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榮
氣象災害對農牧業生產的影響及防御措施
陳建榮
(新疆哈密市巴里坤縣大河鎮農業(畜牧業)發展服務中心新疆哈密839205)
目前,全球氣候變暖的問題日益突出,氣象災害對新疆巴里坤縣地區的農牧業生產影響較大。文章分析了氣象災害對農牧業生產的影響,提出了強化農牧業生產災害防御應變能力;普及防災意識,加強災害知識培訓;積極開展人工影響天氣研究和工作;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合理調整畜牧業產業結構;拓寬氣象信息傳播覆蓋面;提供農牧業直通式氣象服務;構建氣象災害信息管理系統防御等措施,以提升農牧業氣象服務水平,有效減少農牧業經濟損失。
氣象災害;農牧業生產;防御措施;監測系統
新疆巴里坤縣屬溫帶大陸性冷涼干旱氣候區,平均海拔1 650 m,四季不分明,光照充足。冬天寒冷、夏季涼爽。年均氣溫1 ℃,最高氣溫35 ℃,最低氣溫-43.6 ℃,無霜期98 d~104 d,年降水量僅200 mm左右,蒸發量1 638 mm。氣象災害會給農牧業生產帶來較大損失,威脅著我國的糧食生產安全,其中常見的氣象災害有干旱、大風、冰雹等。目前,我國氣象災害缺乏系統化管理,氣象災害預警與減災方式聯動不足,未做好提前監測的工作,未掌握氣象災害發生的基本規律。基于此,開展新疆巴里坤縣農牧區的生態環境改善與保護工作,就需要開展農牧業直通式氣象服務,保證氣象減災工作順利進行,減少農牧業的經濟損失,實現新疆巴里坤縣地區農牧業穩定發展。
新疆巴里坤縣地區的年降水量稀少,蒸發量相對較大,出現干旱問題頻率較高,影響的范圍較廣,屬于新疆巴里坤縣地區農牧業生產面臨的關鍵氣象災害。新疆巴里坤縣地區一年四季都可能出現干旱天氣,當地以農牧業發展為主,其中春旱、夏旱對農牧業發展產生的影響較大[1]。若發生旱災,則可能出現土壤水分、養分無法滿足農作物生長、發育的情況。而干旱天氣、高溫天氣也會導致空氣溫度提高,蒸發率上升,土壤內部水分消耗,植物出現缺水情況,導致農作物無法正常發育與生長。
冰雹災害可能會隨著許多自然災害一同發生,如霜災、蟲災等,發生雹災后,容易出現霜災。與新疆其他地區相比,新疆巴里坤縣地區雹災出現的范圍相對較小,時間較短,破壞力較弱。但由于雹災都是突發性的,具有強度大、伴隨狂風暴雨的特點,可能使得人們無法應付,會給農業生產帶來一定的危害,對交通運輸、電訊等行業造成經濟損失[2]。新疆巴里坤縣地區2019年7月17日21點,遭遇了嚴重的雷陣雨,大雨伴隨著冰雹傾盆而下,持續時間約為10 min,最大冰雹直徑超過0.8 cm。而正值春小麥乳熟節點,在巴里坤縣大河鎮,許多成片小麥被破壞,由于冰雹太大,打光了麥穗頭,導致減產超過70%。當地的保險公司和相關部門都需要對受損小麥進行調查,如果農民投入農業災害保險,則可以獲得一定數額的賠償。氣象部門、保險公司協作,協助相關部門開展防災減災工作,妥善地處理好災后理賠工作,提升農業減災能力。
大風多發的冬春季節處于各地降水量較少,地表植被覆蓋率較低的階段,加上新疆巴里坤縣地區的特殊地質條件,土層比較薄,大風也可能引起沙塵,出現風災,導致土壤水分快速蒸發。而風災不僅會損壞農作物,還會侵蝕土壤環境,出現損壞樹木、建筑物、草場沙漠化、破壞植被等情況,導致通信設施、電力設施受阻,還會引起病蟲害傳播、污染問題擴散[3]。例如,2018年3月30日晚至4月1日,巴里坤縣薩爾喬克鄉、海子沿鄉一帶出現大風天氣,導致農戶的棚圈、生產大棚受損,所幸沒有人員傷亡,也沒有產生次生災害。監測資料顯示,海子沿鄉至薩爾喬克鄉一帶2018年3月30日至2018年4月1日期間極大風速達27 m/s,導致薩爾喬克鄉291座棚圈陽光板損壞,海子沿鄉222座棚圈陽光板或彩鋼損壞,部分區域出現了供電線路桿塔不同程度倒桿、裂紋等現象,共造成經濟損失約268.8萬元。針對本次天氣,新疆巴里坤縣氣象局提前一天發布了大風天氣預報、降水預警等,然后又通過預警終端、突發預警平臺發布了大風藍色預警信息,提醒各個單位相關負責人、鄉鎮居民防范惡劣天氣。縣政府的重視度較高,政府也結合了新疆巴里坤縣地區氣象局的警報,發布了防范大風的通知。相關部門需提高對天氣變化的關注度,還要進行預報監測,并做好天氣變化的防范應對工作,保障群眾人身財產安全。
第一,切實增強災害性天氣防御水平,做好氣象災害普查工作,并建立地基、空基相融合的觀測系統,有效提升災害預防信息傳輸速度。相關部門不僅要落實精細化的管控預案,還需要建設氣象預報預測系統,落實監測評估體系,提升氣象災害易發區的監測預警水平[4]。
第二,有效提升應對氣象災害的能力。在提升相關人員對氣象災害的應對能力的同時,需保證在面對災害性天氣能及時提出相應的防御方案,避免給農牧業生產帶來較大危害。例如,建設氣象信息人員隊伍真正達成建設成果與先進技術相融合,解決氣象預報預警信息發布面臨的問題。
新疆巴里坤縣地區實行防火減災,需要促進社會大眾形成良好的防災意識、避災意識等。在農牧業的防災減災建設階段,關鍵問題之一是認知程度未能有效提升,沒有形成良好的防災減災理念,群眾的防災減災知識普及程度不高[5]。因此,增強大眾的社會責任意識和自救能力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對于各級政府部門來說,需要關注氣象防災科普教育工作,并適當加大農業防災減災培訓的力度,形成全員良好防災意識,以此作為建設和諧社會的關鍵任務。在組織政府官員開展專項培訓教育的同時,對黨校學員、政府行政管理人員進行相關氣象教育與普及工作,并對實際的變化規律、經濟建設面臨的影響進行分析。在了解新疆巴里坤縣地區氣象災害的發生規律、核心特點后,深入到受災地區,開展實習教育,使大眾形成良好的責任意識。
