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運堂
(烏魯木齊市體育運動學校 新疆烏魯木齊 830092)
通過對相關女子摔跤訓練理論文獻進行分析和研究,重點對女子摔跤混合教學課程評價方法進行分析,旨在完善女子摔跤項目訓練理論體系,推動女子摔跤運動健康發展,在此過程中需要重點對女子摔跤體能和機能、素質、心理等幾個方面進行評價。以此充分了解我國女子摔跤運動員們的身體形態,通過制定指標、專家評分、數據分析等創建相關模型,以此構建評價體系,最終滿足女子摔跤運動需求[1]。
混合式教學是指將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進行結合,將網絡教學和課堂教學進行結合,在此模式下的課程評價方法和標準的制定也以多元化、多維度評價為主,以此明確混合式教學課程評價方法。混合式教學模式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其可以有效更新教學理念,明確教學方向和目標,創新教學方法。在當前多個學校都已經采用了各種教學方法,尤其是在女子摔跤項目中,通過課前視頻和課堂教學保證了教學效率和質量。在此環境下,也需要實現混合式教學評價方法的多元化,通過網絡教學評價和課程教學評價來強化教學質量。課程評價是指對課程教學過程和結果的價值和效應進行評價。在混合式教學過程中,因為教學活動豐富,也需要通過多元化性、復雜性評價,促使學習過程更加直接、簡單、精細,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探究活動效果、日常表現等進行評價,以此發揮評價的作用和效果[2]。對此,混合式教學模式也是在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下出現的,從學生角度來看,混合式學習需要采用先進的工具、技術方法,通過多媒體和網絡來學習知識和技能,并根據自身的認知經驗、知識基礎形成自己特定的學習風格,確保教學目標的實現。
在雅典奧運會后,國際摔跤聯合會為了提高比賽的觀賞性,對比賽規則進行了調整,以此彰顯自身的身體素質,有效滿足國際比賽需求。對此需要在女子摔跤項目課程教學中加強對運動員們身體素質的測評,對運動員體能素質進行培養,以此提高運動員的身體素質水平,確保她們可以獲得比賽勝利。
我校女子課程所培養運動員獲國際比賽獎牌10 枚、國內比賽金牌11 枚、自治區比賽金牌117 枚。達國際健將運動等級3 人、一級運動員53 人、二級運動員30 人、高校輸送27人、高水平運動隊輸送20 人、國家隊輸送2 人。我校女子自由式摔跤專項課程資源分為線上教學資源和線下教學資源兩大類,線上教學資源主要是“女子自由式摔跤”網絡課程,線下教學資源主要包括摔跤專項課程標準、3 本實訓指導教材、2 部視頻教材、1 套活頁式導訓案,17 套訓練計劃、教案。課程目標是培養女子自由式摔跤運動專業能力和關鍵非專業能力高水平運動員。本課程建設是我校與高水平運動隊共同完善和優化,面向高校高水平運動隊、社會體育與體育教育運動訓練三個類型的“校隊協同、學訓賽一體化”的人才培養體系。本課程建設按運動員成長規律,整合應具備的知識、技術、方法、能力、情感體驗等劃分五個成長階段,確定培養內容,實現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在此模式下,教師需要構建學生學習滿意度影響因素模型,并根據學生的交流、探討、課程學習動機進行考核,有效引導學生的學習活動,根據活動內容制定相應的課程評價標準,確保學生在學習時明確該課程的評價標準和方法。研究發現,考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動機,學習想法等,對此教師需要確保學生的每一個學習活動都有相對應的考核標準[3]。確保學生在考核標準下可以通過在線學習了解自己的學習進度、能力、效果等。在此過程中平臺也會自己記錄每一個學生的學習進度、標準達到情況,最終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效果,對學生進行過程性評價,以此將平臺測試成績和筆試成績納入期末總成績中。
