌握知識內容,有效突破學習瓶頸。尤其是一些物理概念具有一定的混淆性,學生在學習時很容易走彎路。教師可以在針對性情境中,結合學生基本學情,采取個性化措施,滿足學生學習需求[3]。
啟發性原則,指的是教師在教學中創設具有一定的啟發性的情境,可以對學生的思維、思想進行引導和啟迪。在此背景下,對學生的學習進行一定的啟發。這樣一方面可以促進學生自主探索物理知識,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對物理知識的認知程度和水平。反之,如若教師設計的情境缺乏啟發性,那便很難實現情境-問題式教學的教學目的。
雖然在高中物理課堂中運用情境-問題式教學可以有效提高教學質量,但是教師在創設情境時一定要注意頻率,因為如果在每節課中都使用該教學模式,或者是在課堂中長時間使用,會使學生產生審美疲勞,甚至還會使學生出現厭學心理,逐步讓學生對物理課程失去興趣。所以,教師在實際應用過程中,應該對問題情境的使用頻率有所把控,有效引導學生產生疑問,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提高自己的學習體驗。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創新思維是核心素養內容之一,也是當前高中物理教師的教學目的之一。但是,對于高中生來說,創新思維的形成不是短時間內可以完成的,同理,學生的問題意識也不是一蹴而就可以形成的。學生通過提出質疑、分析原因,直到順利解決,由此來不斷開闊物理思維和視野,強化自身思維能力。在此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由學生自主完成問題學習任務,留給學生豐富的想象空間,有效挖掘自身思維潛能,促進自身創新能力的提升。
概念教學是重點,學好概念是學好物理的基礎,而物理概念往往都比較簡單和抽象,簡單指的是文字描述比較少,抽象指的是學生理解起來比較難,所以學生在掌握物理概念時有一定的難度。在情境-問題式教學過程中,隨著學生問題意識的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可以得到有效培養。那么,學生在學習和理解概念時,將會大大降低難度。此外,學生在概念學習過程中也會隨之產生很多問題,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所提出的質疑進行匯總和分析,對學生針對性講授,幫助學生強化概念理解,提高學生物理學習水平,達到夯實基礎的目的。
在傳統物理課堂中,很少有學生會主動提出問題,學生已經習慣了教師的引導,這種被動式、機械式學習使得學生的思維意識和問題意識得不到有效提升。然而,在物理學習過程中,只有學生提出問題,教師才能更好地開展教學工作,提高教學效率。所以,教師通過加強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會使學生在課堂中養成舉手提問、積極回答問題的良好習慣。在這樣的良性學習過程中,既活躍了課堂學習氛圍,又激發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對于教師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也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直以來,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在物理課堂中,學生一直處于教師講什么,自己就學什么的狀態,很少主動提問教師為什么、怎么辦,導致問題意識比較差。教師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意識,引導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的物理知識去解決問題,在主動探索問題過程中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在此過程中學生可以有效地建構知識框架,進一步獲取物理知識,實現自身知識建構能力的提升。這樣一來,哪怕在脫離教師輔導的情況下,學生也可以展開自主學習,實現自身物理學科素養的形成。
懸念式問題情境,指的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和生動的語言,為學生創設一些問題,在學生的心中埋下一顆疑惑的種子,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例如,在“萬有引力定律”教學中,教師可以問學生“蘋果成熟之后,為什么會往地上掉落?而不是往天上呢?”還可以提問學生“地球是類球體,又有這么多的人類、植物、動物生存在地球上,為什么不會掉落呢?”這時教師還可以拿出提前準備好的地球儀,在地球儀正上方放置一塊橡皮,橡皮不會掉落,在正側面放一塊橡皮,卻無法放置;通過這種直觀操作,為學生創設懸念式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為課堂創造神秘感,引導學生展開對新知識的探索,有效提升學生的問題意識。
眾所周知,物理與生活之間關系密切,在物理教材中很多知識都是生活現象的體現和總結。教師可以設計生活化問題情境,將生活與物理有機結合起來,吸引學生的探究欲望,深化學生對物理內容的了解。在生活化問題情境中,學生的注意力可以被有效吸引,拉近學生與物理之間的距離,消除學生對物理學科的陌生感。比如,在學習“靜電”時,教師可以為學生講一講生活中的靜電現象,如脫毛衣時會出現火花,或者是開門的時候會與門把手產生觸電現象。這時教師還可以問學生“大家還有哪些類似的經驗?”,激發學生對生活現象的探索,打破學生之前對生活現象的忽視,這樣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問題意識。
故事性問題情境,指的是教師結合學生認知,講述與物理知識相關的故事,創設濃厚的故事氛圍,在講故事的過程中引發學生質疑,快速進入問題情境,將學生代入故事情節中之后,循序漸進地提出的問題,有效激發學生問題意識,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培養學生科學素養。例如在學習“萬有引力定律”時,教師還可以為學生講述“牛頓與蘋果樹”的故事,讓學生了解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的過程,了解牛頓奇怪想法的誕生,這個故事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通過故事案例作為問題引子,引導學生分析問題、思考問題。此外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向牛頓學習,對生活中的奇怪事物進行探索。
實驗作為物理學科的重要環節,教師應該加強實驗教學,引導學生對實驗內容進行觀察和分析,對物理知識規律進行梳理,在實驗過程中創設問題情境,對實驗內容和現象進行探索。例如,在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實驗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小組,對于實驗結果進行分析和觀察。簡而言之,物理實驗其實是一個完整的問題情境創設過程,教師可以有效利用實驗現象創設問題,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調動學生的實驗積極性,最終在實現實驗教學目的的同時,有效提高學生問題意識。
互聯網+時代,教師應該有效利用電教媒體創設問題情境,最大程度上將物理知識直觀形象地呈現出來。多媒體技術可以對不同的問題進行整合和加工,讓學生快速建立直觀模型,加深學生對抽象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例如,在“行星的運動”和“太陽與行星間的引力”教學中,教師可以用多媒體動畫技術將行星的運動過程展示出來,加深學生的理解,讓學生直觀的看到太陽和各行星間的運動,從而有效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很多物理實驗無法動手操作,教師也可以借助信息技術進行演示實驗,通過直觀的實驗感受,提高學生的學習體驗。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運用情境—問題式教學,教師可以有效創設懸念式問題情境、生活化問題情境、故事性問題情境、實驗問題情境、多媒體問題情境,有效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引導學生靈活思考,構建高效化物理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