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綿陽市安州區搶抓全國第二批結合新型城鎮化開展支持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試點地區重大發展機遇,依托良好的交通區位、產業基礎、特色資源和創業環境,吸引大學生、農民工等回鄉創業,聚力實現從“打工經濟”向“創業經濟”的良性轉變。
整合區級各部門支持返鄉創業政策、項目和資金資源,為返鄉人員創業提供幫助支持。根據區域和產業特點,全區擘畫新型城鎮化綜合體、鄉村田園綜合體、鄉村振興綜合體和電商物流綜合體四大返鄉創業產業集群區,每個綜合體內梯次打造種養殖、農副產品加工、新型工業、建筑建材等返鄉創業園和基地,實現返鄉創業產業分布合理、優勢互補和良性發展。成立工作專班,在學習調研的基礎上,制定安州區《關于結合新型城鎮化開展支持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試點區建設工作的安排意見》《促進返鄉下鄉創業二十四條措施》系列文件,在資金扶持、稅費優惠、獎勵扶持等10個方面為返鄉創業人員提供制度保障。每年由區級領導帶隊到北上廣深等地開展農民工慰問活動,廣泛宣傳安州區支持返鄉創業的優惠政策,吸引有實力、有意愿的安州籍人士回鄉創業。同時發揮安州區駐外農民工服務站的“橋梁”優勢,激發安州籍在外人士返鄉創業熱情,并利用春節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團聚的時機,通過發布慰問信、召開座談會、參觀實體等方式,吸引在外人員回鄉創業。目前,全區回引3300余名人員返鄉創業,創辦經濟實體3400余個。
針對返鄉創業初期人員少、服務低、帶動差等問題,通過用工保障、入園孵化和賽事評選等,不斷營造濃厚的創業氛圍,激發創業熱情。創新開發勞動力資源市場用工服務平臺,通過零工市場(驛站)、村級勞動力勞務合作社和舉辦各類招聘活動,組織人社服務專員“一對一”為創業實體提供招用工、勞動力就業、人才儲備、勞企對接等服務,解決季節性用工和技術人才短缺問題。目前,已向230個返鄉創業基地輸送各類勞動力3600余人次。建成安州區創業服務中心,對入駐企業提供產品研發、技術指導等服務。同時健全完善創業導師幫帶制度,聘任農民企業家、返鄉創業帶頭人為創業導師,為返鄉創業人員提供生態農業、特色養殖、鄉村旅游方面的輔導。目前,已為197家返鄉創業實體提供孵化服務,項目孵化成功率達95%、出園率達93.8%。通過部門、鄉鎮聯動挖掘,在全區海選返鄉創業明星候選人,經層層選拔進入“安州區十佳返鄉入鄉創業明星路演比賽”,評選出的優秀人才經安州區委人才領導小組評定納入“安州英才計劃”,由安州區委、區政府命名表彰獎勵,不斷發揮優秀創業人才的示范帶動作用,激勵更多優秀人才創新創業。目前,已有近40人獲得表彰。
針對返鄉創業過程中存在的用地難、資金缺、程序繁、保障弱等問題,分別開展專項破題,助推“歸雁經濟”做大做強。充分挖掘存量國有土地、低效利用土地和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宅基地潛力,通過集并、改造、出租、合作等方式,讓閑置、低效土地得到充分利用。目前,全區510名返鄉人員通過流轉1.1余萬畝土地實現創業。同時,還通過“清閑促建”盤活閑置廠房40萬余平方米以及低效閑置用地2000余畝。安州區財政出資1500萬元建立返鄉創業擔保基金,安州區政府與區內金融機構簽訂了授信額度達6000余萬元的返鄉創業戰略合作協議,開發“新農貸”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貸款產品,貸款余額突破3000萬元。同時積極探索以土地流轉收益為擔保的貸款模式,目前已辦理土地流轉收益擔保貸款6戶,共計1750萬元;辦理林權抵押貸款8戶,共計154萬元。持續優化營商環境,落實注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降低市場準入門檻。同時貫徹落實“一窗進出”“一網受理”“先照后證”“一照一碼”制度,簡化辦事流程,提高辦事效率。目前,17個區級部門下放86項行政權限,在鄉鎮可直接辦理的返鄉創業證照辦理等事項達到30余項。聚焦三大攻堅行動,大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目前全區改擴建供水工程43處,新建供水管網153公里,完成農村天然氣管網鋪設290公里,151個行政村(社區)已全部接通有線或無線寬帶。同時,已建成7萬余平方米的區級電商產業園,支持380余名返鄉人員創辦電商企業84家,開設網店120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