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霞
淺秋傍晚,太陽還在云端旖旎。夕陽把周圍的云涂上了色彩,把天空染得美妙絕倫,也把教學樓映照得光彩四溢。一天的教學生活即將結束,迎來了美妙的課后服務時間。細數“雙減”政策以來的課后服務時光,那些平常日子里的細碎存在竟是如此美好,時時在生活中快樂呈現。
課后服務的鈴聲剛剛敲響,小新和小星就對彼此做了一個加油的動作,開始奮筆疾書。教室里是那樣安靜,大家都憋著一股勁,要把當天的家庭作業高質量完成,然后享受快樂的社團時光。半小時后,小新舒了一口氣,輕輕地一聲“yes”,快速地把作業交給我。我會心一笑,小新一直是全班同學學習的榜樣,書寫工整美觀,解題思路清晰,正確率高,我送給她一個大拇指,小新嘴角上揚,開心地回到了座位上??梢慌缘男⌒菂s還在絞盡腦汁,小新立馬輕輕地走到小星旁邊,三下兩下一指點,小星笑靨如花,拍一下腦門——原來如此。不大一會兒,學生的家庭作業陸陸續續地完成了。大家有的認真地看著課外書,給自己提供精神食糧;有的安靜地享用著面包配牛奶的營養加餐,給自己添點能量;有的有序地到飲水機旁倒水,給自己補充水分;還有的在準備畫筆、十字繡材料、羽毛球拍、足球等,為下一節社團活動課做準備……一切都是那樣井然有序、和諧美好。
小新和小星在生活中是一對好朋友,互相關愛,文靜可愛,有著相同的興趣愛好,喜歡動手操作,向往藍天,所以她倆報名參加了同一社團——航模社團,因為這個社團不僅動手又動腦,而且極具趣味性和挑戰性。在社團活動中,輔導老師的授課方式新穎獨特,熱愛科學的視頻故事深入人心,動畫講解制作步驟一目了然,強調放飛要點總是那么細心到位,深受學生的喜愛。待老師講解完,她倆總是自愿組成一個小組合作完成任務,友誼也是日漸加深。瞧,她倆配合是那樣默契,小星從百寶袋中取出形形色色的制作工具——透明膠、雙面膠、剪刀、尺子、美工刀等,小新則拆開包裝袋小心翼翼地拿出制作材料,接著,兩人頭挨著頭一同研究起制作步驟來,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終于大功告成了,一架飛機模型完成了。第一次試飛,飛機在天空中繞了幾個圈,然后直直地落了下來,老師告訴小星是尾翼不平的緣故。調整平衡以后,飛機又開始了第二次飛行??墒沁@次飛機卻一直往右偏,最終撞在了教學樓西側的墻壁上,重重地落了下來。老師幫忙分析后,小新發現這次可能是機翼高低不平的原因,再次研究解決后,飛機終于飛上了天空。兩人相視一笑,伴著放學的鈴聲,結束了一天的學習生活,相約明天精彩繼續。
小冬進步了,帶著燦爛的笑容,像一只快樂的小鳥飛翔在藍藍的天空。我眼前浮現的是一個坐在教室角落整天默默無語小女孩的身影。這個女孩,就是剛分到我們班時的小冬。
小冬成績平平,不愛講話,基本沒有笑臉,作業特別拖拉。要不是課后服務親眼所見,我真的不敢相信有一個小時只能寫三五行作業的學生。“雙減”政策下的課后服務首先要做到作業優先,教師不講授新課,而是組織對學生當天所學進行梳理、復習等。怎樣才能提升課后服務的質量,把“雙減”落實落細,讓小冬這樣的學生也能在學校完成家庭作業呢?經過觀察,我發現小冬的大部分時間都用于發呆,摸東西和找東西了。我嘗試跟她語言溝通,鼓勵她:“做作業時要一心一意,這樣才能提高作業速度,老師相信你能行的。”但在溝通過程中,她基本上都是被動地點頭,到了做作業時還是那么拖拉。無奈之下,作為班主任的我只好換了一個笨辦法,和她約法三章:每天的課后服務時間坐到我旁邊,我們共同努力,爭取把當天的任務完成。于是,每天下午的課后服務時間,我只要給她一個眼神,她就如約來到我身旁。當她想發呆時,我輕輕地拍她胳膊一下;當她想玩橡皮時,我輕輕地拿了過來;當她想到書桌下找東西時,我輕輕地敲了敲桌子……有了約定和督促后,她那磨磨蹭蹭的毛病確實改變了一些,作業完成的速度也提高了不少,給她批完作業,我指著作業本告訴她:“這道題你的思路很對,再檢查一下其他哪里出了問題?”有時我會直接送上大拇指:“你今天的作業速度很快,其實你真的很棒!”……聽到這話她抿著嘴笑了,我再次稱贊:“沒想到你是會笑的啊,小冬,你笑起來真好看!” 她又笑了,那是開心又羞澀的笑。
