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韌
(鞍山開放大學,遼寧鞍山 114000)
1.1 “循環經濟”理念的內涵 循環經濟理念基于人與自然的科學系統,以生產——投入模式區別于傳統低效能源利用方式的一種經濟觀念。與傳統依賴資源凈消耗的經濟增長方式相比,它的資源投入是產業投入和產品消費的循環過程,融入到資源再利用的新型作業機制。循環經濟以再生資源低能耗的高效利用為準則,降低綠色生產行業對自然資源環境的影響。并使經濟活動擺脫對經濟惡性耗能的依賴,最大限度地保持環境效益和經濟收益的平衡。
1.2 “循環經濟”理念的特點 循環經濟理念中的循環層次包含大、中、小不同層級。“大循環”是指企業生產運行范圍以外,基于生產與消費領域的能源利用耦合效應,實現區域資源無害化處理。以經濟良性循環和區域人口社會效益的發展循環模式為限制條件,將某一地區的生產廢物減量,達到節約資源,減少損耗的效果。廢棄物的綜合利用是回收無害化處理的重要環節,它可降低廢棄物對環境的破壞力,高能效的保存經濟要素:人口——物質——環境共同構成綠色產業生產消費閉環,這也是其區別于傳統經濟理念的原因。
2.1 傳統經濟與飼料產業
2.1.1 傳統經濟體制對經濟的制約性 傳統經濟體制對企業排污量和排污標準難以把控,已不適應經濟快速發展對新型生態環境污染保護的需求。我國排污收費制度層級架構也在不斷完善,近年來,由中央到地方逐步實施了行政法律法規,對征收的排污費項目進行了細化、分類,遏制企業對環境的污染。面對城市發展變量,傳統經濟體制越來越制約經濟總量的發展勢頭,主要體現在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宏觀上,制度和政策缺位導致市場主體空間行政政策空置,難以建立循環經濟體制;微觀上,企業利益與市場競爭關系巨大,但有些企業缺乏本位觀念,造成污染,導致高昂的生態成本。
2.1.2 傳統飼料產業發展的不可持續性 土地資源和其他自然資源都為人們的生產、生活提供了長期且不可或缺的原材料。在經濟增長高速路上,傳統的飼料產業大氣、水體造成影響,超越了自然的承受范圍,使人口增長模型與資源消耗形成對立。資源的過度污染使不可再生資源逐漸匱乏,最終會反制經濟增長。傳統飼料產業具備的這種不可持續性在世界各地均有出現。傳統的發展模式是自然資源供求矛盾模式,土地和礦產資源此類現象尤為突出,造成我國各項能源消耗率升高,但凈化設備利用率較低的問題,加劇了傳統飼料產業對環境的污染。
2.2 循環經濟與綠色飼料產業
2.2.1 綠色飼料產業是循環經濟的載體 綠色飼料產業指的是在企業新型生態環境中,運用高效的循環再生資源節約理念,生產出符合環境質量要求的飼料產品。同時,將經濟效益與環境保護相協調,形成高效、優化的飼料生產方式。這一產業鏈形成了現代綠色公益網絡,避免了對生態資源的破壞,是實現循環經濟的重要步驟。因此,綠色飼料產業的戰略影響到循環經濟的實施,它是循環經濟的主要載體。其中的“綠色”是指綠色飼料產品、綠色飼料生產制造技術兩個方面。綠色飼料產品是指企業降低污染,合理利用能源而生產出的綠色飼料產品。
2.2.2 循環經濟推動綠色飼料產業發展 循環經濟可推動綠色飼料企業的發展,通過生態目標經濟一體化與綠色企業污染循環發展兩個方面來實現。首先是生態經濟目標一體化,這是目前綠色飼料企業有別于傳統飼料企業的地方。現代經濟下飼料企業人力、物力與擴大再生產是相互影響關系,而綠色飼料企業的排放和循環受到輿論與政策的制約。管控措施將強制向綠色飼料產業的產品發出污染排放約束,以實現生物降解與新產品的生態保護功能;另一方面,循環經濟使企業生態治理技術變得完善,這一技術的提升,充分實現了循環經濟通過解決環境污染問題,推動綠色飼料產業發展。
3.1 以人為本的清潔技術產出體系 目前我國循環經濟理念下的綠色飼料產業不斷發展,主要運用了以人為本的清潔技術產出體系,從微觀層面建立起綠色的投入產出核算,將飼料產業的企業基本核算設計與其生產經營活動密切關聯。并在計算純流量核算的基礎上,對流量密切相關的存量進行投入產出的總體清潔核算。使用新技術改造現有體系,通過水等自然資源能源的廢物循環有效利用,使能源技術的生態網絡達到排放標準。將傳統能耗高的發展模式轉變為循環型綠色模式。此外,部分地區還在循環經濟的理念倡導下關閉和淘汰了部分工藝落后,對能源有污染的傳統飼料企業。
3.2 促進節能可再生的稅收政策 促進節能可再生的稅收政策也是對綠色飼料產業發展逐漸升級的一種有力補充。目前在宏觀領域的系統工程法律規則架構引導下,綠色飼料企業不斷加強制度和產業創新。循環經濟不但鼓勵綠色產業激勵機制的建立,也使飼料企業對節能環保更加重視。綠色飼料產業將生產建設中對環境有污染性質的材料進行再利用,配合多元化的開采生產投入機制和國家財政對綠色企業的補貼支持,融匯企業征收生產環境相關稅收,通過管理自身污染,保障其進行生產清潔改造。
4.1 綠色飼料產業面臨的機遇
