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義忠
果桑栽培模式和配套技術探究
徐義忠
(安徽省安慶市潛山市官莊鎮農業技術推廣站安徽安慶246300)
文章介紹了果桑栽培的基本模式,從應用園地建設技術進行科學施肥;應用桑白果病防治技術促進果桑生長;應用果桑摘芯技術與冬季剪稍技術;應用覆膜技術與溫濕度調控技術;應用灌水技術、施肥技術以及修剪技術;果桑采收與簡單加工等幾個方面,探討了果桑栽培的配套技術應用思路,以期提高果桑栽培質量。
果桑;栽培模式;配套技術;思路
果桑是果、葉兼用型的桑樹。其葉可養蠶,其果桑葚已被列為第三代水果之一。其果桑葚可以加工成桑葚果凍、桑葚酒、桑葚干、桑葚果汁等各種營養保健食品,具有天然風味和滋補營養、明目、健腦、抗衰老等功效。本文以安徽省安慶市潛山市果桑栽培為例,采取有效的配套技術,目的是更好地保證果桑栽培產量,促進果桑正常生長。
產果為主的露地栽培重視果桑產果。農作安排如下:
4月中旬到5月下旬:處理桑果;6月下旬到7月中旬:處理夏蠶;8月中旬到9月上旬:處理中秋蠶;9月中旬到10月中旬:處理晚秋蠶。
技術要點:首先是合理施肥,強調氮肥、磷肥以及鉀肥的有效配比,增加有機肥施加量[1]。春肥應保持早施,每年3月底到4月初為果實生長的重要階段,關注夏肥施加與秋季追肥。其次是科學進行園林管理,果桑果實生長的起始階段要摘掉一些新芽、管理好果桑生長所需的營養成分。動態減梢,和頂部距離有30 cm,開展封園治蟲。最后是防治病蟲害,春季果桑發芽階段進行白條治蟲,夏季進行白拳治蟲,冬季重視清除園林。果桑開花的起始階段與盛開花朵的階段,可噴灑殺菌劑,防止桑椹菌核病的出現。
采葉為主的露地栽培重視采葉。農作安排如下:
4月中旬到5月下旬:處理桑果;4月底到5月下旬:處理春蠶;6月下旬到7月中旬:處理夏蠶;8月中旬到9月上旬:處理中秋蠶;9月中旬到10月中旬:處理晚秋蠶[2]。
技術要點:首先是合理施肥,春季應適度施肥,夏季應重視施肥,秋季要追加施肥,冬季應保持施肥量重組。保持相關施肥元素的合理配比,秋季適當增加氮肥使用量。其次是科學地進行園林管理,動態進行摘芯操作與夏伐操作,剪稍程度控制為果桑枝條長度的一半,動態進行封閉園林治蟲。最后是病蟲害防治,春季果桑發芽之前要采取白條治蟲的操作,夏季進行白拳治蟲的操作,冬季采取清除園林的操作。果桑開花的過程與盛開花朵的階段引進殺菌劑,防止桑椹菌核病的出現。
果桑栽培過程中,覆膜操作利用了季節變化的特點,通過人為管理的方式增加果桑收獲時間,促使經濟效益提升。農作安排如下:
4月中旬到5月下旬:處理果桑;6月下旬到7月中旬:處理夏蠶;8月中旬到9月上旬:處理中秋蠶;9月中旬到10月中旬:處理晚秋蠶。
技術要點:首先是對大棚內的溫濕度指數進行調整,往往在1月中旬開展覆膜處理,強化通風運作,引進夜閉晝開的原則,棚內溫度白天超過30 ℃的情況保持通風,條件允許要重視揭膜通風[3]。其次是合理施肥,管理好氮肥、磷肥與鉀肥的比例,一般情況每畝引進5噸左右的有機肥、每畝引進50 kg左右的復合肥、每畝引進30 kg左右的磷肥。最后是規范管理果桑園林,剪梢程度控制在和棚頂50 cm的距離,適當增加夏伐平均時間,起初開花的階段與盛開花朵的階段,引進殺菌劑處理,起到防治桑椹菌核病的作用。
(1)應用園地建設技術,科學對果桑施肥。栽培果桑過程中,園地的選取應和公路距離遠一些,也不能靠近污染源,不然會由于灰塵污染降低鮮果品質。比如采果期間,栽培密度應為每畝600株左右、行距保持1.7 cm、株距為0.8 cm,這是最佳的狀態,選取中低干養成的形式[4]。采葉期間,栽培密度為每畝800株左右、行距保持1.5 cm、株距為0.6 cm,選取低干養成的形式。在施肥操作中,把葉果兼用桑以及基礎的胡桑類型加以比較,強調施肥的有效性,混合運用氮肥、磷肥與鉀肥,不能僅施加氮肥,而是要重視有機肥的運用,在果桑結果階段適當追肥。
