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海軍
(山西應用科技學院 山西太原 030062)
應用型本科教育作為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在整個學校體系中承擔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肩負著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實用型人才的使命。傳統的教學模式有其優勢所在,但在現代社會中和疫情形勢下其弊端顯而易見。由于疫情影響,很多學校無法開學,甚至有些學校開學后也被迫上網課,傳統的教學方式和方法不適用新形勢下的教學要求,還有教學方式無法做到與時俱進,就會導致教育出現問題,尤其在本科的體育課程中,如果還是堅守以前的教學方式,那么在疫情當下是很難開展教學的。其原因之一就是體育課程本身的限制。要知道,體育課的根本任務就是強迫學生提高體質,培養其終身學習的觀念,其學習的載體是身體活動。總體來說,體育課雖然需要一定理論知識的學習,但更多的是以身體鍛煉為基本手段和載體,在課堂中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進行三維目標綜合發展的一門課程。高校體育教育相較于其他學科來說,更能夠發揮互聯網的優勢,為高校體育教育教學注入新的能量和血液,為體育教學增添新的活力,從而開發出豐富的體育教育課程內容和資源,讓體育教育煥發新機。
在應用型本科院校中,體育課程教學模式主要分為理論課模式和技術課模式。理論課的教學模式分為感知、理解鞏固和運用3個階段,這個過程是為掌握運動技術的順序而設計的。實踐課一般分為三段式或者四段式教學。三段式教學包括開始部分、基本部分和結束部分,其中基本部分占用的時間最長,能夠達到課堂時間的70%,其他兩部分占用時間較短。四段式教學包括準備部分、開始部分、基本部分和結束部分,這4個環節比三段式多出了一個準備部分。三段式教學和四段式教學,雖然名字不同,但基本部分之前的內容,這兩個模式大致是相同的。
另外,體育教學模式還有一些具體的模式,如技能掌握式的體育教學模式,注重讓學生體驗運動樂趣的體育教學模式,小群體或者小組學習式的教學模式,身體鍛煉的教學模式,情景模仿和體育教學模式,發現式教學模式等。這些教學模式都是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和要求進行開發,最后被教師選用。其中,技能掌握式的教學模式通常被稱為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而其他體驗式、啟發式和小組學習式的學習模式則是新時代的產物,讓學生體驗運動的樂趣,也是21世紀提出的新理念,以前教學強調技能的學習,現在人們逐漸意識到體育課不是為了培養專業運動員,其終極目的是促進學生的身體健康,同時學生的體驗也是極為重要的[1]。
讓學生體驗運動樂趣的教學模式,是運用一些具有游戲性、挑戰性的方法及集體的比賽,以及小組的學習等教學方法,目的是讓學生能夠有更好的學習體驗和完整的體育體驗。比如,以比賽來代替訓練:進行男生的跨欄跑教學,單元的前半部分,教師先采用游戲法讓學生跨越不同形狀、不同高度的障礙物,充分體驗跨越障礙進行比賽的樂趣;隨后逐漸轉入跨欄跑教學階段,讓學生自定目標,體驗運動學習的樂趣;單元的后半部分,教師組織學習小組間的比賽,將成績提高的比例作為得分的相對評價方法,各小組內自定比賽策略,互相幫助,爭取勝利;單元結束時,教師讓學生寫出學習心得,總結學習成果并以此加深學生對運動樂趣的體會。
傳統的應用型本科學校的教學模式中,學生缺乏主動性的發現,導致其在學習技能和上體育課時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在課堂上缺乏主動性,并逐漸對體育課失去興趣。體育課是一個鼓勵學生去實踐和探索的課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尤其是對于應用型的本科生來說,他們作為未來為社會和國家作貢獻的一批綜合性人才,如果不會鍛煉或體驗不到運動的樂趣,那么其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是很難自發進行體育鍛煉的,更無法完成“健康為國家工作50年”的任務[2]。運用傳統的教學模式,既不能讓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也不能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創新的能力,無法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應用型本科的體育課堂上,學生缺乏能動性,可塑性較差。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是在完成課程目標和學校任務,根本沒有讓學生掌握該掌握的技能,也沒有讓學生體驗到運動的樂趣,更沒有以人為本,讓學生融入體育活動中。
應用型本科學校自教學改革以來,學校對體育課程給予了厚望,大多數的高校已經非常重視體育課的質量和時間,師資和硬件設施方面得到了明顯提高和改進,但學校的教學模式還沒有得到很大的轉變,學校的學生還是不夠重視體育課。因此,應用型本科在這方面還需要加強。
傳統的教學課堂模式的優點在于教師是課堂上的領導者和掌控者,在課堂上對學生的管理和掌控方面有著很大的便利性,教師對學生很容易進行管理和掌控,學生也能夠很快掌握知識和技能,在短時間內對基礎知識和技能能夠有一定的掌握和了解。相比于體育之外的學科來說,這無疑是巨大的優勢。但是體育這門學科不是書本知識,也不是理論知識,所以對于體育教育這個課程來說,傳統的教學模式很難達到相應的教學要求,從長遠發展的角度來講,是弊端大于利的。傳統的教學課堂模式很難達到教育部的相關要求,很難培養學生的體育精神和體育意識,很難提高他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更重要的是,針對應用型的本科生,很難促進對他們身體素質、體育思想意識和體育視野的培養。
近年來,網絡上的課堂和智慧學習系統都在應用型本科學校盛行起來,尤其是疫情背景下,這種新興的課堂形式變得更加普及,各大學校都相繼建立了自己的網絡教學平臺。但教學資源并沒有得到創新和改善,只是把課本上的知識搬到了網上[3-5],這樣的教學有待加強,網絡課堂絕對不是書本知識的簡單遷移,更不是名師念課本讀知識點。
混合教學模式是結合傳統課堂和翻轉課堂的形式進行混合學習的綜合教學模式,目的就是通過教學活動達到教學目標,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自主學習的激情。學生通過學習資源和教師進行實時互動,自主地增減學習效率和學習實踐量,這樣的教學模式能夠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但對于體育來說這種模式是怎樣的呢?
