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強(陜西煤業新型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我國新能源資源較為豐富,對新能源的開發利用是改變我國當前能源結構的重要途徑,同時也能夠彌補當前能源短缺問題,滿足能源需求。21世紀能源成為彰顯國家實力和體現國家發展質量的關鍵因素,但是當前我國對新能源的開發還存在諸多不足,在發展過程中存在諸多影響因素,解決好新能源經濟發展的影響因素,正確看待其發展前景,有助于推動我國新能源經濟的快速發展。
能源指的是能夠提供能量的資源,是現代人類社會和經濟發展的根本動力,同時也是支撐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保證。能源按照其是否具有可再生性可以分為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其中,不可再生能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氣等,這些都是長期以來人類主要依賴的能源;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陽能、風能、水能、生物能、地熱能、海洋能和核能等。本文中所提到的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在內涵上有交叉和重疊,包括可再生能源、綠色能源、清潔能源等。
能源轉型指的是能量系統中的重大結構變化,能源轉型是由人們對不同燃料的需求和可獲得性驅動的。當前,隨著環境問題的日益嚴峻,人們意識到必須將全球碳排放量降至零。而人們常用的能源主要以化石燃料為主,這些燃料在使用過程中會排放大量的碳,因此,人們必須改變能源系統,以其他新能源替代化石燃料,從而達到減少碳排放、降低環境污染、實現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目的。
能源轉型有以下特征和趨勢:第一,能源供給側與消費側的改變。從能源供給側來看,采用清潔能源進行替代。從能源消費側來看,以電能進行替代,發揮清潔能源和電能的重要作用,改變傳統能源格局;第二,能源系統的轉型發展。傳統能源的發展經歷了由點對點供應向跨國配置的歷程,因此,隨著能源轉型,未來全球電網互聯方式也會逐漸改變。以電能為例,當前電能的供應主要是小功率交互為主,在未來可能實現大功率輸電;第三,能源產業向優質高效升級。在未來,能源必將向著清潔型、環保性方向發展,傳統以化石能源為中心的產業也需要從能源方面進行革新,完成產業的升級優化;第四,新能源技術的發展。通過將現代信息通信技術和新能源電力的融合,實現不同能源的互補交替,推動能源結構多樣化發展,滿足用戶的能源需求,推動能源革命和經濟轉型[1]。
當前,我國新能源開發利用技術還相對落后,對新能源的開發利用還遠遠不足,總體而言,影響我國新能源經濟發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雖然與前些年相比,我國新能源技術取得了較大進步,逐漸形成了產業化,然而與其他新能源技術發達國家相比,依然有諸多不足。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首先,新能源技術創新資金投入不足。新能源技術研發資金需求較高,研發周期較長,需要持久地規模化發展。當前,新能源技術研發主要依靠企業投入,但是單純依靠技術創新而缺乏商業化技術和投資,以及融資渠道等,導致新能源技術創新的商業化應用存在較大障礙。當前,我國對于新能源技術創新的投資比例不高,同時還需要將大量資金用于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設備,嚴重影響了我國新能源技術的發展。
其次,新能源技術較弱。當前,我國能源科技自主創新概念較少,缺乏獨立的見解,同時,新能源技術研發實驗設備以及測試手段等都較為落后,缺乏實驗大平臺。我國新能源技術研發人員人才隊伍得不到有效保障,經驗豐富的年長者逐漸退出,而年輕一代又鮮少有人進入新能源領域[2]。這些都導致我國新能源領域發展較為緩慢,新能源技術不足。
最后,新能源技術國際合作體系不暢通。我國在新能源領域采取“以市場換技術”,但是這種發展戰略下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一方面,國外掌控先進技術的國家并不會將所有技術都引進中國,他們通常會采取壟斷的方式維護自身利益,而這些技術又是新能源領域的關鍵技術,因此,導致我國新能源發展并不理想;另一方面,我國自身技術吸收能力不高,有些投入巨資引入的技術并沒有有效吸收,也沒有在此基礎上實現良好創新,導致對新技術的有效應用不足造成資金和技術的浪費。
