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銀行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決策部署,圍繞“國家所需、金融所能、工行所長”,立足城市金融、金融科技、綜合服務優勢,會同農業農村部于2021年9月啟動農業產業融合發展項目“興農撮合”活動。活動以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和農業產業強鎮為主要服務對象,通過打造“興農撮合”專屬平臺,整合資源、集成政策、集聚要素,為農業產業融合發展項目各類經營主體提供產銷對接、供需洽談、招商引資和金融服務,以小切口實現大突破,為解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過程中鄉村產業生態不完善、鄉村金融服務供給不充足等問題提供了務實方案。
開發專屬服務平臺,數字化手段搭建三農供需對接“新橋梁”。通過網頁和APP兩種渠道,“興農撮合”平臺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和農業產業強鎮開設特色專屬主頁,引導經營主體通過平臺發布產品、需求及招商引資信息,實現供需匹配對接。截至2022年2月末,已有117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74個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和455個農業產業強鎮入駐平臺和認領主頁,1.5萬個農業經營主體發布各類信息,尋求合作伙伴,影響范圍和覆蓋面不斷擴展。
舉辦專題對接活動,特色服務激活農業產業融合發展“新動能”。工商銀行會同各級農業農村部門,先后舉辦了第24屆中國農產品加工業貿易洽談會配套論壇等多場招商拓展活動,并以籌辦第十九屆農交會為契機,組織1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220余家農業經營主體,舉辦全國農業產業融合發展撮合對接會,結合疫情防控形勢,設立7個線上專場、開展6輪云上洽談,幫助企業足不出戶拓展合作渠道。截至2022年2月末,“興農撮合”已在20余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舉辦各級對接活動40余場,創新探索“線上+線下”“云展廳+云發布”“推介會+對接會”等多種形式,推動參會主體拓寬供貨、銷售渠道,實現廣泛交流合作。如貴州白云區組織招商引資撮合會,致力將牛場布依族鄉“蘑力小鎮”食用菌產業示范園區打造為綜合旅游度假區;內蒙古舉辦草原生態農畜產品購銷對接會,為來自深圳、馬來西亞的采購商和內蒙古草原肉羊、科爾沁肉牛產業集群供應商牽線搭橋,供需合作意向達成比例高達9成,超50%的企業簽署了采購交易合同;河北圍繞今麥郎等農業產業化國家級龍頭企業,邀請其產業鏈上下游農業企業150余家參加撮合會,現場促成采購意向40余筆。
聯動跟進金融服務,融資支持輸送鄉村振興“新活水”。有了撮合就有了貸款。對入駐平臺的農業經營主體,工商銀行積極用活項目財政獎補資金、農業補貼、保險、擔保、訂單等結構化信息數據,結合農業經營主體類型和產業發展階段,探索開展信貸產品創新,實現融資支持落實落地。截至2022年2月末,已先后為20余個省(自治區、直轄市)498個農業產業融合發展項目,提供意向性授信額度511億元,融資落地95.3億元,涵蓋種養殖、深加工等多個重點領域,將投融資意向轉化為“真金白銀”。如為破解上海崇明某合作社抵押物缺乏的瓶頸問題,僅用一個月就為其發放專項信用貸款500萬元,解決了合作社發展的燃眉之急;貴州省石阡縣創新推出“石阡苔茶產業貸”線上普惠貸款產品,注入部分財政獎補資金作為貸款風險補償金,撬動4800萬元現代農業產業園融資落地。
宣傳推廣活動成效,各方資源共建鄉村振興“新生態”。活動啟動后,工商銀行會同農業農村部第一時間啟動宣傳推廣“三部曲”,通過發布平臺使用指引、共享聯系人名單、指導完善具體實施方案,讓各方了解并參與“興農撮合”活動。2021年9月項目一啟動,即組織“興農撮合”全國視頻培訓會,各級農業農村部門、工商銀行各級分支機構、產業融合發展項目聯絡人約2000余人參加專題培訓和在線交流,并在全國農業農村系統“2022網上冬訓行動”中,對活動進行專題推介等,成功引導一批農業行業組織、科研院校、龍頭企業積極參與“興農撮合”活動,形成金融、人才、技術、信息等要素集成的興農“生態圈”。如廣東啟動“金融支持鄉村振興產業興農聯盟”行動,推動工商資本和產品下鄉;工商銀行四川分行與四川農業大學、川農牛科技公司簽署“金融+科技+人才”戰略合作協議,立足山地肉牛產業集群建設,探索創新賦能手段。
