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蓮明
(安徽省寧國市圖書館,安徽 寧國 242300)
以計算機及網絡技術為代表的互聯網時代,呈現出了技術融合化發展的大趨勢,在網絡支持下,大數據、云計算等先進信息技術的應用扭轉了人們的學習與工作方式。作為圖書資料建設與管理主體的市圖書館,也面臨著網絡技術的應用挑戰,迫切需要順應時代發展趨勢逐步優化與完善自身管理模式,通過數字化、信息化變革,保障圖書資料的科學建設與高效管理。在此之中,市圖書館需要篩選實用、有效的技術方法,把握信息服務精準性、高效性提升的原則,使圖書資料建設管理工作能夠突破瓶頸、有效創新,通過服務品質提升發揮自身的教育與服務職能。
與以紙質圖書資料收藏與管理的傳統圖書館相比,網絡時代背景下,圖書館的資料結構有所轉變,在原有紙質圖書資料的基礎上增加了數字化圖書資料建設與管理內容。網絡時代的圖書館資料有網絡信息、館藏信息兩個不同的資源類別,二者均在圖書館中占據重要地位,需要立足讀者需求、把握讀者喜好,深入挖掘與開發網絡資源,從而保證讀者日漸多元化的閱讀需求能夠有效滿足。在網絡技術發展之下,讀者的閱讀習慣發生了轉變,可利用手機、IPAD 等多種智能終端突破時空的桎梏而實現碎片化閱讀,閱讀內容也有電子圖書、電子期刊等多個來源,在網絡閱讀的便利性驅使下,人們更樂于利用網絡進行知識吸收,因此,圖書館需要將數字化圖書資料建設作為重點[1]。
網絡時代的顯著特征是資源得以共享,在網絡技術普及化應用之下,圖書館圖書資料管理迎來了空前的發展契機,數字化圖書館建立利于整合基層圖書館力量,通過有限經費的最大化利用而構建特色文獻資料庫,可對圖書館自身的獨特之處進行彰顯,從而為層次存在差異的閱讀提供多元化的閱讀服務。網絡時代的來臨,推進了傳統圖書館向數字化圖書館的轉變,讀者可在智能終端設備的輔助下自行搜尋與查找符合自身需求的圖書或文獻資料,不必親臨圖書館、減少了圖書借閱流程,同時也增大了圖書資料的整體利用率。通過建設數字化圖書館,館際間圖書資源得到了共享的機會,也可依托數字化共享平臺的打造,實現跨區域借書與讀書,從而實現圖書資料與文獻的高效流通與利用。
為讀者提供圖書借閱服務是其基本職能所在,傳統圖書館借閱服務提供時,首先要查詢書目并填制書單,而后結合讀者需求內容進行對應性圖書資料與文獻的查找,不僅借閱流程相對繁瑣,并且讀者會耗費一定的等待時間。網絡時代在圖書資料的數字化建設與管理之后,可24 小時持續性為讀者提供服務,讀者可在網絡客戶端上自上查找與借閱圖書,不僅簡化了操作流程,也節約了讀者的借閱時間損耗。同時,讀者可根據需求、從不同類型或不同層次的圖書資料中進行針對性的圖書資料檢索與查找,在規定的操作流程基礎上便可高效化完成查找過程,在網絡技術支持下促進了傳統圖書館的圖書資料管理流通方式的轉變。
圖書資料建設作為圖書館建設的重要環節,要通過圖書資料的大范圍擴充保障其閱讀內容的豐富性。傳統圖書館因場地面積有限,存儲空間不足,因而無法無限收集與存儲圖書或文獻資料,而網絡時代背景下,則可利用多種方式、在多個渠道中進行有價值圖書資料的大量收集,對圖書館自身的館藏資源進行擴充,可不再受場地及空間限制,能夠實現圖書資料的無上限收集與存儲,從而為讀者提供更加豐富的圖書資料。
傳統圖書館以紙質圖書管理與借閱為主,并未收集與存儲大量的電子書。這是由于網絡電子書不具備較高的發布門檻,因而電子書的內容優劣參半、難以辨識,傳統圖書館出于優化圖書資料質量的目的,而未實現網絡電子書的大量收集。另有一方面原因是以往圖書館的網絡信息化建設不夠完善。在當今時代人們的網絡閱讀需求不斷提升的境況下,圖書館需要加快網絡信息化建設步伐,并增加網絡電子書的收集與存儲,從而滿足不同讀者的閱讀需求。
