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穎 辛光英 耿琳琳
(山東省青島市黃島區農業農村局 266400)
為進一步控制牛的疾病,需要在養殖場內部開展相應的疾病預防及診斷工作,也需要養殖場內部管理人員積極參與,對牛流行傳染病及其他各類動物疾病進行及時預防,避免出現疾病大規模擴散與蔓延,從而嚴重影響到養殖場內部經營效益及管理效益。在養殖場日常管理過程中,需要工作人員隨時監控牛群生長情況,如果發現牛群已經出現疾病,則需要開展相應的疾病預防與控制工作。
為了從根本上預防牛出現大規模傳染性疾病問題,必須認真研究病因和疾病控制、治療的方法。
一部分養殖場在正式開展牛群飼養工作及管理工作前沒有針對牛的具體身體素質進行全方位檢驗與分析,一部分牛自身患有相關疾病及遺傳病,也沒有被及時查驗出來,從而導致牛在后續養殖及繁殖工作中經常會出現各種疾病問題,甚至會大規模傳染。
一部分養殖場為了追求所謂的經濟效益直接忽視日常管理工作及養殖場內部的全過程管理工作,導致許多管理員及工作人員并沒有及時找出問題[1]。一部分牛在飼養過程中已出現患病傾向,但沒有被及時發現,相關工作人員和管理人員沒有對具體的動物疾病問題引起高度重視,從而導致養殖場內部經常出現管理混亂問題。除此之外,一部分工作人員并沒有認真對待養殖場日常管理工作,也沒有做好相應的疾病預防與控制工作,嚴重影響到養殖場的實際經營效益與管理效益。
當前情況下,牛疾病爆發初期具有比較明顯的患病特征,許多牛疾病及相關流行傳染病屬于季節性疾病,自然環境及氣溫發生較大變化,導致牛自身免疫力逐漸下降,最終導致牛患上不同種類的疾病,或者是其他流行傳染病。如冬春季節經常會發生牛群呼吸道傳染病和其他各類肺炎問題。夏秋交替季節有可能患上牛流行性感冒疾病。
2.1.1 動物疾病診斷方法分析
牛結核病主要是在季節交替階段頻繁出現,牛結核病主要是由于結核病毒及結核分歧桿菌大規模傳播,導致牛群出現不同程度的呼吸道感染問題及相關的結核病問題,比較常見的牛結核病屬于肺結核。牛結核病自身的疾病潛伏期比較長,一般情況下,疾病潛伏期在2~3 個月,較短的潛伏期在1 個月左右,較長的潛伏期在半年左右。如果牛爆發結核病可能會導致牛群在短時間內患上結核病,結核病病毒大規模蔓延與擴散,最終導致養殖場內出現比較復雜的牛呼吸道感染問題,以及其他各類牛胃腸道感染問題[2]。牛結核病的發病過程比較緩慢,一般情況下,牛在感染結核病初期會表現出咳嗽、呼吸不暢等癥狀,也有一部分牛會在患病初期表現出食欲缺乏或頻繁咳嗽等癥狀,如果牛結核病進一步蔓延發展到中期或中后期,則可能會導致牛群出現更加復雜的呼吸道感染問題,以及其他嚴重的問題,有可能會伴隨嘔吐問題和腹瀉問題,嚴重者會發燒或高燒不退。如果牛群在2~3 個月內集中表現出群體性咳嗽或腹瀉,則必須要引起工作人員的高度重視,工作人員也必須要針對養殖場內部結合病毒擴散情況進行更加細致的分析與研究。除此之外,肺結核病毒相比于一般的結核病病毒具有較強的傳染性和攻擊力,可在短時間內對牛的身體健康造成極其嚴重的影響,因此,管理人員必須要合理考慮肺結核病毒的實際治療方式和預防方式。
2.1.2 動物疾病治療方法分析
