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健強 譚思坤
摘要:2019年我國通過《長城、大運河、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要求2023年底基本完成建設任務。本文旨在通過長征國家文化公園這一案例,分析智慧技術對城市文化公園的影響,探討智慧技術與城市文化的融合建設及其智媒化傳播意義。
關鍵詞:智慧技術 長征國家文化公園 智媒化
一、文化公園
“最早的城市公園產生于現代工業社會時期,特點是對公眾開放具有滿足觀賞、游覽、休閑、活動等多重需求的功能,公園的功能及配套設施相對齊全,為國內綜合公園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隨著社會的進一步發展,出現了很多“文化公園”。不同于單純的城市綠地,文化公園更強調人文理念,往往展示以同一主題統籌的精神。而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則著重突出二萬五千里的長征精神。
(一)長征國家文化公園的歷史意義
1933年9月,中央紅軍進行戰略轉移,從江西瑞金出發,經歷了二萬五千里艱難險阻之路。“雖然社會環境經過 80 年的崢嶸歲月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新的征途絕非一馬平川。克服前進道路上的艱難險阻,必須具備強大的精神力量。長征精神無疑是走好新長征路的寶貴精神財富。”2019年7 月2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九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長城、大運河、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會議還指出“建設長城、大運河、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對堅定文化自信,彰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持久影響力、革命文化的強大感召力具有重要意義”。長征國家文化公園的建設將成為城市綠地綜合性的極致展現。它不僅僅可以同普通公園一樣給人們提供休閑、活動的場所,尤其在文化載體方面,則比其他的文化公園更具有統一的主題,文化價值更大,更能代表一段歷史和一座城市。除此之外它還具備教育意義,不論是為了追溯歷史還是紅色研學,長征國家文化公園都能達到銘記歷史不忘初衷的目的。
(二)智慧技術對于城市綜合體的時代必要性
一個公園逐步成為城市綜合體之后,智慧技術賦予了更多更立體更可能的發展未來。
公園的功能性方面,具有多功能的公園給市民帶來更為豐富的體驗。“事實上,人們對于景色的感受與欣賞,應是結合視、聽、嗅等感受共同作用的結果。”除了原始的風景園林設計,智慧技術通過仿真聲音及氣味釋放,帶來真實感。文化載體方面,現有城市文化公園通常選擇使用名人雕像或其他建筑形式來展現當地文化。但這樣的文物或雕像只是被單純的擺在那里,并沒有真正展現歷史和當地珍貴的特有的文化。而智慧技術可以通過展演或體驗式的環節,生動再現歷史,宛如身臨其境。
二、以智媒為主的智慧技術建設背景
“Web2.0之后媒體變革的起點是移動互聯網,但它更大的趨向是媒體智能化,或智媒化。”關于寫作、拍攝與傳播,人類將不再親自操控單獨的文字,不再親自點擊“發送”按鈕。具有萬物皆媒、人機共生和自我學習特征的智能媒體將取代傳統媒體,智媒化時代已經到來。
(一)時空維度的智慧技術
