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孫永龍 繆瑩瑩
(1.鹽城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鹽城生物工程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江蘇 鹽城 224000;2.鹽城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江蘇 鹽城 224005)
據統計,鄉村旅游已成為我國居民休閑娛樂的形式之一。鄉村旅游的革新對于增加農民收入和傳承傳統文化至關重要。然而,鄉村旅游在發展中也面臨很多挑戰,主要原因是它只關注旅游產品的表面發展水平,而忽略了鄉村旅游的具體情況。在規劃和發展鄉村旅游時,要著眼于“文化”。因此在發展過程中,不僅要深入研究,更要注重文化的傳承。
2018年,鹽城接待國內外游客比2017年增長13.7%,旅游收入接近四億元,外幣旅游收入同比增長7.4%。其中,鹽城旅游和鄉村旅游受到政府扶持和需求旺盛的影響,收入和接待游客人數逐年增加,鄉村旅游呈現集中發展趨勢。休閑農業接待游客超過九百萬人次,旅游收入達二十一億元,鄉村旅游正在成為鹽城鄉村發展和農民富裕的關鍵。
鹽城目前擁有江蘇省四個五星級村:鹽都區、大豐區恒北村、東臺市甘港老家以及大豐區豐收大地。鹽城擁有國家級農業旅游示范點五個,省級四星級鄉村旅游示范點二十四個。鹽城時代村依托鄉村旅游優勢,逐步發展休閑農業、鄉村民俗風情、現代新村落和旅游小城鎮,同時鄉村旅游發展模式和旅游品牌也在逐漸出現。鹽城鄉村旅游資源和文化融合不斷深化,一批鄉村旅游文化創意項目也正在開發中,為當地村民帶來豐厚收入的同時也為鄉村發展作出貢獻。
鹽城擁有濕地、平原、河流、森林等多種自然資源,自然景觀的觀賞價值高,如大縱湖、九龍口、東臺條子泥、黃海國家森林公園等。
鹽城以“新紅文化”、“海鹽文化”等聞名于世。鹽城因鹽而得名,形成了海鹽文化[1]。同時,鹽城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積淀了深厚的鄉村文化,創造了古建筑、古村落、旅游產品、民俗活動等旅游資源。其中淮劇、建湖戲、董永傳奇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東臺發繡、海鹽曬法、八桅風車制法等包括二十九處被列入省級非遺項目,充分揭示了鹽城的豐厚的文化底蘊。
鹽城農業經濟發達,是一個發達的食品生產市場和最大的高效農業市。鹽城農產品豐富,糧食、油料、蔬菜、水產品、水果、蠶繭等基礎農產品生產是江蘇省的重中之重。不同類型的現代農場和農業生態園不僅生產獨特的農產品,還提供各種鄉村旅游開發活動。
如今,旅游產品同質化似乎是許多景區的共性問題。同樣的旅游產品失去了產品吸引力,導致旅游者厭倦,失去購物興趣。鹽城的鄉村旅游產品也存在問題。例如,一個地區的運營商復制了另一個景區的產品設計,或者在開發產品時沒有考慮當地實際,導致產品設計缺乏內涵和競爭力。
鹽城最初建設鄉村旅游景區時,投資大,設施齊備,但后期維護不專業。幾年前,風景如畫的地方如今人煙稀少,在主要旅游季節游客也很少。煙頭、紙屑和雜物垃圾桶破損、高處鏈條松動等安全問題隨處可見。此外,鄉村旅游風景區的員工多為當地農民,他們的語言和行為反映了他們的個人素質。村民扎堆閑聊、扔瓜子皮、隨地吐痰等行為,已經產生了一些不利于該地區健康發展的不良后果。
隨著鹽城鄉村旅游的發展,一些村莊的發展可以結合當地的文化和自然資源。例如,鹽都區三官村利用里下河周邊資源,發展舞龍、養魚等產業。但這里村落眾多,更注重農業資源和自然景觀的開發,所生產的旅游產品仍主要與觀光、農家樂有關,農業文化、當地民俗節日和非物質文化開發不足使得該地區對游客的吸引力降低。鄉村文化與鄉村旅游相脫節,使得二次回程游客數量少,最終鄉村旅游發展將面臨重大挑戰。