一方面,當前我國新能源發電成本較高。目前,我國新能源發電主要有風能、光伏和水利。與傳統發電相比,風能發電雖然綠色環保,但是發電成本卻相對較高,而光伏發電中,由于多晶硅生產技術還不夠成熟,導致發電成本也相對較高。其他海洋能、地熱能等由于不具規模性,同時相應的技術不足,其發電成本會更高。當前,新能源發電成本高主要由當地政府對用戶進行補貼,但是長期下去會對地區財政造成沉重負擔,同時也降低了新能源技術創新的價值;另一方面,新能源電力并網困難。新能源中風能、太陽能等都是以二次能源電能形式進行消費的,電網環境也成為新能源發展的重要因素。當前,我國火力發電裝機容量不斷增加,與新能源發電形成爭搶并網的局面,這對新能源產業發展有不利影響。同時,我國電網建設還處于起步階段,這些對新能源并網都造成了一定的困難[3]。
在現代化進程中,我國工業經濟的發展對化石類能源依賴性很高,雖然在一定時期極大推動了我國工業化發展進程,但是同時也造成了能源利用效率低、環境污染嚴重等問題。因此,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力發展新能源是當務之急。雖然我國新能源十分豐富,但是大量的新能源開發利用一方面需要具備相應的新能源開發技術,另一方面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如何通過開發新能源,充分利用新能源,完成由傳統依賴化石類能源向低污染的新能源方向轉變是當前我國能源供需矛盾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當前,我國新能源利用方面存在以下問題:風能和太陽能數量較少,并且開發成本很高,能源供應并不穩定,難以滿足當前我國大量能源消耗的需求;而生物能源的開發利用技術還不夠成熟,可利用率十分低下,難以滿足實際需求;2011年3月12日,日本核泄漏事件為人們敲響了核電能源安全的警鐘,當前,我國核電設施名列世界首位,但是目前我國核電占電能比重不到5%,短期內難以改變我國能源結構。
當前我國能源需求問題十分突出,煤炭作為我國重要的能量來源,對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同時,由于煤礦開采造成的礦難事件也引發了諸多社會問題。隨著我國煤改氣工程的推進,我國對天然氣的需求呈現大幅增長,天然氣逐漸取代了其他高污染能源。同時,我國對石油的依賴程度也較高,且需要大量從國外進口,這就導致我國石油供應會受當地國家政治動蕩的影響,面臨著國際安全風險問題。在這種形勢下,我國新能源經濟發展面臨著空前的壓力,大力發展新能源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我國能源供需矛盾問題。
轉型背景下,我國對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十分重視,下面從政策、技術以及市場需求三方面對新能源經濟發展前景進行分析。
當前,我國能源發展已經從總量擴張向提質增效轉變。能源轉型背景下,我國能源發展目標是建立現代能源經濟體。當前,我國在能源戰略、規劃以及財政等方面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政策,推動新能源經濟的快速發展,為新能源經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從新能源發展戰略來看,《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戰略(2016-2030)》為我國新能源經濟發展指明了方向;從新能源發展規劃來看,“十三五”期間,我國出臺了關于可再生能源發展的專項規劃,以及節能減排、電能替代、互聯網+智慧能源等工作方案。在新能源發展規劃中,提出了智慧能源發展等一系列發展目標,明確了新能源重點發展領域,為新能源經濟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從新能源發展出臺的政策來看,我國對此出臺了財政、稅收以及投融資等多項支持政策[4]。例如:節能減排財政補助、稅收優惠、階梯電價、綠色貸款等。在相關政策的支持下,為新能源經濟發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從新能源的體制機制改革來看,我國油氣領域加快了改革步伐,同時管道建設、運營服務等也取得了一定發展。電力體制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果,并且還在不斷加快。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在新能源經濟發展戰略、規劃、政策以及體制機制改革等方面的持續推進,我國未來新能源經濟發展政策環境逐漸趨好。一系列政策的發布實施為新能源經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是保障新能源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持。