網絡時代的發展,促進了我國文獻資料的轉變,傳統以紙張為載體的文獻資料量有所削減,知網、萬方、維普等網絡平臺成了文獻資料的集中地,為人們利用文獻帶來了便利。因此在圖書館圖書資料建設的過程中,也要擴增大量網絡電子文獻,為專業人士的文獻查閱與利用提供便利性與豐富性的資料支持,從而使圖書館的實用性、便民性得以進一步提升。
傳統圖書館因圖書收藏空間有限,因而所收集圖書資料以中文資料居多,并未儲備多種不同外文譯本的書籍,這就造成了外文書籍品類單一、內容不足的弊端,對有深入閱讀與研究外文書籍的讀者需求滿足產生了限制[2]。在互聯網時代,圖書館應在中文書籍大量儲備的同時,增強外文書籍不同譯本的存儲,從而使讀者可根據自身需求、立足多個角度進行外文作品的分析與解讀。
圖書查找是圖書館的難點所在,因此,圖書館建設管理中,要通過書籍的歸類整理提升書籍查找的便捷度。首先要確保圖書類別劃分的精準度,圖書類別不同其類型各異,還有些圖書同時屬于多種類型,因而圖書分類中應將圖書類別的精準劃分作為重點。同時,要做到精細化分類,通過類別的細化,為人們提供更多可供選擇的內容,使之在大分類之下劃分出來的小分類里快捷查找到所需書籍。
現階段,許多圖書館已完成網絡化建設,因此,圖書館管理應引入線上管理方式,利用網絡進行線上圖書的類別劃分與檢索設置。首先,要做好線上書籍的標記,根據書籍的不同設置差異化標記,并且應將根據書籍內容提煉出的關鍵詞囊括在標記之中。同時,要引入線上書籍檢索機制[3],利用關鍵詞進行書籍搜索,標記對應關鍵詞的書籍可被篩查出來,從而在快捷的書籍查找之下確保閱讀者需求的滿足。網上檢索機制的完成具備較高難度,可借鑒其他閱讀網站的建設機制,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聘請專業機構對此內容進行外包,從而保障線上圖書檢索機制能夠順利推行。
圖書館管理中,應做到線上管理與線下管理的協同開展,通過圖書館全面升級,在信息化的基礎上做到線下書籍在線上的全面錄入,并標注書籍在線下圖書館中的具體存放位置。圖書需求者在查找圖書內容時,可利用計算機終端設置快速檢索到書籍,并明確其所在位置,從而在線下圖書館中能夠快速找到實體書籍。同時,也可將VR 等先進的技術手段引入到圖書館管理中,實現線上技術的有機融合,增強圖書館的體驗感受,也可使圖書館功能得以進一步拓展,既能提升書籍查找與閱讀的便利性,并可吸引更多受眾來圖書館閱讀書籍。
為確保需求各異、權限不同的人員能夠便捷化查閱圖書資源,圖書館應合理劃分網絡資源庫等級。由于圖書館除存儲普通文獻之外,還會收集一些特殊性的檔案文獻,其存在一定的重要性與保密性,因而需要通過等級設置而限制不夠等級的人員查看。圖書館應對網絡系統中對應文獻資料的查看權限進行設置,并應用身份識別系統,讀者可在自身權限范圍內自由查閱文獻資料,超出權限之外的文獻則不可查閱。若是圖書館特殊文獻內容并不多,通常設置為高級與低級兩個等級即可,不必設置成過于復雜的級別,如此可使圖書館建設時間得以節約,也能確保圖書館權限的清晰劃分。
基于網絡時代的圖書館建設與管理,要確保建設管理資金的投入充足,要引入高效化檢索系統,并對錄入系統進行更新與完善,從而保障圖書館資料建設管理的效果。采用傳統管理模式的圖書館應加強計算機設備引進,并引入網絡及檢索系統,增強圖書檢索及借閱流程的規范性與快捷性,提高圖書館資料建設管理的科學性。若是圖書館已應用了網絡技術,應將硬件設施的優化建設作為重點,做到現有系統的更新與升級,防止利用檢索系統查找書籍時出現卡頓問題。此外,圖書館應聯合設計單位,共同開發契合圖書館自身發展情況的系統及軟件,從而保障圖書資料建設與管理工作的優質化與高效化開展。
