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慶松 馮啟霞
(1,貴州省安龍縣農業農村局 552400;2,貴州省安龍縣普坪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 552400)
通常野豬和非洲疣豬是非洲豬瘟的主要傳染源,它們是非洲豬瘟病毒的傳播者和攜帶者。非洲豬瘟病毒能在自然環境中廣泛存在,具有較強的抵抗力,很難徹底有效地清除所有病原體,雖然不會直接對人類健康造成危害,但對豬群具有極強的感染性,引起豬群極高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對豬肉產品、生豬交易及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等都會帶來嚴重的影響。
2018 年,我國許多豬場相繼爆發非洲豬瘟,豬群死亡率較高,整個養豬業處于低迷狀態,養豬市場嚴重緊縮,尤其是一些生物安全措施不到位的小型養豬場損失更為慘重,甚至造成破產的結局。在2019 年下半年,豬肉供需矛盾突出,豬肉價格持續上升。所以說引起豬肉價格變化較大的主要原因與我國豬場爆發非洲豬瘟有直接關系,尤其對大多小型豬場造成的損失是致命性的。
非洲豬瘟的潛伏期很短,大約只有2~9d 的時間,豬只發病后通常表現精神萎靡、體溫突然升高到40~41℃,高體溫能持續很長時間,有的高燒4~5d。病豬在體溫下降后2d 會發生死亡現象。由于體溫較高,致使病豬發生食欲下降、無力行走、呼吸和脈搏加快、精神狀態較差等癥狀,同時還會出現咳嗽和耳朵下垂等情況,并且臀部、腹部和四肢等發生紅斑,隨著病情的發展,會發生腹瀉癥狀,糞便中攜帶黏液或血液,同時發生嘔吐現象。脾臟腫大是非洲豬瘟的典型特征,母豬發生非洲豬瘟后能引起流產[1]。
剖解病死豬可看到心臟、肝臟和腹膜等處充血或發生黃色病變,血管內有血栓或壞死。腎臟、胃部和腸道明顯水腫,尤其是心臟內能看到出血病變。根據當地疾病流行情況,豬場防疫現狀和病豬臨床癥狀可以初步診斷豬群感染非洲豬瘟,采取對癥治療后再將病死豬只進行剖解,如果內臟病變與非洲豬瘟相吻合,就可以確診豬群感染非洲豬瘟。
(1)分離病毒進行診斷,在無菌情況下采集病死豬只的病變組織,拿到實驗室進行監測,如果分離到非洲豬瘟病毒就可以確診豬群感染本病。(2)可以進行免疫電泳試驗,抽取發病豬的血液,離心后采集血清,然后將非洲豬瘟抗原加入血清中,如果發生沉淀或出現白線,可以確診豬群感染非洲豬瘟。(3)在實驗室還可以進行白細胞吸附試驗,抽取病豬血液放置在白細胞中,再于37℃培養箱內進行培養,如果發生桑葚樣或玫瑰花樣物質就可以確診豬群感染非洲豬瘟。(4)在實驗室進行酶聯免疫吸附試驗,如果吸附A 值大于0.3 就可以確診豬群感染非洲豬瘟。(5)進行間接免疫熒光試驗,提取病豬血漿,如果有熒光團時就可以確診病豬感染非洲豬瘟。以上為實驗室監測非洲豬瘟的幾種方法,養豬場或動物檢疫部門可以根據自身條件采取相應的辦法對豬群進行監測,可以正確掌握豬群健康狀況,確定豬群是否感染非洲豬瘟,對防控非洲豬瘟具有重要意義[2]。
非洲豬瘟病毒可以通過多種途徑進行疾病傳播,完善生物安全體系,采取封閉式管理模式是防控本病的最有效方案。首先,盡量減少飼養人員出入豬場的次數,禁止外來人員隨意出入場區,需要入場的人員必須經過嚴格隔離和消毒后方可入場。可以在場區門口設置監控設備,時刻監控人員、車輛、物品的入場情況,對保持封閉管理非常有效。
同時,場區使用的工具盡量不要交叉,做到專車專用。嚴禁將未經過消毒的車輛進入場區,運輸飼料和物品的車輛需要徹底消毒后才可以進入場內。在遠離場區的地方設置裝豬臺,將需要銷售的生豬用本場車輛運出后,在裝臺上再移送給販豬車輛,防止外來車輛將病原體攜帶入場。
采取自繁自養模式,引種后需要對引進豬群進行嚴格監測,確保豬群處于健康狀態,經過隔離飼養后方可與大群混合飼養。日常管理中需要定期對豬群進行監測,盡早發現豬群異常情況。每天飼喂期間需要認真觀察豬群,一旦發現精神狀態不良,目光呆滯、食欲下降、體溫升高、皮膚發紅、發生腹瀉和嘔吐現象。需立即上報獸醫人員或有關主管單位,在實驗室進行監測,以便及時確診疾病。在豬場嚴禁隨意剖解病死豬,否則極易將病原體傳播開來,引起豬群爆發非洲豬瘟[3]。
首先,設置完善的消毒設備,在豬場門口設置消毒池、更衣間和消毒室等,豬舍門口設置消毒池和更衣間,這樣進出豬場的人員必須經過嚴格消毒,避免將外界病原體攜帶入場。整個養豬場必須用圍墻與外界隔離起來。其次,豬場制定科學的消毒措施,選擇優質的消毒藥物,合理配制消毒藥,并交替使用,適當增加消毒次數,有利于提高消毒效果。同時注意對用具和飼喂設施的消毒處理,避免健康豬只攝入病原體。
另外,進入豬場的飼料、疫苗等也需要經過嚴格消毒處理,有條件的需要進行隔離監測,確定沒有攜帶非洲豬瘟病毒后方可入場。
定期對豬群生活環境進行消毒和監測,以便及時發現消毒不合格情況,進行反復消毒處理。定期對豬群水源進行監測,避免飲水受到病原體的污染。及時對豬場環境中的有害動物進行殺滅或消除,切斷疾病傳播媒介,防控病原體進行傳播和蔓延。
保持圈舍內溫濕度和空氣質量,適當降低飼養密度,增加光照時間,以提高豬群自身抗病能力。加強通風管理,降低圈舍有害氣體的濃度,減少對豬只呼吸道產生的刺激作用,防止產生呼吸道疾病。定期清除糞便,將糞便、污染物質及病死豬只進行無害化處理,減少病原體傳播風險[4]。
供給豬群營養全面的飼料,并在飼料中添加適量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尤其是保證VC充足,可以減緩各自應激反應,有效提高豬只自身免疫力,減少疾病風險。同時在飼料中添加適量的微生態制劑、植物提取物和氨基酸等添加劑,有利于維持腸道菌群平衡,調節免疫狀態,增強抗病能力,進而達到降低豬群發病率的目的。
根據國家現行法律規定,非洲豬瘟屬一類動物疫病,一旦發生非洲豬瘟疫情,嚴格按照一類動物疫病的處置程序采取控制措施撲滅疫情。
總之,為有效防控非洲豬瘟,需要正確掌握當地非洲豬瘟的流行現狀,為有效防控非洲豬瘟提供科學依據。首先,對貴州省安龍縣境內的規?;B豬場進行采樣監測,對小型豬場進行抽樣監測,同時,全面監測屠宰場和病死動物處理場,另外,抽查監測運輸車輛,根據監測結果適時調整防控計劃,并上報有關主管部門,通過全面監測及時掌握貴州省安龍縣境內的非洲豬瘟防控現狀,并采取上述有效措施,更加科學地防控非洲豬瘟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