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國月
(廣西理工職業技術學校 廣西南寧 530031)
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建筑工程項目不僅在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也是推進城市發展的重要基礎。在建筑行業如今的發展形勢下,裝配式建筑是非常突出的發展方向之一。裝配式建筑的施工過程相對簡便,施工周期較短,且具備較好的節能環保功能。當前,國家政府對于裝配式建筑施工有著較大的推廣力度,裝配式建筑也越來越多地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青睞。為了滿足裝配式建筑的高效發展,需要為其配備更多的高素質人才。所以,職業技術學校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應加大裝配式建筑教學課程的改革力度,緊密跟蹤裝配式建筑施工的產業化發展形勢,積極開拓產教融合的教學方式,努力為裝配式建筑行業提供更多的優質人才[1]。
在職業教育過程中,最關鍵的教學目標是滿足學生具備較高的就業率,促進地區經濟的科學發展。這一目標與產教融合的教學目標有著較高的一致性。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加大對產教融合教學方式的分析,促進學校與企業達成共同的發展目標。近些年來,我國經濟和科技飛速發展,工業正在向自動化和智能化方向發展。尤其在當前的市場經濟形勢下,為了滿足高素質人才培養,促進國家經濟的進步,必須要結合產教融合的教學模式,為我國的各個領域培養高素質人才。
在教學過程中,學校能夠實現將日常教學內容融入生產中,滿足教學目標的科學性,在完成教學目標的同時真正使學生掌握動手能力;通過將理論與實踐的融合,確保學生具備較強的操作能力,改變以往傳統教學模式的局限性。另外,在教學過程中,學校可以與企業緊密配合,利用企業的實際工程項目協助教師解決教學實踐的問題,確保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發展與理論知識學習同步進行。學校通過與企業之間的聯合創新,也可以加大產教融合模式的創新改革。比如:安排現場的專業技術人員到課題進行現場實際操作方式的教學,確保學生能力與素養的大幅提升[2]。
高層次人才是高等教育發展的核心力量。清華大學終身校長梅貽琦先生曾說過:“所謂大學者,非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對于職業學校而言:首先,無論是促進應用轉型,還是深化產教融合,如果沒有相應的人才隊伍保障,則猶如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其次,相比內部人才培育選拔的周期長、易流失等問題,高層次人才引進可以快速改善師資組成、提升辦學內涵,其“短平快”優勢十分明顯;最后,職業學校“搶人大戰”中往往處于競爭劣勢,一定程度上迫使其從傳統的盲目引進高學歷、高頭銜的學術人才,轉向面向尋求具有豐富實踐經驗和應用創新能力的應用型人才。從當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實施“人才強校”戰略、引進應用型人才已成為大部分職業學校的發展方向和重點措施[3]。
產教融合是產業系統與教育系統資源整合與優化配置的動態過程。校企雙方在滿足自身需求的基礎上,共同推進產教融合的發展。職業學校深化產教融合,有利于促進產業與教育系統人才雙向互動,主要表現為:(1)高校將學術型、研究型教師派遣至對口企業進行實踐或掛職鍛煉,有利于促進理論與實踐融會貫通,提升師資隊伍整體的實踐與應用創新能力;(2)高校從企業引進應用型人才或管理專家來校教學,傳授行業先進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有利于促進師資渠道多元化,保障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培養;(3)高校與企業等產業結構共同組織建設產業協會、創新聯盟、協同創新中心、專家咨詢委員會等合作載體,或共同舉辦產學研沙龍、產業峰會等對接活動,有利于加強學校教師與企業技術人員之間的交流、學習、合作,實現共同發展。
首先,改變思路,從原有的以建筑行業協會施工端為主導的聯盟合作,轉入到行、企、校為切入點,也就是產品端入手。原有產品端在幾十年建設行業發展尾端逐漸協同發展邁入到工業化集成時代的裝配化設計前端,同時又融入原有大份額的施工端來實踐,這大大提升了產業發展速度,是一次思維的大轉變。其次,政府政策紅利的不斷出臺,大大促進了產品研發端的熱情,使原有的建材商開始出現了企業之間的互通,共榮發展。近年來,以裝配式內裝修產業發展為目標主體的裝配式裝修產業聯盟的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行動,已經初顯成效,以“產學研用、認證賦能、校企通聯”為主題,以行、企、校的共同合力,依托產品研發端的領頭單位。例如,中國建材工業經濟研究會、裝飾內裝協會等強強聯合,為裝配化裝修人才培養在崗位分析,課程構架創新、實訓基地建設等方面奠定了堅實的產業合作基礎,將能加速我國裝配式裝修產業工人系統化建設與高等職業技術技能人才的迅速提升,讓我國裝配式裝修產業人才培養進入全新的時代[4]。
裝配式教學課程在我國的起步相對較晚,教學內容方面略顯單薄,同時相關部門對裝配式建筑施工教學內容的關注度不高,這就導致裝配式建筑教學過程中存在的相關問題并未及時得到解決。教學內容的不完善就容易造成學生理論知識與現場實踐知識的斷層,也就無法滿足行業所需人才的素質要求。在教學過程中,如果學生無法對專業知識形成系統認知,將會導致學生學習興趣的下降,這對于裝配式建筑教學也造成了一定的阻礙。裝配式建筑課程教學中,并未較好地涉及裝配式建筑與現代建筑之間的聯系,學生同時也不能有效了解裝配式建筑對現代建筑的影響,忽略了裝配式建筑施工存在的優勢,這也將使學生缺乏對裝配式建筑學習的積極主動性。
部分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只關注對課本知識的講解,并沒有結合現場實際要求對學生進行實際操作以及課外知識的教學。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能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相結合,很多內容極易被遺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面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需要及時給出解答,如果缺少相關現場資料,教師也將無法對學生提出問題進行精準解答。這不僅會影響到教學效果,也將讓學生喪失學習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若是未能對問題進行精確講解,學生始終處于一知半解的情況,這也將導致在日后的工作過程中存在較大的困擾。
