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毅鵬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這句話背后,暗含了以歷史作為鏡鑒,從中汲取經驗教訓、掌握發展規律的意味。不過,歷史不是對過往奇談怪論、零碎瑣屑之事的全盤記錄,更不是在故紙堆中隨意采擷、東拼西湊的雜亂篇章,這使我們不得不進一步追問:究竟是什么統攝和影響著我們的歷史敘事?最終,我們又要通過何種歷史認知,建構起對現實世界的關懷,對未來時空的想象?
歷史是在書寫中完成的,如椽巨筆承載著史學家的史才、史學和史識。在我們的文史傳統里,歷來就有秘聞野史和官方正史的區分,前者往往喜歡窺測和獵奇,缺乏考據思辨,也不成體系,因而在對史料的占有、史實的采信及史論的立場方面,無法做到實事求是、客觀公允,也缺少大歷史觀上下貫通的視野、縱橫捭闔的旨趣。只有善于從正史中發掘真相,研判規律,才能真正形成正確的歷史觀,盡可能還原歷史的真面目。
不知史,絕其智;不讀史,無以言。中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有幾千年不間斷歷史記錄的國家,有著重視歷史、研究歷史、借鑒歷史的深厚傳統。在瀚如煙海的文史古籍中,大量的正史巨著,留下了無數精彩動人的歷史故事,給予后人以啟迪和滋養。將歷史的經驗、古人的智慧,應用于指導實踐,是我們黨的光榮革命傳統。1949年3月23日,在告別西柏坡踏上進駐北平的征途時,毛澤東同志風趣地把進駐北平比喻為“進京趕考”,并堅定地說:“我們決不當李自成。”時刻葆有憂患意識,居安思危,我們黨才取得了百年奮斗的重大成就,一步步從勝利走向勝利。
欲知大道,必先為史。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我們要“堅持正確歷史觀,牢記歷史的啟迪和教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后,我們要不斷加強黨史、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的學習和教育,旗幟鮮明地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要堅持正確的黨史觀、樹立大歷史觀,以此指導我們梳理歷史發展過程中的主流主線,堅決摒棄搖擺不定的相對主義價值觀,警惕和抵制歷史虛無主義。新的環境下,一些歪曲丑化歷史、狹隘解構歷史的雜音,應當引起我們的重視。如果任由一些居心叵測的偏見謬論散播,任由統一的社會思想戰線被滲透和腐蝕,就有可能動搖百年來中國人民在我們黨帶領下取得的偉大勝利。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正史則是經過辯證去偽的真理結晶。只有認真學習正史,才能具備科學嚴肅、審慎清醒的歷史眼光,才能透過一個個歷史事件探求事物發展的本質,深化對事物之間聯系的認識。了解當代中國,就要了解中國的歷史,我黨百年奮斗的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就是一本時間跨度大、精彩論述多的經典教材,值得人們認真研讀、反復揣摩。尤其是廣大青少年們應當在大思政課中,近距離地貼近正史,做到“明理、增信、崇德、力行”,增強錨定既定奮斗目標的信念力量。
堅定對正史的自信,增強對正史的學習,深化對正史的運用,才能讓我們從歷史中找到通向未來的鑰匙,形成全民族不可磨滅的歷史記憶。當我們搞清楚我們過去為什么能夠成功、弄明白未來我們怎樣才能繼續成功,我們將會獲得踔厲奮發、篤行不怠的前進力量,把黨和國家的各項事業繼續推向更高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