時空維度的智慧技術或者說體現時空維度的智媒化特征,似乎是一個實—虛—實的過程。智媒的初始點是傳統媒體。起始階段強調線性的真實,我們用日期和時間點來劃分傳播階段,也就是“等播出”。這是一種發布與觀看的關系,無法進行近距離的交互,受眾的選擇權受限。此后的第二個階段,互聯網的發展讓每個用戶有了在網絡上自由發布內容的權力,從而導致了一種互聯網虛擬化。發布主體、發布內容以及發布時間幾乎無證可考,內容也可以不再遵循線性規律而是可以不斷回溯過去。這種“發布的自由”衍生了自媒體,變成了“想看就看”。在智慧技術不斷發展,并不斷靠近智媒化的今天,第三個階段通過VR(虛擬現實)、AR(增強現實)等技術實現了一種內容虛擬形式真實的傳播形式。即在互聯網較為虛擬的內容基礎上,通過技術手段還原感官真實。以VR為例,目前主要運用在電影和游戲方面,這兩種作品形式都能在感官刺激方面找到新的意義。VR可以為用戶帶去身臨其境的感覺,讓用戶有了參與感。在電影里VR用戶會成為影片“看不見的演員”,與影片主演一起經歷奇遇。在游戲里則體現為,用戶能夠和游戲人物合二為一,進入游戲情節,“主宰”整個游戲。
就自媒體而言,它做到了另一種真實。快速的時效性、拍攝者的鏡頭就如同觀眾的眼睛以及直播。“新技術將創造媒體用戶與現場的新關系:‘臨場’,即進入現場。”這種真實除了時效性之外,由于信息的發布者同觀眾的身份一樣,當觀眾的同時也是發布者,身份上的靠近與認同,制造了真實,它是生活的、同階層的。
時空維度的智媒化技術,從時間角度而言最大程度上消除了時間對于傳播的限制,向上可以無限回溯,向下可以做到即發即看。空間角度而言,根據已有環境拓展了除現實外的虛擬空間,這個空間可以無限大、可以裝任何東西,是“真實的虛擬世界”。
(二)服務體驗類智慧技術
智慧技術在日常生活中將有更多的用武之地。不僅僅是技術服務于信息的傳播與渠道,信息的傳播其實需要更多能服務于日常生活的智慧技術。首先就目前而言,由于較多的智慧技術尚未完全普及,近年來大部分的服務體驗性智慧技術都集中在景區和博物館。例如故宮博物院就運用了大量的服務類智慧技術,每一個游客都可以掃描二維碼進入到故宮的電子地圖,提供不同的游覽方式及電子講解,也通過物聯網技術實時展現景點人數,從而達到錯開高峰合理安排游覽路線的目的。故宮還開發了小程序,用戶在線上通過AR增強現實的方式能夠3D多角度地逛展覽。除此之外,故宮還開發了“每日故宮”APP,每日向用戶推送一件故宮藏品,用戶可以通過這個應用程序看到此件藏品的每一個細節,了解到藏品背后的故事。整個應用程序從網絡連接顯示到日歷選的界面,都極具故宮傳統美的風格,這種日歷式的推送方式以及增強現實帶來的良好觀看方式吸引了大量用戶,也為智慧技術與主題文化公園的融合發展提供了良好范例。
除故宮之外,一些科技博物館也大量采用了智慧技術。通常為了增加科技感,摒棄了傳統的講解員,而是由具有一定人工智能的機器人進行帶路和講解。參觀者可與其進行對話,并得到回答。科技博物館為滿足年齡偏小或是學生的參觀者,對于較為晦澀的科學定理,通常會轉化為體驗式的游戲過程,運用VR、AR等刺激感官的智慧技術,給參觀者留下深刻印象,從而了解到科學知識。這樣的科技博物館其實也成了“綜合體”,不再是只有藏品完全被動地“被參觀”,而是主動地為參觀者“制造”藏品。它也不再只是一個博物館,而成為了電影院、教室和游樂園,寓教于樂輸送知識。將來這種較為“主動”的游覽方式又將會因為大數據而改變,通過大數據獲取你的喜好以及知識水平,會由迎賓引導前去參觀。
服務體驗類的智慧技術,以用戶的需求出發,增加了地點的功能性及綜合性。運用智慧技術把體驗的“可玩性”放大到極致,也使服務的準確性大大增加。在智慧技術和大數據不斷發展的將來,服務與體驗或將經歷被動—主動—被動的過程。
三、智慧技術的首要任務:傳承與保護
長征文化作為歷史長河中閃耀的一顆星,為讓其光芒長久不衰,在長征國家文化公園中運用智慧技術很有必要:保護實體文物,增強歷史記憶,傳承長征文化,講好長征故事。
(一)保護實地文物
二萬五千里長征是宏大的史詩,應該被“見證”需要被記住。長征國家文化公園應主要依托現存長征文物為公園主要內容,以城市公園為形式,以長征文化精神為核心,彰顯國家力量。“這些文物遺產是人類活動的產物,許多分布在城市人口密集區,其保護方法應與自然保護、封閉式保護有所不同。”長征文物多是無法移動的建筑或標語等,為了尊重文物的原真性,且貼近人們生活距離,長征國家文化公園選擇以開放的方式保護長征文物,這就需要智慧技術的介入。例如:館藏眾多的故宮無法做到向參觀者展示所有藏品,一是因為數量過多無法一次性展示全部,二是因為存在受損難護的藏品,需要被保護。這些藏品具有歷史文化意義,需要傳達給參觀者。于是故宮采取了兩種方式,一是在線上通過多角度增強現實感來展示文物,另一種是線下的虛擬現實,運用專業技術設備目睹文物及其相關故事。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可以運用智慧技術,在高度開放的環境中達到正常文物展示和保護文物的目的。