制定春肥施加方案:大多數情況下,在每年1月引進復合肥并施加,每畝使用30 kg的復合肥,不要僅施加氮肥,不然會造成果桑營養不協調出現落花落果現象。要想增加果桑的含糖量,可以在每年3月施加復合肥,結果期適當引進根外追肥[5]。首先是果桑開花完成后,處于青果期階段要保障幼果可以及時膨脹,每畝施加15 kg的復合肥,施肥時間在3月底。其次是果桑膨大發展到成熟期階段,滿足果桑再次膨大的條件需求,盡可能提升果桑的色澤感,另外每畝施加15 kg的復合肥或者每畝施加20 kg的鉀肥,施肥時間在4月底。最后是果桑開花后期發展到轉色之前,引進根外施肥的方式,即選取濃度為0.3%的磷酸二氫鉀,每10 d追加1次,且選取傍晚時刻或者陰天時施加;制定夏肥施加方案,即引進餅肥或者雞糞,每畝施加700 kg的有機肥以及每畝施加30 kg的復合肥;制定秋肥施加方案,在每年8月引進復合肥,即每畝施加15 kg;制定冬肥施加方案,盡可能增加有機肥的施加量。
(2)應用桑白果病防治技術,促進果桑生長。桑白果病也稱之為桑椹菌核病,主要是真菌子囊盤存在于土壤中,次年依托子囊孢子進行傳播,若此種真菌產生,傳播的速度是比較快的,或者面臨著破壞所有果桑的問題。對于防治過程應高度關注,借助農業防治手段以及化學防治手段進行合理處理。冬季清園過程中,剪掉病枯枝、拖地枝葉,引進波爾多液處理,還可以引進晶體石硫合劑45%進行地面噴灑[6]。冬耕除草保障病菌子囊盤能夠被完全暴露,最終凍死。早春果桑開花出蕾階段,選取甲基托布津1 000倍以及多菌靈可濕粉劑1 000倍處理果桑枝條,確保均勻噴灑在果桑上,間隔5 d進行病蟲害防治,一個月應保持防治4次左右。在采果之前的15 d不要噴藥,出現病果的情況下要及時摘除,同時實施異地深埋處理,降低病蟲害的傳染概率,在果桑結果期,不需要再次引進其他類型農藥來促進果桑生長。
準確來講,若是應用物理防治措施,可以制定引進果桑病蟲害人工捕殺的方案,還可以通過燈光以及毒餌加以誘殺。春季對桑毛蟲幼蟲進行捕捉,在每年5月中下旬時捕殺蚜蟲,在6月—7月對天牛成蟲進行捕捉,在8月—9月對果桑萎縮病株進行處理。在化學防治上,若果桑園林的種植已有2年,且春季出現食芽害蟲比較多的情況下,引進乙酰甲胺磷進行噴灑[7]。一年中五月份采摘果桑階段不可以運用藥物。果桑夏伐之后應圍繞養蠶用葉的實際情況與蟲害的發生現象引進乙酰甲胺磷藥物或者滅多威等藥物起到防治病蟲害的作用。
(3)應用果桑摘芯技術與冬季剪稍技術。果桑栽培應強調摘芯,與此相比大棚栽培的光照相對少一些,完全摘芯之后保持營養集中化,不僅可以加快果桑的生長速度,還可提高光合作用的效果,對保障果桑質量與產量起到促進作用。圍繞果桑實際生長情況,若果桑生長出果實,相關人員應該摘芯處理生長比較旺盛的枝條。大量實踐證明,摘芯是提高果桑產量的有效途徑,摘芯的操作目標是管理枝條的生長,控制新梢過快生長現象,讓果桑可以結出更多的果實。保障果桑園林內部的通風性,控制落果現象,新梢摘芯要保持盡早的原則,大多數情況是留出6個葉子,還可以分批次摘芯,去除果桑頂部嫩芽。針對冬季治蟲以及減梢,引進8 000倍殺滅菊酯20%,剪梢要圍繞不同需求進行人為層面的調整。把產果量視作主要任務,通常情況和梢端距離是30 cm時應采取平剪的方式,葉果兼按照一半的距離進行平頂減梢[8]。
