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利娜(中國航空綜合技術研究所)
裝備制造是一項重要的產業,對人才技術具有較高的要求,需要對人才測評方面引起重視,提高人才測評的效率。人力資源管理具有一定的難度,應構建完善人才測評體系,采用規范化的人才測評策略,使人才能夠得到充分利用。人才測評需要注重測評體系的搭建,同時做好測評體系評價工作,保證人才測評過程能夠順利進行。
人才測評具有鑒定功能,發揮對人才的評定作用,發現人才具備的優點,合理對裝配制造崗位進行安排。人才測評涉及的方面較多,需要對人才的心理素質、能力素質等展開測試,能夠及時發現人才的才能,采用適當的配置方式。人才測評需要對技術進行綜合運用,提高人才測定方法的有效性,使人才測評過程更加的科學。鑒定是人才測評的重要功能,能夠對人才進行客觀評價,保證裝備制造人才篩選的嚴格性。為了提高鑒定的效果,需要對測評體系進行構建,采用規范化的測定形式,保障人才測評過程能夠順利進行[1]。
人才測評具有預測功能,可以對人才的能力進行評價,提高人才預測的精準性,進而確定人才的發展潛力。人才預測需要尊重人才的發展規律,對人才這一群體引起關注,發現人才所處領域的優勢,保障人才能夠得到全面管理。人才預測有助于崗位的調整,將人才安排在適宜的崗位,通過實際工作的業績,對人才的裝備制造能力進行量化,使人才得到充分管理。為了確保預測功能的實現,需要采用系統化的管理形式,采用綜合化的人才測評方式,使人才預測過程更具精準。
診斷是實現人才管理的關鍵,能夠及時發展人才的缺陷,明確裝備制造中存在的問題,提高人才管理方法的有效性,防止人才管理過程中發生狀況。人才診斷需要具有嚴格的編制,對人才信息進行全面收集,包括工作經驗、工作業績、心理素質等,對人才的工作水平進行評估,使人才診斷過程更加的客觀化。通過對人才進行診斷,可以促進人才的自省,充分掌握人才的發展狀況,提高人才管理方法的合理性。而且,診斷后有助于人才缺陷的改進,發現測評過程中存在的不足,清除裝備制造中存在的障礙,對人才測評理念不斷更新,保障測評體系對人才管理的適應性。
人才測評具有導向功能,能夠基于客觀角度對人才進行判斷,確保測評結果的合理性,提高企業對人才決策的效率。人才測評的導向作用如下:第一,對人才的錄取進行判斷,人才的錄用體系,使人才篩選更加有效,使人才管理能夠發揮出積極作用,保障人才能夠得到合理投入。第二,確定人才的晉升情況。晉升是實現人才管理的關鍵,使人才在企業中不斷發展與進步,提高人才的技能操作水平。第三,對人才測評過程進行導向,對人才進行全面管理,能夠反映出企業對人才的需求,為裝備制造業不斷引入人才,保障人才能夠人盡其用[2]。
激勵是人才測評的重要作用,使人才具有進步的動機,保障裝備制造過程具有動力。在激勵功能的作用,能夠使人才自愿投入到工作中,采用規范化的工作方式,使人才管理能夠得到肯定評價,對人才管理過程進行強化。在人才測評的作用下,可以督促人才不斷提高自身能力,使自身符合裝備制造業的要求,對裝備制造技術進行改進,保障裝備制造具有技術支持。裝備制造具有一定的復雜性,需要人才不斷努力,保障裝備制造的業績水平。在激勵功能下,可以提高企業的發展潛力,使企業具有完善的管理狀態,將人才測評與企業發展結合起來,促進人才工作能力的提升。
筆試是人才測評的重要方式,可以對人才進行全面考察,提高人才測評的效率,采用規范化的測評形式,使筆試環節得到有效運用。筆試形式的題型種類較多,如選擇題、填空題、問答題等,便于對筆試方式進行選擇,對人才采用靈活的測評措施,對人才的主觀意識進行全面判斷。通過筆試環節,可以測評出人才的文字功底,明確人才對事物的看法,使測評結果更加清晰。筆試方式適用于人數較多的考核,能夠實現大量人才的測試,提高人才考核的全面性,便于對測評時間進行統一安排,構建完善的測評環境。在筆試環節的作用下,能夠避免出現模棱兩可的答案,對人才的答案進行記錄,了解人才的真實想法。筆試是員工招聘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對人才的理解能力進行了解,判斷人才是否具備邏輯思維,提高人才篩選方法的有效性。