在當前常見的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對教學方式進行改革。然而,在裝配式建筑教學活動中,教師通常采用的仍舊是以往傳統型的教學模式,以自我為中心,忽視了學生對知識學習的狀態和效果。僅僅開展對課本知識的講解,較少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以及學習效果,這一現象容易導致學生失去學習興趣,也會造成教學效果的下降。長此以往,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效果也會不斷下降,未來也將難以完成裝配式建筑教學的目標。
我國的裝配式建筑起步較晚,在教學過程中很多課程的設置也存在著一定的滯后性。學校在教學過程中未配備專業化的教學設備以及教學場地,這導致在教學過程中很多裝配式建筑特有的零配件無法直觀地呈現,而只能通過課本對零件的描述來表達,這容易使學生對這些零配件的認知不夠深入。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學校設置的設備和場地的缺失,也將導致在學習過程中會出現知識過于抽象,無法達到教學目的的要求。學生缺乏較強的實踐操作,無法滿足現場實際操作能力以及未來創新能力的提升。
第一,裝配式建筑設計原理以及設計圖紙的講解。在學校開展裝配式建筑知識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根據需要加大對教學內容的完善以滿足教學內容的覆蓋面,在教學過程中,不僅僅需要開展對傳統建筑與裝配式建筑教學之間異同點的分析,并且需要根據裝配式建筑的設計以及施工圖紙等進行識別和掌握,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尤其對學生的制圖能力進行分析,提高學生的知識掌握水平。滿足裝配式建筑施工中的鋼筋施工、綁扎、預埋件等圖紙的識圖,結合實際情況拓展學生的想象力。第二,施工內容的講解。在裝配式建筑施工中,教師需要針對施工中存在的設計方案進行詳細講解。裝配式建筑屬于目前建筑行業的新型建筑型式。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以實際情況為出發點,將更多的現場知識納入日常教學內容中,同時應對裝配式建筑施工流程中的施工質量控制的內容進行講解,還需要結合國家現行的相關規程規范,對質量檢驗的評定分析標準進行講解,讓學生熟悉所有的施工以及質檢技術,為裝配式建筑人才培養提供更多保障。第三,裝配式建筑和智能化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將教學內容與現行的智能化建筑技術進行融合講解。比如,在教學過程中,將工廠智能化、BIM技術等融合到教學案例中,可以利用計算機、投影儀等多種設備,讓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到裝配式建筑的設計以及施工狀況,并且了解整個預制構件的組裝過程[5]。
在裝配式建筑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改變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可以適當地增加在裝配式建筑教學中的實訓課程,可充分利用相關的一體化數字平臺,采用觀看教學動畫,真實有效地感受裝配式建筑預制構件的加工、組裝以及質檢的過程,彌補課本知識的欠缺和不足。為了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下達相應的學習任務書,讓學生根據任務書的操作要求,進行預制構件加工和生產過程的模擬。通過實際操作,教師可以在整個裝配式建筑施工過程中形成對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讓學生產生對學習的興趣,同時逐步培養學生具備較好的職業素養。
在裝配式建筑課程的教學中,學校應加大與企業之間的合作,通過產教融合的教學模式,安排企業的專業工作人員進行現場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以及不同的專業要求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案,滿足裝配式行業對人才的能力需求。此外,教師還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開設現場實習課以及現場技術人員實訓課,確保學生具備較強的現場操作能力與對應的專業素養,滿足裝配式建筑人才的素質要求。另外,企業也可以安排專業工作人員對學校的學生進行技能培訓,讓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更好地實現對知識的掌握與運用。
第一,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對教學課程進行雙創改革,積極將雙創課程融合到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具備創新型的學習理念。在裝配式建筑知識的學習中,讓學生掌握更多的專業知識的同時學習較強的管理理念,讓學生提升自身的創新創業意識。第二,在裝配式建筑教學過程中,學校可以與企業加大合作力度,建立相應的學習基地,結合雙創教育要求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學習機會。學校可以積極組織教師和學生參加各類創新、創業大賽以及相關的學科競賽等,形成良好的創業大賽機制,確保學生能夠對所學知識的靈活運用。第三,在教學過程中可以以學校的校企合作平臺為基礎,加大對產教融合理念的應用。在校企合作平臺的基礎上加大教師與現場專業技術人員的交流學習,讓學生更加貼近企業,確保教學效果的提升。第四,加大政企資源的整合,以國家制定的相關政策為基礎,努力實現將創新成果應用到實際項目之中,為裝配式建筑的發展提供完整完善的配套體系。
綜上所述,在裝配式建筑教學過程中,教師利用產教融合模式開展更加專業的教學內容,確保教學效果的提升。教師結合操作要求,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配備完善的教學設備,幫助學生解答學習過程中面臨的各種問題,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進一步推進教學效果的提升。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需要結合裝配式建筑的發展趨勢,加大對教學內容的更新與優化,使學生在未來的就業當中能夠掌握必備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從而實現個人與裝配式行業的長足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