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如霞 翁玲玲 吳紅娟
專科護士是指經過系統的教育培訓和資格認證后,在臨床某一專科領域具有較高理論的知識和技術水平并在本專業從事高級護理實踐活動的護理人才[1-2]。專科護士的發展既滿足了大眾的健康服務需求,又順應了臨床醫學分科精細的趨勢[3],護理專科化發展已成為現代護理學發展的方向[4]。我國專科護士發展起步晚,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但還未形成成熟的專科護士培養和使用體系[5]。本文使用陳超美教授研發的CiteSpaceⅤ可視化軟件對我國專科護士的相關文獻進行梳理,了解其發展歷程、研究熱點及發展趨勢,為專科護士的進一步研究提供參考。
以中國知網(CNKI)為檢索數據庫,檢索設置為2011年1月—2021年8月,以“專科護士”為主題詞進行檢索,檢索范圍為核心期刊、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期刊(CSSCI)、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期刊(CSCD)上公開發表的相關文獻。文獻納入條件:專科護士相關的文獻。排除條件:征文、會議通知、個人訪談等。共檢索出1047篇文獻,2名研究者通過閱讀文獻的題目、摘要、正文進行人工篩選,發生意見分歧時通過討論決定,最終篩選出801篇文獻。
對納入的文獻以Refworks格式導出,并以download_* *命名,利用CiteSpaceⅤ進行格式轉換并分析,CiteSpace V參數設置:時間跨度為2011年1月—2021年8月,時間切片選擇為1,節點類型中選擇作者(author)、關鍵詞(keyword)、機構(institution),Top N=50,關鍵詞網絡剪切選擇Pathfinder和Pruning the merged network,其他設置為默認,對文獻的作者、發文機構、關鍵詞進行可視化知識圖譜分析。分析對象在圖譜中以節點來表示,引用頻次越高,節點越大,共被引關系用節點之間的連線表示。
根據發文時間及數量分布繪制成圖1,2011年、2012年發文量處于較低水平,2013年發文量急劇增加,迎來第1個發文峰值,之后經過1年的回落,2015年發文量繼續增加,2018年發文量達到2011—2021年間專科護士發文量的第2個峰值,在2019年出現波動性回落,其中2021年發表的文獻未完全納入。

圖1 2011—2021年我國專科護士研究年發文量及趨勢圖
節點類型選擇作者,運行得到節點為372,連線為308,網絡密度為0.0045的作者可視化圖譜,如圖2所示,發文量在5篇及以上的作者共有10位,繪制成表1。前3分別是諶永毅等13篇、李旭英等10篇、夏海鷗等10篇。

表1 發文量≥5篇以上的作者分布
對機構名稱進行預處理,將各機構的科室部門合并統稱為總機構名稱,如將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康復醫學科、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護理部等合并統稱為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運行軟件,節點類型選擇機構,運行得到節點為295,連線為191,網絡密度為0.0044的研究機構可視化圖譜,如圖3所示;發文量在10篇以上的機構有8個,具體見表2。

圖3 我國專科護士研究機構可視化圖譜

表2 我國專科護士研究發文量>10篇研究機構分布
2.4.1 高頻關鍵詞 節點類型選擇關鍵詞,運行得到節點為390,連線為489,網絡密度為0.0064的關鍵詞可視化圖譜,將含義相近的關鍵詞進行合并,例如“專科護士培訓”“在職培訓”合并進“培訓”,排除護士、護理、醫院等關鍵詞。合并和刪除后排名前20位的高頻關鍵詞見表3。

表3 我國專科護士研究出現頻次前20位的高頻關鍵詞
2.4.2 關鍵詞聚類 聚類圖能夠將類似的主題進行歸類,1個聚類標簽代表該研究主題中的1個重要研究領域,采用LLR算法提取關鍵標簽詞對各聚類進行標識[6],本研究共得到16個聚類標簽的聚類圖譜,如圖4所示,其中模塊值Q=0.8504(>0.5),平均輪廓值S=0.9574(>0.7),表明聚類結果顯著,具有較高的可信度。