制定課程評價標準可以對學生在線學習情況進行考核和評估,在混合式課程教學模式下還設置線下競技比賽教學評價環節,對此教師也可以借鑒傳統的教學標準來評價,以此確保評價工作的多元化。此外,混合式教學模式對教師專業要求高,需要教師制定可靠的教學目標、明確教學思路和方法,創新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引導,開展個性化輔導,評估學生是否適應新的教學模式,以此深入把握學生的學習動態[4]。最終在評價的過程中可以深入了解學生的情況,根據學生的學習效果做出評價,幫助學生更好地訓練和制訂方案,達到科學育人的目的。
在女子摔跤訓練項目中,教師需要從傳統教學和網絡教學兩個方面進行,對于傳統教學,教師需要充分彰顯自身的專業能力,通過肢體動作、語氣、教學內容等吸引學生注意,激發學生興趣和動力,有效實現課程改革目標。在女子摔跤項目訓練中,教師需要科學設計訓練活動,豐富教學環境,有效解決傳統訓練模式下的弊端問題。在網絡課程教學中,教師需要科學利用先進的多媒體課件、網絡設備等進行教學,播放給學生相關視頻。在課程評價中也可以采用網絡化評價方法,比如在線監測和記錄、在線測試、考勤記錄、動態記錄等,以此注重過程性評價方法,在利用課件時,教師也需要根據課件教學效果制定課程評價標準,重點根據投影儀的效果、質量,教師對設備的操作和應用情況,教學內容和課件的融合情況來制定[5]。
對女子摔跤項目訓練模式進行分析,通過調查和分析制定了多個指標,重點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韌度、靈敏度等基本素質,通過測評得出了運動員們素質的結構特點,具體如下所示:
第一,專項力量評價指標。重點從摔布、立臥撐等測試來分析女子摔跤運動員們的專項力量,以上指標在女子摔跤運動員素質結構中占據著較大的比例,地位顯著,通過不同時間的測試可有效了解運動員的速度、力量、耐力,靈敏度和協調能力,對此可以以上因素作為女子摔跤專項力量的主要評價指標。
第二,速度耐力評價指標。通過對運動員們進行400m、800m、1500m 的訓練測試,以此制定三項速度耐力指標,以上各個距離的測試均有時間設置,主要對女子摔跤運動員們在無氧和有氧條件下的運動能力進行測試,其作為速度耐力測試項目,通過日常訓練可有效提高運動員們的專項耐力素質,對此可以將其作為典型的指標。
第三,靈敏協調能力評價指標。重點通過站架、抱摔、云梯翻格子等動作訓練來測試運動員們的靈敏度協調能力,其中過頭翻對運動員們的頸、腰部、背部、腿部肌肉力量要求較高,并確保以上部位有較好的協調能力,以此有效展現運動員們的靈敏度、柔韌度、協調度等,促使運動員們具備良好的專項素質。此外,也可以選擇其中兩個指標來測試運動員們的快速進攻能力、防守技術應用能力、大幅度身體移動中重心變化和反應能力。研究發現,過頭翻荷載最高,其對運動員們的靈敏度和協調能力影響最大,因此需要將其作為主要指標。
第四,爆發力評價指標。其中爆發力可以通過立定跳遠和百米沖刺項目來進行測試,其中立定跳遠可以對運動員們的全身爆發力進行測試,以此制定評價指標,其中百米測試可以有效測試運動員們的反應速度,從系數指數來看,立定跳遠荷載最高,因此可以作為主要指標。
第五,力量耐力評價指標。其中力量耐力可以通過引體向上等項目進行測試,可以對運動員們的相對力量水平、肌肉收縮的速度耐力、手臂持久抓握能力等進行培養,有效彰顯運動員們的力量耐力。研究發現我國的女子摔跤運動員和國外相比在該方面的能力較為突出,對此教練可以采用引體項目測試來評價運動員們的力量耐力。
