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軍 何雯雯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水資源中心,烏魯木齊 830000)
為進一步加強用水統計管理工作,提高用水統計的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水利部組織制定了《用水統計調查制度(試行)》,已經國家統計局批準。2020年4月發布了《用水統計調查制度》,旨在全面了解各省、市、自治區乃至全國的水資源利用情況。及時、真實、準確的水資源統計數據進一步為各級政府和水利相關部門制定水資源發展規劃、水資源政策、水資源的使用和調控提供有力依據[1]。
新疆地處亞歐大陸腹地,陸地邊境線5600多公里,在歷史上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現是第二座“亞歐大陸橋”的必經之地,戰略位置十分重要,是典型的干旱內陸地區,降雨稀少,蒸發強烈,單位面積產水量僅為全國平均的1/6。三大山脈孕育出的五百多條大小河流,但大部分河流流程短,水量小,河川徑流量年際變化平穩,但年內分配極不均勻,春季占年水量的10%~20%,夏季占50%~70%,秋季占10%~20%,冬季占10%以下,呈“春旱、夏洪、秋缺、冬枯”的特點。空間分布不均,總體上西北部地表水資源明顯多于東南部。
水資源統計調查有助于了解水資源的基本情況[2]。水資源統計調查的實施效果或數據的真實性、可靠性等由相應的調查制度保證。近幾年來,新疆實施了用水統計調查制度,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績。但由于工作開展周期短、經驗積累不足等原因,導致用水統計調查中存在一些不足。為了從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角度分析其中存在的不足,本文運用層次分析法對相應的影響因素進行了排序,針對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相應的對策,以期為新疆用水統計調查制度的進一步完善提供一定的指導。
層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是通過將影響決策或者實施效果的相關元素劃分為不同的層次,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進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的方法。AHP方法通過計算各層因素的權值,得到相應的重要性排序,以此來評價方案的實施效果。因此,AHP方法具有很強的邏輯性、系統性和簡潔性優勢。
用水統計調查的核心目標是掌握水資源利用的情況,對于促進水資源管理和水資源保護方面起到了十分積極的作用。用水統計調查的實施由相應的調查制度保障,因此建立科學、有效、準確的調查制度至關重要。用水調查是一項復雜且系統性很強的工作。在用水統計調查制度的建立、數據調查的進程中,容易忽略部分主要環節和一些客觀因素的影響,導致用水調查制度的實施效果不理想。因此,綜合考慮AHP方法的優勢和新疆用水統計調查制度的實際情況,提出了基于AHP方法的用水統計調查制度實施評估技術指標體系,如表1所示。

表1 用水統計調查制度實施評估技術指標體系
具體來說,在AHP方法中,第i個影響因素fi的權重ωi如式(1)所示。
對于目標T有
依據專家經驗,給各因素賦的權重值如表2所示。經過一致性檢驗和層次排序后,表2列出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中各因素的位次。
1.2.1 用水量的統計方式
用水調查制度實施以來,各地按要求對大中型灌區、重點公共供水戶、重點自備水源工業取用水戶及服務業取用水戶按季度上報取用水量。對非重點自備水源工業取用水戶及服務業取用水戶、小型灌區完成年度水量填報。非直報地(州、市)年報綜合報表按照統一要求,按時完成填報工作。填報過程中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對取用水戶上報的數據進行審核把關,確保各業數據填報真實、準確。
