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 凱,陳 美
(商洛學院經濟管理學院,陜西 商洛 726000)
陜西省商洛市柞水縣地處秦巴山區秦嶺南麓,境內山大溝深,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稱,人均耕地面積不到0.067 hm2(1畝),曾經是秦巴山區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陜西省深度貧困縣。從2017年開始,柞水縣依托當地豐富的柞樹資源,把木耳作為脫貧攻堅主導產業,出臺扶持政策、強化科技支撐、培植龍頭企業、創新發展模式、延伸產業鏈條、加大產品宣傳、打造名優品牌、推進融合發展等一系列措施的實施,使木耳產業規模迅速壯大,產品競爭力快速提升,輻射帶動力不斷增強。木耳已成為柞水縣農業經濟發展的特色產品,木耳產業成為當地農民增收的主導產業。
柞水縣聚集“一主兩優”木耳產業,積極探索打造“一區一縣一村”木耳產業栽培發展示范產業基地,推廣“借袋還袋”“借棚還耳”綠色發展農業模式,引導農民自主創新發展木耳栽培產業,全力打造一批木耳吊袋大棚,有力推動了木耳產業的發展。本文以柞水縣木耳產業為研究對象,梳理現狀并分析柞水縣木耳產業發展存在問題,并針對性提出對策,為同類型地區特色農產品經濟發展提供參考[1-2]。
柞水縣木耳產業生產規模逐步擴大,產量逐步穩定,標準化加工產業連續壯大。據統計,2018年,柞水縣袋料木耳產量948 9萬袋、椴木產量536 00塊、鮮木耳產量4.62萬t,木耳產業產值發展到1.14億元。目前建成西川和金米兩個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年產2 000萬袋的菌包生產廠5個和1 000 t的木耳分揀包裝生產線2條,引進中博農業等木耳龍頭企業7家,完成金米木耳產業環型帶建設,啟動新建4個黑木耳大棚基地和4個金耳種植示范點,啟動4個菌包廠擴能改建工程,全縣木耳大棚達到1 800個、生產基地60個、專業村45個,進一步優化品種布局,提升菌包產能,擴大生產規模。
柞水縣堅持“縣抓龍頭企業、產品研發、科技攻關、市場營銷,鎮抓基地建設、技術指導,村發展集體經濟、跟蹤服務,農戶借袋還耳、借棚還耳”的發展思路,以加快實現村村鎮鎮辦農業木耳基地、村村有農業園林區、戶戶有木耳產業基地為主要目標,強力加快推進“支部+三變+集體經濟+貧困戶”創新發展產業模式,狠抓基地項目建設,擴大木耳生產規模[3]。
柞水縣木耳除少數農民自食外,其余均作為商品聯合銷售。加強與阿里巴巴、樂選食品全球、淘寶網、拼多多等大型線上網絡營銷服務企業合作,鼓勵引導和支持香菇菌等生產營銷公司廣泛應用網上專題推廣、現場推廣等推廣活動,參加各類網上推介會、展銷會,支持線上銷售服務大戶和大型專業線上物流服務企業在陜西省及全國大型線上交易市場定點設立線上交易服務場所或重點開拓線上交易服務渠道,不斷探索建立健全線上、線下營銷合作網絡,推動柞水縣走出陜西、面向全國。據統計,2020年,柞水縣木耳產業實現總值13.26億元,累計帶動6 944戶群眾戶均增收5 000多元。
柞水縣木耳存在細分不足和非標準化生產的情況,僅靠擴大生產種植規模增加產值;加之,木耳主要以初級形式出售,并未進行深加工,導致產業鏈條短、產品附加值低,阻礙木耳產業長遠發展[4]。
原料價格上漲和短缺是制約柞水縣木耳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隨著木耳產業規模的進一步擴大,原料需求也不斷增加。鋸末是木耳種植的重要原料,單價逐年上漲,導致木耳生產成本不斷增加。另外,國家逐步加大了對森林資源的管理保護,木材行業生產量逐年下降,木耳播種栽培需要的原料供給日趨緊張。原材料供應是木耳產業發展中面臨的重要問題[5]。
木耳交易市場過小、銷售渠道不暢已成為柞水縣木耳產業發展的瓶頸之一。近幾年來,雖然政府相關部門積極招商引資,建立了批發配送中心和快遞中心,但木耳營銷仍然以傳統的零售和批量銷售方式為主。隨著木耳產量規模的擴大和銷售方式的固化,常常出現有產品沒市場和有好產品沒有好價格的尷尬局面。另外,木耳產業發展沒有明確的規劃,農戶盲目種植,對于市場需求沒有前瞻性預測,導致各項政策及措施跟不上市場變化[6]。
隨著木耳品種不斷增加,導致質量參差不齊,甚至出現摻假現象,降低了品牌知名度,木耳價格和質量也隨之波動,嚴重影響市場健康發展。另外,銷售渠道不通暢,木耳種植戶不了解市場走勢,對種植行為、銷售行為沒有明確的預判,導致銷售市場缺乏誠信和管控能力,嚴重影響整個產業的健康發展[7]。
在產業鏈上游,鼓勵農戶種植木耳,擴大種植面積,促使木耳產業穩步發展。對于零散的種植戶,要將產地聚集在一起,種植生產集中在一起,以產業群的模式大力發展,這樣利于銷售,并且帶動當地周邊其他產業的發展,形成穩定的產業聯合體。在產業鏈下游,可以將農村廢棄的空場地有效整合為木耳加工基地,提高木耳加工規模,打造全新的木耳生產產業鏈[8]。
鼓勵龍頭企業廣泛吸納并培養人才,完善企業管理制度,提高企業生產能力、治理能力,對于木耳生產、加工、物流、銷售等各環節都制定相應的標準,并嚴格執行,以提升運營管理水平,降低成本,實現標準化、規模化生產,提升木耳產業競爭力,促進產業健康發展[9]。
拓展電商營銷渠道,通過網絡平臺推廣產品、帶動產品銷售能力。加強與淘寶、拼多多和京東等電商平臺的聯系,并保持長期合作。培養有能力的人員進行網上直播帶貨銷售,開展各種促銷活動,如特色農產品秒殺、團購等,擴大銷售規模。一些木耳種植農戶還可以利用微商平臺進行銷售,及時推廣發布產品信息,與消費者精準對接。另外,還可以借助國家鼓勵消費和消費扶貧政策,大力實施消費升級行動計劃,聯合依托木耳小鎮、朱家灣等美麗鄉村旅游景點,以木耳為素材,開發木耳文化產品,形成覆蓋范圍廣的木耳熱點,創造多端口、多形式的捆綁消費賣點[10-11]。
加強政策引導,一方面,政府利用土地政策,結合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基地設施,大力推進木耳生產產業園、創業園、科技園建設。另一方面,加強資金投入,落實產業扶貧政策要求,大力支持木耳產業發展[12]。
柞水縣充分借力科技幫扶“四級聯動”優勢,以木耳產業質量提升、全鏈條發展和深加工為切入點,促進木耳產品深加工、稀有食用菌研發及康養旅游全鏈條聯動發展,形成小木耳、大產業。柞水縣木耳產業快速發展,已形成規模效應和產業化水平,帶動當地農民增收致富,但產業發展中仍存在一些問題,需推動全產業鏈發展、提升運營管理水平、拓展電商營銷渠道、加強市場環境建設,加快木耳產業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