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偉,盛迎濤,薛建秀
(溫州醫科大學附屬蕭山醫院耳鼻喉科,杭州 311200)
eotaxins是CC趨化因子家族的成員,對嗜酸性粒細胞有吸引作用,易引起過敏性疾病。迄今為止發現3種eotaxin:eotaxin-1(CCL11),定位于CC趨化因子簇的17q11染色體上;eotaxin-2(CCL24)和eotaxin-3(CCL26),兩者都定位于7q11染色體[1-2]。它們具有類似的功能特性,存在序列同源性,主要與CC趨化因子受體CCR3結合,由幾種炎癥細胞類型表達,包括嗜酸性粒細胞、肥大細胞和巨噬細胞。然而,eotaxins的序列相似性小于40%,它們的氨基端幾乎完全不同[3]。
慢性鼻-鼻竇炎在分子、病理、生理及臨床表型上均表現出顯著的異質性。鼻塞、流涕、嗅覺障礙等癥狀對生活和工作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臨床上根據有無鼻息肉分為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CRSwNP)和慢性鼻竇炎不伴鼻息肉(CRSsNP)。鼻息肉組織中嗜酸性粒細胞大量聚集。本研究應用免疫組織化學檢測CRSwNP和CRSsNP患者中eotaxin-2和eotaxin-3的表達量,為闡明慢性鼻竇炎的發生發展過程提供新思路。
選取2017年7月至2020年5月溫州醫科大學附屬蕭山醫院經手術治療的50例慢性鼻竇炎和單純鼻中隔偏曲患者,男29例,女21例,年齡18~65歲。其中CRSwNP患者(CRSwNP組)20例(其中5例為術后復發),CRSsNP患者(CRSsNP組)20例,單純鼻中隔偏曲患者10例(鼻中隔偏曲組)。3組年齡、性別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患者入院時均行鼻內鏡、副鼻竇CT和變應原檢測檢查,術后病理結果均符合術前診斷。本研究通過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CRSwNP組收集中鼻道息肉組織,CRSsNP組收集篩竇炎性黏膜,鼻中隔偏曲組收集鼻中隔矯正患者的下鼻甲黏膜。組織樣本置入4%多聚甲醛溶液中。組織經取材、脫水、包埋、切片,行常規HE染色及免疫組織化學檢測,滴加適宜濃度的Ckit、TFF1一抗(均1∶50)置濕盒中4 ℃孵育過夜。應用Leica正置熒光顯微鏡、日本尼康成像系統,切片在10×20倍和10×40倍顯微鏡下隨機選取組織不重復的6個以上視野觀察。把圖片上每個棕色點的光密度(IOD)值全部累加起來得到IOD值。eotaxin-2、eotaxin-3抗體購自美國Invitrogen公司。免疫組織化學試劑盒購自中國MDL公司。

CRSsNP組、CRSwNP組eotaxin-2、eotaxin-3表達明顯高于鼻中隔偏曲組(P<0.05或P<0.01);CRSsNP組與CRSwNP組eotaxin-2、eotaxin-3表達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封四圖1。

CRSwNP組 CRSsNP組 鼻中隔偏曲組

CRSwNP組 CRSsNP組 鼻中隔偏曲組

表1 3組鼻息肉或黏膜組織eotaxin-2、eotaxin-3表達的比較(IOD值)
慢性鼻竇炎是成年人中常見的一種慢性疾病,全球每年有40余萬人因該病接受手術治療。在美國,每年需花費大約220億美元用于治療該病[4]。在臨床治療過程中,鼻息肉復發是個世界性難題,患者需反復接受手術治療,對身心造成極大的影響。近年來日本諸多學者達成共識[5-6],推出嗜酸性慢性鼻竇炎(ECRS)的概念,并認為ECRS是CRSwNP的一個亞類,與嚴重嗜酸性粒細胞浸潤有關。該病病情頑固,為建立ECRS診斷指南,日本開展多中心大規模流行病學研究,作為疑難疾病防治措施研究的一部分,建立了ECRS的診斷標準(JESREC)。JESREC包括以下4個評分點:雙側發病3分;伴鼻息肉2分;篩竇或上頜竇CT改變≥1個評分2分;2%<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計數≤5%評分4分,5%<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計數≤10%評分8分,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計數≥10%評分10分。如果JESREC得分為11分或更高,則診斷為ECRS。ECRS的確診是依據活檢,在400倍顯微鏡下3個區嗜酸性粒細胞的平均數目為70個或70個以上可以明確診斷ECRS[5-6]。而另有研究[7]顯示ECRS血中白細胞計數、CRP、IgE與對照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嗜酸性粒細胞浸潤與過敏性疾病密切相關,如哮喘、變應性鼻炎、特應性皮炎等。在變態反應中,Th2淋巴細胞可調節eotaxin的募集。MIYAGAWA等[8]研究顯示,人結膜成纖維細胞、真皮成纖維細胞可以產生eotaxin-1,但不產生eotaxin-2;在受IL-4/IL-13刺激后可產生eotaxin-1,但不產生eotaxin-2。然而,單核細胞產生eotaxin-2,而IL-4刺激的巨噬細胞產生eotaxin-2。為了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OSA)在CRSwNP中的作用,有學者[9]檢測了無至輕度OSA患者和中度至重度OSA患者鼻息肉組織中eotaxin-2的表達量,發現在CRSwNP患者中,與無至輕度OSA患者相比,中度至重度OSA患者中eotaxin-2的表達顯著升高。推測OSA可能導致CRSwNP患者的免疫異質性增加。
有研究[10]顯示,變應性鼻炎患者受到變應原刺激后,鼻部有明顯的即時反應。且eotaxin-3水平顯著升高,特應性皮炎、蕁麻疹患者血清中eotaxin-3水平也明顯高于健康對照組。YAMADA等[11]研究顯示,IL-13可促進eotaxin-3分泌,進而促使嗜酸性粒細胞組織浸潤,因此,eotaxin-3可能參與CRSwNP嗜酸性粒細胞浸潤的過程;血漿eotaxin-3水平也與黏膜嗜酸性粒細胞計數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隨訪術后3年以上鼻息肉患者,發現低水平eotaxin-3組復發率(13.3%)顯著低于高水平eotaxin-3組(45.5%)。有學者[12]運用PCR方法檢測與CRSsNP相關的炎癥內源性生物標志物,發現在CRSsNP組織中,eotaxin-3、CLC、IL-13 mRNA表達升高,表明包括eotaxin-3在內的46個基因可以作為T2內型的生物標志物。
綜上所述,本研究應用免疫組織化學檢測CRSwNP、CRSsNP患者及單純鼻中隔偏曲患者中eotaxin-2、eotaxin-3的表達量,發現鼻息肉組織中eotaxin-2、eotaxin-3表達量顯著增高,這可為以eotaxin-2、eotaxin-3為靶點的藥物研發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