當前,全球范圍內迎來了新一輪的科技革命,與此同時,產業發展也發生了重大改變,我國在新能源領域也提高了對信息技術的應用與重視。通過出臺一系列相關政策,推動我國新能源科技的創新發展。
新能源技術的創新離不開政策、資本和市場的共同作用,隨著我國這些方面的日益完善,我國新能源創新取得了一定成果。例如,我國風電技術、光伏技術不斷發展,發電成本逐年下降,風能發電和光伏發電在科技水平不斷提高的基礎上有望實現與傳統發電平價上網的目標。同時,新能源汽車充電技術也取得了巨大進步,在新能源汽車剛問世的階段,人們最關心的問題就是新能源汽車續航里程問題,隨著這一技術的發展,續航里程問題不再是新能源汽車的不足,人們對新能源汽車有了全新的認識,也有越來越多的人將購車需求轉移到新能源汽車上來。當前新能源技術的發展與應用,為我國新能源經濟發展提供了充分的技術支撐,有利于促進我國新能源經濟的快速發展[5]。
此外,信息技術不斷發展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先進技術被應用在新能源領域。在未來這些技術會為智慧能源服務創造廣闊的市場前景和發展機遇。例如:智慧能源使用服務、智慧能源配送服務等。可以預見的是,在未來,新能源經濟的發展必定需要有信息技術的助力,信息技術在新能源領域的應用也必將對其發展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通過對新能源經濟發展政策及技術方面的因素分析,可以預見我國新能源服務具有巨大的市場需求,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以下通過對新能源服務細分市場需求進行分析,來具體說明。
第一,新能源輸配服務市場。主要有以下兩方面:一方面是輸配電網的建設,涉及投資、基礎建設、配套設施建設等;另一方面是輸配電網的運營服務,旨在為用戶提供多樣化的能源選擇。據相關數據顯示:在2019至2020期間,我國對天然氣管網、電網以及熱力管網建設需求大幅增加,預計金額在千億元以上。微電網、增量配電網以及新一輪農網改造建設將會帶動相關服務市場的發展。“十三五”之后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國在電網、天然氣網以及熱力管網建設年投資需求依然會十分旺盛。第二,電力市場化交易服務市場。
近年來,隨著我國政府不斷推進電力體制改革,推動電力市場化交易,電力市場主體日益多元化。《關于積極推進電力市場化交易進一步完善交易機制的通知》的發布,對我國電力市場化提出了明確要求,在相關政策的推動下,我國售電市場將迎來更快的發展。第三,節能服務市場。“十三五”以來,我國進一步明確了加快生態文明建設,對此,中央和地方政府就節能減排工作采取了多項措施。例如:實施節能減排戰略、完善節能減排制度、實施推動節能減排產業的政策、推廣節能減排技術創新等。一系列節能減排舉措為節能服務市場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預計在未來很長一段時期內,我國節能服務市場將迎來大規模的爆發,面臨大量的資金需求。第四,環保用能服務市場。當前,我國不少地區面臨著巨大的環境治理壓力,新能源替代任務十分艱巨。為了實現“十三五”期間提出的提高能源清潔替代水平,政府出臺了多項政策,為環保用能業務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機,在未來,我國環保用能服務市場將迎來巨大的發展。
綜合智慧能源服務市場。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信息技術被應用于新能源領域,例如:5G技術、物聯網技術等。在未來,信息技術在新能源領域的應用將會創造更多的智慧能源服務計劃,極大促進智慧能源服務市場的發展[6]。
綜上所述,新能源經濟的發展不僅是當前治理環境、降低環境污染的重要舉措,同時也是促進能源多樣化、緩解能源危機的重要措施。通過對新能源經濟發展市場前景分析,可以看出,在未來,新能源經濟發展有著廣闊的市場前景,將會推動諸多相關行業的發展。因此,我國需要高度重視新能源技術的創新應用,為新能源技術創新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資金支持,有效解決我國對傳統能源過度依賴的現狀,推動我國社會經濟持續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