在“停課不停學”政策的指導下,移動互聯網課程獲得更快的發展,各地高校都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和當地的疫情政策制訂了適合本校校情的線上教學計劃。體育課也是如此,實行了“1+1”混合教學模式。比如,實操+視頻和課上+課下,還有一些教學+討論等的模式,都是“1+1”的模式,其目的就是為了實現“1+1>2”的效果。通過互聯網平臺進行創新,是疫情影響下所必須改革的方向,這種“1+1”混合教學模式打破了傳統的思維和教學方法,拓展了學生的學習資源,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打破了傳統教學模式的一些局限性。當然也有很多網課資源的質量不足,如上文所說的一樣,混合教學模式還處在探索過程中,需要全國的教育工作者進行共同努力,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應用型本科院校體育課“1+1”混合模式教學是疫情背景下,互聯網時代中的大勢所趨,可以有效促進教師“教”和學生“學”的雙邊活動,有利于促進體育教學改革,對體育課教學是極為有利的。在傳統的體育課程中存在很多弊端,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乏趣味性和創新能力有待提高等,但單純的線上教學也會存在部分項目無法開展和有些器材無法配備等缺點,利用混合教學模式就能讓兩種模式相互取長補短,還能夠促進教學評價的改革,這就對體育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師緊跟時代步伐,為未來的體育教學改革做好充足的準備。
2.2.1 應用型本科院校體育課線上教學的優點
體育課堂通過體育教師在線上實行教學,有很多優點,如擴大了教學的范圍,擴充了教學資源,可以讓學生能夠快速地看一些視頻等;線上體育課堂教學使得學生能夠更輕松自由地進行上課;教師管理更加方便,可以更好地督促學生上課;便于學生和教師進行交流和互動,鞏固和拓展學生的雙邊交流[6-7]。
2.2.2 應用型本科院校體育課線上教學的缺點
應用型本科院校體育課堂線上教學也存在一些缺點,因為體育課不像其他的科目,以理論知識為主,體育課更注重的是實踐,在線上課堂教學,教師不能像線下課一樣輕松地掌握學生的身體活動情況,也沒有足夠的場地,像足球、籃球這些需要場地的項目,實施教學就有一定的困難。瑜伽這些課程在實施的時候是可行的,但像球類、體操、游泳等對場地要求較高的項目,就無法在線上展開教學,只能進行一些理論課程的學習或者徒手模仿一些動作。總體來說,線上授課較為抽象,不利于教學的展開和組織,教師無法實時掌握學生的身體練習狀態,體育器材和場地受限制,有些項目無法開展。
3.1.1 推進應用型本科院校教學模式的優化和改革
運用現代化互聯網手段進行創新改革的教學模式,即混合教學模式的體育教學新體系和新模式,加快了重新架構教學模式和內容的步伐,加快新體育教學模式的節奏。總之,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為混合教學模式的發展提供了可能,在這種背景下,能夠營造出多元智能和個性的教育教學環境。
3.1.2 助推應用型本科院校的體育教學評價方式創新
互聯網技術能夠解決很多傳統體育教學評價中單一化和片面化的問題,利用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將學生的成績、心理和心態進行一系列的記錄和分析,促使應用型本科的評價體系更加合理化、多元化和科學化。學生能夠通過網絡查看自己的學習動態和評價過程,這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創新。同時,大數據不僅有利于記錄學生的學業和身心發展軌跡,還能夠及時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制定對策,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成長。
3.1.3 促進體育教師素質與能力的提升
互聯網技術的普及有利于體育教育與教學的融合,這使得體育教師的角色正在快速發生變化,教師要樹立起終身學習的觀念,要以學生為中心進行育人,讓學生喜歡體育課而不是以競技能力的培養為導向,讓學生接受更多喜聞樂見的體育課堂形式和體育項目,拓展學生的自身技能。在應用型本科體育教學中,移動互聯網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促使教師的工作發生一定的變化[8]。
做好高校的體育課程內容分類,是促進混合教學模式發展的重要內容,高校體育教學內容分為理論、實踐和綜合課程3個方面。應用型本科教師要充分利用線上和線下的資源進行加強混合模式的教學,傳統的體育課很難再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教師應該充分拓展課程模式和教學過程。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網絡資源,結合多媒體的方式進行教學,在教學導入部分可以采用視頻播放的方式導入。
在體育教學工作中,學校要充分利用網絡技術,構建完整的體育教育網絡平臺,這些平臺的設立應當讓學生能夠隨時進行學習和尋找各種學習資源,還能查看學生的學習成長進度等。網絡學習平臺的構建,一方面,能夠進一步鞏固學生體育知識、技能學習;另一方面,能夠開發更多體育資源,促進教師和高效體育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對于應用型本科各專業教學來說,互聯網背景下許多學科都已采用混合教學模式,體育實行混合模式是大勢所趨和時代的要求。總之,在互聯網背景下,應用型本科體育課堂利用混合教學模式獲得穩步發展,線上和線下教學對體育課堂來說各有利弊,實施混合教學能夠彌補二者的不足,實現互利共贏,相互促進,使得教學能夠更好地發展。互聯網背景下混合教學模式是大勢所趨。