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嬌 李中華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重大的政治任務。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以下簡稱《決議》),是一篇馬克思主義的綱領性文獻,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牢記初心使命、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宣言,是以史為鑒、開創未來,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行動指南。
高等學校承擔著為黨育才、為國育才的重要使命,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必須認真抓好全會精神的深入學習貫徹工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作用不可替代。廣大思政課教師在深入學習貫徹全會精神方面責任重大,當前應著力將全會精神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更好地引導廣大青年學生學習領會全會精神要義。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指引了思政課的理論方向。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決議》,系統闡述了一百年來,黨領導人民浴血奮戰、百折不撓,創造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成就;自力更生、發憤圖強,創造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成就;解放思想、銳意進取,創造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自信自強、守正創新,創造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充分體現了我們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豐富了思政課的內涵體系。《決議》對黨領導人民通過艱苦奮斗取得的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進行了科學總結,豐富和充實了思政課教學的內容體系。中國共產黨從建黨之初的幾十名黨員,發展到今天的9500余萬名黨員,從一個非常小的黨成長為執政黨,帶領中國人民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這是黨一百年來不斷發展壯大的生動體現。“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簡稱“概論課”)讓學生能夠深刻理解黨百年奮斗的重大成就的發展邏輯和實踐邏輯,深刻理解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運所系。將黨帶領人民取得的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轉化為課堂教學內容,能更好地增強“概論課”教學的針對性,通過鮮活生動地講解黨的偉大成就,使師生在課堂上更好地產生共鳴。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給予了思政課以歷史育人的新啟示。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慶祝大會上指出,黨的百年奮斗鍛造了走在時代前列的中國共產黨,形成了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精神譜系,保持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不斷提高,中國共產黨無愧為偉大、光榮、正確的黨。將全會精神,特別是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融入到高校思政課的教學設計中,具體來說,“概論課”是對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百年奮斗歷程的書寫,其本質上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生動體現,中國共產黨一切行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以人民為中心,從“人民萬歲”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始終貫穿著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因此在“概論課”當中重點強調歷史育人的作用,講述中國共產黨歷經百年奮斗,帶領中國人民書寫了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上最恢宏的史詩,讓青年學生更深切體會到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并且在學習實踐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努力。
“概論課”主要講述的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的理論成果,這與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所系統闡述的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內容具有內在一致性。新編的2021版教材以“什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重點,幫助學生更全面,更系統地理解和感受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這與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決議》相契合。
浴血奮戰,百折不撓。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帶領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成就,其特征是浴血奮戰,百折不撓。當時黨面臨的主要任務是,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創造根本社會條件。具體到“概論課”內容,與《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的第二章“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相契合,在這一時期,黨經歷的大革命的失敗、第五次反圍剿,都關乎生死,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心中的信仰。教師講授“概論課”第二章內容的過程中嵌入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能夠豐富課堂教學內容,讓學生對黨有更深刻的體會。
自力更生,發憤圖強。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黨帶領人民取得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成就,其特征是自力更生,發憤圖強。當時黨面臨的主要任務是,實現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進行社會主義革命,推進社會主義建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具體到“概論課”內容,與《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的第三章和第四章“社會主義改造理論”相對應,這一時期黨在各個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將黨在各個方面取得成就的典型事例融入到“概論課”當中,使學生充分理解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
解放思想,銳意進取。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黨帶領人民取得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當時黨面臨的主要任務是,繼續探索中國建設社會主義的正確道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使人民擺脫貧困、盡快富裕起來,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充滿新的活力的體制保證和快速發展的物質條件。具體到“概論課”內容,與《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的第五章到第八章相對應,將“概論課”相關章節融入黨帶領人民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經典故事,讓青年學生深刻認識到黨始終踐行初心和使命。
自信自強,守正創新。進入新時代以來,黨面臨的主要任務是,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開啟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朝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繼續前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黨帶領人民自信自強,守正創新,取得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我國已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具體到“概論課”內容,與《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中的第八章到最后一章這一部分相契合,在教學過程中,將《決議》對這一時期的內容融入課堂,增強青年學生對“四個自信”的強烈認同,堅信中國共產黨始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堅信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已經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我們即將迎接的是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
優化教學設計,提高學生對課堂內容的理解。將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融入思政課,要求在教學過程中突出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重要性。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學生接受信息的渠道變得復雜多樣,對傳統的教學方式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由于當今時代的青年學生大多是“00 后”,因此要打破傳統單一的教學方法,在教學的設計中引入“情景式教學”。其中一種表現形式為“表演歷史劇”,老師安排學生進行歷史情景劇的排練,在以新文化運動等為題材的歷史情景劇中學生通過扮演歷史人物能夠對當時歷史事件產生更加深刻的印象,同時對課堂內容的理解也會更加透徹。
創新教學手段,豐富課堂的載體和形式。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與進步,為高校思政課教學手段的創新提供了新的機會和平臺。高校思政課堂既要發揮傳統課堂的主要作用,在繼承傳統說理方式的同時,要根據當前的時代條件進行創新突破,將“虛擬仿真技術”融入到高校思政課堂當中,實現思政課堂的智能化。哈爾濱醫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開發的“學習標兵”客戶端利用了虛擬仿真技術,將思政課的教學內容與軟件進行了結合,在課堂當中,學生通過VR 眼鏡進行沉浸式、體驗式、自主式學習,通過身臨其境的感受和體會,增強了學生的體驗感。通過把虛擬仿真技術與高校思政課結合,使學生達到理論與實踐相統一的效果,最終提高思政課的實效性。
拓寬教學渠道,增強課堂的教學效果。隨著思政課教材的不斷更新,思政課教師也應及時更新教育理念,拓寬教育渠道,采取單一的單向教學方式會導致課程內容與實際相脫離。為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學生的自主性,必須注重理論聯系實際。馬克思主義認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學生不僅要學習理論知識,還必須通過實踐體驗掌握理論。在課堂講述之外,要求學生走出課堂,進行參與式教學,組織學生參加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的宣講會、報告會,通過課堂的理論闡釋和學生積極的實踐參與,使學生充分領會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實現全會精神入腦入心,進而實現教學效果增強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