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萍 林 蕓
(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長沙 410000)
目前,就我國高職院校體育課程的開展情況來看,其對于學生的技能培訓以及能力教育重視程度過高,太過重視學生的體能訓練及強度過大的長跑和不規律的休息,出現不少女生因為“個人問題”不愿參與到訓練中,寧愿在隊外站著,也不想跑步等問題。而在部分學生不愿參與體育活動以及體育活動外的空白時間里,校方忽視了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融入,因此導致職高學生對于思想政治認知不完整,從而存在較為嚴重的問題,本文從職高體育課程思想政治教育問題出發,以如何解決問題為目的,提供建議與措施。就目前對于各大高職體育思政教育發展,目前仍處在難開展的階段,課堂上的思政教育內容普遍局限在書本課節中,使得大多數學生對其無法產生興趣,進而也就無法起到有效教育,更多學生因思想政治程度不高,或其根本沒有正確的思想政治觀,導致其存在認知層面的錯誤,非常不利于學生的不斷發展。[1]。
根據當前形勢,我國高職中體育課業中,針對學生思想政治的培養與教育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并且,結合國內外成功教育受益案例及多數高職學校和學生中間的真實原因,發現大多數學生政治思想變差,極容易產生不利于成長發展的負面因素。當代學生抑郁率,在校成績低等問題已然成為目前局勢的大問題。學生課上抱團、攻擊他人、家庭缺失、家長不作為、校園暴力、校外接觸不良人員導致的退學、處罰。這些根本性問題的不斷發生也印證了學生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并沒有明確認識,遇到事情并不能通過正確的道德觀、人生觀、價值觀方面對人對事進行正確的判斷,從而導致許多學生走上了錯誤的道路。因此思政教育在高職和體育學科中都顯得尤為重要。如何避免學生產生社會成長過程中的不良影響,提高思想政治的正確教育,將成為未來高職院校深度探討研究的方向[2]。
當前教材普遍存在編寫內容老舊的情況,編寫依舊像舊時代教書模式般乏味,太過于注重教材編寫反而沒有在質量和內容中提高重視。學生拿到書后找不到與個人興趣點相契合的內容,缺乏新意。而注重思想政治課程的學生也只是停留在對知識和課本內容的理解層面,僅僅可以應付基本的考試內容與要求,并沒有辦法將其應用到現實生活當中。還有許多學生將思想政治課程學習看作是一項任務,無法對其產生興趣,更不要談其可以對自己的人生產生影響。
思想政治不只是一門學科,其也直接影響著學生在未來的思想道德品質以及品行修養,為此對于教師的要求也相對更高。但是當前許多教師并沒有意識到言傳身教的積極作用,只是一味完成自己的教學工作,忽視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進行。針對體育教師來說,大部分體育老師代課都是完成當下課程制定的體能測驗,身體鍛煉等基本操作,后續剩下的大部分時間就變成了學生自由活動或小組活動的空閑時間,而在空閑時間里,體育老師并沒有對思想政治內容進行輸出,因為自身對思想政治方向沒有認知,普遍認為思政教育是一門簡單的學科,只要思政老師一個人去教學教材中的內容,學生能在測試中取得成績,那么就證明思政教育已經完成,這種想法一旦加深,就會造成學校老師只注重眼前自己的工作完成度,對于學生到底學沒學,實踐體驗如何,并不會有太大想法,這也是老師沒有思政觀念的重點,一如既往只會更加散漫。而思政只顧完成自己課中的問題,實踐與思想傳達做的過少。體育課上老師也是只顧自己學科的任務和學生的體能訓練能及格,完全不會對思政教育給予足夠的重視,從而導致學生盲目完成訓練后就自由散漫,等待著自由活動時間[3]。
對于還沒有完全樹立正確價值觀的學生,網絡帶來的負面影響不僅會造成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思想覺悟不高,更多的是這種思想如果長期侵蝕學生的思想,那么將會對其之后的生活與成長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據媒體采訪得知,很多學生期待放學后與其他同學相約去玩,有的學生會去實踐學習內容及復習作業,而后在一起玩,有的同學放學后直接就是去學校門口的網吧打算暢快淋漓的開啟游戲模式,這種情況不在少數。關于學生畢業后想要從事的工作進行的采訪中顯示,不少的高職學生對于今后并沒有打算,而問到畢業了以后想要做什么,多數高職學生并沒有考大學、成為國家公務人員、為國家工作等正確理念,多數學生的回答竟然是做網紅、成為網絡主播、隨遇而安的想法或是去直接外地工作。這也是學生并沒有受到思政教育課程的影響,根本不知道正確價值觀對今后的影響帶來的重要意義。而對于網絡帶來的假象,學生們并沒有清晰的判斷,一味地相信看到的即真實的,導致未來幾年社會中頻頻出現專業能力較差、整日無所事事以及最終面臨社會淘汰的局面[4]。
就當前高職教育形勢,在精準找到問題進行分析的同時,如何有效地解決,從而實現學生思想政治的全面發展,也是刻不容緩的內容,單方面的改進并不能及時將未來發展問題全部解決,但是終究會有效改善當前高職院校學生在思想政治學習方面的負面情況,也切實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在體育學科當中的地位和作用,對于切實提升高職院校的文明建設水平帶來重要的幫助。