牛結核病的治療要求工作人員查找患有疾病的牛群,隨后將患病牛群進行無害化處理,主要采用焚燒動物尸體或消毒后填埋動物尸體等形式。并且在牛舍內部要進行大面積的消毒殺菌處理,必須要嚴格控制牛結核病病毒的擴散,已經出現輕微患病的牛要注射相關疫苗。除此之外,工作人員和相關管理人員對養殖場內部的肺結核病毒擴散與蔓延問題也需要進行細致分析。如果養殖場內部工作人員發現牛群患有肺結核病,則需要定期開展消毒殺菌工作,每天需要進行一次全方位的消毒工作,且每隔一天需要對牛群的飼養基地及繁殖基地進行全方位的消毒殺菌處理,對牛群使用過的水槽和食槽進行更加細致的清潔與處理,及時清理牛養殖場內部的各類動物糞便及相關雜物,避免細菌大量滋生。
牛肺疫又被稱作是牛傳染性胸膜肺炎,屬于牛肺炎中的一種較為常見的肺部感染性疾病,與相關的病毒、支原體(牛胸膜肺炎狀支原體)有關[3]。在實際診斷和治療過程中經常會面臨繼發性感染問題和原生性病毒擴散問題,也有可能會在疾病傳染過程中導致牛出現纖維性肺炎,或其他各類嚴重的呼吸道感染問題。
2.2.1 動物疾病診斷方法
一般情況下,牛肺疫疾病的潛伏期為15~30d,最長的潛伏期可以達到60d。一般情況下,在牛感染牛胸膜肺炎狀支原體后的半個月左右便可表現出較為明顯的患病癥狀。牛肺疫主要分為慢性肺疫疾病及急性肺疫疾病兩種,慢性肺疫疾病主要指的是牛群在感染牛胸膜肺炎狀支原體半個月時間后表現出輕度咳嗽、體溫時高時低、食欲缺乏、日漸消瘦及消化道功能障礙等較為明顯的患病癥狀,此類疾病具體治療方法比較簡單,僅需要引導牛群完成疫苗注射即可。其次,如果牛群患有急性牛肺疫問題,有可能在牛群感染牛胸膜肺炎狀支原體的半個月時間內表現出比較強烈的患病癥狀,如體溫急劇升高(40~42℃)、體力逐漸下降、呼吸急促、鼻孔擴大、嘔吐、重度腹瀉、產乳量嚴重下降等較為明顯的疾病癥狀。在具體診斷過程中,要求工作人員運用聽診器對牛肺部的摩擦聲音進行細致分析,一部分病牛在患病初期肺泡內聲音比較弱,偶爾伴隨一些噪聲,由此便可判斷為是牛肺疫疾病。
2.2.2 動物疾病治療方法
首先,工作人員必須要保證養殖場內部環境干凈整潔,定期開窗通風,保證牛食槽及水槽干凈、衛生。其次,相關工作人員也必須要對牛肺疫疾病的具體擴散渠道進行認真分析,為牛群接種牛肺疫兔化弱毒苗或其他動物疫苗。除此之外,工作人員也可選擇在牛群飼料中加入相關藥物,以便進一步控制牛肺疫疾病的大規模蔓延。
2.3.1 動物疾病診斷方法
牛病毒性腹瀉疾病主要是由于養殖場內部環境不干凈導致病毒大規模擴散,進而導致牛群患上病毒性腹瀉疾病。通常情況下,牛病毒性腹瀉疾病主要分為急性病毒性腹瀉疾病和慢性黏膜炎疾病。急性病毒性腹瀉疾病發病速度較快,在牛群感染病毒后的一個月內便可表現出較為明顯的病毒感染癥狀及患病癥狀[4]。慢性黏膜炎發病速度較慢,在牛群感染病毒后的2~3個月可表現出較為明顯的患病癥狀。發病初期牛群會表現出高燒高熱、食欲缺乏、糞便干燥等問題,也可能會伴隨出現間接性腹瀉問題及胃腸黏膜潰瘍問題。
2.3.2 動物疾病治療方法
在治療急性牛病毒性腹瀉疾病的過程中,首先,工作人員要定期開展消毒殺菌工作。其次,需要注射相關疫苗,合理控制牛病毒性腹瀉的進一步蔓延,如果牛群患病情況比較嚴重,無法開展相應的治療工作,則必須要將患病牛群及時撲殺,進行無公害處理。
綜合上述,一方面,養殖場內部工作人員和管理員想要進一步控制牛流行性疾病的蔓延與擴散,必須進一步把控牛疾病的具體感染來源和患病情況。同時,更需要工作人員合理采取專業的診斷方式及治療方式,避免動物疾病大規模擴散。另一方面,養殖場內部要不斷更新疾病預防、診斷及治療的方法,通過進一步提升養殖場內部經營、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提高綜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