通過面試環節,可以對人才進行當面考核,通過面談確定人才的知識、能力、經驗等,屬于企業普遍采用的測評形式。在面試形式上,主要分非結構化和結構化兩種類型。對于非結構化面試,沒有固定的模式要求,面試官可以隨機提出問題,考察人才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人才的臨場發揮能力進行判斷。對于結構化面試,需要嚴格遵守崗位的勝任要求,針對崗位的需要提出問題,對人才進行規范化的測評。面試測評具有較強的靈活性,能夠根據人才的回答情況提出問題,對人才進行深入了解。通過面試可以對人才形成直觀的判斷,可以判斷出人才的專業素質,對其技能和語言能力進行把關,對人才的綜合素養進行判斷。裝備制造技術人才需要具有較強的綜合素質,具有積極向上的工作態度,可以正常與他人進行溝通,而面試環節正符合這些判斷需要,采用面試測評方式具有重要意義[3]。
通過履歷分析,可以對人才的經驗情況進行測評,確保人才具有足夠的工作經驗,并且對人才信息進行收集,在人才能力方面進行全面分析。履歷測評前,需要人才填寫履歷測評表,人才需要如實填寫自己的個人資料,著重對工作經驗進行闡述,構建完善的個人履歷內容。從個人履歷中,可以對人才進行綜合判斷,提高人才工作經驗分析的深入性,要求人才具有良好的裝備制造技術,保證生產過程能夠順利進行。履歷分析是重要的評測方式,評價結果具有較強的客觀性,提高分析方法的合理性,使測評過程更加的公平與公正。履歷中蘊含著人才的經驗信息,需要通過履歷表現對人才進行選拔,使人才能夠得到嚴格篩選。裝備制造不僅需要注重人才的技能,還要具有充足的經驗,而且人才的履歷需要與崗位相符,提高履歷對崗位的適用性,使測評過程更加的快捷。
裝備制造人員需要具有較強的心理素質,能夠認真嚴謹地完成工作,在工作中表現出良好的熱情,提高裝備的加工質量。心理測驗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人才的智商水平,需要注重心理測驗的標準化,對人才的心理狀況進行全面評估。通過心理測試,能夠對人才的性格進行了解,確定裝備制造環境下人才的心理變化,保證人才能夠在特定環境下展開工作,使人才的心理狀態符合工作要求。心理測驗能夠反映出人才的情緒變化,對人才的性格進行判斷,確保人才情緒的穩定性,使人才能夠更好地投入工作。心理測驗指標包括自信心、理解力、責任心等,需要對人才心理進行全面評價,提高人才對崗位的勝任能力,同時確保人才能夠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有助于裝備加工過程中的質量控制,防止加工過程存在精度不足的情況,保障人才具有較強的心理素質。
人才測評過程中,需要注重測評方法的選擇,嚴格做好人才評價工作,促進人才評價過程有序實施。人才評價具有一定的難度,為了確保評價結構的準確性,不僅需要搭建測評體系,還要制定嚴格的評價標準,全面掌控人才測評過程。人才測評需要注重能力測驗,對人才的工作能力進行探討,合理使用筆試、面試等方法,并且結合小組討論、案例分析,確保人才能力測評結果的準確性。測評過程中,需要多人進行協商,對人才的測評成績進行表決,保證人才測評過程的公正化,提高人才測評的質量。
1.小組討論
小組討論是人才測評的重要方法,一般由5-8人構成一個小組,負責對人才的綜合能力進行評價,避免出現個人判斷事務的情況,推進人才測評過程的進行。對于爭議較大的問題,需要延長問題的討論時間,確保最終意見能夠保持一致。小組討論結果需要以書面的形式進行記錄,為小組討論過程提供依據,提高小組討論方法的合理性。而且,參與討論的人員需要簽字,為人才測評的結果負責。小組討論過程中,需要選出一個負責人,對小組討論過程進行協調,做好小組測評的組織工作,保證小組測評過程能夠有序開展。測評過程中,需要明確人才的個人能力,確保人才的能力與素質相符,提高人才測評方法的有效性,使人才能夠為裝備制造工作負責,使其能夠在專業領域發揮作用。小組討論是人才測評準確的關鍵,需要精心對小組人員進行篩選,保障小組討論的運用水平。
2.案例分析
通過案例分析,可以對人才的工作能力進行考察,測評人才對問題的解決能力,充分發揮案例分析的優勢。裝備制造的分析材料較多,需要讓人才對生產問題進行分析,給出可行的解決方案,保證問題能夠得到解決,保證案例測評過程的有效性。案例分析具有一定的主觀性,需要人才對案例的看法進行表述,能夠對裝備制造問題進行深入分析,能夠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并且采用針對性較強的措施,保障問題處理方法的可靠性。案例分析采用“書面+口述”的方式,讓人才對案例內容進行整理,把握住案例問題的關鍵點,結合裝備制造過程進行分析,將問題的解決方法以PPT的形式展現,向主審官闡述自己的觀點,對人才的表述能力進行測評,確保人才具有全面的才能,能夠勝任裝備制造的工作崗位,在問題處理上具有獨到的見解,保障問題解決思路的合理性[4]。