(4)應用覆膜技術與溫濕度調控技術。果桑栽培階段,覆膜時間的管理可以體現出技術的應用水平,具體的時間會直接影響果桑發芽情況,覆膜的時間比較早,果桑自然休眠期無法充分保障、發芽開花都不夠整齊,同時和本地區大棚草莓采收期相同,勢必會降低果桑的銷售效果。若覆膜的時間比較晚,可能受到晚霜的影響,果桑不能提早上市。因此在具體的栽培中,應確保桑樹可以度過自然休眠期,適應低溫環境下的果桑生存特點,外部溫度在8 ℃左右,同時果桑棚中的溫度應在20 ℃左右。在溫濕度的調整上,棚內懸掛溫度計,時常觀察與統計信息,強化棚內溫濕度的管理。蓋膜以及萌芽之前進行灌水操作,滿足一定濕度的情況下果桑將會發芽,濕度大約是85%,果桑開花階段盡量保持干燥環境。若氣溫有所升高,外部溫度在10 ℃的情況下,白天及時打開果桑的薄膜,促進濕氣排出。棚內溫度超過30 ℃時應強調通風,降低溫度指數,棚內溫度超過35 ℃的情況下揭開果桑邊膜,不然會造成果桑葉燙傷的結果。結合實際測定,果桑的覆膜階段到采果階段,棚內溫度應該超過棚外溫度,且在早晨大約是2.5 ℃、中午大約是9 ℃。
(5)應用灌水技術、施肥技術以及修剪技術。果桑栽培期間,大棚覆膜超過100 d,棚內的土壤濕度指數應保持適中,不能單單強調殺菌噴霧,科學灌水5次左右,最為關鍵的是在果桑幼果生長階段,應當保持充足的水分促使果桑生長。和露地栽培形式相比較,果桑施肥應結合覆膜時間有所提前,在果桑結果起始階段增加磷肥以及鉀肥的含量。在果桑修剪技術的應用上,冬季對弱小枝以及病蟲枝進行完整剪除,保留健壯的果桑枝條,摘除距離枝梢頂部大約25 cm的部位。若果桑園林種植時間不少于2年,需要在4月上旬剪除不定芽或者弱小芽,在4月下旬枝條頂部長出8張左右的葉片時實施摘芯,管理好果桑的產量,讓果桑生長的質量得到保障[9]。
(6)果桑采收與簡單加工。在采收果桑期間,大約是在每年4月下旬,果桑從紅色轉變為紫色、果梗從青色變化為黃白色,代表果桑成熟,適合采收。果桑采收時間大約是半個月,果桑不適合長時間保存與運輸,成熟之后每日都需要專業人員進行采收,不能讓果桑受到暴曬,在市場銷售環節中的桑果要采取人工采收方案,利用小規模泡沫箱完成運輸處理。果桑的簡單加工方式主要有,第一個是進行桑葚泡酒,完全清洗桑葚,引進大約55度的純糧白酒,把桑葚以及白酒按照1∶2的比例調配,放入白酒壇內部,采取密封浸泡的方式制作。桑葚泡酒能讓人們喝出健康與享受,豐富人們的生活;第二個是進行桑椹膏制作,利用攪拌器對其加以糊狀處理,加入蜂蜜以及麥芽糖,三者的比例根據5∶2∶1的指數調配,放入砂鍋之中,利用文火緩緩加熱,均勻攪拌之后形成稠膏狀態,冷卻后便制成了桑椹膏。桑椹膏具有滋補肝腎的功效,尤其是對于神經衰弱造成的心臟病以及關節炎有著顯著的治療成效,能夠改善人們的習慣性便秘,特別適合老年人食用。
開展果桑栽培模式和配套技術的相關課題尤為重要,在果桑的栽培中,相關人員應重視科學技術的應用,制定果桑栽培相關流程,通過應用園地建設技術,科學對果桑施肥;應用桑白果病的有效防治技術,促進果桑生長;應用果桑摘芯技術與冬季剪稍技術;應用覆膜技術與溫濕度調控技術;應用灌水技術、施肥技術以及修剪技術等,實現果桑栽培的綜合產量與整體效益的最大化。
[1]曾玉華,劉梅秋,周靜,等.湘中地區臺灣長果桑“一年兩季”生態栽培技術[J].西北園藝(果樹),2022(1):20-24.
[2]董朝霞,于翠,莫榮利,等.不同施肥和樹形處理對設施果桑果實品質及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樣性的影響[J].北方蠶業,2021,42(4):8-14.
[3]姜樟土,徐璐珊,陳樂陽.果桑設施栽培安全生產模式及技術[J].蠶桑茶葉通訊,2021(5):11-12.
[4]全省果桑病蟲害防控技術培訓交流會在金華召開[J].蠶桑通報,2020,51(1):51.
[5]陳樂陽,王剛,陳文明,等.果桑設施栽培安全生產模式研究[J].中國蠶業,2020,41(1):12-16.
[6]文柳瓔,潘德健,黃若雨,等.粵椹大10在廣西平果縣栽培模式及效益分析[J].廣東蠶業,2019,53(12):5-6.