圖書館網絡化建設以及數字化發展的過程中,要將數據庫的建立作為重點內容。由于當今時代讀者的閱讀需求呈現出了多樣化發展的態勢,圖書館必須要通過大量文獻資源的收集而擴充數據庫,并增強數據庫及其他網絡資源平臺、數據庫系統之間的共享性與互動性,以此實現數據庫資源的不斷豐富與完善,增強文獻資源的利用率,確保其可利用價值的最大化發揮[4]。為此,無論任何規模的圖書館都應加強數據庫管理,實現網絡資源的共享利用,并于數據庫建設管理中持續性進行問題的排查、分析與解決,通過數據庫管理的細化、管理內容的全面化,保障數據庫在圖書資料建設與管理中驅動作用的有效展現。
圖書館的建設與管理需要以圖書館工作人員作為主體,網絡時代,對圖書管理人員的網絡技術應用能力及專業素養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其要能夠嫻熟應用計算機、數據庫以及檢索系統,同時可快捷、高效地化解讀者閱讀時所面臨的各種問題。這就要求圖書管理人員要具備先進的管理理念,具有為讀者主動服務的意識,在人本原則的支持下,增強服務的針對性與專業性,在高品質與高效率服務提供的同時,加快圖書館資料建設與管理的信息化步伐。同時,圖書館應將圖書管理人員的專業素養提升作為重點。通過培訓教育活動的開展強化圖書管理人員的信息化素養,增強其網絡技術水平,從而使之能力素質更為契合圖書館圖書資料建設與管理的要求。此外,圖書館還要吸納更多專業人才加入,調整圖書管理團隊的知識結構與專業水平,通過團隊素質層次的提升,為圖書館圖書資源建設與管理工作的高質量開展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
以往讀者在文獻檢索時主要是利用圖書館的書目檢索系統進行,或是依靠數據庫搜索引擎查找文獻資料。網絡時代背景下,圖書館可構建統一化的知識探索平臺[5],讀者只需利用手機、IPAD 等智能終端設備便可登入知識檢索平臺自主查詢所需資料,并且往往一次搜索便可快捷查找到所需資料,不必進行多次重復的檢索操作,文獻資料的查找更加便利。此外,圖書館還可研發推廣移動App 軟件,讀者可在此軟件支持下快捷查找與閱讀書籍。圖書館需要做好文獻資料的數字化,數字化范圍應包括自身所收集存儲的紙質文獻或非紙質文獻,確保大多數文獻資料均可利用智能終端進行在線預覽與下載,通過文獻檢索途徑的擴充,增強讀者的閱讀體驗。
傳統管理模式下,圖書館資料的安全管理重點是防潮、防火、防蟲蛀,并需要做到圖書資料的及時修補與核對。基于網絡時代的圖書資料安全管理,除要對紙質資料進行相同的安全管理之外,還要做好開放性網絡所帶來的圖書資源網絡安全管理內容。日常管理過程中,要及時優化與更新網絡系統,查殺病毒、防范黑客攻擊,避免感染病毒或有黑客入侵圖書館系統而盜取重要文獻資料。圖書館應選用高安全系數的軟件系統,做到圖書資料數據庫安全檢查工作的定期化開展,引入用戶名密碼登錄方式,并安裝防火墻阻隔黑客及木馬病毒入侵,通過全面的安全管理防護增強圖書資源庫的安全性,確保圖書資料數據可安全存儲與利用。
結語:網絡時代的沖擊逐步弱化了傳統圖書館的功能,圖書館需要通過網絡化建設逐步完善功能,擴充圖書資料內容,提升圖書館管理便捷性、增強管理服務品質。圖書館應從擴充圖書資料收集量、豐富網絡電子書內容、大量收集網絡電子文獻、儲備多種外文書籍譯本幾個方面進行圖書資料建設,且要做到根據圖書類型精細分類、依托互聯網線上管理書籍、實現線上及線下圖書的聯合管理、科學劃分網絡資源庫等級,通過這幾項舉措實施強化圖書資料管理成效。除此之外,還要完善基礎管理設備及設施、強化圖書館數據庫建設與管理力度、加強圖書館工作人員素質建設、增設多元化文獻檢索途徑、保障圖書資料的網絡安全,為圖書館圖書資料建設與管理成效的提升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