要想有效降低農牧業損失,推動防災減災工作順利開展,需要對防護區域進行合理劃分,并秉承統一指揮的核心原則。在發生干旱、雹災的地區設立農牧業生產作業點,并結合天氣預報、天氣監測等相關資料,抓住人工增雨的時機,安全有效地進行人工增雨,有效規避氣象災害帶來的影響,落實抗災救災的核心應急策略[6]。因此,需要將人工影響天氣作為水資源綜合管理的核心內容,并分析新疆巴里坤縣地區的氣候,合理引入數值模擬技術、觀測工具等,做好水資源、天氣的研究工作,為后續業務活動開展提供參考依據。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有助于降低氣象災害現象的發生率。地區的水利工程建設到位則說明該地區干旱防治能力較強。如果每家每戶都有暖棚圈,在面臨暴風雪、雹災時,其應對能力相對強。若氣候小區有水分、旱情、氣象監測站,突發氣象災害的預警能力就會顯著提升。通常情況下,農區都有良好的棚圈設備,冬春有農作物秸稈、貯草等,且有飼料可以貼喂瘦弱牲畜,故雪災對畜牧業影響較小。而高寒牧區一般是純牧業區,存在靠天養畜的情況,受自然因素影響較大,若草地建設、基礎設施建設不到位,其應對自然災害能力較差,導致出現遇雪成災的情況[7],因此,政府部門需加大資金支持力度,推動農牧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如建設水庫、牲畜暖棚圈、飲水工程等,并做好滑坡地帶修復處理工作。此外,借鑒其他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經驗,從多元化的渠道籌集資金,將重心放在建設水利設施、促進公路、電力建設,并對農牧業科技合理利用,為農村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不斷改善農牧業實際生產條件,切實提升防災減災水平。
結合新疆巴里坤縣地區的植被、季節氣候情況,促進生態系統維護工作的順利開展,還可以有效增加區域畜量,提高農牧民的實際經濟收入水平。干旱荒漠地區,可推行圍封轉移戰略計劃,禁止開展放牧活動,合理調整畜牧業產業結構。沙化情況較為嚴重的地區需要落實植樹造林計劃、治理沙源,建設防護林帶。在干旱季節可縮短放牧時間或禁止放牧,以促進草地植被健康生長。此外,推動退耕還林還草工程建設,以解決土壤沙化的問題。
通過開展農牧業直通式氣象服務,有助于拓寬氣象信息傳播的覆蓋面。新疆巴里坤縣地區氣象部門需結合當地農牧業生產情況,了解農牧業氣象災害實際情況,分析防災減災的形勢,構建全新的氣象服務模式。通過建設農牧業氣象服務平臺、氣象信息服務站、氣象監測站,合理利用微博、微信、電視、短信通知、LED顯示屏等傳播方式。通過促進農牧業生產部門與氣象部門的交流與合作,定期收集種植養殖大戶、畜牧業大戶、農業專業合作社、涉農單位等完成的生產資料。在建設重點服務對象信息庫的基礎上,為農牧區提供直通式氣象服務,發揮防災減災的核心作用,加快新疆巴里坤縣地區農牧業的發展。
結合中央財政頒布的三農服務專項建設基本要求,相關部門與工作人員需對新疆巴里坤縣地區的氣象災害特點、防災減災形勢進行全面分析,并結合農牧業的氣象服務核心需求,推進直通式的氣象服務模式。在深化農牧業生產部門與氣象部門溝通協作的同時,以網絡信息技術作為核心支撐,定期收集畜牧業生產戶、養殖等信息,收集農業經營主體核心資料,建立服務對象信息庫,提供精細化直通式的氣象服務,達到防災減災的基礎目標,有效提高農牧業氣象服務綜合水平。在新疆巴里坤縣地區氣象服務發展階段,需掌握新農村建設特點,并對農業氣象服務計劃進行優化調整[8],同時,農業氣象服務需要了解農業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糧食生產工作的核心內容,在加大宣傳力度的基礎上,促進更多農民意識到農業生產發展的核心作用。在建設完善保障機制的同時,提供及時、準確的氣象服務,從而為各項生產活動提供良好保障,為群眾提供及時、全面的農業氣象服務信息。
構建氣象災害信息管理系統,使各個單位成員的減災信息系統聯網,開展分層次、跨地區、跨部門的綜合防災減災網絡數據平臺建設,并對防災減災數據資源進行整合利用,開展現代化、信息化的減災工作,獲得準確的氣象信息,及時進行信息預報,準確傳遞關鍵信息。其中,最重要的是實現政策下達部門、信息傳達部門、氣象部門互相配合,以提升突發性災害問題的反映水平[9]。氣象部門可以合理利用計算機平臺、衛星遙感技術,收集生態信息和社會經濟信息,對氣象要素的變化和災害發生的情況進行動態化監測,適當增加光和熱的實際使用效率。強化農牧業氣象預測與監測力度,掌握氣候變化信息,并在災害發生前進行預警,保證在短時間內向各個部門反饋災情發生的基本范圍、地區及強度等。相關工作人員應結合各個行業的實際情況,對氣象工作預報進行精細化管控,并提供針對性較強的預報產品。在對生態與氣候相互作用進行研究的同時,提出監測、保護生態環境,促進長期建設等多層面的建議,使政府決策部門可以在生產活動、經濟建設階段做好抗災的準備工作。
農牧業氣象災害是制約農牧業生產的關鍵因素,會導致糧食產量大幅度減少,對農牧業生產危害較大。因此,通過對氣象災害進行研究,提出合理化的防御方案,科學化使用氣象資源,能減少災害對各項生產活動的影響。從根源上來看,氣象服務是促進農牧業發展的可持續動力,要想做好氣象災害防治的工作,需要建立配套的氣象服務機制。在氣象預報階段,不僅注重開展單向性分析與研究,還要擴展到災害系統中,及時進行預警,提出防范措施,保障經濟社會穩定發展。
[1]張亞敏,李瑞鋒,姬遠卓.淺析烏審旗氣象災害對農牧業生產的影響及防御措施[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22(1):88-89.