人才體系評價過程中,需要制定測評內容,對裝備制造人員的才能進行分析,確保測評內容與人才培養過程相符。人才測評具有一定的難度,應對測評內容進行細化,使測評過程得到細致分析,進而掌握人才的個人素養。測評內容應包含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個人特質。確定人才完成本職工作的內在素養,能夠面對裝備制造過程中的各種挑戰,有助于人才個性化的發展,使人才能夠對工作內容負責,保障裝備制造過程的有序進行,使個性特質在日常工作中得以體現。第二,知識水平。裝備制造人才需要具有較高的知識水平,具有完成日常工作的知識儲備量。同時,需要能夠熟練運用專業知識,掌握裝備制造的日常操作,保障裝備制造過程的有序開展。第三,工作能力。工作能力決定著崗位適應性,需要對人才的工作能力展開測評,如學習能力、操作能力等,根據工作能力對人才崗位進行安排,確保工作能力與崗位相兼顧。
人才測評過程中,需要制定測評指標,提高測評體系的完善性,對人才進行全面的評價。測評指標應圍繞測評內容展開,對測評內容進行細分,提高測評方法的有效性。在個人特質方面,可以細分為自信心、責任心、理解力等,對個人特質進行全面分析,提高評價方法的合理性,嚴格掌握個人特質指標,使測評標準更加明確。在知識水平方面,可以細分為基礎教育、專業知識等,對人才的知識掌握情況進行評估,保證人才的知識儲備量,保證測評指標的健全性。在工作能力方面,可以細分為學習能力、協作能力、操作能力等,對人才的各項能力進行評定,保障人才能夠完成工作內容,掌握裝備制造技術的要領。評價指標需要進行詳細說明,以協作能力為例,一方面,需要與他人團結合作,能夠共同完成裝備制造任務,保證裝備制造的穩定性。另一方面,需要對裝備的質量負責,采用規范化的裝備制造形式,不能存在相互推卸責任的行為,否則將會導致協作能力下降,致使人才之間失去合作的基礎。
人才測評過程中,需要注重測評標準的制定,使測評過程能夠標準化,對人才所具備的能力進行定性分析,保證人才評價標準的統一性。測評標準需要以測評指標作為評價要素,對技術人才進行全面評估,將評測結果進行細化。測評標準分為優、良、中、差四個等級,在等級方面對測評標準進行量化,將測評結果劃分為一定的等級。人才評測過程中,良以上為合格標準,達到優等級的為優秀人才,需要對這樣的人才重點培養,對評測標準進行綜合運用,使評價標準能夠達到專業化水平。在測評標準方面,企業測評人員需要達成共識,防止出現標準不統一的情況,影響對人才測評指標的正常判斷,導致評測指標無法運用,出現人才測評不公正的現象。測評標準是實現人才評價的關鍵,需要對測評標準引起重視,提高測評標準評價的嚴格性[5]。另外,還可以采用百分制的測評原則,按照分數對人才進行測評,將分數與測評等級進行轉化。其中,85-100分為“優”,75-85分為“良”,60-75分為“中”,60分以下為“差”。
人才測評過程中,需要注重評價指標權重的設置,使評價過程具有側重點,進而突出人才測評的重點內容。人才測評過程中,權重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人才能力標準的劃分,對人才的專項能力進行掌控,提高人才對崗位的適應性。裝備制造人才應以技術能力作為主要評價指標,測評權重應在0.6以上,將制造技術的重點凸顯出來,提高人才的技術水平。同時,需要將非技術方面的權重控制在0.4以下,確保人才素質方面能夠達標,對裝備制造工作具有輔助作用,既可以保證人才的綜合素質,又能夠對人才的技術能力進行判斷。測評過程中應做好權重的分配,對人才權重系數進行配置,采用量化的人才評價形式,有助于人才測評的層次劃分,提高測評權重的精準性。
綜上所述,人才測評是實現裝備制造的關鍵,需要加強人才方面的管理,使人才能夠滿足裝備制造的需求。人才測評具有功能導向作用,需要對測評體系引起重視,確保測評體系搭建的精細化,使人才測評過程可以有序開展。人才測評具有甄選人才的功能,對人才具有較強的激勵作用,使人才管理過程具有理論依據,保障人才測評體系構建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