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 煜
(三亞城市職業學院,海南 三亞 572000)
海南具有濃郁熱帶風情,可以借助熱帶氣候發展鄉鎮旅游產業,打造具有海南特色的特色風情小鎮。要把鄉村振興作為海南自貿港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把熱帶特色風情小鎮作為實施鄉村振興的重要手段,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加快建設美好新海南。在鄉村振興的背景下,以海南熱帶精品特色小鎮為案例來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體系和格局,這對于完善海南社會治理體系有很重要的參考意義,也有利于促進海南經濟社會的發展,保障人民的公平權益和享受發展的紅利。
具有地方特色小鎮旅游最早源于19世紀中期西方國家的鄉村旅游,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到了20世紀初期,歐洲國家進入特色小鎮旅游的蓬勃發展時期,人們逐漸關注具有地方特色的休閑娛樂小鎮旅游。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特色風情小鎮旅游開始進入我國民眾的視野。近年來,鄉村旅游已經成為我國民眾旅游出行的一種重要方式,成為拉動旅游經濟發展的重要部分。海南精品特色風情小鎮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2002年的椰樹海岸報告中,旅游特色風情小鎮被作為旅游產品列入其中,2015年美麗鄉村建設更是給海南風情小鎮的發展賦予了新的意義。
根據《海南省百個特色產業小鎮建設工作方案》和《海南省特色風情小鎮建設指導意見》,重點規劃建設生態人居型、歷史文化型、民族民俗型、特色產業型、旅游接待型、主題創意型、復合型等七類特色旅游小鎮(村)。海南省提出要加快部署推進“美麗海南百鎮千村”建設和實施“美麗海南百千工程”等一系列戰略,特色風情小鎮的建設取得了長足發展。省政府指出力爭到2020年,以旅游、漁業、黎族苗族文化、酒店景點、高效農業、物流工貿等特色產業為依托,建成1000個風貌優美的宜居村莊,打造100個熱帶特色產業小鎮。同時加大互聯網、高新技術企業的引進發展,提升特色風情小鎮的科技感。
截至2019年,共驗收評定816個美麗鄉村,384個星級美麗鄉村示范村,其中五星級27個、三星級163個、一星級194個,打造出三亞吉陽區中廖村、海口秀英區石山鎮施茶村、瓊海博鰲鎮沙美村、文昌龍樓鎮紅海村等一批美麗鄉村。特色產業小鎮建設顯成效,截至目前,已有大約70個特色產業小鎮動工建設。海南省通過特色產業小鎮培育一批特色農產品品牌,如東方火龍果、福山咖啡、石山石斛、瓊中甜橙、白沙綠茶、興隆咖啡等。同時為了打開市場,帶動小鎮的經濟發展,政府和企業也在不斷探索出一些新的符合市場的經營模式,比如“旅游+”“互聯網+”“體育+”等新的模式。比如白沙邦溪農產品加工小鎮采取“政府+農戶+金融”模式;七坊養生度假溫泉小鎮利用新型融資PPP模式,實現投資多元化,引導市場機制進入特色小鎮建設。
海南特色風情小鎮蘊含著重要的當地文化價值,也是海南旅游資源開發的主要源泉。合理充分利用特色風情小鎮的資源優勢帶動當地經濟發展,有利于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引導當地群眾參與共建、共治小鎮,共享小鎮發展的成果。
最近幾年來,海南在打造特色風情小鎮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方面積極實踐,各風情小鎮結合實際探索出了不同的治理運營模式。
注重小鎮投資融資環境的營造,吸引外來優秀人才和資本進入小鎮,鼓勵優秀本地大學生回鄉創業,構建有效的合作共建機制,主動參與鄉村產業經營、土地整治、生態文明保護和鄉村文明建設。海南省先后編制出臺了《海南省社會主義新農村總體規劃》《海南省村鎮規劃建設管理條例》《百個特色產業小鎮建設工作方案》和《海南省特色風情小鎮建設指導意見》,政府加大財政投入,因地制宜建設一批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特色風情小鎮,為推動海南新型城鎮化和城鄉一體化發展提供了依據。同時,鼓勵企業、社會組織和當地居民積極投身小鎮的建設,調動多元主體參與鄉村振興,實現優勢互補合作共贏。各市縣政府積極引進市場機制,幫助風情小鎮招商引資,開發項目,在政策和資金上優先扶持,協調相關部門進行資源整合和協商,形成系統化的運作模式。
鼓勵當地政府、社會組織和居民充分利用小鎮旅游資源、進行優勢互補合作運營,是實現特色風情小鎮公共治理目的,也是共治合作的重要手段。以小鎮產業為核心,實施“小鎮+產業”的模式,通過企業運營將各類獨具特色的產業項目融入旅游產業體系中來,作為特色風情小鎮旅游產業業務的基礎。按照“一村鎮一產業”的產業發展思路,開發符合自身的產業鏈,突出優勢和特色,重點培育當地特色主導產業,形成了一定的規模效應。很多海南特色風情小鎮以“互聯網+旅游+電商”為主線,企業和村民借助自媒體平臺進行直播,線上線下相結合。政府部門在小鎮的共治中起到了宏觀調控和引導性的作用,鼓勵企業和居民充分發揮主體優勢進行管理治理,讓小鎮的管理市場化;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管理,創新鄉村治理體系,完善鄉村治理機制;提高居民科技文化素質,推動鄉村人才振興。推進海南特色風情小鎮管理服務智能化,充分體現了共治的最大優勢,集思廣益、通力合作,形成強大的社會治理能力。