圖4 我國專科護士研究關鍵詞聚類圖譜
2.4.3 突變關鍵詞和關鍵詞時區圖 突變關鍵詞是利用CiteSpace V突變詞探測技術生成,它是指該關鍵詞在某時間段內使用次數明顯增減,能夠反映該領域的研究趨勢和前沿[7];時區圖可以反映某一研究領域研究前沿的出現時間。運行軟件得到突變關鍵詞圖和時區圖,分別見圖5和圖6。結合突變關鍵詞和時區圖,按照時間順序將2011—2021年間專科護士的研究大致分為3個階段,2011—2013年主要以專科護士培訓為重點,較為突出的是糖尿病、手術室、PICC和ICU專科護士;2014—2017年重點轉移到專科護士核心能力評價指標建設和互聯網+延續護理上;2018—2021年,隨著國家政策的調整及護理高等教育的擴招,研究重點轉移到專 科護士的資格認證、管理及專業碩士與專科護士并軌培養的研究上,專科護士種類逐漸精細化,較為突出的是老年、安寧療護、康復等專科護士發展。

圖5 我國專科護士文獻前9位突變關鍵詞分布圖
文獻的發文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該領域的研究現狀和水平[8]。本研究顯示發文量雖然有波動,但總體呈上升趨勢,這可能與2011年護理學從臨床二級學科分化出來成為一級學科和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提出的專科護士發展規劃有關,為護理學科的發展提供廣闊空間,極大促進了專科護士的發展[9-10],隨著專科護理的深入開展,發文量勢必會繼續上升。
本研究顯示,發文量排名前三的作者分別是諶永毅、李旭英和夏海鷗,發文量均在10篇及以上。其中諶永毅、李旭英合作較多,并形成以諶永毅、李旭英為核心的合作團隊,諶永毅、李旭英近2年主要研究安寧療護專科護士培養模式及管理體系的構建與實踐;夏海鷗是復旦大學護理學院博士生導師,專科護士方面主要包括ICU專科護士的培訓和質性研究。作者共現分析得出的網絡密度偏低,相關作者合作不足,未來可以加強相關領域研究者之間的合作。
研究機構是科學研究主體的組織形式,其研究成果能夠反映學科領域當前的研究現狀和未來的發展趨勢[11]。研究結果顯示,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發文量最高,發文在10篇以上的機構主要是高校和高校附屬醫院,說明高校及其附屬醫院相較于其他醫院能夠提供更好的科研平臺,醫療工作者具有較高的科研水平。通過機構可視化合作圖譜可以看出,最大的合作網絡圖是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為主,其余機構之間合作較少,在今后研究中可加強各機構之間的合作。
3.4.1 專科護士的培養和管理分析 結合關鍵詞聚類圖譜中標簽詞“#0專科護理、#3高級實踐護士、#6臨床護理專家、#8教育、#10護理管理、#15培訓”和高頻關鍵詞“培訓、護理管理、資格認證、教育”進行分析。目前,我國專科護士的培養和管理的研究熱點集中在培養模式及體系的構建、繼續教育、專科護理質量、管理現狀和資格再認證等。雖然我國專科護士發展起步較晚,但目前專科護士培養率較高,涉及的專科護士種類多樣,體現出我國對專科護士的認同和發展[12]。我國專科護士發展初具規模,但在培訓、管理和資格再認證等方面還存在不足,培養方面因無統一的國家培訓體系和課程,由各省自行確定培訓方案,培訓合格后頒發資格證書,導致部分專科護士并不具備應有的能力[13];在管理方面,護理管理者雖重視專科護士的發展,但使用管理有待規范,醫院相關管理者需進一步明確專科護士崗位職責、晉升制度和績效考核標準以提高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12,14];在資格再認證方面,國內研究者參考國外標準相繼提出資格再認證考核標準,郭玉麗等[15]從工作、學習、教學、科研、再認證5個方面制定了資格再認證考核標準,該標準適用于重癥、手術和造口等各類國家級專科護士的考核。目前,專科護士與護理專業學位碩士教育銜接的相關研究逐漸增多,表明專科護士教育逐步與國際接軌。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現已結合國際前沿,成為中國大陸首家引進并全面落地高級實踐護士護理模式,為適應我國國情,準入的學歷為本科及以上,但隨著護理高等教育的發展,擁有碩士學位的專科護士逐漸會成為高級實踐護士的主力,未來我國會形成一批更高質量的專科護士。
