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成都市新津區緊扣全市人社“1663”事業發展思路,堅持勞動關系“治理”導向,圍繞“事前強宣傳、事中重化解、事后快處理”工作思路,切實當好“社會和諧維護者”,扎實推進和諧勞動關系構建,營造良好營商環境。
部門聯動,精準預判。成立新津區勞動糾紛聯動化解工作領導小組,定期召開協調會議,結合新津經濟運行、產業發展情況,分析勞動關系運行狀況,研究預判勞動關系潛在風險領域,制定工作預案、處理機制,開展研討培訓,深入推進和諧勞動關系創建工作。今年以來,組織工會、工商聯以及區屬企業召開協調會2次,著重了解疫情期間企業面臨的用工難、勞動關系不和諧等問題以及一些亟待解決的勞動糾紛問題。
服務上門,精準釋法。針對全區190余家重點企業,組建12支人社專員隊伍,建立“一對一”服務企業機制,梳理根治欠薪、勞動仲裁流程等17項人社服務企業事項清單,采取定期實地走訪、不定期線上服務的方式深入企業宣傳勞動法律法規、回復政策咨詢、解答招工用工疑惑。
暢通渠道,精準宣傳。線上依托“新津人社”“新津就業”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平臺,線下借助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宣傳月、人社政策進商會、根治欠薪春夏秋冬“四季”專項行動等現場活動,以用工企業和勞動者為對象,大力宣傳《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等法律法規。同時重點圍繞《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聯合市場監管、稅務等部門,深入園區、企業以及在建工地,通過現場咨詢、以案釋法等方式,深入介紹政策條例、全面講解法律法規,在全區范圍內形成文明用工、依法維權的和諧勞動關系氛圍。今年以來,共開展普法活動4場,進企業、社會團體2家,發放宣傳手冊5000份,接受咨詢1000人次。
“一本臺賬”曉動態。建立重點領域、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的勞動用工網上備案臺賬,實時掌握勞動合同、工時安排、待遇給付、社保繳納等情況。根據風險等級,開展定時監管、定期提醒、專人落實、突擊檢查、全程跟蹤、逐一銷號,“排兵布陣”全區用工環境。
“一個平臺”防風險。依托四川省農民工工資支付監管大數據可視化平臺,與市場監管、稅務等部門實現信息共享,準確掌握項目審批、開工日期、農民工考勤打卡、工資支付等情況。根據系統智能提示的企業信息異動預警,主動介入監管,及時約談企業,責令立即整改,限時驗收成效,智慧防范和化解勞動關系領域風險。
摸底排查去隱患。發揮鎮街專員和根治欠薪領導小組力量,在重要時間、關鍵節點和日常監管中開展實地走訪,加大對重點企業、在建項目隱患排查力度,及時發現問題線索,依法糾正違法行為,將可能發生的勞動用工違法隱患消除在萌芽中。
“一窗式”受理減程序。優化勞動爭議調解仲裁和勞動保障監察窗口服務職能,梳理對外服務事項清單,按照統一標準、統一流程、統一服務、統一受理要求,堅持“簡事簡辦、急事快辦、要事特辦”原則,“一窗”解決法律咨詢、訴求反饋、仲裁調解、立案登記、案件受理等高頻勞動糾紛處理業務,并做好線上線下備案,著力為辦事群眾提供“一次排隊、一窗辦理、一次辦結”的便捷服務,縮短維權時間成本。
“一站式”聯調快處理。依托勞動糾紛“一站式”多元聯動處置信息系統,以勞動糾紛“一站式”聯動處置中心為主陣地,在4個功能區、8個鎮街、81個村(社區)建立聯調分中心,打造“1+4+8+N”聯調工作矩陣。同時推出“一窗受理、分類處理、聯動處置、一站式化解”工作模式,實現調解受理、仲裁申請、工傷認定、監察投訴等人社、工會、法院之間的良性互動,促成勞動糾紛快速化解處置。
“協同式”調處重成效。在非建筑領域,建立分析研判會議,針對重大勞資糾紛,組織新津區法院、司法局、總工會等部門召開案件討論會,擬定統一調處方案,進行聯合調處。在建筑領域,抽調相關部門業務骨干組建工作專班集中辦公,切實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