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華
近年來,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委區政府堅定不移地實施教育優先發展戰略,使通州教育工作不斷提升發展質效。通州教育緊盯教育高質量發展目標,全力打造新時代“崇學通州”品牌,加快建設現代化教育強區。
通州區注重加強黨性教育,抓好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展史學習教育,鞏固黨史學習教育成果,推進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加強教育系統青年干部初心使命教育,完善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齊抓共管機制,推進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統籌線上線下載體,提高理論武裝的實效性。
目前,通州區教育系統共有學校黨組織110 個、局直單位黨組織6 個,在職黨員2738名,黨員教師占比達到35.82%,學校成為黨建工作的重要陣地。通州區教育系統堅持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全面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關于建立中小學校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的意見(試行)》,認真落實“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組織生活制度;抓好“黨組織書記領頭雁”和“黨員教師先鋒隊”兩支隊伍的建設工作,深入推進黨建文化品牌創建;落實黨員“雙培養”機制,開展“千名黨員教師亮承諾踐行動”主題活動,發揮黨員教師的先鋒引領作用,引導全體教育工作者自覺追問教育“初心”,主動擔負教育“使命”。
通州教育認真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牢牢把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用馬克思主義占領學校意識形態陣地;壓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深入檢視自身作風上存在的不足、差距和問題,認真制定問題清單,實行“銷號”管理,努力營造風清氣正的教育政治生態。
通州教育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基本立場,始終把思政課建設、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抓在手上。全系統深入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學校、進課堂、進頭腦作為工作重點;依托張謇故里、革命老區等教育資源,廣泛開展各類主題活動,讓國家觀念、愛國意識牢牢扎根在青少年心中;依托“三生德育”區域德育品牌建設,整合全區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德育資源,開發一體化課程,實現區域德育的一體化構建。
通州教育堅持把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作為對學校、教師考核考評的首要指標;構建大德育體系,充分挖掘通州人文特色、文化底蘊,創設貼近實際、貼近生活的校本課程和社團活動,將德育有機融入學科、課程、實踐活動中;針對當前素質教育的短板弱項,注重習慣養成教育、重視“挫折教育”,實現全方位育人、全過程育人;深入實施“同心圓”家長學校活動,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推進“全國家校共育示范區”建設,讓學校教育接力家庭教育,家庭教育配合學校教育。
通州區積極推進五育并舉,使教育內涵發展快速深化。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經驗在全省推廣,新勞動教育課程基地群獲批省基礎教育內涵建設項目,特殊教育工作經驗在全省會議上交流,少兒毽球運動被譽為“通州現象”。新教育實驗、大文科建設、特色文化建設成為塑造學校精神品質的“三駕馬車”,全區一大批學校走上優質發展之路。截至目前,通州已經成功創建42項省級基礎教育內涵建設項目。
通州教育把師德師風建設擺在教師隊伍建設的首位,嚴把教師入口關、考核關、監督關和懲處關;深入開展師德師風宣傳教育工作,每年教師節前評選“通州百名好老師”“四有好教師團隊”,開展師德主題教育活動和最美教師宣傳推介活動,培樹一批立德樹人、業務精湛的教師典型;完善師德師風制度評價標準體系,嚴格監督問責機制,把師德師風作為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準,推動師德師風長效機制建設;定期開展師德師風狀況分析研判,把師德師風建設作為鋪就教師成長與發展的底色。
規范組織實施“青藍工程”,發揮對新入職教師的“傳、幫、帶”作用。2022 年,通州區啟動并實施名師(校長)培養工程,計劃用8 年左右時間在全區中小學教師和校長隊伍中,遴選和培養1000 名左右區級及以上骨干教師,300 名左右區級及以上卓越教師(校長)、10 名左右教育家型教師和10 名左右領航校長,帶動和促進全區中小學教師和校長隊伍能力素質整體提升。同時,實施“啟航”“遠航”“領航”三大工程,深入實施基于“雙線”培養模式的新教師“啟航”工程和新入職教師培訓培養工作,提升教師隊伍綜合水平。
通州區依托優質資源,搭建教師成長平臺,創造機會讓更多教師交流、培訓、深造,提升教師隊伍綜合育人水平;對于隊伍中存在的專業發展通道不暢通、結構性缺編、人才外流等問題,積極創新思路,破解難題。同時,進一步增加鄉村定向師范生培養數量,引導優秀學生踴躍報考師范類院校和師范類專業,并于畢業后回家鄉發展。
通州區圍繞《南通市通州區“十四五”教育事業發展規劃(2021—2025)》部署,整體性提升學校標準化建設水平。其一,通州區委區政府將學校建設、校園安全提升、文體中心建設和金沙灣學校建設納入全區民生惠民實事項目,明確目標任務,掛圖作戰,高效推進。其二,不斷推進特殊教育融合提升,以“一人一案”提高義務教育水平。其三,深入探索中小學智慧教室和智慧課堂建設,深化網絡學習空間應用。
通州區充分發揮“全國中小學校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創新區”的督導職能,緊緊圍繞全區教育工作重點,統籌督政、督學、評估監測三位一體的教育督導工作體系,有效建立“全面覆蓋、運轉高效、結果權威、問責有力”的教育督導運行機制;深入推進“督導作風年”建設,啟動新一輪綜合督導,扎實開展各級各類學校掛牌督導和專項督導工作;聚焦實踐、實干、實效,探索“融合督導”新路徑,擦亮、升級通州教育督導品牌,持續增強教育督導的實效性、影響力、權威性,助力通州教育高質量發展。
其一,通州區積極構建“雙減”、五項管理、心理健康等工作的長效管理機制,立足作業管理和課后服務改革,拓展課后服務渠道,提高服務質量。其二,“雙創”工作是通州區2022 年度的重點工作,根據創建工作總體安排,分層指導、壓茬推進,對照創建任務、時序要求開展定期會商會辦。其三,大力發展公辦幼兒園,重點關注城鎮新增人口、流動人口集中鎮街幼兒入園問題,不斷提供充裕健康的學前教育供給。其四,加快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共享,通過“名校+分校”集團化辦學和教育管理共同體等管理模式,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輻射范圍,減少中小學校際教學質量差距。
通州區深入推進依法治校示范校創建工作,組織各級各類學校修訂章程,推動學校依章管理、依法辦學,提升學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和“不見面審批”服務,落實行政許可行政處罰“雙公示”,全面實施“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機制,系統開展執法人員培訓,提升教育系統行政執法能力。
通州區推進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工作,進一步規范教育管理行為,加快建立依法辦學、自主管理、民主監督、社會參與的現代學校制度;探索建立中小學校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盡可能地把資源配置、經費使用、考評管理等權限放給學校,支持和鼓勵學校開展教育改革探索;減少行政工作對教育教學工作的干擾,防止形式主義的考核檢查干擾正常教學,不擅自組織學校參加教學以外的活動。
全區大力推進建設校園安防巡查監管系統,“校園安全云平臺”成為南通市第一個校園安防巡查信息化、數據化、智能化平臺。全區共設置3136 個安全巡查點,對13 家校車單位的74 條校車線路進行實地檢查,核查行進里程約1300 千米。通州區被省教育廳、省公安廳、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辦公室聯合表彰為“江蘇省平安校園建設示范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