3.4.2 專科護士的能力分析 結合關鍵詞聚類圖譜中標簽詞“#9核心能力、#11橫斷面研究、#14質性研究”和高頻關鍵詞“德爾菲法、核心能力、質性研究、影響因素”等進行分析。目前研究主要以德爾菲法和質性研究構建能力評價指標體系,通過橫斷面調查專科護士的核心能力或崗位勝任力現狀及其影響因素,結果顯示,手術室專科、靜脈治療專科等專科護士的核心能力處于中等水平,專業發展能力普遍處于較低水平[16-17],美國的高級實踐護士是集臨床實踐能力、科研能力、教育、管理和咨詢能力為一體[18]。在今后專科護士能力培訓時應該注重全方位培養,重點關注批判性思維、專業發展能力和科研能力的發展。國內一些高質量研究的核心能力或勝任力評價體系嚴謹且具有可操作性,但較少獲得學術專業組織的支持與認可,且與通科護士評價指標較為雷同,尚未突出專科護理的特點[19],期待未來能夠構建具有專科特色的評價指標體系,并通過臨床實踐對其有效性進行驗證,各省份地區應加強合作,建立規范、統一的評價指標體系。
3.4.3 專科護士的類型分析 結合關鍵詞聚類圖譜中標簽詞“#4疼痛”和高頻關鍵詞“手術室、糖尿病、傷口造口、PICC、ICU”等進行分析,2011—2021年研究熱點主要集中在手術室、糖尿病、傷口造口、PICC和重癥等專業,老年、安寧療護和疼痛等專業的研究也呈現增加趨勢,這與我國人口老齡化以及社會文明不斷進步,人們對老年護理及安寧療護的需求增加有關,與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16—2020年)提出要大力發展老年護理、安寧療護等[10]政策相契合,隨著我國醫學的發展、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人民群眾多層次健康需求日益增加,護理服務領域也將不斷擴展,專科護士的類型會更精細化。
3.4.4 專科護士的實踐領域分析 結合關鍵詞聚類圖譜中標簽詞“#2延續護理、#5自我管理、#7互聯網+”和高頻關鍵詞“專科護理門診、健康教育、延續護理”等進行分析,研究熱點主要集中在專科護理門診、慢性病的健康教育和結合互聯網+的形式開展延續護理;在專科護理門診方面,開展數量排名較前的有PICC護理、傷口/造口/失禁護理、糖尿病健康教育、圍產期保健護理和腹膜透析護理[20]。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互聯網+延續護理給以專科護士為主導的延續護理帶來了機遇與挑戰并逐漸成為研究熱點,但以專科護士為主導的延續護理正處于發展階段,培養延續護理專科人才,可以更好地開展以專科護士為主導的延續護理服務,提升護理質量,同時,可以滿足互聯網+延續護理的發展需要,培養延續護理專科護士是未來專科護士及延續護理領域發展趨勢之一[21-23]。
2011—2021年我國專科護士相關文獻在核心期刊發文量總體呈上升趨勢,但形成的核心學術團隊較少,不同機構間合作有待加強,跨地區機構尚未形成研究合力,目前專科護士的相關研究較多,但專科護士的培養、管理和教育未形成成熟體系,今后各機構可加強合作,根據現有研究不斷深化、不斷創新和拓展研究范圍,以促進和加速我國專科護士的發展。本研究利用CiteSpace V可視化軟件展示2011—2021年我國專科護士相關文獻的可視化知識圖譜,分析專科護士研究熱點及趨勢,為今后專科護士的發展提供參考。本研究存在一些局限性,研究中分析的文獻數據僅來源于CNKI數據庫,檢索范圍是核心期刊、CSSCI和CSCD期刊上公開發表的相關文獻,并未對維普、萬方和CBM數據庫進行檢索,但CNKI是國內代表性較高的數據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