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先輝 湯愛選 晉開學
加強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管理,事關農村經濟發展、農民群眾利益和農村社會長治久安。湖北省襄陽市襄州區高度重視農村“三資”管理制度化規范化工作,2012年入選第一批全國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示范縣。截至目前,全區13個鎮(辦)390個村(社區)實現了農村“三資”代管全覆蓋。各鎮(辦)“三資”代管中心代管資金5億多元、資產28億多元、資源40多萬畝。2016年以來,全區共開展農村產權交易5599宗,交易額達到78963萬元,助力村集體增收節支。
陣地建設體系化。通過多年探索,全區農村“三資”管理工作機構日臻完善,形成了“領導、指導、執行”三位一體的工作體系。在區委、區政府層面,成立了農村“三資”委托代理服務工作領導小組,主要負責全區農村“三資”管理工作組織領導。在區直部門層面,區紀檢監察、農業農村、財政等部門為農村“三資”管理工作成員單位,主要負責農村“三資”管理業務指導。在鎮(辦)級層面,組建了農村“三資”委托代理服務中心,主要負責轄區內農村“三資”管理事務執行。
管理制度規范化。先后制定了農村“三資”委托代理服務中心工作責任制度、崗位制度、簽到制度、請銷假制度等,并把《襄陽市紀委十條禁令》《違反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管理行為的紀律責任追究辦法》《資金管理流程圖》《資產、資源處置流程圖》《農村“三資”中心崗位職責》和《招投標公示欄制度》等管理辦法和制度統一制作上墻,確保制度健全,程序規范。
監管平臺信息化。2018年湖北省統一啟用農村資產交易管理信息平臺后,襄州區各鎮(辦)及時按照要求完成了農村“三資”監管服務系統軟件安裝、數據初始化及賬套建立工作,目前系統運行正常。
防控風險機制化。全區全面建立了農村“三資”中心廉政風險防控機制:一是著眼前期預防,構建風險防范機制;二是著眼中期監控,構建風險預警機制,形成了廉政風險信息收集、評估、反饋“三位一體”的預警機制;三是著眼后期處置,構建風險處置機制。
專項整治常態化。為有效解決農村“三資”管理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在全區范圍內定期開展專項整治行動。2019年,結合掃黑除惡要求,按照區委統一部署,在全區范圍內開展了農村“三資”專項整治行動,累計審查修訂規范合同41387份,清收各類承包欠繳費用,增加村級集體收入4951萬元。通過專項整治行動,進一步完善了農村“三資”管理制度,促進了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營造了良好的鄉村治理和集體經濟發展環境。
通過以上措施,有效規范了村干部手中的小微權力,推動了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促進了農村社會和諧穩定。下一步,全區在農村“三資”管理方面著力抓好以下工作:一是深入推進“清廉”村居建設,健全“清廉”村居建設各項機制,夯實農村“三資”管理基礎,規范小微權力運行。二是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新型農村集體資產經營體制機制,規范村干部手中農村“三資”管理、使用、處置權力,激發廣大群眾參與農村“三資”管理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三是創新村級財務委托代理新模式,積極探索以政府購買服務形式聘請第三方機構代理村級財務的新辦法。四是強化農村產權交易管理,增強農村產權交易管理的嚴肅性和權威性。五是積極化解村級債務,通過依法清收債權、落實政策減免、加大財政獎補力度、鼓勵村企“結對幫扶”等措施,積極開展村級債務化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