對于教材的更新,可變通,創新,不單單是根據國內外優秀教材進行翻譯或理解,而是深度考慮學生思想,融入提高學生興趣的教具、教材,樂趣感可以讓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通過先抓住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的興趣,之后加大師資力量及教育方式不斷創新,可建設專門的學習部門,如黨團教育部門,使得當代高職院校的組織優勢和政治優勢得以充分發揮。利用團學干部組織培訓和黨校培訓諸多方式,培養校方內學生干部,培訓工作將切實凝聚學生團體的優勢,拓展高職學生思政教育等各種途徑。將思想政治培訓教育融入學生整體素質教育之中,這是因為思想政治對于民族法制教育,思想政治對于科學的精神、職業道德的教育,促進學生思想道德素質與科學文化素質協調全面發展提升。通過多方面引導或者結合學生身邊真實事例讓學生在學校環境下可以吸收到思想政治帶來的積極影響,進而逐步進入到學習的氛圍當中,受到正確思潮的影響,樹立正確人生觀及價值觀。
從校方做起,再到老師最后是學生,想要言傳身教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讓學生在學習環境中感受到思想政治覺悟,因此以學校老師為主,全新培養思想政治,真正讓老師與學生共同學習進步,成為不只是教育關系,更是學生的學習伙伴,可以真正進行共同探討學術研究,從而因環境而改變整體個人素質,就體育課業如何提升問題,進行系統化的思政學習。再有老師通過與學生在體育課程中產生的互動方式親身為同學展示如何培養思政觀念,如何正確看待思想政治,如何有效提高自身思想政治,在今后學習及生活工作做,什么才是正確的思政觀念等問題的輸出,也可進行課業分析討論,目前體育課注重體側及能力,如另外加入思想政治,成為三大教學模塊,以三個方面全面發展,也可以側面提高學生積極性與活動性。對于自由活動時間,體育老師可安排思想政治小組文化,由學生老師共同完成學習目標,起到競爭與激勵的作用,與學生暢想未來的同時,由每節課選出的小組長進行統計,從而了解更多學生對于自己未來的看法,再從一些已經發現沒有思想政治覺悟的學生中進行分析解答,盡早為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
就目前網絡發展過于快速產生的一系列問題,有些高職學校采取的措施是沒收手機,制定網絡使用時間,監控學生上網用途等強硬方式來解決,但效果不大并且容易激發學生的逆反心態,那么如何融合網絡才能既保留學生的網絡需求,又能提高學生思想政治覺悟,校方可采取非強硬措施,不強制沒收手機、制定網絡使用時間等辦法,依靠學生自覺,如進行正確思想政治教育為同學及身邊他人傳遞有效作用的,可不限制利用網絡時間,或利用網絡方向,拍攝或下載有關國家正確思想政治覺悟并提出正確看法的學生,可不強制性沒收手機等辦法,也可以從各大網絡平臺進行入手。已知的網絡環境中,并不缺少弘揚正確道德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新聞,但是學生不會主動了解,更多的是對于網絡娛樂帶來的負面理念,所以校方可建立屬于校方平臺自己的網站與青少年網絡模式下推送的內容,如傳導人生未來的學生老師,或校方榮譽以及歷屆優秀學生的宣傳,在如此勢力下,結合教材,才能真正傳遞正確的思想政治覺悟,成功幫助學生走上人生正確道路。
通過目前對于高職體育思政教育問題的產生及解決方式得到的了解,思想政治如何發展才能對于未來學生及學校發展起到永久受益的作用,也成為值得剖析的點,值得討論的是,當代對于學生的教育確實存在著諸多問題,學生家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但正因為如此,校方身為培養優秀學子的寶地,更需要盡到更多責任,幫助部分同學實現學習價值,走上未來正確的人生道路,這也是學校及老師刻不容緩的使命。近年來不少報道表示,某些地區學校因排擠他人、校園暴力同學或因學習壓力過大,導致的學生跳樓、傷害自己或他人的行為比比皆是,學校方不作為,發現問題不及時解決,從而導致悲劇的發生,但為了高職學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發展,在困難中不斷突破,不斷創新教育理念與良好的師資團隊,才是當務之急,學生思想政治發展,不單是對于學生個人未來產生的改變和影響,更是校方及老師事業未來發展的標桿,也是未來更多家長學生選擇本校的理由,即是好事,也是大事,體育課業發展思想政治,不僅僅證明了學校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培養的重視,更是學校對于學生身心健康及未來的重視,也將影響更多高職等多校向正確思想政治并攏,實現中國教育事業的遠大發展愿景,也是爭取更多學科融入思政教育,爭取讓思政課變成一門不再定義在書本的內容,而是可以改變思想,成為學習中最為重要的關鍵。
基于當代高職體育思想政治的教育培養問題,通過上述了解到,目前就高職各大學院體系基本沒有全部完善,而就高職學習的學生來說,也不全是因為個人成績差導致的不愿就讀普通高校,本著弘揚思想政治的方式進入學生的日常行為當中,的確能有效改善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于行為的規范和對自身能力的認知,學生通過在高職校學習與思想政治的培養教育,也可為今后的學業及生活有一定程度的計劃,而不論學生對于將來的規劃是什么,校方只需提高正確三觀,培養學生獨立技能,在學好文化基礎的同時,樹立良好的思想政治體系培訓教育,竭盡所能為我國國家及社會不斷輸送有用人才,即使學生對未來有想法,也要做到及時引導,確保學生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可以實現自由規劃且對自身利大于弊,這也將是學校作為教育方帶給學生最重要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