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熊飛
2021年底,多個省市的育齡女性切實感受到了政策溫度。全國多地密集修訂計生條例,延長生育假期,新增育兒假。
在生育水平走低且三孩政策已正式實施的背景下,延長生育假可謂勢在必行。可對于陡然延長的生育假,不少女性似乎并不買賬。輿論在支持延長生育假政策的同時,也發出了擔憂的聲音,爭議與擔憂主要集中在生育假的延長是否會讓女性就業難上加難。
生育假的延長必然會增加企業的用人成本。除了保證員工生育期間的福利待遇,企業或需另聘人員來接替生育女員工的工作;等員工休完生育假返崗,企業可能還得同時承擔這兩個人的薪資費用。
職場上流行一句話,HR比你媽更關心你生不生孩子。生育是家庭事務、社會行為,而企業的目標是追求利潤。在優勝劣汰的市場競爭機制下,企業面臨巨大生存壓力,員工生不生孩子與企業的運營成本息息相關,對中小微民營企業的影響更為明顯。如此一來,一些用人單位就會減少聘用女性員工。延長生育假本是福利政策,卻很可能成為讓女性職場環境進一步惡化的推手。而面對就業困境,部分女性選擇少生、不生,最終促進生育的種種舉措的效果必將大打折扣。
生育既是家庭內部的私事,更是關系到國家人口結構的大事。延長生育假,是讓國家、家庭、個人多方受益的事,可如果由企業承擔實施這一政策帶來的成本,難免有“政策請客,企業買單”、慷他人之慨的嫌疑。
可見,政府部門除了出臺完善相關保障女性生育權利的政策外,在政策實施成本方面也應有合理的統籌安排。如通過稅收減免、財政補助等“返利”措施,幫助企業減輕負擔,合理分擔民眾的生育成本。甚至,有關部門可以對積極使用女性勞動力且保障女性員工生育等權利的企業給予額外激勵,讓企業變“要我做”為“我要做”。如此,延長生育假的舉措才不至于成為企業的沉重包袱,不至于讓女員工感到是一個“甜蜜的負擔”。
提振生育意愿、提升生育水平,是事關全局的系統工程,企業作為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當然不能置身事外。女性員工在使用成本上可能相對偏高,可她們在一些重要崗位上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在生育這樣的特殊時期給予女性員工更多關照呵護,不僅是企業社會責任意識的體現,也能進一步激發員工為企業盡職盡責的決心、提升忠誠度,這對于企業的長遠發展是大有裨益的。
此外,作為享受生育假的主體,廣大女性員工也要提升職場信心和工作能力。要知道,當前國家對于女性生育權益的保障已越發完善,要有享受應有假期的底氣,遭遇不合理對待要敢于依法維權。這樣的信心來自法律的保障和“生育友好型社會”的不斷構建。當然,在較長的假期中也不能完全與社會“脫節”,不斷學習是保持職場競爭力的重要途徑。
相關職能部門盡快出臺完善、細致、科學的生育假相應配套措施,讓員工敢于休假、企業樂于準假,企業充分展現社會責任感,不打折扣地落實好女性員工的生育休假等權利,女性自身有底氣、有信心、有能力并有良法善政的呵護,就一定能把延長生育假的好事辦好、實事辦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