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帥
據消息人士透露,繼芯片禁令后,美國政府正在商討擴大對中國的出口管制,把量子計算等更多高技術領域納入限制。這將是美國為了確保自身在新興技術領域的全球領先優勢,無理打壓他國的又一典型事件。
近年來,美國一直在多方面推動量子計算發展,一是注重頂層設計,強化高位推動。美國于2018年發布《國家量子倡議法案》,計劃投資1000億美元在量子計算等領域。2020年發布《美國量子網絡成略愿景》,是全球首個力推量子互聯網的國家。2021年發布《量子網絡基礎設施法案》,2022年新增《量子網絡基礎設施和勞動力發展法案》,全面提高在量子網絡建設方面的能力。
二是成立專門協調機構,多部門推進。包括國防部、能源部在內的美國聯邦政府10多個部門參與國家量子計劃。美國成立了國家量子協調辦公室,為聯邦民用量子信息科學技術活動的協調中樞,還成立了量子信息科學小組委員會,負責協調聯邦在量子信息科學及相關技術方面的研究與開發。
三是加強生態體系建設,促進協同創新。《國家量子倡議法案》授權組建美國量子經濟發展聯盟,建立量子技術產業及相關供應鏈,聯盟包含高校、研究機構、國家實驗室、科技企業、軍工企業和初創公司在內200多家,還包括其他非量子但支持量子技術的二級和三級供應商。
四是加強國際合作,擴大創新疔間。美國與多國建立了多層面合作機制?2019年開始,美國分別和日本、英國、澳大利亞、韓國等建立量子研究伙伴關系。2021年,美國、英國、日本、加拿大、意大利、比利時和奧地利計劃聯合開發“聯邦量子系統”,利用量子技術防范復雜的網絡攻擊。
五是定義關鍵和新興技術,為出臺政策作參考。2022年2月,美國發布新版《關鍵和新興技術國家成略》,重新定義19項關鍵和新興技術,其中包括量子信息科學,還提出美國將在關鍵和新興技術中優先級最高的領域發揮主導和引領作用,在普通優先級的領域與盟友相互合作互利互惠,在其他領域重點進行技術風險管理。
美國已經加大行動力度,以遏制中國開發先進技術的能力。在量子技術領域,美國對我屈可能實施的制裁手段有以下幾種。第一,通過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BIS)加強出口管制。BIS為產品指定出口控制分類編號(ECCN),通過修改現有ECCN或增加新的ECCN,加強對量子計算領域的管控。
第二,通過《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加大外資安全簾查。美國總統可以依據IEEPA授權頒布行政命令,加大對”外國對手”在關鍵領域投資活動的審查力度。由美國財政部海外資產搓制辦公室(OFAC)實施經濟制裁和禁運,阻止中國對美國所認為的重要產業和技術領域的投資,比如量子計算。
第三,加大涉及關鍵技術的交易審查。美國財政部可以根據《關于外國人在美國進行特定投資的規定》,將涉及關鍵技術、關鍵基礎設施和敏感個人數據的非控制型交易納入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審查范圍,并將《出口管制改革法案》下受管控的新興和基礎技術列入關鍵技術,比如量子計算。
第四,加強在國家安全領域投資審查。2022年9月,美國總統拜登發布行政令以加大對外國投資的審查力度。該行政令要求CFIUS加強審查某些影響美國國家安全的特定交易。這是1975年CFIUS成立以來,首次針對交易審查的總統命令。行政令列出5個“國家安全因素”供CFIUS在其投資審查過程中著重考慮,如某項交易是否會影響美國在國家安全領域的技術領先地位,包括量子計算。
第五,通過國家關鍵能力委員會(CNCC)暫停或禁止交易。CNCC有權審查涵蓋“國家關鍵能力”的交易,包括對美國國蒙妄全和危機防備至關重要的系統和資產,比如量子計算。
這些潛在的限制措施將有可能對中國的量子技術發展產生負面影響,對此,我們應未雨綢繆、做好準備。首先要加強科技研發和標準建設,比如持續跟蹤國際前沿技術,通過組織和參與國際會議、與國際學術同行探討,跟蹤量子互聯網領域國際發展前沿。進一步做好對量子互聯網的基礎研究工作,圍繞量子通信技術研發、量子測量技術突破和量子計算的產品研制開展科技攻關,通過自然科學基金、科技重大專項、重點研發計劃、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等對量子信息研究給予支持。
其次,完善人才引進和培育機制。一方面,實施量子互聯網專項引進行動,聘請國內外量子互聯網領域高水平專家,組建專家團,鼓勵各地和高校企業在海外設立工作站。另一方面,強化人才培育,支持高校建設量子互聯網相關學科和專業,建設產教結合的量子互聯網人才培訓基地。
再次,拓展國家層面國際合作空間。推動同歐盟高校和科研機構開展下一代量子技術合作。與新加坡建立量子技術硬件組件、算法和應用領域的開發合作,并在量子計算領域開展合作。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開展量子計算領域的科技創新合作,針對共同實施的重大科技項目,集中力量取得突破,形成示范帶動效應。
最后,探索開展相關應用。一方面,發揮量子計算遠超經典計算的強大并行計算潛力,探索未來算力跨域式發展。推動量子加速優化應用于人工智能、量化金融、密碼解析等領域,量子模擬應用于生物制藥、分子化學、能源研究等領域。另一方面,加強量子計算與實際應用場景的結合,探索更多可能具有應用潛力的方向。▲(作者是知名科技工作者)
環球時報202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