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純 張爭勁 邱良偉
(江蘇省睢寧縣畜牧獸醫技術指導站 221200)
近年來,在廣大消費者驅動下,我國羊養殖業發展良好。為了有效提高養羊經濟效益,充分滿足現階段市場對羊肉產品的需求。養殖人員應加大對羊養殖關鍵技術的學習和使用,通過定期培訓,不斷提高養殖水準,為我國羊養殖業及畜牧業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F階段,我國羊養殖業仍存在一定的問題。大規模的資金投入在促進羊養殖業迅速發展的同時,導致養殖經驗少和養殖技術水準低的現象,養殖戶難以獲得預期回報,極大限制了我國羊養殖業的發展。因此,本文主要對羊養殖業存在的問題及提高羊養殖效益的關鍵技術進行分析,具體內容如下。
養殖場地可直接影響羊的正常生長發育。因此,養殖戶應選擇合適的養殖場地,并做好羊舍建造和管理工作。通過加強日常管理,減少致病菌的大量滋生,從而為羊群正常生長發育提供良好的環境。不同飼養地區養殖人員應根據羊自身的生長特點,有針對性地選擇場址。通常應選擇在地勢較高的地方建立養殖場,這樣可保證養殖場周圍空氣質量良好。其次,養殖場的建立應遠離居民生活區域,還應與其他養殖場間隔一定的距離,避免互相影響。養殖場的選擇應考慮交通是否便捷,運輸是否方便。另外,養殖場應選擇在草場、水源充足的地方建設,可極大程度地降低水資源和牧草資源的運輸成本。同時,養殖場的建設應遠離環境污染嚴重的工廠區域,如化工廠、農藥生產廠等,從而有效保證空氣和水資源優良。除此之外,養殖場的建設還應考慮通風及采光情況,羊舍內應配備各種溫度控制設備,從而為羊群提供衛生、舒適的生長環境。
羊養殖的關鍵技術除羊舍選址和建造外,品種改良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鶎羽B殖人員由于過度輕視品種改良工作,導致養殖場內羊群自由繁殖,引發整體品質下降,養殖經濟效益也逐漸降低。因此,養殖戶應注重優良品種的引進。優良品種特質主要以生長速度快、出欄早、肉質好、效益高等為主。通過將優良的公羊與本地母羊進行雜交繁殖,從而有效改善羊體品質[1]。另外,養殖人員也可選擇非本群的優良公羊與本群母羊進行雜交,從而改善羊群品質。但在選擇過程中應選擇沒有直接血緣關系的公羊,從而更好地保證羊群品質。整個改良過程對不適合做種公羊的羊只應進行及時淘汰,避免羊群內出現濫交等現象。
不同品種羊其適應能力和生產性能有巨大的差異。羊品種直接影響羊養殖業的經濟效益。因此,做好羊品種選擇對養殖效益有著根本性的影響。如早熟肉羊屠宰率高達65%以上,而普通肉羊屠宰率僅達到40%~50%?;鶎羽B殖人員由于不了解相關品種特點,只是以本地羊為基礎,從而導致在養殖生長周期變長,生產性能及繁殖性能降低,進而引起養殖效益提升緩慢。
目前我國羊養殖業主要以規?;B殖和基層散養兩種模式為主。其中,基層散養的養殖成本較低,無特殊管理且回報率較高。但基層養殖模式下的肉羊品質較低,銷售價格偏低。而在專業化養殖模式下,羊產品品質較高。但由于飼養技術水平較低,基層散養方式遠達不到規?;B殖的需求。因此,造成投資與收益比例失衡。另外,養殖人員由于忽略日糧營養配比,一味追求經濟成本,導致飼料中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素搭配不合理。粗飼料含量多,精飼料含量少,造成羊生長發育遲緩,飼料利用率低,出欄率低等現象。
在羊養殖過程中,疾病防控至關重要。疾病傳染性通常可將其劃分為傳染性疾病和普遍疾病。傳染性疾病對羊群健康威脅較大,其具有發病時間短、傳染性強等特點。一旦治療不及時可造成羊群大規模死亡,從而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而普遍性疾病主要是由于飼養管理不當導致的。養殖人員由于忽略日常管理,導致羊群機體代謝失調,進而引發一系列疾病。該類疾病不具有傳染性,但若未及時進行治療也可造成羊群死亡,給養殖戶帶來經濟損失。除此之外,養殖人員由于缺乏專業的防疫意識,在日常飼養過程中未定期進行寄生蟲驅除、環境殺菌消毒及疫苗接種等工作,從而增加疾病的發生概率。
羊品種直接影響羊產品的品質和生產性能。因此,養殖前養殖人員應合理篩選品種,從而有效提高后期養殖效益。對于新品種的培育,養殖人員應嚴格按照國家相關規定,通過引進優良的品種,同時采取相應管理措施,確保機體健康。種公羊應選擇軀干較長、精力充沛、健壯、雄性特征突出的公羊。另外,還應定期對檢查種公羊精液品質,及時淘汰不合格的公羊,保證整個羊群的繁殖能力。母羊應選擇體重大、泌乳性能強,繁殖力好的個體。母羊群體應盡量保持自繁自養,減少外部引入,從而降低疾病的發生概率。另外,養殖場內還應推進人工授精技術,改善繁殖性能。
肉羊飼養模式應逐漸從傳統的散養模式向規?;B殖過渡。養殖人員在飼養前應深入學習養殖知識,提高養殖經驗和養殖水準,熟練掌握羊各個階段的營養需求。針對不同生長階段配制營養均衡的日糧,通過科學飼養提高羊肉品質。另外,還應注重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素的添加,確保質量營養價值全面、豐富。針對不同時期應注意粗飼料的添加。同時還應注重牧草優化,改良牧草,滿足羊的營養需求。其次,羔羊的飼養管理應保證初乳充足,做好日常溫度控制,及時給予適量的青草或青干草。做好斷奶及斷奶后的日常管理工作,避免出現斷奶應激[3]。
在羊飼養過程中,飼養人員應做好疫病防治措施。以預防優先、防治結合為主要防治原則。根據當地自然條件及疫病防疫歷史,深入了解當地的高發疾病種類,有針對性的制定相應的預防措施。另外,養殖人員應做好養殖場及周邊環境的衛生清潔工作,通過定期殺菌消毒,切斷傳播途徑,保證羊群生長環境良好。夏季應做好通風工作,防止舍內有害氣體大量堆積,影響機體健康。冬季做好保溫工作,通過增加保溫設施提高舍內溫度,防止出現冷應激。除此之外,飼養人員應對羊群食欲、運動量、排便等方面多加觀察,并做好詳細記錄。一旦發現異常及時進行診斷和治療,并做好相應的隔離工作,從而降低疾病大規模爆發。
綜上所述,做好羊群品種選擇、場址選擇、飼養管理措施等工作,有效提高羊產品品質,進而增加養殖經濟效益。規?;B殖是現代羊養殖的主要模式,規模化養殖下由于飼養管理水平不一致,從而導致羊群飼養管理不規范、產品品質不均等現象發生。因此,飼養人員通過提高業務水平,加強日常飼養管理,針對不同階段提供相應的營養供給,進而為羊群正常生長發育提供基礎,促進我國養羊業的不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