長征文物還有一些是大型的實地文物,如遵義會議會址就是“雕刻瞬間”的大型文物。建筑文物屹立不倒,其內所有擺設還原著會議場景每個“瞬間”。這樣的場景中,眾多的細節建構起參觀者對過去那場會議的想象,從而產生心靈上的觸動。維持場景中的每一個細節,并完全尊重歷史,包括先烈們在此居住時的每一個生活用具位置,會議時的座位安排,滿滿記憶,令人動容。遵義會議是一段連續性的歷史,但會址之中只能復原其中的一個定格場景。單個定格場景的維持需要不斷的重復維護,耗時耗力且并不能做到完全的復原。而智慧技術首先可以對文物進行定位,并自動進行維護及修復。同時通過全息投影,完全復刻當時場景,形象生動地展示人物在那段歷史期間的衣著、行動和語言,讓文物“活”起來。
智慧技術對于實體文物的保護能做到精準有效,對于“瞬間性”的復刻場景能做到更生動更具體更形象的復刻。保護是傳承的前提,智慧技術提供“理性”保護,將為長征國家文化公園的建設帶來新思路。
(二)保存再現歷史記憶
無論文物多么的豐富,其中蘊含的精神才是核心。單純的文物參觀并不能完全給參觀者帶去精神上的思考。更為直接的方式是讓參觀者進入那段歷史。可以利用VR與物聯網及AI技術聯合起來做一個可交互的“電影”系統,讓參觀者親歷偉大的二萬五千里長征。利用VR技術實現逼真感,物聯網及AI實現“交互”。參觀者在進入這個“電影”系統之后,真實地與人物對話。在尊重歷史、還原歷史的前提下,參觀者根據系統提供的每一個選項進行自己的選擇,系統從無數個結果中,基于算法提供專屬于參觀者的故事與結果。并通過參觀者生成的結果,進行“自我學習”,生成更多的支線故事及新結果。目前雖有人運用“電影”的形式來講故事,但大都停留在表面的“講”,而不是“進入”故事,智慧技術帶來了“進入”故事的可能。
除了逼真的再現歷史記憶,把珍貴的歷史片段留存下來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利用智慧技術可對現存史料進行永久存檔,且可以作為“電影”系統的輔助性資料。對于一些受損的音視頻資料,可對其進行數字化儲存。于歷史,保護與傳承最重要的是一種文化、一種精神能活在人們的心中,激發人們向著更加美好的明天前進。
結語
智慧技術與長征國家文化公園融合,將為城市綠地規劃、文物保護、文旅結合及智慧技術本身的發展具有促進作用。為歷史在將來的智媒化傳播提供了可行之路。城市綠地或者說公園的“親民”性,在“萬物皆媒”的時代,智慧技術終將與人類日常生活相融,保護與傳承終會有更多的可能。
(基金項目:本文系貴州省“2011”紅色旅游協同創新中心項目研究成果,項目名稱“智能技術與貴州長征文化公園的融合”,黔教合KY字【2020016】,項目編號21HSXT05)
參考文獻:
[1]孫幸陽.廣州綜合性公園的功能傾向性發展研究[J].美與時代(城市版),2021(02):110-112.
[2]李建華.走好新長征路的寶貴精神財富[N].人民日報,2016-10-26(007).
[3]劉晶,閆增峰,趙星.城市遺址公園聲景觀生態營建智慧研究[J].中國園林,2018,34(S1):73-75.
[4]彭蘭.智媒化:未來媒體浪潮——新媒體發展趨勢報告(2016)[J].國際新聞界,2016,38(11):6-24.
[5]王健,王明德,孫煜.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理論與實踐[J].江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9,18(05):42-52.
(作者單位:貴州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