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凌亮
收到“珍重此生”豐子愷散文漫畫精選套裝和內贈《今朝風日好:豐子愷漫畫古典詩詞》后,我欣喜地發了一條朋友圈,寫道:“今日新書已收到,我自逍遙午后讀。”認識不久的朋友說我真閑,還有時間讀閑書。其實,我也是個忙人。工作日每天可供自由支配的“午后時光”也不過個把小時,雙休日常常是加班正常,不加班不正常。那么,這讀書寫作的時間哪里來呢?無非就是珍惜零碎時間而已。
我十幾年前就養成了早起讀書或寫作的習慣。每天早上五六點起床,如廁即讀。三五篇短文開了思路,書寫文字的欲望便蠢蠢欲動。洗漱完畢,猶如一只生蛋的母雞安靜地端坐在電腦前,敲下自己喜歡的文字。此時此刻,朋友們都在睡夢中,偶爾聽到早起的環衛工人倒樓下垃圾箱的垃圾發出的沉悶聲,就再也沒有其他干擾,那嗡嗡的電流聲早已習以為常。等到窗外傳來俗世的喧囂,關閉電腦,我也走入普通的日常生活。那些零碎的文字多半都是在這美好的早晨完成的。
我一個老鄉很厲害。他從一名普通的醫生升職到縣人民醫院院長,現在是一家民營醫院的骨科專家。幾十年來救人無數不說,還出版了十幾本專業著作。每天除了工作,照樣和朋友一塊喝茶聊天散步,周末駕車外出郊游。大家佩服他工作應酬之余,居然還有時間和精力寫書。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去他家參觀,驚訝于他家的藏書,簡直可以用“汗牛充棟”來相容。快60歲的他,每天仍孜孜不倦地讀。
人到中年,千差萬別。在我看來,萬事可休,唯讀書不可休。中年人的難處,在精力不濟,在剪不斷理還亂,在上有老下有小,在你常常是硬撐、無奈、抽刀斷水水更流,而又無可言說。于是,一些人開始松懈自己,開始滑向油膩中年男,工作之余不再談論學養志向,不再談論讀書,也不再經營曾經的一些愛好;三五同好喜歡扎堆在一起,喝茶閑聊,無欲無求,隨遇而安。這樣的生活本無可指摘。你不喜歡,可以悄聲退出。中年是人生開始做減法的時候,不忍割舍,不愿抉擇,最后可能就是滿心負累。
一些時候,我喜歡單獨和自己在一起。因為我覺得大把的時光都付諸了俗務,唯獨沒有單獨留一份給自己。一個人,在零碎的時間里看書、喝茶、聽音樂,享受片刻的清靜,是一種清福。特別是人到中年,生活看似波瀾不驚,其實危機四伏。一些時候,莫名的就感到心累。稍不留意,就會對未來心灰意冷。
心灰了,萬念俱灰。心是斷斷不能灰的。生活要過,心要靜養。日子再忙,總有喘息的時候。比如這約摸個把小時的“午后時光”,翻幾頁書,有時就從文字里收獲了一絲暖意。
豐子愷在《暫時脫離塵世》一文中說:“苦痛、憤怒、叫囂、哭泣,是附著在人世間的,人當然不能避免。但請注意‘暫時’這兩個字,‘暫時脫離塵世’,是快活的,是安樂的,是營養的。”午后閑讀,讀到這,一時又開心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