[7]孫孝龍,馬驍,施建軍.果桑智能化設施栽培技術研究[J].現代化農業,2019(2):39-41.
[8]Zhu Changchun,variety selection an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peony in southern China.Zhejiang Province,Taizhou City Research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2018(12):24-25.
[9]鄧真華,杜賢明,彭曉虹,等.‘大10’果桑高效栽培模式研究初報[J].中國果樹,2017(5):55-57.
Research on Fruit Mulberry Cultivation Mode and Supporting Technology
Xu Yizhong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Station, Guanzhuang Town, Qianshan City, Anqing City, Anhui Province, Anqing, Anhui, 246300)
The article introduces the basic mode of fruit mulberry cultivation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the application of garde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for scientific fertilization; application of mulberry white fruit disease control technology to promote fruit mulberry growth; application of fruit mulberry core picking technology and winter pruning technology; application of film mulching technology and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Control technology; application of irrigation technology, fertilization technology and pruning technology; fruit mulberry harvesting and simple processing, etc. Then, we discussed the application ideas of supporting technology in cultiva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fruit mulberry cultivation.
Fruit Mulberry; Cultivation Mode; Supporting Technology; Thinking
10.3969/j.issn.2095-1205.2022.04.05
S663.9
A
2095-1205(2022)04-13-03
徐義忠(1974- ),男,漢族,安徽潛山人,大專,農藝師,研究方向為現代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