景區數字化是一種新趨勢。如今,移動應用程序很普遍,但許多村莊的鄉村旅游相關應用相對較少,同時信息化與回歸自然是割裂開來的。而大數據時代的來臨可用于分析基本游客信息和潛在的旅游走向,以便更好地登記游客。此外,游客希望沉浸在當地的文化氛圍中。然而,許多鄉村景點并沒有充分考慮游客在活動發展中的偏好和參與度,游客只是路過或看過,而沒有對相應景點文化進行深入了解。
當前,旅游人才供需失衡在不同地區普遍存在。鹽城大部分鄉村旅游景點都是風景區,旅游者僅僅了解風景名勝而不了解多元的文化背景,缺乏參與也不能完全捕捉到當地的大部分文化細節。同時,鄉村旅游缺乏創造力強和規劃技能高等跨學科人才。
1.強化政府扶持力度
重點旅游村建設有利于適應和優化農村經濟結構。通過建設和選擇鄉村旅游重點村,促進鄉村旅游質量發展,當地政府還可以推薦適合不同類別客人的旅游線路。同時,在政策、資源、人才等方面,加大對鄉村旅游發展的幫助,發揮帶動作用,更好地服務于鄉村旅游業的振興。
2.創新鄉村旅游產品
創意對于鄉村旅游產品十分關鍵。產品品牌的發展和產品的創造性使用是打擊假冒旅游產品的重要舉措,通過農業與旅游的融合,加強農業生產和休閑活動。鄉村旅游產品的生存能力與質量緊密相連,在推出新鄉村旅游產品時要結合休閑旅游、親子旅游、游學、組團等農業、鄉村和生態要素,打造專屬品牌,防止產品同質化。例如,在鹽城景區的親子生態游中,可試圖幫助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收集、洗、煮、品嘗蔬菜和水果,讓孩子擁有機會參與整個旅游路線的實踐。此外,老齡化話題越來越重要,中醫藥成為新熱點,涌現出的一大批中長期文化的大型醫療旅游項目就是真實體現。
3.強化基建設施維護
景觀區基礎設施的維護對其發展起著重要作用。景區要提升員工的技能,基礎設施的維護和維修服務需要結合一流酒店的高要求標準,定期對員工進行理論和專業培訓。各景區應做好防范工作,定期檢查景區設施,確保安全隱患及時得到處理[2]。同時,景區要適時對場地和設備進行現代化改造。村民是鄉村文明建設的主力軍,鄉村文明建設要提高村民的素質,村民的不雅行為會對風景如畫的地區造成巨大的影響。村委會要組織村民參加教育培訓,鼓勵居民提高文化素質,把來訪者當作親人,拒絕區別對待。
4.強化信息化建設
利用短視頻、今日頭條、公眾號等新媒體推廣鹽城鄉村旅游模式,拓寬發展合作農場,引進旅游與農業的積極結合,推廣壯大蔬菜、果樹種植、農事游戲等農業活動深度融合。增加數字應用數量,定制智能地圖、智能視圖、智能旅行檔案,記錄旅行偏好,快速推廣熱門旅游話題。例如,在學習旅行期間,可以設置帶有比賽功能的移動應用程序;通過移動設備將當天和位置的旅行照片上傳到點云,提供免費電子相冊等手段,有創意地來吸引游客。此外,受鹽城世界遺產影響,在大豐恒北村與梨園風景區、農家文化園、快樂農場、東臺甘港村百坊園等地區合作,實現全方位發展。
5.培養專業化人才
在旅游人才培養方面,學校、機構、公司等可以建立比較完善的協調機制。政府要強化對景區的扶持,為畢業生創造就業機會,向社會輸送優質人才[3]。比如可以組織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到景區學校實習,為學生提供住宿、交通、學習和教學渠道,在景區給學生授課。在給學生講解的時候,風景如畫的地方不僅可以通過村莊講解旅游,還可以讓學生參與到真正的旅游產品開發甚至基礎管理中。通過與游客的互動,學習游客的意見和建議,更深層次地優化鄉村景觀軟硬件設施,提高鄉村旅游景區質量。
1.開發文化創意類美食