“興農撮合”活動的開展,是發揮國有金融機構優勢,促進農業產業融合發展的重要創新舉措,也是提高中央財政獎補資金使用效益、促進財政資金與金融資本良性互動的有力探索,為加快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提供了重要抓手。截至2022年2月末,在農業農村部的悉心指導下,全國近20個省級農業農村部門與工商銀行簽訂了“興農撮合”專項合作協議,天津、廣東、甘肅、新疆等10余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以正式發文形式將活動傳達到縣域。117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74個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和455個農業產業強鎮完成平臺入駐,1.5萬個農業經營主體通過平臺發布產品、需求和招商引資信息;組織“興農撮合”專題撮合對接40余場,累計達成各類合作意向1000余個。制定綜合金融服務方案120余項,提供意向性授信額度511億元,惠及20余個省(自治區、直轄市)498個農業產業融合發展項目,融資落地95.3億元,涵蓋農業種養植、深加工等多個重點領域。
“興農撮合”活動以“平臺+撮合+金融”模式,將創新思路與一線業務實踐有機融合,助力解決農業產業融合發展痛點堵點問題,其推廣價值主要體現在:
“撮合對接”塑造金融機構“融商”模式。工商銀行充分發揮服務網絡面寬、金融科技強、客戶資源廣的優勢,搭建“興農撮合”專屬服務平臺為各方提供直達式對接,縮短農產品進城、工業品下鄉的流通鏈條,使農業價值增值部分更多留在農業經營主體手中;通過撮合對接活動主動遴選農業一二三產業的經營主體,加強供需對接、信息匹配,并以服務中介角色增強交易信用,提升撮合成功率,促進產業融合發展項目實現商業拓展、價值拓寬。
“數字助農”提升鄉村振興“融智”成效。“興農撮合”平臺較好契合平臺經濟發展趨勢,通過“興農撮合”平臺應用,農業經營主體不僅可以免費獲取產銷供需信息,還可實時獲得全網農業資訊,報名參加“工銀興農培訓”專項項目,享受優秀師資和業務一線專家授課,緩解三農領域信息不對稱問題,促進鄉村金融普及和農業交流培訓,真正實現產業帶農、助農、惠農。
“金融聯動”發揮商業銀行“融資”專長。“興農撮合”是工商銀行以創新方式提升三農金融服務普惠性、適配性和有效性的有益探索。從農業經營主體實際需求出發,通過對接財政獎補資金、農業補貼等政務數據,強化信貸風控數據基礎,結合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特色場景,帶動差異化產品創新,推動農村金融供給側建設,有效發揮財政資金撬動作用,引導金融活水源源不斷流向三農領域。
常態化推進“興農撮合”活動開展。工商銀行將在農業農村部指導下,進一步整合內外部資源、集成惠農政策、集聚助農要素,發揮好自身優勢和作用,常態化推進“興農撮合”活動,持續做好平臺推廣、撮合促進和金融聯動服務,深化“平臺+撮合+金融”互動,指導更多項目載體用好專屬平臺,幫助更多經營主體獲取撮合服務,促進更多合作成果落地見效,引導更多資源要素向鄉村產業有效融合匯聚。
深化拓展“興農撮合”活動范圍和服務內容。活動范圍上,做好農業產業融合發展項目服務的同時,拓展至農業現代化示范區,服務重心進一步下沉,廣泛覆蓋有生產經營需求的農戶。服務內容上,提供全流程撮合服務的基礎上,依托工銀“興農通”APP,為農業經營主體足不出戶提供生產經營、政務、培訓、繳費等各類生態場景服務。同時,結合“信貸直通車”、“萬企興萬村”、支持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等,強化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質效。
引導和撬動更多金融和社會資本向農業產業融合項目匯聚。深化農業產業融合發展項目融資及風控機制,探索產品創新,強化融資支持,擬2022年為農業產業融合發展項目及下轄農業經營主體提供不少于1000億元意向性融資支持,實現不少于100億元融資落地。引入更多農業龍頭企業、行業組織、科研院校和媒體等參與“興農撮合”活動,共同構建助農興農“生態圈”,實現資金推動、項目帶動、產業拉動同向發力,有效支撐農業產業融合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