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發明
(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畜牧獸醫局石峽灣畜牧獸醫站 744300)
豬細菌性疾病是生豬養殖中的常見疾病,細菌性疾病中的豬鏈球菌病在不同地區和不同規模養殖場戶均有發生,豬鏈球菌病不僅損害生豬機體健康,還對人類健康構成嚴重威脅,給養殖場戶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
鏈球菌屬革蘭氏陽性菌,呈圓形或橢圓形鏈狀排列,不形成芽孢,多數無鞭毛。本菌的致病因子主要有溶血素、紅斑毒素、透明質酸酶、DNA 酶等。鏈球菌對外界環境抵抗力不強,熱和常用的毒劑均可將其殺死,在60℃條件下經30min 即可將其殺死,本菌在煮沸環境下可立即死亡,常用的2%石炭酸、1%來蘇爾等消毒劑均可將其在3~5min 內殺死。豬鏈球菌病多是由不同血清群(C、D、E、L 群)的鏈球菌引起的不同臨床傳染病的總稱。
鏈球菌廣泛存在于水、空氣和土壤中,不同品種、年齡的豬對本菌均具有易感性,規模養豬場內的發病率可達90%以上,患病豬、病死豬和帶菌豬的腸道、糞便、呼吸道、泌尿生殖道中均可存在本菌。本病的發生沒有明顯季節性,但常以7~10 月流行。當出現飼養管理不當、環境衛生差、夏季炎熱、潮濕、冬季寒冷、氣候驟變等情況時使豬的抵抗力降低,可引起動物發病。
當病原菌通過經呼吸道或受損皮膚、黏膜侵入豬體內后,病原菌開始進行繁殖,菌體外形成一層黏液狀莢膜以對細菌生存起保護作用,病原在豬體內代謝會產生一種透明質酸酶,它能分解結締組織中的部分透明質酸,增強結締組織通透性,有利于病原菌在組織中的擴散,病原很快會進入淋巴系統,突破淋巴屏障擴散到血液中,引起豬菌血癥。
急性型患病豬的潛伏期只有1~3d,病豬體溫很快升高至41℃以上,以稽留熱為典型特征。病豬不食、不飲、眼結膜潮紅、流淚、鼻孔流出漿液性鼻液,呼吸困難。發病幾小時后,一部分豬會出現關節炎癥狀,發生跛行或臥地不能站立;還有的豬出現神經癥狀,如共濟失調、磨牙、空嚼等;病豬頸部、背部皮膚出現廣泛性充血或出血斑。發病后期患病豬呼吸極度苦難,肌肉發生劇烈震顫,常于48h 內死亡,病死率達80%~90%。因豬感染鏈球菌的血清型不同,發病豬典型臨床特征也有明顯區別。腦膜炎型患病豬體溫升高、共濟失調,后肢麻痹;化膿性淋巴結炎型的豬多見頜下淋巴結、咽部、頸部淋巴結出現紅腫熱痛,破潰流膿,皮膚壞死;關節炎型的患病豬出現一肢或幾肢關節腫脹、疼痛、跛行,嚴重者臥地不起,多見于成年豬;心內膜炎型的患豬突然死亡,呼吸困難,皮膚發生蒼白或發紺,病死率高,多發生于仔豬。
敗血型病死豬剖檢可見機體內各個器官充血、出血,各漿膜有漿液性變化,心包積液增多,脾臟腫大呈暗紅色。腦膜炎型病死豬的腦膜充血、出血,腦脊液渾濁、增多,腦實質有化膿性炎癥變化。關節炎型病例為關節滑膜血管出血擴張、充血,滑膜形成紅斑,滑液量增加,關節囊壁增厚,心臟發生心內膜炎、出血性心肌炎。
根據流行病學、臨床特征和病理學觀察可作出初步診斷,若需要進一步確診需采用以下幾點技術。
取患病豬或病死豬口鼻分泌物或肝臟、腎臟、心血等組織,制備成涂片,進行干燥、固定、染色、鏡檢,當在顯微鏡下觀察到有革蘭染色陽性,球形或橢圓形并呈斷鏈狀排列的菌時方可進行確診。
取上述病料接種于含有血液的瓊脂培養基中,在37℃環境下培養24h,當培養基上長出白色、透明、濕潤黏稠、露珠狀的菌落時即可確診。
選用抗菌藥治療本病具有一定的效果,這也是目前養殖場戶提高感染豬治愈率的最好方法。相關研究表明,從病死豬體內分離出的病菌對青霉素有抵抗力,但廣譜抗菌藥、氨芐青霉素和阿莫西林對本病治療有一定作用,也可使用氟苯尼考混于水中進行給藥治療,臨床上給予患病豬抗菌藥物可減輕其腦膜組織炎性反應,改善全身狀況。但鏈球菌的許多菌株會產生一定的耐藥性,在治療前應進行藥敏試驗,以選擇高敏藥物進行治療會取得更為理想的臨床效果。
在中獸醫臨床上可選用地黃30g、水牛角30g、玄參30g、竹葉心20g、金銀花20g、連翹20g、黃連25g、丹參20g、麥冬40g 進行水煎劑制備,一次200ml,1 次/d,配合西藥連用3d。還可選用石膏120g、知母30g、地黃30g、牡丹皮30g、玄參20g、赤芍20g、黃連30g、梔子20g、黃芩20g、連翹30g、桔梗20g、淡竹葉20g、干草15g,進行水煎劑制備,每次200ml,1 次/d,配合西藥連用3d。
目前,應用疫苗進行免疫接種仍是防控本病發生和傳播的最有效途徑。我國已相繼研制出用于預防豬鏈球菌病的各種疫苗,并被廣泛應用養殖生產。可選用G10-S115 弱毒株和ST-171 弱毒株制備的弱毒凍干苗,每頭豬皮下注射2 億或口服3億個菌,保護率能達到60%~100%。豬鏈球菌2 型氫氧化鋁甲醛滅活苗對豬鏈球菌2 型引起的豬鏈球菌病能提供很高的保護效力。
對于規模養殖場要定期做好本病篩查和檢測工作,對患病豬制定緊急防控辦法,劃定疫點、疫區,隔離患病豬。另外,還要對全豬群進行檢疫,發現體溫升高或伴有臨床表現的動物要進行隔離治療或淘汰,遏制病情蔓延。
樹立“養防結合,防重于治”的科學養殖理念,豬舍內外做好定期消毒,輪換使用消毒藥物;豬排出的糞便要及時清理且進行無害化處理;圈舍內要根據不同生豬群的生長發育情況調控好適宜的溫度、濕度、光照和通風;非必要時不從外地調運生豬,必須調運時要做好隔離觀察和疫病篩查,確保無病后方可進行混群飼養。
合理搭配飼料,保證礦物質、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的充分攝入,必要時在飼料中加入一些微生態酶制劑或中草藥制劑以調節豬腸道菌群,增強免疫力,減少疾病的發生。不能突然更換飼料,禁止飼喂發霉、變質、冰凍的飼料。保證飲水清潔,可在水中加入適量維生素,以增強豬只抗病力。
綜上所述,豬鏈球菌病是養殖業常發生的一種疫病,對人類健康構成潛在威脅。人的感染多與發病或死亡豬只密切接觸有關,人一旦感染也會發生嚴重的臨床癥狀。在養殖生產中,做好患病動物無害化處理及消毒,避免與患病豬接觸,做好個人預防尤為重要。另外,摸清該病的致病特點和發病規模,運用科學的防治技術減少本病發生,維護社會公共衛生安全,促進生豬養殖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