鹽城菜和淮揚菜都有一千年的歷史,淮揚菜的味道和各種美食小吃家喻戶曉。例如,鹽城有八大碗統稱為國菜,還有東臺魚湯、山港草煎餅、阜寧年糕、九龍毛蟹等當地特產,新鮮的農副產品和特產隨處可見。鄉村美食是鄉村旅游吸引力背后的主要驅動力,隨著旅游需求的穩步增長,以及對品嘗美食和了解美食生產過程的渴望,游客對民俗體驗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在鹽城推進鄉村旅游建設時,應將文化創意融入鄉村美食發展之中,以擴大鄉村美食的協同效應和文化體驗。在設計用餐區時,考慮創建鄉村餐廳和風味酒吧等商業元素。開發旅游美食時,需要重點把握三個要素:味道、形狀和意義。同時,注重菜肴的口味和裝載風格,表達菜肴的文化內涵。在沿海村莊可以創建一個特殊的河流和魚類餐廳系統,游客可以在這里享受獨特的鄉村漁民風格并品嘗他們的食物。此外,鄉村美食發展還可以加入一定的文化創意元素,打造創意美食、創意烹飪、創意烹飪訓練營等項目。
2.開發特色民宿
民宿是專門為鄉村游客打造的有食宿旅館,游客可以與村民一起生活,了解當地人的日常生活。民宿的發展有助于提升鄉村旅游的功能與游客體驗,因此當地政府應當鼓勵發展民宿。在鹽城旅游業發展民宿,要以本真為原則,借鑒鄉村地域文化的經驗[4]。地方特色是鄉村旅游產品的主要特色,建民宿時要考慮到場所的具體情況,擴大房間布局,可以使用廢棄土地和老房子、倉庫、農舍等場所,為建筑民宿營造創意主題,裝飾設計、餐桌用具等細節必須充分體現村莊的文化特色。民宿經營者需要優先考慮當地人,精心傳播當地文化的魅力,讓游客體驗真實的鄉村風景。
3.開發特色古鎮
古城和古村落是建筑民俗、文化和生態的結合體,它們具有許多寶貴的屬性,如歷史、文化、民俗、藝術和科學研究。在古城和古村落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和城鄉旅游很容易,因為整體基礎較好。它可以活躍和促進具有數百年歷史文化和豐富民俗娛樂的古城和古村落煥發新生機,不再局限于鄉村景觀的靜態再現。還可以借鑒江西婺源、安徽宏村的成功旅游經驗和文化創意,將多元文化創意元素和旅游項目的當地風土人情相結合,提升游客的娛樂體驗。
4.開發文創旅游商品
鄉村旅游商品是鄉村旅游收入的關鍵來源。鹽城以手工藝品、農產品、小吃聞名,但在開發鄉村旅游產品方面仍存在諸多挑戰。例如,游客在農村購物時,會在義烏小商品市場看到很多批發的不需要創意的紀念品,農產品附加值低,沒有文化底蘊。地方政府和旅游行業可以允許文化設計公司和個人參與城鄉旅游產品的創意設計,特別注重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產品,用傳統手工藝塑造村鎮文化內涵,發展鄉村旅游業,提高旅游購物的質量。例如,東臺羊毛刺繡技術被用于制作滿足現代生活需求的枕頭、餐廳用具等面料。
5.開發傳統民俗表演
鹽城傳統民俗是農村生活中的重要文化資源,主要以海鹽文化為主,鹽業生產方式主要集中在大豐區和射陽縣,而海上漁民的風俗在東臺河上的水鄉中體現得淋漓盡致[5]。因此,鹽城各地的村莊在發展過程中必須結合自己的特色和風俗習慣。一方面,要促進群眾性活動的體驗和文化創意,鼓勵農村群眾繼承和發展民間藝術;另一方面,傳統農村也要舉辦豐富多彩的節日活動,發展民間藝術。在四星級以上的鄉村旅游區,可以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間藝術項目,以增加鄉村夜游經濟,例如淮劇、十八團雜技等活動,鼓勵游客參與到節日氛圍中,強化他們的景區游覽體驗。
綜上所述,在鹽城優化鄉村旅游發展中,旅游業的發展在這其中扮演著十分關鍵的角色。旅游業要積極參與優化鹽城鄉村旅游發展,融合地域特色,這是解決鄉村旅游發展中很多問題的重要途徑,是實現地區旅游業與鄉村旅游互利互惠的關鍵。在發展過程中,相關部門和企業要保持密切合作,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實現城市、文化、產業等因素多方融合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