具體來說,用水量的統計方式為:(1)農業用水量統計,耕地、林地、園地、牧草地及其他非農業用水等由灌區管理單位依據每季度實際取用水量進行填報。(2)重點公共供水量,重點公共供水戶分為城鎮和農村集中式公共供水戶,城鎮公共供水戶通過各縣(市)自來水公司或水務集團,按要求每季度填報水量。農村集中式公共供水戶通過各縣(市)農村安全飲水辦公室依據實際取水量及售水量進行填報。(3)重點自備水源工業取用水方面,重點自備水源工業取水量季報由各用水戶按季度進行水量填報,縣(市)水行政主管單位審核上報。(4)重點自備水源服務業用水量統計方面,用水量季報由各用水戶按季度進行水量填報,縣(市)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核上報,取用水戶計量設施運行正常的,按照計量水量進行填報,計量設施運行不正常的,按照3年內最大用水量或以服務業用水定額進行核算填報水量。(5)河湖補水工程方面,供水量按照實際補水量按季度進行水量填報。(6)養殖場、典型魚塘、建筑業用水量,根據典型調查,按年度面積進行水量核算填報。
1.2.2 數據匯總和抽查復核
在數據匯總時,按照農業使用量、工業用水量、生活用水量和人工生態用水量幾個門類分別進行匯總,最后形成新疆的用水總量數據。建立健全了一級取水口實際取(用)水統計臺賬,實行逐月統計地表水、地下水實際用水量,與直報季報水量相互對比,發現疑問立即反饋地(州、市)、縣(市)解決,為全面準確掌握實際用水量奠定了基礎。
2020年和2021年用水統計直報系統填報數據分別為實際用水量的88.7%和95.0%,分類別填報數據占實際用水量的比例如圖1所示。
從填報質量來看,2021年度要好于2020年度,但也呈現出一些問題:(1)灌區水量填報存在輔助水源缺報問題,部分灌區只填報了主水源取水情況,輔助水源取用水量未填報。(2)魚塘補水、畜禽用水填報偏少。(3)工業調查對象還未做到全覆蓋,特別是小型企業,存在用水量漏報、少報現象。(4)非重點企業(含公共供水的漏損水量)及農村居民分散用水量未在系統中填報,建筑業用水量統計不全。(5)部分地區將畜禽用水填報在生活用水量中。(6)河湖補水存在一定的季節性,沒有完備的監測設施,無法準確統計水量,因基層填報人員對人工生態補水概念理解不一致,個別將河道內輸水量填報為河湖補水量。
1.2.3 用水調查基本名錄庫建設現狀
2020—2021年度分別建立用水調查對象1775和2076個,具體分別如圖2和圖3所示。從名錄庫建設情況來看,還存在灌區名錄未及時更新,部分企業名錄錄入信息不完整和名錄建立不全、漏報、錯報等現象。
基于當下用水統計調查制度的實施情況及統計效果,本節結合用水統計制度實施兩年來的情況,總結了主要做法和初步形成的經驗。主要體現在健全責任體系、強化技術培訓、做好質量控制和加強監督檢查幾個方面。
1.3.1 健全工作責任體系,壓實責任是落實好工作的根本保證
新疆水利廳高度重視用水統計調查制度實施工作,建立了由主管水資源工作的廳領導負總責,廳水資源管理處牽頭,自治區水資源中心承擔具體業務工作,廳直流域管理機構分片督導,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協作配合的工作模式,并將用水統計調查制度工作納入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之中。同時建立微信工作群,對填報工作進度情況視頻調度、點評,由自治區水資源中心、自治區水科院專業技術人員在線解答問題,同時積極與水利部技術單位溝通,解疑釋惑。良好的工作機制保證了工作的順利實施。
1.3.2 強化技術培訓,是落實好工作的關鍵舉措
2020年8月15~17日,積極克服疫情影響,通過網絡視頻分六批次對自治區14個州(地、市)和90個縣(市)、6個流域管理單位進行了線上培訓,先后3次邀請水利部專家對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在線解答,參訓人員達到1200多人次。2021年4月邀請中國水科院具體負責用水統計調查制度工作的技術專家,就如何填報2021年用水統計工作進行了專項培訓,確保2021年的工作順利開展。同時各地(州、市)不定期組織用水統計調查制度培訓會,邀請自治區水利廳業務專家對用水統計調查工作進行座談指導和系統操作培訓,提高水行政主管部門業務人員和取用水戶填報人員的實踐操作能力,為更好地完成用水量填報工作提供保障。
1.3.3 強化質量控制,確保數據質量是落實好工作的重要基礎
由于新疆農業用水占比較高,各地(州、市)用水單位填報季度報表后,與各縣市和流域管理機構對接,核實水量,認真核實填報數據,確保填報數據準確。同時自治區2021年建立了一級取水口水量月統計和季通報制度,根據每月各地統計上報的用水量,匯總季度用水量,與直報系統上報的數據進行認真核對,嚴把統計數據質量關,保證上報進度、審核數據質量,環環相扣,相互印證,做到隨報隨審、監管到位,對可能存在的數據質量問題進行追溯、核實和修正。
1.3.4 加強監督檢查,強化執紀問責是落實工作的有力保障
新疆水利廳建立了水資源管理監督檢查工作機制,印發了《水資源和節約用水監督管理工作方案》,將用水統計調查工作納入到具體工作之中,各督查專員嚴格按照《關于建立防范和懲治水利統計造假、弄虛作假責任制的通知》有關要求,認真開展用水統計調查制度工作的監督檢查,對用水統計造假、弄虛作假違紀違法行為和人員,要求第一時間上報,將嚴格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和規定追究責任。