就這樣堅持了一段時間后,有一天課后服務時間,因為第二天要上一節公開課,我忙著研究教學設計,竟然忘了和她交換眼神把她喊到我身邊來做作業,等到學生陸續完成家庭作業來批改時,我才猛然一驚想起她來,連忙走下講臺來到她的座位前,我以為她又沒寫多少字,沒想到的是她的作業竟然也寫好了。她看著我舒心一笑的表情,也咧嘴笑了,那是可愛的發自肺腑的笑。
漸漸地,在我的督促和鼓勵下,她磨蹭的毛病改了,錯別字少了,正確率高了,學習成績自然也上升了不少。最重要的是,我發現她的話開始多了,臉上的笑容多了,朋友也多了……看著她的笑容,我真的很欣慰,是“雙減”政策下的課后服務讓小冬實現了完美蛻變。學期結束時,我給她頒發了“最佳進步生”的獎狀,在陣陣掌聲中她走向領獎臺,笑容是那樣燦爛美好。
“雙減”政策下的社團活動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出發,由學生自主申報,努力讓學生動起來、跳起來、讀起來、玩起來、樂起來。學生在社團里學下棋,學打球,學手工,學十字繡,學烹飪,學閱讀,學朗誦,學演講……豐富多彩的活動,既落實了“雙減”要求,又滿足了學生的個性化需求,讓他們的課后生活不僅有保障,有收獲,而且更有質量,個性也能得到張揚。
曾經,教室里有一些綠色的植物:綠蘿、吊蘭、常春藤、文竹、多肉……它們來自不同的家庭,在開學初,學生帶來的綠植們一個個生機勃勃,整個教室門前的走廊里也是綠意盎然??墒呛镁安婚L,學期中途那些綠色的植物漸漸有些蔫蔫的。學期結束,那些花花草草早已枯萎腐爛,只剩下一盆褐色的干裂的泥土。我讓學生把花盆帶回家重新養植物,可惜卻沒有一個學生認得它們了,不是覺得盆子不對,就是懷疑花草長得不是原來的樣子,盆子上貼的標簽也不翼而飛了。
九月的陽光依然火熱,自從課后服務時間設立了種植社團,在小組成員的努力下,那些植物沐浴在晨暉、晚霞中,依靠學生每天在種植社團學來的一點知識,依靠自身的一股韌勁,逐漸恢復生機,一個學期都維持著綠意喜人的模樣。在種植社團里,社團老師告訴學生,那些蔫蔫的植物的需求原來都不一樣,有的需要澆水,有的需要曬太陽,有的則需要松松土,還有的需要施施肥……社團老師又講解了各種綠植的特性,比如綠蘿耐陰性較強,可常年放在教室內培養;常春藤的栽培管理簡單而粗放,但是也需要教室里空氣流通,土壤濕潤;吊蘭葉呈黃色時要多澆灌清水,或翻盆使根潔凈,更換新土;文竹不宜頻頻澆水,要經常給葉面噴水;多肉是一種喜干不喜濕的植物,最怕就是澆水多,不干不澆,澆則澆透,這樣才能保證最底部的根系也能吸收到水分……社團老師還要求學生根據不同植物的喜好把教室里的綠植進行分類擺放并根據不同植物的不同狀態進行“專家會診”,實施“對癥下藥”。有了種植社團以后,教室里有的花花草草中途雖奄奄一息,后來在社團老師和小組成員的共同救助下居然起死回生了。綠植舒展著身軀,傾吐著氧氣,花草綻放著笑臉,美化著課堂,教室由此變得生機盎然,學生也在“綠葉襯花草”的裝扮下,歡喜學習,健康成長!在課后服務的種植社團中,學生欣賞到了生生不息的綠植,品味到了勞動的艱辛與快樂,課堂學習和精神成長同步實現,真正落實了“雙減”政策下的“活動育人”。
笑臉渲染下的一盆盆花草,依舊那么嬌艷;花葉映襯下的一張張笑臉,依舊那么純真;每天下午四點后的縷縷陽光,依舊那么燦爛;每天課后服務的寶貴時光,依舊那么快樂……學生的笑聲,脆生生地飄過窗口。這些存在,細碎且美好,帶給我們的是滿滿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