4.1.1 循環經濟是綠色飼料產業的“生態助推劑” 綠色飼料產業的發展面臨著機遇與挑戰。其中循環經濟作為綠色飼料產業的“生態助推劑”,是其面臨的機遇之一。循環經濟的小循環實現了廢棄物的生產減量,這也遵循著循環經濟生產改造無廢或少廢工藝的特點。在社會范圍內進行生產、消費綠色化的經濟循環,是綠色飼料產業在生態自然經濟發展中的重要閉環。它與循環經濟共享行業中的綠色工藝流程,并同時參與橫向的工藝比較。在這種資源共享下,綠色飼料產業借助“助推器”實現了區域間的分層資源再利用及區域的經濟耦合,與生態安全和經濟建設的步伐相一致。
4.1.2 生態可持續是綠色飼料產業的“生命總動力” 生態可持續作為“生命總動力”,是綠色飼料產業在循環經濟進步中提出的生態工業建設理念。生態可持續是基于未來生態系統,調動能量和物質進行高效循環,實現工業生產模式轉變的綠色生態系統運行模式。它通過物質間的共生循環,實現了生態單元的變革,擴展了社會消費系統與綠色飼料產業產品生產的關系。也是建設綠色飼料產業生態系統的可持續途徑。生態可持續對推進綠色飼料產業具體的產品和生產工藝,以及企業生態評價與管理方面具有著巨大的優勢。它將綠色飼料產業的發展戰略與行動管理體制納入綠色核算規格標準中,是企業生成綠色產業戰略的基礎。
4.2 綠色飼料產業面臨的挑戰
4.2.1 有限的資源與飼料產業發展的矛盾 綠色飼料產業面臨的挑戰主要來自于資源和環境兩個方面。自然資源在全球范圍內的短缺普遍存在,同時不可再生能源也伴隨著經濟總量的增長,開始在各地呈現出短缺狀態。飼料企業若想在今后的經濟形勢中獲得長期穩定的發展,必將更加自然不可再生資源的情況。特別是全球范圍的水資源、石油和天然氣等能源的短缺,為其帶來了生產消耗的限制。飼料企業生產離不開淡水資源,但其潛在存在的不穩定因素會影響后續飼料產業的生產方式。由于飼料產業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依賴于我國其他產業共同發展,在此關系下不可再生能源匱乏問題是不可避免的問題。
4.2.2 環境與飼料產業發展的沖突 全球環境影響著各地自然條件。全球環境與飼料產業發展存在著共生現象,但更有沖突。由于各地經濟發展中排放的能源指標和清潔能源的使用率不夠合理,高排放成為引起資源消耗的主要問題。這些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飼料產品,在世界上的生產和銷售也存在一定的限制。因此,在實現同樣的經濟效益時需追求超越,保證和諧綠色健康發展的清潔能源排放指標,維系全球環境平衡,采用清潔能源供給飼料產業的發展。
5.1 以環境管理政策改善綠色飼料產業質量以環境管理政策提升綠色飼料產業整體質量是目前切合工作環境實際的改善方式。環境管理政策是我國制定的環境執法領域的法規體系。這一調控方式側重于對綠色飼料產業運行和生產的管理,在細節方面強調了法規政策與資金、人力互為補充,通過正式執行的制度文件來改善綠色飼料產業的環境質量。加強對此類產業環境污染控制力的引導,排除不準確的流程體系,以公正、公開的環境信息指標對應政策體系制度,形成對綠色飼料產業質量的有效管理,確保循環經濟理念下綠色飼料產業的發展。
5.2 以環境評價治理提升綠色飼料產業效益環境評價治理是目前需要解決的提升綠色飼料產業效益的主要側重點。今后可以此為著力點,將綠色飼料產業產能相關的排污環節進行閉環管理,推進清潔生產技術等在綠色飼料產業中的革新效率。將企業發展戰略融入員工培養和管理方案中,并提出綠色飼料產業的“少廢、少污”措施,為其提供較為可行的環境評價治理依據。提升綠色飼料產業的經濟效益。此外,還應加強對企業末端治理技術的分析,探討其閉合生產管理方式的可行性。
5.3 以循環產業戰略提供綠色飼料產業保障循環產業戰略是未來綠色產業通用的循環經濟發展途徑。循環產業戰略是以質量管理國際標準體系所認同的適用于新形勢下綠色產業發展的認證系統,其運行注重相關文件,并以法律法規為準繩,組織末端治理實現的以排污達標為目的綠色產業。環境管理制度以循環產業戰略為綠色飼料產業提供保障,一是需要通過推進綠色飼料生產清潔技術,以制度和技術優勢保障企業整個體系不脫離實際;二是確立飼料生產所需的污染防治細則,達成對綠色飼料產業生產環境狀況改觀的作用,創造出極具保障價值的機制。
5.4 以市場公眾參與監督綠色飼料產業排放市場公眾參與污染企業監督管理環節中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隨著公眾環保意識的提升,其更注重周邊生產企業對自身生存環境和利益的影響。擴大公眾參與是要以政府信息公開為推廣模式,將綠色飼料產業中對環境權益相關的行為、數據和信息向群眾公開,使公眾了解真相,參與社會監督。這種公眾參與代表談判方式可對綠色飼料產業的相關污染控制形成壓力,起到促進控制環境污染的作用。同時,環保部門也應積極參與,引導公眾合理使用權利,監督綠色飼料產業的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