雖然新疆用水統計調查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且相應的用水統計調查制度已經建立。但是,由于系統建立時間較短,存在使用地區信息化水平低、和其他系統的兼容性較差、經驗欠缺等不足,具體如下。
由于用水統計調查制度建立時間較短,一級取水口計量設施未做到全覆蓋,從而遺漏部分統計數據,在基礎數據采集方面形成了較大的誤差。對于已建的取用水計量設施,計量設施陳舊,其運行維護經費難以保證和難以做到定期維護保養。因此,部分設施無法正常運行,造成用水計量數據不準、質量不高等問題的出現。
對于水統計調查分析工作,不僅要求工作人員具有水利相關的專業背景,也要有統計方面的知識儲備。因此,對工作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新疆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響,基層專業技術水平有限,人員流動較大,專業人員緊缺,難以保質保量完成。
水統計調查工作涉及面廣,由于新疆的區域遼闊,系統存在許多需要提升的方面。例如,由于新疆個別大型灌區跨縣(市)、地(州、市),在季報表中系統未設置各縣(市)用水量分表,仍需人工對跨縣灌區的相關數據進行合并后填報,但在綜合年報表格中有各縣分表,各分表填報時仍需人工填報,給填報人員帶來不便。
在統計數據匯總階段,需要專業的工作人員處理大量的數據,造成了統計周期長、結果公布不及時的問題。特別是對于涉密地區,各用水戶、各縣(市、區)水利統計部門資料的報送全部依靠光盤層層報送,工作效率較低。
針對新疆用水統計調查當前存在的問題,從5個方面提出了相應的改進措施。
(1)提高質量和水平。新疆各流域管理機構、地方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要充分認識《用水統計調查制度(試行)》實施的重要意義,全面落實用水統計管理要求,抓好統計調查對象名錄庫建設,做好用水統計調查數據填報,加強用水統計數據質量審核,努力提高統計數據質量和服務水平。
(2)優化水資源管理系統。在用水統計調查基本名錄庫設置時,注意與水資源公報、水資源年報相關內容保持一致,方便各類數據上報時口徑統一,不再重復上報數據,提高工作效率,開發涉密地區的填報系統。
(3)要切實加強用水統計調查制度實施的工作保障。1)健全統計體系。要指定專門機構和人員負責用水統計工作,保障工作經費,加強技術培訓,強化工作責任,確保統計工作有序有效開展。2)強化質量控制。要規范設置用水統計原始記錄、統計臺賬,建立健全統計資料管理制度。嚴把統計數據質量關,保證上報進度、審核數據質量,隨報隨審、監管到位。3)嚴格監督檢查。落實防范和懲治統計造假、弄虛作假有關要求,對用水統計造假、弄虛作假違紀違法責任人員,依法追究責任,將用水統計調查制度實施納入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
(4)加強用水統計名錄庫建設。對已取得取水許可證,應納入名錄庫但尚未納入名錄庫的取水單位全部納入名錄庫,結合全國取用水管理專項整治行動,對已核查登記應納入但未納入名錄庫的取水單位全部納入名錄庫,同時采用典型樣本調查方式進行畜禽、魚塘、建筑業等取水單位的用水統計工作。按照“誰管理、誰維護、誰歸檔”的原則,加強用水統計調查數據填報及審核、用水總量核算管理。
(5)提出“四個進一步”要求。要進一步完善用水統計調查制度,建立用水統計組織機構,明確用水統計相關主體及責任;要進一步建立健全用水統計管理制度和統計臺賬,完善統計調查數據質量監管體系、審核機制和責任追究體系,依法加強用水統計監管;要進一步強化宣傳,通過各種信息平臺、印刷宣傳資料等方式,努力營造用水統計直報工作的社會氛圍;要進一步抓實業務培訓基礎,把名錄庫作為關鍵,把數據審核作為核心,層層把關抓落實,有序推進工作試點,不斷提升水資源科學化管理水平。
依據水利部的統一部署,近年來新疆開展了用水統計調查工作,在用水統計調查工作和相應的制度建設上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績,進一步提升了調查制度的有效性和科學性。本文首先運用層次分析法,分類別排序了影響水統計效果的影響因素,分析了當前新疆的用水統計調查工作現狀和用水統計調查工作和制度中存在的問題。針對其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改進策略,精打細算用好水資源、從嚴從細管好水資源,促進新疆用水統計調查工作的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