[2]張向軍.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在農牧業生產中的作用及應用價值[J].鄉村科技,2019(17):125-126.
[3]汪文忠.氣象災害對農牧業生產的影響與對策[J].中國畜牧業,2019(10):32-33.
[4]王柯翔.騰格里地區主要氣象災害對農牧業的影響及防御措施[J].現代農業科技,2019(7):181,183.
[5]巴圖.額濟納旗主要氣象災害對農牧業生產的影響及防御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8(18):197,199.
[6]王海山.庫倫旗氣象災害對農牧業生產的影響及氣象服務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8(8):250,252.
[7]黃靜.新疆特克斯縣主要氣象災害對農牧業生產的危害及防御[J].北京農業,2015(3):141.
[8]李莉,李巍巍,馬國貴,等.內蒙古通遼地區氣候特點及氣象災害的防御[J].畜牧與飼料科學,2014,35(10):35,51.
[9]趙曉英.錫林浩特市氣候變化對農牧業的影響——以2017年度為例[J].農業與技術,2018,38(7):134-135,137.
Influence of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on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Production and Defense Measures
Chen Jianrong
(Agriculture (Animal Husbandry) Development Service Center in Dahe Town in Barkol Kazak Autonomous County in Hami City in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Hami, Xinjiang, 839205)
At present, the problem of global warming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and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have a greater impact on the agricultural and animal husbandry production in Barkol Kazak Autonomous County in Xinjiang.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impacts extents and proposes to strengthen the ability to respond to disasters in agricultural and animal husbandry production; popularize disaster prevention awareness and strengthen disaster knowledge training; actively carry out research and work on artificial weather modification; strengthen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djust the animal husbandry industry structure; widen the coverage of meteorological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provide agricultural and animal husbandry direct meteorological services; build a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defense and other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agricultural and animal husbandry meteorological service level and effectively reduce the agricultural and animal husbandry economic losses.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Agricultural and Animal Husbandry Production; Defense Measures; Monitoring System
10.3969/j.issn.2095-1205.2022.04.17
S162
A
2095-1205(2022)04-51-03
陳建榮(1971- ),男,漢族,新疆巴里坤人,本科,高級農藝師,研究方向為農作物栽培管理技術及病蟲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