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寒
東方衛視《夢想改造家》節目有一期是幫甘肅農村一屋主改建老屋,總計花費132萬元,設計師使用了大量的紅磚,并建起了圓形圍墻,這遭到了大量網友的吐槽,槽點主要集中在“花費太高”“不保暖”“不好看”“像監牢”等方面。后來節目組趕緊采取了補救措施,稱后期將對這個“未完成作品”進一步完善,爭取讓屋主滿意。后來的事情不了了之,甘肅老伯滿意不滿意,就沒人知道了。
想起這個新聞,是因為我岳父在家鄉有一處老房子,最近也要改造,內弟擁有了改造這所房子的權利,他的想法是:把舊房全部拆除,因為院子里的樹影響到了房子的拓寬,還要把礙事的樹砍掉,房子要蓋三層高,因為鄰居的房子就是這么高。而我的建議是,老屋本來就挺敞亮,可以保持主結構不變,采取大量鋼結構和大塊鋼化玻璃,把它改建成漂亮的民宿式度假地,比起老房子,院里高大的樹木才是無價之寶,寧可把樹蓋進房子里,也不要動它的一枝一葉……
顯然,我與內弟的改建觀念有不小的沖突,但作為繼承者,他有決定權,我的建議沒有被采納。因為對房子的看法與需求有諸多不同,我們是誰也沒法說服誰。
我在鄉村與縣城生活了24年,在一線城市生活了21年,深知在這兩端能生存下來,都不容易。近些年想要逃離大城市的愿望越來越強烈,但想回到鄉村久居的愿望,仔細考慮起來,要實現也變得越來越不現實,因為無論哪個方面,都很難再了無痕跡地融入鄉村社群當中了。人在被當成一個“突兀”的存在的時候,總是會感到不自在。
在城市生活久了的人重回鄉村居住,房子不過是一個“載體”,它所帶來的困擾,其實還是挺好克服的。更多的難點或者說阻礙,是“返鄉者”如何看待鄉村的問題。作為被城市規則影響的人,“返鄉者”更注重個人隱私、社交邊界,而在鄉村,往往并不在意這些,你住在那里,就會成為那里的一份子,如果做不到,難免會產生不舒適感。如果只是作為鄉村一個“客居者”,自然產生的那份孤獨感也會令人難以忍受。
以熱情、欣賞的態度,來對待鄉村的進步,以中立、客觀的角度,來評價鄉村發展中的不足,這是“返鄉者”能否再次融入鄉村的關鍵。但往往現實狀況是,短暫地在鄉村旅行,回味過往生活的親切與熟悉,這是簡單、容易做到的,而當長時間地在鄉村停留、居住,美好的光環慢慢變淡,生活的真相逐漸浮出的時候,“返鄉者”真正的考驗才會到來。許多“逃離北上廣”的人沒法經受這種考驗,又紛紛“逃回北上廣”。所謂“回不去的故鄉”這個說法,就是這么形成的。
未來人們的“鄉居夢”實現起來會不會容易一些?樂觀地看,是可以的。因為在很多發達省份,鄉村觀念與城市觀念的對接速度在加快,而在不發達省份,人們已經學會更為妥帖地處理鄉村跟不上城市發展速度所帶來的矛盾,以柔和的形式,讓鄉村保留原始的淳樸,對于城市生活方式的部分屏蔽,也使得鄉村味道得以更大程度的保存。
也許,終有一天,所有人的故鄉,都是回得去的,相信這一天,并不太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