“女子自由式摔跤”課程團隊重視學生發展性評價,關注學生差異化、個性化需求,注重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相結合,采取學生自評、互評、師評、社會評價等方式,評價內容主要以德育、身體素質、摔跤專項知識技術技能、意志品質、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六個方面的具體目標為依據,全面評價學生的發展情況。“女子自由式摔跤”課程實施混合教學改革后,學生評價由原來的一方評價變為四方評價。評價目標和內容由原來的訓練成績一個維度變為德育、意志品質等六個評價維度,對學生的評價更為客觀全面。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制定科學的女子摔跤運動員素質評價標準,對此需要采用科學的方法制定女子摔跤運動員們運動素質指標中的單項評分指標,在此基礎上采用因子分析法對權重進行計算,以此得出指標的權重系數。首先,人們需要根據女子摔跤運動員們的單項評價指標實際測量數據來打分,后通過分數相加得到綜合評分標準,在此過程中先需要測試不同級別運動員的單項成績,后對成績進行分類,根據不同類型確定不同的等級,最終得出女子摔跤不同級別運動員的運動素質評分表。其次,需要制定綜合評價標準樣本,以此進行檢驗。在此過程中為了確保標準的真實度、準確性,需要人們對實際測試的數據進行樣板測試,具體方法如下所示:先對運動員的原始指標數據進行采集、分析、處理;后從實際測量中的數據來得出最終分數;最后將分數相加得到指標權重后得出最終的分值,根據分值制定評價等級。
第一,訓練任務完成情況的評價。針對女子摔跤運動項目特點而言,需要對教練的任務安排下的運動員表現情況、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評價,一般體能訓練需要和其他訓練進行搭配、混合,以此實現混合式教學目標基本要求。教練在此過程中通過體能訓練來提高運動員們的競技水平和能力,女子摔跤運動團隊在比賽之前,教練都會安排較多的體能訓練課時。對一些經常性參加國際大型比賽的運動員而言,她們的專項技術水平已經非常高,對此需要在日常生活中進行體能訓練,采取個性化的訓練方法,有效提高運動員們的身體素質。體校的訓練教學模式采用半天上文化理論知識,半天進行實操訓練。周六周天采用實戰化訓練。定期開展全天集訓隊方式,既保證了理論文化的學習,同時也加強了女子摔跤運動項目的訓練。確保運動員們各項能力都可以得到均衡發展,以此提高訓練效果,確保運動員們的身體機能不受影響,避免產生過度勞累的情況,對此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評價,以此對運動員們的力量、耐力、靈敏度等進行綜合評價,根據具體的訓練任務進行評價。此外,在評價的過程中也需要根據具體安排的任務進行,比如沖刺跑、變速跑、長跑等,對于力量訓練,因為時間較長,對整個訓練效果進行綜合評估,以此幫助運動員們提高自己的力量素質。
“女子自由式摔跤”課程實施“線下、線上相融合,課前、課中、課后為一體”的混合教學訓練模式改革后,訓練氛圍較改革前變化明顯,訓練出勤率、參與度、學生訓練熱情、師生互動等都發生了明顯轉變。通過幾年來的教學訓練輪換,學生通過線上自主學習的能力大幅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能力、學習成績、學習行為都有所改善,教學訓練質量穩步提升,學生畢業升學和就業率提升明顯。
總之,為了進一步規范女子摔跤運動訓練工作,確保女子摔跤運動項目訓練系統化、科學化、專業化發展,有效提高女子摔跤運動員們的身體素質、競技水平,確保她們在比賽中保存自己的體力,獲得比賽勝利,需要積極采用混合式教學模式,以此創建多元化的課程教學評價方法,有效構建科學的指標評價體系,根據訓練內容進行針對性的評價。在此過程中需要把握女子摔跤運動員的體能特點,通過綜合評價了解運動員們體能水平,調整訓練方法,最終完善我國女子摔跤運動訓練評價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