讓人民群眾共同享受治理成果是共建共治共享的理想狀態。政府的管理工作更加順暢靈活,緩解財政壓力;企業收獲投資回報,促進企業更好的發展;鄉鎮居民收獲平等合理的利益,包括土地利益、勞動利益、產業利益、生態文明利益等。首先保障人民的土地收益,確保被征用土地的鄉民的基本利益,海南特色風情小鎮打造出來的鄉村特色產業收益受益者當地人民都按照協議分紅。用工優先考慮當地居民,居民利用空閑時間打工獲取收入。小鎮的發展秉承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當地地域文化為核心,保護生態文明環境,讓小鎮可持續發展,綠色發展。同時,參與特色風情小鎮建設發展的企業,以綜合產業鏈的形成為目標有序展開,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打造海南熱帶特色風情小鎮實際上就是實現利用海南原生態無污染的自然生態資源和產業資源等多樣資源助力鄉村振興。有效的鄉村社會治理格局是鄉村振興的基礎,它為鄉村產業興旺、文明生態宜居、人民生活富裕提供了重要保障。
充分發揮黨建工作引領,不斷加強和完善黨領導下的風情小鎮基層治理機制體制建設,發揮黨支部在鄉村振興治理中的作用。建立風情小鎮管理制度,構建相應的常態化管理機制,確保各部門的責任清楚,避免管理職能和職責的重疊,為后續解決群眾問題提供制度保障。
政府部分出資對參與小鎮建設的工作人員加強業務培訓,吸引人才到鄉鎮參與建設,強化風情小鎮管理人員的能力,好的領導班子可以帶領風情小鎮發展得更好。出臺政策引導當地民眾和社會主體積極參與風情小鎮的建設,加大社區居民的參與度,注重本土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政府大力指導形成規模化產業,采取合作共同經營的模式,降低前期的投資運作風險。同時,要大力扶持一些具有優勢產業小鎮,將當地特色資源充分應用到特色風情小鎮建設中,形成保護環境和社會效益相結合的最優可行路徑,當形成一定市場規模后,政府要發揮管理服務職能,遵守市場經濟規律。
要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在共建過程中要注重保護生態環境和傳承當地民族傳統文化,要從海南全域出發,科學合理地對風情小鎮的整體建設發展進行規劃布局,向游客展現海南特色人文文化和自然風光景色。
相關部門和基層組織應從實際出發,建立和完善符合風情小鎮實際發展情況的法律法規和制度體系,推進風情小鎮法制化管理,避免在解決群眾問題的時候,出現互相推脫、“踢皮球”的現象。從治理分配工作的角度出發,共治就要明確各參與風情小鎮治理主體的權力和責任范圍,根據確定的權責,系統地進行風情小鎮日常工作的治理。海南特色風情小鎮實行“政府+企業+社區+村民”或“政府+企業”的模式,設立黨支部,加強黨建工作帶村民自治的黨政治理體系模式,權力和責任更加清晰明了,從制度上確保有關參與主體盡職盡責。
在加強政府引導和黨建工作帶領的同時,還要引進多元化的社會主體進行共治,比如企業、社會團體等。實施智能化的管理,引進先進技術和新理念可以很好地解決鄉村治理過程中存在的制度缺陷和生產難點,比如數據化管理、自媒體宣傳等,借助數字化來提升治理的現代化技術含量。培育共治社會治理智能化建設體系,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互聯網技術的成熟,互聯網和鄉村振興戰略相互融合是必然趨勢,“互聯網+風情小鎮治理”“互聯網+社會治理”等引進社會治理中已經成為現實,利用科學技術助力鄉村振興戰略下海南風情小鎮的發展。
同時,應以節假日、傳統文化活動等為載體,鼓勵當地民眾參與。在治理的過程中,還要充分尊重當地的傳統文化和民間習俗,加強德治,樹立法制理念,借助法制手段進行管理。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是鄉村治理的重要“三治”,也是當前鄉村治理體系建設的重要方向。
鄉村振興戰略下新時代的社會治理成果應該讓全民享受,海南特色風情小鎮社會治理不僅要做好共建和共治,更要做好宏觀層面的共同分享成果的制度建設,建立健全共享機制。在共享方面,應當明確治理的標準,通過資本與農民平等協商方式,完善土地收益、生態收益、產業收益等公平分配協議,增加當地民眾的收入,縮小貧富差距,使群眾生活更加富裕和幸福。
政府部分要積極宣傳共享思維和做好引導,將共建、共治成果盡可能公眾化,形成共享思維,但也要注重效率和分配公平。企業方面,按照市場經濟規律進行共享成果,按照協議完成利益的分配和分紅。在平等協商、公平公正的原則下,引導民眾將生產資料完成入股,可以年底分紅,企業用工要優先考慮當地民眾,讓民眾勞有所得,有穩定的收入來源,改善生活質量。還要注重保護風情小鎮的生態環境,不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加強風情小鎮公共設施設備的建設,包括娛樂、生活、健身等,滿足村民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
在海南省自由貿易島建設和鄉村振興戰略雙重背景下,海南的經濟水平未來將得到進一步提升,鄉村建設也將會得到進一步的發展。海南特色旅游風情小鎮的建設可以為海南鄉村振興戰略提供模板,在建設的過程中,要充分挖掘小鎮的特色旅游、生態、產業等資源,發揮海南農村地區的旅游資源優勢,大力挖掘海南本地傳統文化內涵,打造綠色可持續發展的風情小鎮。在注重吸引游客發展旅游經濟的同時,也要加強風情小鎮的鄉村治理工作,有效貫徹和落實共建共治共享措施,保證鄉村治理工作順利開展,進而促進海南社會治理體系穩步建設和推動社會和諧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